高考物理新物理方法知识点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新物理方法知识点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3)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等。
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建立物理模型法
C.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运用了极限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表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2.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A、B、C,质量均为m,B、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C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增大,A、B间摩擦力减小
B.若粘在A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减小,A、B间摩擦力不变
C.若粘在B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增大,A、B间摩擦力增大
D.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和A、B间摩擦力都减小
3.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和思路,以下关于所用研究方法或思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伽利略对落体问题的研究思路是: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类比法
4.如图所示,A、B、C 三物块叠放并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光滑其他接触面粗糙,以下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A 与墙面间存在压力B.A 与墙面间存在静摩擦力
C.A 物块共受 3 个力作用D.B 物块共受 5 个力作用
5.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匀质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匀质球B,则
A.A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B对A的压力大小为R r
mg R
C.B对A的压力大小为mg
D.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r mg R
6.如图所示,在水平粗糙横杆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A,用一细线悬吊一个质量为m的球B。
现用一水平力F缓慢地拉起B,在此过程中A一直保持静止不动,设圆环A受到的支持力为
N
F,摩擦力为f ,此过程中:()
A.
N
F增大,f增大
B.
N
F减小,f增大
C.
N
F不变,f减小
D.
N
F不变,f增大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劈B放在水平面上,在劈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A上,使其沿斜面匀速上滑,在A上滑的过程中直角劈B 相对地面始终静止,则关于地面对劈的摩擦力F f及支持力F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 f向右,F N<Mg+mg B.F f向左,F N<Mg+mg
C.F f=0,F N=Mg+mg D.F f向左,F N=Mg+mg
8.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和2m,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对B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F,稳定后A、B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1;若撤去拉力F,换成大小仍为F的水平推力向右推A,稳定后A、B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弹簧长度为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弹簧的原长为1
22
I I + B .两种情况下稳定时弹簧的形变量相等
C .两种情况下稳定时两物块的加速度不相等
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2
F I I - 9.许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等效代换法、控制变量法、微元法、建立物理模型法、放大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伽利略为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B .牛顿巧妙地运用扭秤测出引力常量,采用了放大法
C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其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1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45°的斜面顶端,用线沿平行斜面方向系一个质量是m 的小球,若不计一切磨擦,当斜面体以a =2g 的加速度向左运动,稳定后,线上的张力为
A .0 B
. C . D .
11.物理学中建立概念运用许多科学方法,下列概念的建立有三个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有一个不属于这种方法,这个概念是( )
A .平均速度
B .点电荷
C .合力
D .总电阻
12.如图,质量均为m 的两个铁块a 、b 放在水平桌面上,二者用张紧的轻质橡皮绳,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相连,系统都处于静止状态,若用水平外力将a 向左由P 缓慢移至M 处,b 未动;撤掉外力后仍都能保持静止,对a 、b 进行分析,正确的有( )
A .铁块a 在P 、M 两点位置所受的摩擦力大小都等于b 受的摩擦力大小
B.两者对桌面的压力一定都变大
C.b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一直增大
D.天花板对定滑轮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1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A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B与斜面间无摩擦.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A与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无相对滑动.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B的质量为m,则它们的加速度a及推力F的大小为()
A.a=g sin θ,F=(M+m)g(μ+sin θ)
B.a=g cos θ,F=(M+m)g cos θ
C.a=g tan θ,F=(M+m)g(μ+tan θ)
D.a=g cot θ,F=μ(M+m)g
14.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A.A、B间没有静摩擦力
B.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 θ
D.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
15.如图所示,一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木块m和M叠放在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它们始终相对静止,m、M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M、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
A.若m、M一起匀加速运动,可能有μ1=0,μ2=0
B.若m、M一起匀速运动,一定有μ1=0,μ2≠0
C.若m、M一起匀加速运动,一定有μ1≠0,μ2=0
D.若m、M一起匀速运动,可能有μ1≠0,μ2≠0
16.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
以下关于物理学家及其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牛顿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17.如图所示,三角形劈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块上放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物块和劈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劈块()
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
C.没有摩擦力作用;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18.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伽利略为了探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这里运用了类比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19.如图所示,不计绳的质量以及绳与滑轮的摩擦,物体A的质量为M,水平面光滑.当在绳的B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且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A的加速度为a1,当在绳的B端施以F=mg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时,A的加速度为a2,则a1与a2的大小关系是()
A.a1=a2
B.a1>a2
C.a1<a2
D.无法确定
20.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物体A和B,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有一外力使B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且桌面上方细线与桌面平行,B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撤去作用在B上的外力,使A、B从静止开始运动,此时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若将作用在B上的外力变为水平向左的恒力F,使B物体向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a,重力加速度为g,则所加外力F的大小为()
A .2Mg mg μ-
B .3Mg mg μ-
C .()2M m g M μ+
D .22
M Mm m g M
μ++ 2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
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以及在力的合成过程中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这里都采用了微元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式x v t ∆=∆,当t ∆非常小时,就可以用x t
∆∆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 .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转换思想
D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22.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伽利略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 .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万有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
C .电场强度是用比值法定义的,因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成反比
D .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
23.向心力演示器如图所示.转动手柄1,可使变速塔轮2和3 以及长槽4和短槽5随之匀速转动.皮带分别套在塔轮2和3上的不同圆盘上,可使两个槽内的小球分别以几种不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横臂6的挡板对小球的压力提供,球对挡板的反作用力,通过横臂的杠杆使弹簧测力套筒7下降,从而露出标尺8,标尺8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格子的多少可以显示出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大小.现分别将小球放在两边的槽内,为探究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与半径..
的关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皮带分别套在塔轮2和3大小不同的圆盘上,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
B.皮带分别套在塔轮2和3大小不同的圆盘上,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
C.皮带分别套在塔轮2和3大小相同的圆盘上,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
D.皮带分别套在塔轮2和3大小相同的圆盘上,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
24.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A.建立“质点”的概念
B.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D.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5.从科学方法角度来说物理学中引入“质点”运用了()
A.比值定义法B.理想实验法C.建立模型法D.控制变量法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时,由于影响加速度的量有质量和力,涉及多个变量,故应采用控制变量法,A正确;为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我们采用了取时间非常小,即让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即采用了极限思维法,B 错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关系,所以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运用了等效替代法,C错误;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D错误.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对整体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系统加速度的变化.通过隔离分析,得出绳子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的变化。
【详解】
因无相对滑动,所以,无论橡皮泥粘到哪块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都有:F-3μmg-μ△mg=(3m+△m)a,a都将减小。
A、D项:若粘在C木块上面,a减小,对A有:f A=ma,可知A的摩擦力减小,以AB为整体,有T-2μmg=2ma,得:T=2μmg+2ma,则T减小,故A错误,D正确;
B项:若粘在A木块上面,以C为研究对象,受F、摩擦力μmg、绳子拉力T,F-μmg-T=ma,则得:T=F-μmg-ma,a减小,F、μmg不变,所以,T增大。
故B错误;
C项:若粘在B木块上面,a减小,以A为研究对象,m不变,由f A=ma知,A所受摩擦力减小;对C:F-μmg-T=ma,得 T=F-μmg-ma,a减小,F、μmg不变,则T增大,故C错
误;
故选: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会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3.B
解析:B
【解析】
质点是理想模型,利用理想模型法,A错误;瞬时速度的定义是当时间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就可表示瞬时速度,利用了极限思想方法,B正确;伽利略在研究物体下落规律时,首先是提出问题即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进行了猜想即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就是速度变化是均匀的,接着进行了实验,伽利略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推理,然后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出结论,C正确;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无数小段,采用的是数学中的微元法,D错误.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先对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墙对A的压力;根据A与墙间的压力情况,判断有无摩擦力;即可分析A的受力情况;再对AB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分析C对B有无摩擦力,再分析B的受力情况.
【详解】
A、B、以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地面光滑,对C没有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得知,墙对A没有压力,因而也没有摩擦力.故A、B错误.
C、对A:受到重力、B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故C正确.
D、先对A、B整体研究:水平方向上:墙对A没有压力,则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C对B 没有摩擦力.再对B分析:受到重力、A的压力和摩擦力、C的支持力,共四个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灵活研究对象的能力,分析受力时,还要抓住没有弹力,就没有摩擦力,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前提.
5.B
解析:B
【解析】A、把AB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得整体受重力和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整体对地面的压力即是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故地面对整体没有摩擦力,即A 对地面没有摩擦力,否则不能平衡,故A错误;B、C、D、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cos mg F θ=, tan T mg θ=,其中cos R R r θ=+, ()
22tan R r R θ+-=,故得R F mg R r =+, ()22R r R T mg +-=,;故B 正确,
C 、
D 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关键是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受力分析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6.D
解析:D
【解析】对B 受力分析,则B 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及F ;三力满足应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在B 上升的过程中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而重力不变,F=Gtanθ,故拉力F 应增大;以AB 为整体受力分析,整体在水平方向受拉力、摩擦力;竖直方向上受重力、支持力;因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故水平方向f=F ,因F 增大,故摩擦力f 增大;竖直方向重力不变,则压力F N 不变;故D 正确,A 、B 、C 错误;故选D .
【点睛】本题也可以由隔离法求解,但是解答过程较为麻烦;因此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整体法的应用.
7.B
解析:B
【解析】解:将物体A 与直角劈B 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有向下的重力(M +m )g 、向上的支持F N ,斜向上方的推力F ,由于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还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F f ,根据平衡条件应有:F f =Fcosα,Fsinα+F N =(M +m )g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 f 向左,F N <Mg +mg ,所以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点睛:解答本题应明确:遇到连接体问题时灵活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一般采用“先整体后
隔离”的方法分析.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先以整体法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再分别对A 和B 为研究对象,求得弹簧的原长.根据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关系,分析弹簧的形变量关系;由胡克定律求得劲度系数.
【详解】
ACD 、以整体法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两种情况下加速度相等,而且加速度大小为:3F a m
=. 设弹簧的原长为0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第一种情况:对A :()10k l l ma -=
第二种情况:对B : ()022k l l ma -= 联立解得:12023l l l +=,12
F k l l =-,故D 正确 B 、第一种情况弹簧的形变量为:()101213l l l l l ∆=-=
-,第二种情况下弹簧的形变量为:()1021223
l l l l l ∆=-=-,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形变量不相等,B 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
【点睛】
本题关键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结合研究.
9.B
解析:B
【解析】
A :伽利略为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故A 项正确.
B :卡文迪许巧妙地运用扭秤测出引力常量,采用了放大法.故B 项错误.
C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 项正确.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其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 项正确.
本题选叙述不正确的,故选B .
点睛: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明确各种科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理想化模型、极限思想等.
10.D
解析:D
【解析】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时,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图知,F 合=mgcot45°
=ma , 故a=g,由上图得,当a=2g 时,小球将离开滑块,F 合=ma=2mg 由勾股定理得:
,故选D. 【点睛】该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判断
出小球离开斜面的条件. 11.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等效替代法,物理学研究术语,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平均速度是利用位移比时间的数值来替代运动过程中的速度,A 属于等效替代点电荷是为了研究的方便把物体看做一个抽象的点,B 不属于等效替代;合力与分力是可以相互替代,C 属于等效替代;总电阻是各个分电阻的和,D 属于等效替代;
12.C
解析:C
【解析】
A 、把物块a 和b 看做一整体分析,撤去外力F 时水平方向应满足
45a b f Tsin f Tsin θ+=+︒,其中θ是拉a 的橡皮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显然由于θ逐渐增大,所以物块a 、b 受到的摩擦力不总相等,故A 错误;
B 、根据竖直方向的合力为零可得有a N Tcos Mg θ+=及45b N Tcos mg +︒=可知,由于橡皮筋拉力增大,所以压力应减小,故B 错误;
C 、对b 分析,由于橡皮条的拉力不断增加,故b 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一直增大,故C 正确;
D 、光滑的定滑轮受橡皮条的两个拉力的合力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故天花板对定滑轮作用力的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上,故D 错误.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受力分析,灵活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注意“缓慢”的含义是动态平衡,特别注意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B 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合力水平向左,对B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
度,再对AB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F.【详解】
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tan
a gtan
m m
θ
θ
合
===;对AB整体进行
受力分析得:F-μ(M+m)g=(M+m)a;解得:F=(M+m)g(μ+tanθ),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应用,关键是选择合适对象根据整体法和隔离法列式求解.
14.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对B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以得出A受力的情况,得出AB间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再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出A受斜面的摩擦力情况.
A、对B受力分析可知,B受重力、支持力;将重力分解可知重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要使B能匀速下滑,受力一定平衡,故A对B应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受到B的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故B错误;
C、对整体分析,并将整体重力分解,可知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等大反向,故A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mgsinθ,故C正确;
D、由于AB间为静摩擦力,无法确定动摩擦因数,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点评:在求摩擦力时,一定要先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若为静摩擦力,可由受力平衡进行分析;但如果是滑动摩擦力,可以由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求出,但是要注意物体也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也可以由共点力的平衡求出.
15.D
解析:D
【解析】A、M、N一起匀加速下滑,对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m受到三个力,M对m的支持力, m的重力,M对m摩擦力,所以一定有μ1≠0,故A错误;
BCD、M、N一起匀速下滑,合力都为零,对m:根据平衡条件知,M对m的支持力等于m的重力,M对m没有摩擦力,故可能μ1≠0,也可能μ1=0;对整体: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斜面对M有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μ2≠0;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
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选项A 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17.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用“整体法”(把整个系统当做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分析.
因为物块和劈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把物块和劈块看作是一个整体,由于劈块对地面无相对运动趋势,故没有摩擦力存在,C正确.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物理模型法,故A错误;
B.通过∆t非常小可知应用了极限思想,故B错误;
C.将自由落体转化为“斜面实验”,将落体运动转化至斜面上,来延长运动的时间,再通过斜面倾角的逐步抬高,得出相同结论,从而合理外推至落体运动(即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实现了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的结合,应用了转化法,故C错误。
D.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应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当用拉力F拉时,对A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当挂重物时,对整体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从而比较大小.
【详解】
在B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时,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1=
mg
M m
+
,
当在绳B端施以F=mg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时,a2=F mg
M M
=,可知a2>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