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一章 专题突破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分析图象问题时应注意“六看”
一看“轴”⎩
⎨⎧x -t 图象纵轴表示位移v -t 图象纵轴表示速度 二看“线”⎩⎨⎧x -t 图象中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中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看“斜率”⎩⎨⎧x -t 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v -t 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
四看“面积”⎩⎨⎧v -t 图象中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 表示位移
五看“纵截距”⎩⎨⎧x -t 图象表示初位置v -t 图象表示初速度
六看“特殊点”⎩⎨⎧拐点(转折点):一般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在x -t 图象上表示相遇,在v -t 图象上表示速度相等
2.几种非常规图象的理解
(1)a -t 图象:由v =v 0+at 可知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 ,如图甲所示;
(2)a -x 图象:由v 2-v 20=2ax 可知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v 2-v 202,如图乙所示; (3)x t -t 图象:由x =v 0t +12at 2可得x t =v 0+12at ,图象的斜率为12
a ,如图丙所示。

(4)v 2-x 图象:由v 2-v 20=2ax 可知v 2=v 20+2ax ,图象斜率为2a 。

(5)v -x 图象:由v 2-v 20=2ax 可得v =v 20+2ax ,图象为曲线。

命题角度1图象选择类
依据某一物理过程,设计某一物理量随时间(或位移、高度、速度等)变化的几个图象或此物理过程中某几个物理量随某一量的变化图象,从中判断其正误。

【例1】(2016·江苏单科)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解析由运动学公式可得小球与地面碰撞后速度v与位置x的关系为v=v20-2gx,从最高点下落时二者的关系为v=-2g(x0-x),对比图象可知A正确。

答案 A
解决该类问题一般依据物理过程,运用对应规律,实现公式与图象之间的转化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选项的正确与否。

命题角度2图象信息类
这类问题是对某一物理情景给出某一物理量的具体变化图象,由图象提取相关信息或将图象反映的物理过程“还原”成数学表达式形式从而对问题做出分析判断作答。

【例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所示,则该物体()
图1
A.第1 s内和第5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2 s内和第6 s内的加速度相同
C.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0~6 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30 m
解析 由题图知,在前5 s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值,说明在前5 s 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一直不变,故A 项错误;由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根据题图可知,第2 s 内加速度为正,第6 s 内加速度为负,方向相反,加速度不同,故B 项错误;由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
间,则0~4 s 内平均速度大小v -1=x 1t 1
=12×2×10+10×24 m/s =7.5 m/s ,0~2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v -2=x 2t 2
=12×2×102 m/s =5 m/s ,大小不相等,故C 项错误;根据“面积”可知:在0~6 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 =12×2×10 m +10×2 m =
30 m ,故D 项正确。

答案 D 命题角度3 图象转化类
【例3】 (2019·阜宁中学调研)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

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正确的是
(
)
图2
解析 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得,0~1 s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秒末
的速度v1=at1=1 m/s,速度为正方向,选项D错误;1~2 s加速度变为负值,而速度为正方向,因此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二秒末,速度v2=v1-at2=1 m/s -1×1 m/s=0,选项B错误;2~3 s,加速度为正方向,初速度为0,物体做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从第二秒开始又重复前面的运动,选项C正确,A 错误。

答案 C
命题角度4应用图象巧解题
【例4】(2018·江苏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一辆公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A站出发运动至B站停止,经历了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个过程,设加速和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匀速过程的速度大小为v,则()
A.增大a1,保持a2、v不变,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不变
B.减小a1,保持a2、v不变,匀速运动过程的时间将变长
C.增大v,保持a1、a2不变,全程时间变长
D.只要v不变,不论a1、a2如何变化,全程平均速度不变
解析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v0+v
2,则加速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
v
2,v
不变,则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不变,故A项正确;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个
过程的位移分别为x1=1
2
v t1、x2=v t2、x3=
1
2
v t3,如果减小a1,保持a2、v不变,
则加速过程的时间t1=v
a1将增大,加速过程的位移x1增大,而减速的时间和位移不变,所以匀速的位移将减小,匀速的时间减小,故B项错误;作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甲所示,增大v,保持a1、a2不变,由于总位移不变,所以运动的时间将减小,故C项错误;同理如图乙所示,v不变,a1、a2变化,则全程的时间将会发生变化,全程平均速度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 A
追及与相遇问题
讨论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

1.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1)一个条件:二者速度相等。

它往往是能否追上或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可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也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常见情形:(如图3所示)物体A追物体B,开始二者相距x0,则
(1)A追上B时,必有x A-x B=x0,且v A≥v B。

图3
(2)要使两物体恰不相撞,必有x A-x B=x0,且v A≤v B。

命题角度1与运动图象相结合的追及相遇问题
【例5】(2019·南京学情调研)如图4,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

由图可知()
图4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解析从x-t图象可以看出,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选项A错误;在t2时刻,b车运动图象的斜率为负值,表示b车速度反向,而a车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选项B错误;从t1时刻到t2时刻,图象b斜率的绝对值先减小至零后增大,反映了b车的速率先减小至零后增加,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 C
【例6】(2018·高邮中学阶段检测)a、b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二者运动的v-t图象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
C.t=1 s时两物体的间距等于t=3 s时两物体的间距
D.t=3 s时,a、b两物体相遇
解析由题图可知a、b两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则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A项错误;因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B项错误;v-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因为t=1 s到t =3 s,a图线和b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即此时间段两物体位移相同,则t=1 s时两物体的间距等于t=3 s 时两物体的间距,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t=3 s时,x b>x a,又a和b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运动,所以t=3 s时,b在a前方,D项错误。

答案 C
命题角度2联系生活实际的追及问题
【例7】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
加速度大小为2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 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 车的初速度v 0满足什么条件。

(可用多种方法)
解析 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A 车追上B 车时其速度与B 车相等。

设A 、B 两车从相距x 到A 车追上B 车时,A 车的位移为x A 、末速度为v A 、所用时间为t ;B 车的位移为x B 、末速度为v B ,运动过程如图所示,现用三种方法解答如下:
法一 分析法 利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求解,对A 车有x A =v 0t +12(-2a )t 2,v A
=v 0+(-2a )t
对B 车有x B =12at 2,v B =at
两车位移关系有x =x A -x B
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 A =v B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0=6ax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 车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是
v 0≤6ax 。

法二 函数法 利用判别式求解,由解法一可知
x A =x +x B ,即v 0t +12(-2a )t 2=x +12at 2
整理得3at 2-2v 0t +2x =0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t 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根的判别式Δ=(-2v 0)2-4·3a ·2x =0时,两车刚好不相撞,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 车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是v 0≤6ax 。

法三 图象法 利用v -t 图象求解,先作A 、B 两车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设经过t 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 车有
v A =v ′=v 0-2at
对B 车有v B =v ′=at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t =v 03a
经t 时间两车发生的位移之差为原来两车间距离x ,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由图象可知
x =12v 0t =12v 0·v 03a =v 206a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 车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是v 0≤6ax 。

答案 v 0≤6ax
1.解决追及问题要牢记“一个思维流程”
2.掌握“三种分析方法”:分析法、极值法、图象法。

科学思维的拓展——应用速度图象解决变速类问题
1.对于实际问题在无法运用物理公式解答的情况下,用图象法则会使思路豁然开
朗。

2.运用图象法时,要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作出函数图象,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即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典例】如图6所示,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已知AB和AC的长度相同。

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图6
A.p小球先到
B.q小球先到
C.两小球同时到
D.无法确定
解析可以利用v-t图象(这里的v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
示路程s)定性地进行比较。

在同一个v-t图象中做出p、q的
速率图线,显然开始时q的加速度较大,斜率较大;由于机械
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线末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为使路程相同(曲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显然q用的时间较少,q小球先到,选项B正确。

答案 B
【变式训练】(多选)如图7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质弹簧连接。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此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现用水平恒力F推A,则从力F 开始作用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图7
A.弹簧压缩到最短时,两木块的速度相同
B.弹簧压缩到最短时,两木块的加速度相同
C.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 A<a B
D.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 A>v B
解析从力F开始作用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对两木块运动过程分析可知,A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
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只要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弹簧就
处于被压缩变短的过程中,则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弹簧压缩到最短,画出这一过程A、B两木块的v-t图象,则t1时刻,A、B两木块的加速度相同(切线斜率相同),且v A>v B,t2时刻A、B两木块的速度相同,且a B>a A,综上,选项A、C、D 正确,B错误。

答案ACD
1.(2019·淮安高三期末)(多选)在地面上某处将一金属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上升一定高度后再落回原处,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小球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取向上为正方向)()
解析金属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只受重力,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和下降过程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正
确,B错误;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x=v0t+1
2at
2,则位移—时间图象是抛物
线,故选项C错误;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速率均匀减小,下降过程,速率均匀增大,故选项D正确。

答案AD
2.(2018·镇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甲、乙、丙、丁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象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在0~t 1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
C.在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 2时刻相距最远
D.在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加速度总是不相同的
解析 运动图象描述的是直线运动,A 错误;0~t 1时间内,甲、乙位移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B 错误;0~t 2时间内,丁的速度始终大于丙的速度,t 2时刻速度相等,之后丙的速度大于丁的速度,所以t 2时刻两者相距最远,C 正确;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在0~t 2 时间内,丙、丁的加速度有相等的时刻,D 错误。

答案 C
3.从塔顶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A 的时刻为计时零点,t 0时刻,在与A 球t 0时刻所在位置的同一水平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B ,若两球都只受重力作用,设小球B
下落时间为t ,在A 、B 两球落地前,A 、B 两球之间的距离为Δx ,则Δx t -t 0的图
线为( )
解析 A 、B 两球释放后都做自由落体运动,B 球释放时,A 球的速度v A =gt 0,B
释放t 时间时,A 、B 两球之间的距离Δx =v A t +12gt 2-12gt 2=gt 0t ,则Δx t =gt 0,所
以Δx t -t 0的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为g ,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B
4.(2018·扬州模拟)(多选)如图9所示,A 、B 两物体在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 、B 两物体的位移图线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9
A.A 、B 两物体同时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A 、B 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 比A 晚出发2 s
C.A 、B 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 m/s
D.A 、B 两物体在A 出发后4 s 在距原点20 m 处相遇
解析 由题意可知A 、B 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开始运动,但A 比B 提前2 s 开始运动,故A 项错误;由于A 、B 位移图象的斜率都大于0,故两物体运动的方向都
为正方向,故B 项正确;由题图可知A 物体的速度v 1=Δx 1Δt 1
=204 m/s =5 m/s ,B 物体的速度v 2=Δx 2Δt 2=204-2
m/s =10 m/s ,故C 项错误;由题图可知在t =4 s 时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在x =20 m 处相遇,D 项正确。

答案 BD
活页作业
(时间:4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泰州中学期中)如图1所示为一个质点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质点( )
图1
A.0~2 s 内沿x 轴正方向运动
B.0~4 s内做曲线运动
C.0~4 s内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0~4 s内位移为零
解析x-t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0~4 s内图象斜率一直为负,则质点一直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选项A、B错误;在0~4 s内,x-t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故质点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选项C正确;x-t图象上纵坐标的改变量表示位移,故0~4 s内质点的位移为Δx=x2-x1=-10 m-10 m=-20 m,选项D错误。

答案 C
2.(2018·江阴模拟)如图2(a)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b)图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丙、丁的位移图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
A.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B.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C.丙的出发点在丁前面x0处
D.丙的运动速率大于丁的运动速率
解析由题图(a)读出,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大小都是2 m/s,甲的速度沿正方向,乙的速度沿负方向,说明两质点速度方向相反,而速度是矢量,则质点甲、乙的速度不同,故A项错误;由于甲、乙出发点的位置关系未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距离如何变化,故B项错误;由题图(b)看出丙从距原点正方向x0处出发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丁从原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丙的出发点在丁前面x0处,故C项正确;丙图线的斜率小于丁图线的斜率,则丙的运
动速率小于丁的运动速率,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9·苏州高三上学期期末)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做加速运动,速度v随位移x变化的图线如图3所示,则质点在此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图3
A.等于0
B.保持不变
C.逐渐减小
D.逐渐增大
解析由图可知,x与v成正比,即x=k v,其中k为常量,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得v=Δx
Δt=
kΔv
Δt=ka,可见加速度与速度成正比,所以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选项D正确。

答案 D
4.(2018·江苏扬中等七校高三联考)运动质点的v-x图象如图4所示,图线为顶点在坐标原点,开口向右的一条抛物线,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图4
A.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C.质点在3 s末的速度大小为30 m/s
D.质点在0~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5 m/s
解析图线为一顶点在原点,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的一部分,由数学知识可得:v2=2ax。

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2=2ax可知加速度一定,物体做初速度为
零的匀加速运动,故选项A 正确;根据102=2a ×10可得a =5 m/s 2,选项B 正确;质点在3 s 末的速度大小为v 3=at =15 m/s ,选项C 错误;质点在0~3 s 内
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
=v 3+02=7.5 m/s ,选项D 正确。

答案 C
5.(2018·江苏海安中学检测)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5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
图5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解析 根据v -t 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
位移x 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 乙,选项C 错误;根据v =x t 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
v 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v 乙,选项A 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 乙小于初速度为
v 2、末速度为v 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
选项B 错误;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 错误。

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
6.在一笔直公路上有a 、b 、c 三辆汽车,它们同时经过同一路标开始计时,此后的v -t 图象如图6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6
A.在t1时刻a、b速度相等
B.0~t1时间内,a、b间距离在减小
C.0~t1时间内,a位于b、c前面
D.t1时刻以后,b位于a、c前面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在t1时刻a、b速度相等,故选项A正确;0时刻两车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t1时间内a车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a车在b车的前方,所以两车逐渐远离,距离增大,故选项B错误;0~t1时间内,a的位移最大,所以a位于b、c前面,t1时刻以后的一段时间内,a位于b、c前面,故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AC
7.(2018·江苏苏州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甲、乙、丙三个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7所示。

其中质点丙的图线为抛物线。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
A.甲、乙两质点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大小相等
B.甲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两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在t=5 s甲、乙两质点距离最近
D.丙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由图可知,甲、乙图线斜率
的绝对值相等,因此甲、乙两质点做速度大小相等的匀速直线运动,A 正确,B 错误;根据图象可知,在t =5 s 时甲、乙两质点相距最远,C 错误;丙质点对应的图线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正确。

答案 AD
8.(2017·南京市第三次模拟)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曾提出两种假设:①速度v 与下落的高度h 成正比。

②速度v 与下落的时间t 成正比,分别对应于图8甲、乙,对于甲、乙两图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图8
A.图甲中加速度不断增加
B.图乙中加速度不断增加
C.图甲中0~h 内运动的时间是2h v
D.图乙中0~t 内运动的位移是v 2t
解析 由甲图可得v =kh ,k 为常数,则Δv Δt =k ·Δh Δt =k Δh Δt =k v ,所以a =k v ,表明
加速度随速度均匀增大,平均速度v -
<0+v 2,所用时间t =h v - >2h v ,选项A 正确,C 错误;图乙为v -t 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为定值,根据图象的面积可求位
移为x =0+v 2t =v 2t ,选项B 错误,D 正确。

答案 AD
9.(2018·无锡市高三期末考试)宇航员的训练、竞技体育的指导、汽车的设计等多种工作都用到急动度(jerk)的概念。

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其方向与加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同。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
化关系如图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9
A.t=1 s时急动度是0.5 m/s3
B.t=3 s时的急动度和t=5 s时的急动度等大反向
C.2~4 s内的质点做减速运动
D.0~6 s内质点速度方向不变
解析由图可知,a-t图线的斜率表示急动度,则t=1 s时的急动度为
2 m/s2-1 m/s2
3,A正确;t=3 s时的急动度和t=5 s时的急动度是一个
2 s=0.5 m/s
过程的急动度,等大同向,B错误;在2~4 s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为正,与速度方向相同,即做加速运动,C错误;a-t图线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0~6 s内“面积”分成三段,第二段与第三段“抵消”,第一段为正,则质点整个过程速度方向均为正,D正确。

答案AD
三、计算题
10.(2019·苏南名校第三次联考)如图10所示,在两车道的公路上有黑白两辆车,黑色车停在A线位置,某时刻白色车以速度v1=40 m/s通过A线后,立即以大小为a1=4 m/s2的加速度开始制动减速,黑车4 s后以a2=4 m/s2的加速度开始向同一方向匀加速运动,经过一定时间,两车都到达B线位置。

两车可看成质点。

从白色车通过A线位置开始计时,求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都到达B线位置及此时黑色车的速度大小。

图10
解析设白车停下来所需的时间为t1,减速过程通过的距离为x1,则v1=a1t1 v21=2a1x1
解得x1=200 m,t1=10 s
在t1=10 s时,设黑车通过的距离为x2,
则x2=1
2a2(t1-t0)
2
解得x2=72 m<x1=200 m
所以白车停车时黑车没有追上它,则白车停车位置就是B线位置。

设经过时间t两车都到达B线位置,此时黑车的速度为v2,
则x1=1
2a2(t-t0)
2
v2=a2(t-t0)
解得t=14 s,v2=40 m/s。

答案14 s40 m/s
11.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

如图11所示为某型号货车紧急制动时(假设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2-x图象(v为货车的速度,x为制动距离),其中图线1为满载时符合安全要求的制动图象,图线2为严重超载时的制动图象。

某路段限速72 km/h,是根据该型号货车满载时安全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确定的,现有一辆该型号的货车严重超载并以54 km/h的速度行驶。

通过计算求解:
图11
(1)驾驶员紧急制动时,该型号严重超载的货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若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反应时间为1 s,则该型号货车满
载时以72 km/h速度正常行驶的跟车距离至少应为多远?
解析(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2-v20=2ax,有
v2=2ax+v20,图线斜率的一半表示加速度;
根据题中图象得到:满载时,加速度为5 m/s2,严重超载时加速度为2.5 m/s2;设该型号货车满载时以72 km/h(20 m/s)的速度减速,
制动距离x1=v2
2a1=
400
2×5
m=40 m,
制动时间为t1=v
a1=20
5s=4 s;
设该型号货车严重超载时以54 km/h(15 m/s)的速度减速,
制动距离x2=v′2
2a2=
152
2×2.5
m=45 m>x1,
制动时间为t2=v′
a2=15
2.5s=6 s>t1;
所以驾驶员紧急制动时,该型号严重超载的货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均不符合安全要求。

(2)货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x3=v t3=20×1 m=20 m,
跟车距离最小值x=v2
2a1+x3=40 m+20 m=60 m。

答案见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