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林黛玉外貌的文章4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贾宝玉、林黛玉外貌描写》
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苦笑,即瞋视而有情。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篇二:《《红楼梦》外貌描写分析林黛玉贾宝玉》
《红楼梦》中外貌描写的经典分析 2014-03 一迎春、探春、惜春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
第三个身未长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皆是一样妆束。
这里,迎春、探春的外貌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二人的个性特点。
二人都貌美,都养尊处优,但这丝毫没有抹杀她们的鲜明个性。
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敦厚可人而又平庸无奇,这与探春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所表现的出众是截然相反的。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写迎春的美丽,但这种美丽也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
结合小说来看,迎春在众姐妹中确实是很平庸的一个,她稳重但不如宝钗贤淑干练,她善良而不如黛玉灵慧多才。
秋爽斋结社,众人做诗,她只能限韵,姐妹们大展才华,凤姐这一形象在《红楼梦》人物群像中尤为突出,她一出场,作者就用这段生动的描写暗示了她的个性特点,而这段描写历来脍炙人口,成为外貌描写中的经典片段。
三.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他眼中的黛玉便是这样。
从总体上看,她具有一种柔弱美,病态美。
眉间隐隐笼着丝丝轻愁,似皱而未皱,如有轻烟缭绕,可见她总是心事重重;目中依稀有缕缕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驻,可见她总是细腻善感。
这样的眉与目配合在一起,该是何等的清丽而凄美!黛玉原是绛珠仙子的化身,为“还泪”而来,所以她的眉目之间凝聚了灵她自甘平凡;猜灯谜时,皇妃元春派人传话说,众人都猜对了,独有迎春与贾环猜的不对,没有赐品,这时贾环心中不快,而迎春却“不以为意”,可见她才华平常,敦厚有余。
迎春就是这样一个虽平凡却令人感到亲切的女子。
但有时她的敦厚未免过分,流于软弱。
本性“温柔沉默”的她,对自己可以处理的事情,竟无能为力。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一段,最能表现她的软弱。
当累金凤这一名贵的首饰被偷之后,她独自诵经,丝毫不过问此事,对眼前的罪恶视而不见。
司棋被逐一段,她甚至表现得很淡漠。
最终,她被迫嫁给孙绍祖,从不反抗的她,被侮辱,被冷落,凄凉地死去。
其实,迎春的懦弱,是对现实无奈的一种表现。
她的善良在可怕的现实中被撕裂,被践踏,她没有挣扎,因为她太温柔,太憨
厚了。
这一个性注定了,她不可能像探春那样,尽情地展示自己,只能如未开的花朵一样枯萎在命运的枝头,做一个牺牲品。
而她一出场,作者就通过外貌描写向我们预示了她的个性。
探春的身材出众,“削肩细腰,长挑身材,”苗条可爱而又带着惊人的爽利。
“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这一外貌也是常人所无的。
中国文学中写美人的目光往往是“秋波流转”,“美目盼兮”,仅仅是美丽迷人而已;而探春的“顾盼神飞”,则在秀丽中透出一种英气,一种卓然不群的智慧,这正符合她那种出众的才华与不甘平庸的个性。
一个“飞”字写出了她目光的敏锐、灵动,真是夺人魂魄。
“文采精华”更好地概括了她的非凡才能与个性。
试看书中,探春理家治众之才不在凤姐之下,甚至高于凤姐。
她虽不似凤姐那般泼辣,却比凤姐多了文雅与智慧。
凤姐病时,她管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大胆改革,把园子管理得井井有条。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胸怀大志,渴望超越男子,干出大事。
她组建海棠社,在给宝玉的信中写道:“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我自有一番道理。
”可惜的是,探春生在一个以女性为附属品的时代,这是她的悲剧。
但她毕竟让自己灿烂地开放过,展示过。
探春的个性,从这一外貌描写中可见一斑。
惜春的外貌描写并未表现出她的个性,但交代了她的年龄,为下文她的命运作了铺垫:贾府鼎盛时,她“形容尚小”,贾府衰落时,她已经长成,在成长过程中,她看尽了繁华,也明白了沧桑,窥破“三春”(元春、迎春、探春)的命运,窥破世态炎凉,最终选择了出家修行。
二凤姐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凤姐是作者笔下著名的文学典型形象。
这段外貌描写,仅有三十二个字,就集中体现了她的个性,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凤姐的眉目很有特点。
首先,她的眉目是美丽出众的。
丹凤眼,柳叶眉,本是俊俏可爱的;但加上“三角”、“吊梢”便不同了,它不可爱而有些可怕,在俊俏中透出狡猾之态、刁钻之貌、凶狠之气。
这与凤姐的个性是一致的。
她在府中是著名的“管家婆”,有“凤辣子”之称,工于心计,善使手段,泼辣凶悍。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俊美中带着成熟与干练。
黛玉与探春都是身材苗条的,但她们的美是纯洁、典雅的美,就像未经玷污的珍珠,晶莹可爱;而凤姐的“苗条”与“风骚”,却是世俗的美,多了几分圆熟和世故。
“粉面含春威不露”,在化着浓妆的面庞上,闪烁着温暖动人的光彩,却又深藏着那带几分险恶的“威”,这是多么形象的一张脸!只有凤姐才会有这样一张脸。
在小说中,我们多次看到她“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样子:毒设相思局,把愚昧的贾瑞害得悲惨地死去;弄权铁槛寺,徇私舞弊,聚敛钱财;借刀杀人,使柔弱的尤二姐含恨吞金自尽……在满面春风之下潜伏着凶狠,在温情脉脉之后暗藏着残暴。
同时,不可抹杀的是,凤姐的“威”还体现在治家方面。
她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办事爽利,泼辣大胆,这使她在众多女眷中脱颖而出。
淡泊无为的李纨,懦弱无能的尤氏,与她相比无不黯然失色。
协理宁国府一段
最能体现她的管理才能,她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指挥若定,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
由此看来,凤姐本可以是一位令人欣赏的“女强人”,但她卑劣狠毒的一面又令人痛恨。
“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句则表明了她特别工于心计,善于逢迎的性格。
她见人先笑,但对不同的人,她的笑也不同。
对贾母、王夫人,她阿谀、献媚地笑;对宝玉、黛玉、宝钗,她热情、讨好地笑;对尤氏等人,她应付、敷衍地笑;对尤二姐、秋桐,她笑里藏刀,口蜜腹剑。
正因为凤姐如此工于心计,所以,她在贾府中八面玲珑,如鱼得水;统治者宠爱她,下人惧怕她、痛恨她。
河之畔的清风细雨,离恨天外的灵晖秀气。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更突出地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
黛玉天生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柔情似水,忧郁细腻。
一身之病是由两靥之愁而起,两靥之愁又因一身之病而生。
她深深陷入了与宝玉的恋情之中,用全部心血去爱宝玉,用整个生命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但身世孤苦,寄人篱下,她怎能不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怎能不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进一步写她的愁与病:无事时也有闪烁的泪光,无恙时也有细微的娇喘,可见愁与病已经深入到她的内心,不可医治了。
黛玉的愁与病,除了身世原因外,实际上是在追求自由与美的过程中与世俗发生矛盾引起的。
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宝钗那样的“贤德淑女”受到人们的赞赏,而黛玉生性孤傲,过于敏感,又常常直率地讽刺他人,当然不会得到认可。
她高洁的心志不为人所知,她梦想的爱情不被世所容。
当她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剧烈冲突时,她无力反抗,只能默默饮下苦涩,日久天长,郁结成病。
四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
他叛逆、大胆,追求自由与平等,痛恨世俗的争名逐利、勾心斗角,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这段外貌描写集中了作者的笔力,是所有外貌描写中最详尽的一段。
首先,宝玉的外貌非常出众,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
他面容明朗,流光溢彩。
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
他的“面”与“色”如此搭配,充满了青春活力,而他的心灵,也正如中秋之月一样纯洁无瑕,他的感情,也正如春晓之花一样朝气蓬勃。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这里作者一连用四个比喻。
整齐的鬓发,茂密修长的眉,直率可爱中透出勃勃英气;而红润的面色、灵活多情的眸子,又有几分女儿气,但这并非柔弱无力,这是他过于善良的心灵酝酿出的独特气质,与秦钟的女儿气不同,宝玉的女儿气带着生机和活力,带着不安分的气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不满现实、强烈追求自由的人。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这种奇特而美好的表情,只可能出现在宝玉的脸上。
他纯真无比,崇尚青春美与自由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他同情女子(上至贵族小姐,下至地位低下的丫鬟)的悲惨命运,“专能和女孩们结交”,正因为如此,他首先领略了“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爱博而心劳”。
他的过于美好的追求,使他的面庞永远不会被恶劣的表情玷污,永远温和若笑,饱含深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仍然是写他的俊美,但在俊美中带些大家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态。
宝玉从小生活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样写是符合他的身份的。
“转盼多情,语言常笑”,仍是写他的多情善感,与“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呼应。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这句写其眉目最为精彩:眉间目际,情思飘飞,动人心魄。
这里的“风骚”与凤姐的“风骚”不同,这是一种潇洒飘逸、无拘无束的气质,既表现着宝玉的聪颖多才,又代表了他“痴”的一面。
他的“痴”,主要表现为用尽心力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爱情、青春、生命乃至自然万物。
见花谢便联想到黛玉宝钗等人的衰老,为之叹息不已;得知龄官与贾蔷的恋情便联想到生命的流逝,泪流满面;为晴雯作悼词,感慨昔日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为黛玉而疯狂,从此竟遁出人世,永不复返……正如警幻仙子所说:“如尔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
‘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这‘意淫’,便是对美与自由的欣赏与崇拜,对“钟天地之灵秀,集日月之精华”的女儿们的恋慕。
正因为追求自由,宝玉对世俗的功名利禄毫无兴趣,反抗礼教的束缚,故而“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成了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叛逆者。
宝玉的外貌描写重在写“多情”这个特征,成功地刻画了他的个性。
《林黛玉进贾府》这段文字中的外貌描写,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生动传神,二是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为我们描写人物的外貌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品。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中最精彩的一段,其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更是脍炙人口。
在作者笔下,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篇三:《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论文》{描写林黛玉外貌的文章400字}.
【内容提要】林黛玉是美的化身,她在贾宝玉眼中美如神仙似的,但要知道她的美是捧西仙子的病态美。
她尖酸刻薄,同时又坦率纯真。
她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爱宝玉,一生只为爱、为还泪而来。
林黛玉虽寄人篱下,但孤高气傲,敢爱敢恨,从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同时黛玉还有着非凡的才情,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在诗词方面,更为超群,一首《葬华吟》,真可谓生命铸成的绝唱。
尽管黛玉最终泪尽而去,但她与宝玉纯美的爱情,却是永恒的、不朽的篇章。
本文将从外貌、个性、才华、爱情等四个方面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学校意见: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内容提要】:林黛玉是美的化身,她在贾宝玉眼中美如神仙似的,但要知道她的美是捧西仙子的病态美。
她尖酸刻薄,同时又坦率纯真。
她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爱宝玉,一生只为爱、为还泪而来。
林黛玉虽寄人篱下,但孤高气傲,敢爱敢恨,从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同时黛玉还有着非凡的才情,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在诗词方面,更为超群,一首《葬华吟》,真可谓生命铸成的绝唱。
尽管黛玉最终泪尽而去,但她与宝玉纯美的爱情,却是永恒的、不朽的篇章。
本文将从外貌、个
性、才华、爱情等四个方面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病态美,个性,才华,爱情
前言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
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
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
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
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像是个‚捧心西子‛。
二、尖酸刻薄冷外表
黛玉的身世,决定了她是个敏感而多愁善感的人,她说的话,常常向刀子一样刺向别人,自己却浑然不觉。
她的刀子主要刺向两种人:一种是威胁到她和宝玉关系的人,一种是让她觉得受到旁人歧视与踩压的人。
威胁到宝黛关系的人:宝钗,湘云,张道士的提亲等等,黛玉的枪口不好直接对准目标,宝玉就成了替罪羊,她的话大部分都是刺向宝玉的,看看黛玉都是怎么说的吧!
第二十二回,宝钗念了只《寄生草》,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说的湘云也笑了.——黛玉又在醋宝钗了,当然倒霉的总是宝玉。
当着众人的面讥讽宝玉,却没考虑宝玉的面子与感受。
当真是有什么说什么,一点也不会伪装啊。
第二十九回,宝钗记得湘云有个金麒麟,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
‛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这话是很刻薄刺耳的,不得不赞一下宝钗的涵养。
第三十四回,黛玉见宝钗无精打采的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
——这话真够刻薄的!
让黛玉觉得受到歧视的人:周瑞家的,比戏子一节。
在送宫花一章节,周瑞家的因顺路,最后到了黛玉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周瑞家的听出黛玉是多心了,所以不说话,但心里会怎么想?至少也觉得这女孩子事多,不容易相处,心里会设防的。
黛玉的这张嘴,真是得罪人啊。
第二十二回,湘云说唱戏的女孩子象黛玉。
宝玉前来陪不是,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 "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
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
三、坦率纯真显本质
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
其实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
深。
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
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
她给香菱
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
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
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
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
本为情敌,无嫌犹猜。
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
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
其实她也很谦和。
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
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
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
四、过人之才情
有人说黛玉是‚诗魂‛,的确如此,她浑身上下无不闪耀着诗的光辉。
‚在《红楼梦》中写诗最多是林黛玉,仅长歌就有三首,还有联句两篇。
‛除此之外,黛玉还有律诗、绝句和词,整部《红楼梦》里,没有第二个人的诗在数量和质量上能超过她。
林黛玉初露才华是在贾元春省亲时。
当众姐妹奉元春之命题诗题匾时,黛玉本想大展其才,不想元春只命一匾一咏,便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应命罢了。
当时众人所题之{描写林黛玉外貌的文章400字}.
匾如下:迎春──旷性怡情;探春──文采风流;惜春──文章造化;李纨
──万象争辉;宝钗──凝晖钟瑞。
这些题匾大都充满了歌功颂德之意,更不必说诗歌自身了,而黛玉诗中虽然也有一些颂圣之语,但全诗字句较为清新。
而且林黛玉帮宝玉写的那首诗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海棠社诸芳作咏,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各有个性。
‛
再来看看第二十七回中的《葬花吟》。
此诗共五十一句,可以说自首至尾,字字精警,句句动人: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
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诗黛玉诗中的压卷之作,是她用生命铸成的绝唱。
它深深地打动多少读者的心,更引出多少多情多感的女儿泪。
诗中的背景是漫天飞舞的桃花,生之华丽,死之惨烈,当然会让人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感受,黛玉不仅表达此意,也有对自身不幸命运的哀怨,更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对严酷外界的控诉,对污浊环境的拒斥。
读完让人觉得凄楚感慨,真的是黛玉得血和泪的结晶。
那个孤高自许,洁身自爱的女子身影便宛在纸上眼前。
而黛玉在中秋夜在凹晶馆与湘云联诗,虽是用了‚十三元‛的韵,但她对上湘云的‚寒塘渡鹤影‛的那句‚冷月
葬花魂‛真是让人称奇。
篇四:《浅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
论文摘要:
《红楼梦》是一部流传最广、意义最深远且文学价值也是最高的章回小说之一。
书中,作者对女儿之美的敬爱与歌颂是这部名著的一大特色。
本文聚焦“金陵十二钗”之一的林黛玉形象进行分析,力图从黛玉的“外貌、性格、爱情”三方面挖掘她自身所散发的艺术魅力。
一、林黛玉的外貌。
作者对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黛玉——一个美貌出众,清新脱俗的女子跃然纸上。
二、林黛玉的性格。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形象有血有肉,文中的她纯真率直、实话实说;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文中的她又时而多疑、小性、爱发脾气,总之她是一个立体的形象。
三、林黛玉的爱情。
黛玉与宝玉的恋爱是全文中的经典恋情,黛玉用眼泪去浇灌爱的花朵,无奈的是眼泪并没有挽回他们的婚姻。
本段通过两个方面分析宝黛二人爱情破灭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形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