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高效课堂资料 种群数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如下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
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答案: D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练习: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 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假设:计数室内酵母菌为a个,稀释倍数为b,则10mL培养液中 酵母菌总数为:
a×105×b
总结:2mm×2mm方格的计数
2mm×2mm表示计数室的边长,即一个大方格的边长。由于 计数室厚度为0.1mm,所以计数区的总体积为0.4mm3。 计数室通常也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6×25型,另一种是25×16 型。
试列举导致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内因:起始种群个体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外因: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湿度)、食物、天敌、传染病
人为因素: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种植业、养 殖业的发展
1.种群的增长
(1)“J”型与“S”型增长曲线相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倍数增
长的是J
型曲线。
(2)自然种群的增长模式多呈 S 型曲线。
(3)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不是 。
2.“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比较
前提条件 有无K值
“S”型曲线
“J”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环境,种内,种 间,3方面)
环境资源无限
有K值
无K值,个体数持续增 加
曲线
种群增长 (速)率曲线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
1.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实验室),即食物空间条件充足,气候适 宜,没有敌害等;新的适宜环境时
N:M=n:m
可得:N=m(n(重重捕捕中个标体志数数)) M(总标志数)
要求:①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关于寿命 和行为的伤害。
②标记不能过分醒目。 ③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 失。
注意m变化的结果导致偏大偏小的分析
1. (·珠海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4)、 时间
菌数 次数
1 2 3 平均
1234567
实验的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 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样方法)。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但不需要一定等量。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6)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 的,与自然界中的数量变化有差异。
推导:1mm×1mm方格的计数
1mm×1mm表示计数室的边长,即一个大方格的边长。由于计数 室厚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总体积为0.1mm3。
1.16×25型的计数公式: 酵母细胞个数/1mL=10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100 ×400×
10000×稀释倍数 2.25×16型的计数公式:
酵母细胞个数/1mL=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80 ×400×10000 ×稀释倍数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都属于较为理想的抽样调查的对象
B.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由于不容易捕获,所以不适
宜用标志重捕法
答案 C
C.取样调查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 (·山东烟台一模)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
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答案C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 上的菌体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立
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2.特点: 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种群数量以一定的 倍数连续增长。
3.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Nt=N0 λt
N0——起始数量;
t—— 时间;
Nt——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增长率+1)——该种群数量是 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2. 类型与特点 :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段特点 幼年个体多 各年龄期比例适中 成年、老年个体多
出生和死亡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特点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稳定 种群密度减小
4.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单位面积或体积)
_
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
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前后对照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需原要因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为是了否提需高要实重验复数实据验的?准_确__性_________,试解释原因: (3)在__吸__取__培__养__液__计__数__前__,_要__轻__轻__振__荡__几__次__试_。管,原因是 使酵__母_菌__分__布_均__匀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
1、(1)计算“J”型曲线增长率
2、“S”型曲线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有哪些?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C-E段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
(3)、阴影的含义 原因:环境阻力
含义:因环境阻力而被淘汰的个体数 或因生存斗争而被淘汰的个体数 (4)、防治有害动物、获得最大捕捞量、 持续获得最大量分别应对应曲线哪段
血球计数板 使用及相关计算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步骤
1.镜检。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 则需清洗,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 2.加样。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 片,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 养液自行缓缓渗入,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气泡,多余 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3.计数。稍待片刻(约5min),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 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 数室所在位置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并记录。 4.清洁。血球计数板使用后,用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
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增__大__稀_释__倍__数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
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 酵__母__菌_的__种__群_数__量__与_营__养__物_质__(_代_谢__废__物_或__p_H_或_溶__氧__量_等__)_的。变化关系
A-B E点左右 捕获后维持在C点
K/2 A
E D C
B
(5)为保护濒危物种,应提高什么?
环境容纳量即K值 (6)草原的合理放牧:放牧量应控制在接近 响牛羊生长、草原的恢复。
K值 为宜,若过多放牧会影
[关键一点] (1)环境容纳量≠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
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则是种群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最大值,这 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大于环境容纳量。 (2)“J”型、“S”型曲线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而形成的两条曲线,并 不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增 长、下降、稳定、波动等。
:样方法
1.样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的确定:视被调查的植物类型而定。 ③常用的样方选取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④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做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记数方法
——蒲公英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其他植物
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 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或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改变性别 比例来降低其出生率。 (5)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的比例
3.年龄组成---注意应用问题
1. 定义: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占种群总数的比例。
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提出合理的假设
资源空间无限多,细菌种群 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 影响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Nn=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 进行检验或修正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4.活酵母有出芽生殖现象,若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的一半时, 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数,若芽体小于母细胞一半时为1个酵母细 胞。
5.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邻两边上的菌 体数,一般可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 则处理,另两边不计数。
6.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对 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其平均值。
高效课堂精品课件
高三生物 市实验中学 生物组
种群的数量特征和变化
----NO21
辛苦一年,收益一生。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含义 种群是在一定的 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 。
①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 ②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
2、种群的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包括哪一些?各数量特征之间存在 怎样的关系?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法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算(取样调查)
估算方法: 样方法:植物(双子叶植物) 、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抽样检测法(血球板计数法,显微计数法 ):酵母菌 取样器取样法:
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 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黑光灯诱捕计数法:对紫外线敏感的夜间活动的昆虫
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要点:
1.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 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 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求得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小。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对培养液进 行稀释。具体方法是:摇匀试管,取1mL酵母菌培养液,加入成 倍的无菌水稀释,稀释n倍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得数值 乘以稀释倍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
种群数量 种群数量为K/2
增长率

K/2

t0
t1
t2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种群数量达到最__大__后停止增长,有时在_K__值___左右波动。
(2)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变化规律: 先_增__后_减__,在_K__/2_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
(3)K值前的年龄组成是 增长型 ,K值时是 稳定型 .
在保护、利用生物资源和有害生物的防治过程中,如何利用K值 和K/2值? (1)K值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濒临灭绝)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 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清除 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2)K/2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 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 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护种群 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获得最大捕获量—K值和持续获得最大捕获量—K/2值) ②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 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 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 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 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_环__境_ 中资源和空间变得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