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资料【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资料【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考点分析]
1.命题特点:考题常需要三大观点综合起来才能顺利解答.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高,题型一般为计算题,且常作为压轴题出现.
2.思想方法:假设法、全程法和分段法、守恒思想、图解法等.
[知能必备]
1.力学解题的三大观点
[真题再练]
1.如图,相距L=11.5 m的两平台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二者之间用传送带相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v可以由驱动系统根据需要设定.质量m=10 kg的载物箱(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5.0 m/s自左侧平台滑上传送带.载物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1)若v=4.0 m/s,求载物箱通过传送带所需的时间;
(2)求载物箱到达右侧平台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
(3)若v =6.0 m/s ,载物箱滑上传送带Δt =13
12 s 后,传送带速度突然变为零.求载物箱
从左侧平台向右侧平台运动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它的冲量.
解析:(1)传送带的速度为v =4.0 m/s 时,载物箱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①
设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匀减速运动的距离为s 1,由运动学公式有 v 2-v 20=-2as 1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题给数据得s 1=4.5 m ③
因此,载物箱在到达右侧平台前,速度先减小至v ,然后开始做匀速运动.设载物箱从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所用的时间为t 1,做匀减速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 1′,由运动学公式有v =v 0-at 1′④
t 1=t 1′+L -s 1v ⑤
联立①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t 1=2.75 s ⑥
(2)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时,到达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小,设为v 1;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时,到达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大,设为v 2.由动能定理有
-μmgL =12m v 21-12m v 2
0⑦ μmgL =12m v 22-12m v 20⑧ 由⑦⑧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v 1= 2 m/s ,v 2=4 3 m/s ⑨
(3)传送带的速度为v =6.0 m/s 时,由于v 0<v <v 2,载物箱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仍为a .设载物箱做匀加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为s 2,所用时间为t 2,由运动学公式有v =v 0+at 2⑩
v 2-v 20=2as 2⑪
联立①⑩⑪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t 2=1.0 s ⑫ s 2=5.5 m ⑬
因此载物箱加速运动1.0 s 、向右运动5.5 m 时,达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此后载物箱与传送带共同匀速运动(Δt -t 2)的时间后,传送带突然停止.设载物箱匀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为s 3,有
s 3=(Δt -t 2)v ⑭
由①⑫⑬⑭式可知,1
2m v 2>μmg (L -s 2-s 3),即载物箱运动到右侧平台时速度大于零,
设为v 3.由运动学公式有
v 23-v 2
=-2a (L -s 2-s 3)⑮
v 3=v -at 3⑯
设载物箱通过传送带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它摩擦力的冲量为I 1,由动量定理有I 1=m (v 3-v 0)⑰
联立①⑫⑬⑭⑮⑰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I 1=0⑱ 传送带对它支持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冲量为 I 2=mg (Δt +t 3)⑲
联立⑮⑯⑲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I 2=6253
N·s ⑳
由于I 1=0,所以传送带对它的冲量为I =I 2=625
3 N·s ,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1)2.75 s (2)4 3 m/s
2 m/s (3)625
3
N·s ,方向竖直向上
2.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的底端安装一弹性挡板,P 、Q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和4m ,Q 静止于斜面上A 处.某时刻,P 以沿斜面向上的速度v 0与Q 发生弹性碰撞.Q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tan θ,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P 与斜面间无摩擦,与挡板之间的碰撞无动能损失.两物块均可以看作质点,斜面足够长,Q 的速度减为零之前P 不会与之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1)求P 与Q 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各自的速度大小v P 1、v Q 1; (2)求第n 次碰撞使物块Q 上升的高度h n ; (3)求物块Q 从A 点上升的总高度H ;
(4)为保证在Q 的速度减为零之前P 不会与之发生碰撞,求A 点与挡板之间的最小距离s .
解析:(1)P 与Q 的第一次碰撞,取P 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
=m v P 1+4m v Q 1①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v 20=12m v 2P 1+1
2×4m v 2Q 1② 联立①②式得 v P 1=-3
5v 0③
v Q 1=2
5
v 0④
故第一次碰撞后P 的速度大小为35v 0,Q 的速度大小为2
5
v 0.
(2)设P 、Q 第一次碰撞后Q 上升的高度为h 1,对Q 由运动学公式得 0-v 2Q 1
=2·(-2g sin θ)·h 1
sin θ⑤ 联立①②⑤式得h 1=v 20
25g
⑥
设P 运动至与Q 刚要发生第二次碰撞前的位置时速度为v 02,第一次碰后至第二次碰前,对P 由动能定理得
12m v 202-12m v 2
P 1
=-mgh 1⑦ 联立①②⑤⑦式得v 02=
7
5v 0
⑧ P 与Q 的第二次碰撞,设碰后P 与Q 的速度分别为v P 2、v Q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2
=m v P 2+4m v Q 2⑨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v 202=12m v 2P 2+12×4m v 2Q 2⑩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式得 v P 2=-35×7
5
v 0⑪
v Q 2=25×7
5
v 0⑫
设第二次碰撞后Q 上升的高度为h 2,对Q 由运动学公式得 0-v 2Q 2=2·(-2g sin θ)·h 2
sin θ
⑬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式得h 2=725·v 20
25g
⑭
设P 运动至与Q 刚要发生第三次碰撞前的位置时速度为v 03,第二次碰后至第三次碰前,对P 由动能定理得
12m v 203-12m v 2
P 2
=-mgh 2⑮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⑮式得v 03=⎝⎛
⎭⎫752
v 0
⑯ P 与Q 的第三次碰撞,设碰后P 与Q 的速度分别为v P 3、v Q 3,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3
=m v P 3+4m v Q 3⑰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v 203=12m v 2P 3+12
×4m v 2Q 3⑱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⑮⑰⑱式得 v P 3=-35×⎝⎛⎭⎫7
52v 0⑲
v Q 3=25×⎝⎛⎭
⎫7
52v 0⑳
设第三次碰撞后Q 上升的高度为h 3,由运动学公式得 0-v Q 32=2·(-2g sin θ)·h 3
sin θ
○21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⑮⑰⑱○21式得h 3=⎝⎛⎭⎫7252·v 2
25g
○22 ……
总结可知,第n 次碰撞后,物块Q 上升的高度为 h n =⎝⎛⎭⎫725n -1·v 2
25g
(n =1,2,3……)○23 (3)当P 、Q 达到H 时,两物块到此处的速度可视为零,对两物块运动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0-12m v 20=-(m +4m )gH -tan θ·4mg cos θ·H
sin θ○24 解得H =v 20
18g
○25 (4)设Q 第一次碰撞至速度减为零需要的时间为t 1,由运动学公式得
v Q 1=2gt 1sin θ○
26 设P 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 P 1′,需要的时间为t 2,由运动学公式得v P 1′
=(-v P 1)+gt 2sin θ○
27 v P 1′2-(-v P 1)2=2sg sin θ○
28 设P 从A 点到Q 第一次碰后速度减为零处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3
v 02=(-v P 1)-gt 3sin θ○
29 当A 点与挡板之间的距离最小时t 1=2t 2+t 3○
30 联立○26○27○28○29○30式,代入数据得s =(87-13)v 20
200g sin θ○
31 答案:(1)35v 0 2
5
v 0
(2)⎝⎛⎭⎫725n -1·v 2
25g
(n =1,2,3……) (3)v 2018g (4)(87-13)v 20200g sin θ
力学规律选用的一般原则
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 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动量定理.
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力作用,应考虑使用牛顿运动定律或动能定理.
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系统中滑动摩擦力做功产热应用摩擦力乘以相对路程,运用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问题特别方便.
[精选模拟]
1.如图所示,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斜面底端固定一挡板,一轻质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上端自然伸长至B 点,初始时刻,物块a 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压至
E点,BE=2 m,撤去外力后,物块a沿斜面从B点射出,到达传送带右端时速度恰好水平向左,大小v C=4 m/s,与物块b粘在一起向左运动,其中物块a、b质量均为m=1 kg,传送带长为L=4 m,始终以v=3 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物块和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初始时刻的弹性势能;
(2)ab在传送带上运动时产生的划痕长度;
(3)由于传送物块电动机需要多消耗的电能.
解析:(1)将物块a在B点的速度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v B=v C
cos θ
=5 m/s 物块a由E到B的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有
E p=mgx BE sin θ+1
2m v
2
B
=24.5 J.
(2)物块a、b碰撞过程中根据动量守恒
m a v c=(m a+m b)v1
解得v1=2 m/s
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2ma
解得a=5 m/s2
减速位移x=v21
2a
=0.4 m<L
故先减速到0再反向加速
减速时间t1=v1
a
=0.4 s
相对位移Δx1=v t1+v1
2t1
加速时间t2=t1=0.4 s
相对位移:Δx2=v t2-v1
2t2
故划痕长度Δx2=Δx1+Δx2=2.4 m.
(3)由于物块动能未变,故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用来补充系统损失掉的热量
Q =μ·2mg Δx =24 J.
答案:(1)24.5 J (2)2.4 m (3)24 J
2.如图所示,长木板B 的质量为m 2=1.0 kg ,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3=1.0 kg 的物块C (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一个质量为m 1=0.5 kg 的物块A 从距离长木板B 左侧l =9.5 m 处,以速度v 0=10 m/s 向着长木板运动.一段时间后物块A 与长木板B 发生弹性正碰(时间极短),之后三者发生相对运动,整个过程物块C 始终在长木板上.已知物块A 及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物块C 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物块C 与长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求:
(1)碰后瞬间物块A 和长木板B 的速度; (2)长木板B 的最小长度;
(3)物块A 离长木板左侧的最终距离.
解析:(1)设物块A 与木板B 碰前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得-μ1m 1gl =12m 1v 2-12m 1v 20
解得v =
v 20-2μ1gl =9 m/s
A 与
B 发生弹性碰撞,假设碰撞后的瞬间速度分别为v 1、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1v =m 1v 1+m 2v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1v 2=12m 1v 21
+12m 2v 22 联立解得
v 1=m 1-m 2m 1+m 2v =-3 m/s
v 2=2m 1
m 1+m 2
v =6 m/s
碰后物块A 的速度大小为3 m/s 、方向向左,长木板B 的速度大小为6 m/s 、方向向右. (2)碰撞后B 减速运动,C 加速运动,B 、C 达到共同速度之前,由牛顿运动定律,对木板B 有
-μ1(m 2+m 3)g -μ2m 3g =m 2a 1 对物块C μ2m 3g =m 3a 2
设从碰撞后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经历的时间为t ,则 v 2+a 1t =a 2t 木板B 的最小长度 d =v 2t +12a 1t 2-1
2
a 2t 2=3 m.
(3)B 、C 达到共同速度之后,因μ1<μ2
二者一起减速至停下,设加速度大小为a 3,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μ1(m 2+m 3)g =(m 2+m 3)a 3 整个过程B 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x B =v 2t +12a 1t 2+0-(a 2t )
2-2a 3
=6 m
A 与
B 碰撞后,A 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也为a 3,位移大小为 x A =0-v 21
-2a 3
=4.5 m
物块A 离长木板B 左侧的最终距离为 x A +x B =10.5 m.
答案:(1) 3 m/s 方向向左 6 m/s 方向向右 (2)3 m (3)10.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