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集体备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教案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积累词语。
①生词。
②一词多义。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靠近)
临溪而渔(到)
B.泉香而酒洌(顺接连词)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折连词)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不必译出)
C.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D.山水之乐(乐趣,名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趣,动词)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形容词)
(2)语段翻译。
三、内容鉴赏
1.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
2.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
(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是酒醉,更指“陶醉”,实际借山水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
3.引导学生探究: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4.作者在第一段中描绘了哪些景物?你在欣赏过程中发现有何妙处?
(第一段文字中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琅琊—酿泉—醉翁亭。
)
5.本段写景有什么特色?
(开头是远视,大全景(琅琊),接着是近观的中景(酿泉),接下来,是身临其境的近景(醉翁亭)。
写景顺序:远—近,面—点。
)
6.此段中点明醉翁的情趣的句子是哪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7.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
(利用时间推移,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
四时之景不同,而欢乐却是相同的。
山水之乐在于四时自然景观的美好。
)
8.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9.作者还写了哪些快乐?“太守之乐”指什么?
10.太守之乐与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何异同?
四、总结
1.概括主旨: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了欧阳修寄情于山水以排遣郁闷的复杂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归纳写作特点
(1)二十一个“也”字的妙用。
造成一种从容婉转的咏叹句调。
(2)散文中运用骈文句式,骈散结合,刻画景物简练而生动。
五、布置作业
请自选角度,比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说说它们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