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完善版
肿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模型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肿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模型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cea49560975f46526d3e13f.png)
肿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模型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微环境诱导的在原有血管基础上生成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并在肿瘤组织内建立血液循环的过程。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受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节。
1、鸡胚准备和接种组织:选择北京白鸡种蛋,洗净,用l:1000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液浸泡3分钟,置37.8土0.5℃培养箱中孵育。
鸡胚发育第7天,蛋壳消毒后,标记制作2cmX3cm左右观察窗。
接种组织视研究目的而定,一定要在接种当日取材,充分清洗除去血污和粘液,再剪成1——2mm 组织小块。
2、组织接种:在制备鸡胚观察窗的次日,即鸡胚发育第8天进行组织接种。
每个鸡胚可接种5—7个组织小块于接种部位CAM表面,再用透明胶纸封好,继续孵育。
3、接种组织的收获与观察:组织接种后每12小时观察一次,到组织接种第11天(鸡胚发育第18天)收获接种组织,取出鸡胚,置接种组织连同周围的CAM于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并用10%甲醛固定保存,部分组织可作石蜡切片,用作血管生成研究的免疫组化染色等。
4、CAM的血管生成表现:组织接种24小时后,CAM血管开始向接种组织生长,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血管数目及直径均明显增加;第2天,新细小血管直接趋向组织;第3天,新生血管形成以接种组织为中心,10——20条放射状血管网;尔后,CAM血管继续明显增加。
非接种部位与接种部位比较,CAM 血管数目少,大血管与小血管呈脉样均匀分布;而接种部位的CAM血管在接种组织周围弥散样增加,以组织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在首先与组织发生联系的区域CAM血管更多。
第4天,可见新生细小CAM血管生长形成中、粗血管,并在中、粗血管继续分支出细小血管,形成新的血管网。
CAM血管管腔结构清晰,可区别动、静脉。
注意事项该类体外实验研究,有很多人为因素影响,不能代表体内生理反应,因为内皮细胞在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培养了很长一段时间,已被激活。
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https://img.taocdn.com/s3/m/5d8b7e02a8114431b90dd8a5.png)
血管生成实验(HUVEC细胞)1.第一天:胰酶消化对数期细胞1,终止后离心收集于50ml离心管内,制成细胞悬液2,细胞计数3调整其浓度至3×104/mL。
将细胞悬液制备好后,用吸管或移液管轻轻吹打混匀,于6孔板中每孔加入2 mL细胞悬液。
2.第二天:分别加入含有不同浓度的化合物4;将matrigel胶置于4℃过夜融化,同时将枪头和96孔板于-20℃预冷备用3.第三天:第三天铺胶的时候,把枪头剪下去一小节,96孔板放在冰上再往里加胶,加胶时要慢慢加,吸胶时也要慢,不要有气泡a.用预冷的枪头吸取matrigel胶50 μL/well加到预冷的96孔板中5 ,注意使胶平铺在整个孔底;b.将96孔板放入37 ℃培养箱放置1 h使胶凝固;c.半个小时后(自己把握时间,避免细胞处于悬液状态太久)处理以用不同浓度化合物处理24 h后“1”项下6孔板细胞,胰酶消化,计数并稀释,将密度调为1×105 cells/mL;d.以100 μL/well接种于预先铺好的matrigel胶的孔里,继续培养12 h, 24 h;e.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并拍照记录小管的形成情况,每孔随机摄取3个视野。
脚注说明:1.对数期细胞:培养皿中细胞融合率在90%左右即可使用;2.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步骤见“MDA-MB-231细胞培养SOP”3,1),2),3)项下所述步骤,3)项下的前半部分,至….打散细胞团块,混和均匀后”;3.见“细胞计数SOP”步骤;4.详见细胞筛选用不同浓度化合物试液的配制方法SOP;5.整个过程在冰上进行,并避免形成气泡;若胶太黏稠,可将枪头的尖端剪掉一小段;一般就是12h,18h,24h各观察一次,看看小管形成的情况买来的胶直接用,不用稀释我们用的是BD的metrigel买来后,小心的分装一下,放在-80比较好,分装时也注意不要用太多气泡。
血管新生,这么多种实验你都知道吗?
![血管新生,这么多种实验你都知道吗?](https://img.taocdn.com/s3/m/b218209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1.png)
血管新生,这么多种实验你都知道吗?有同学在后台留言说要我们介绍一下血管新生的实验,正好最近在Angiogenesi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血管新生实验使用和数据解读的综述性指南: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angiogenesis assays.Angiogenesis. 2018 May 15. doi: 10.1007/s10456-018-9613-x.对大家来说,血管新生实验(angiogenesis assays)是大家接触比较多的实验了,那么你知道有多少种做法吗?这篇综述从以下31部分总结了常见的实验方法:这里面包括了体内、体外的细胞与动物水平的实验。
下面我们就挑选一些文章图所展示的技术进行简单介绍:1. 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s(内皮细胞增殖实验)通过对常规96孔板上的HUVEC细胞进行计数或者MTT细胞活性检测,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
2.Three-dimensional assays of vascular morphogenesis(血管形态的三维实验)在纤维(fibrin)基质上观察内皮细胞出芽和管腔形成。
3. Aortic ring assay of angiogenesis.(新生血管动脉环实验)A和B分别为大鼠动脉在胶原凝胶上培养的对照和VEGF刺激组形态。
4. Microvessel density and histopathological growth patterns (微血管密闭和病理生长模式)通过CD31对正常肝(a)/结直肠癌肝转移(b)和(c)组织进行染色,通过不同方法(b——replacement growth pattern和c——desmoplastic growth pattern)计算微血管密度模式,相同的颜色表示相同模式。
血管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步骤
![血管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13b226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3.png)
血管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步骤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管壁的重要细胞类型,其在调控血管通透性、保持血管壁完整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观察血管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血管结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23498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e.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管的基本结构;2. 掌握血管的分布特点;3. 分析血管的功能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人体血管切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显微镜、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等。
三、实验方法1. 将血管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生理盐水,覆盖盖玻片;2.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结构特点;3. 分析血管的分布特点、功能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动脉(1)结构特点:动脉管壁较厚,由内向外分为内膜、中层、外膜三层。
内膜由内皮细胞构成,中层为平滑肌层,外膜为结缔组织层;(2)分布特点:动脉分布广泛,从心脏出发,分支成各级动脉,直至毛细血管;(3)功能: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2. 静脉(1)结构特点:静脉管壁较薄,由内向外分为内膜、中层、外膜三层。
内膜由内皮细胞构成,中层为平滑肌层,外膜为结缔组织层;(2)分布特点:静脉分布广泛,与动脉伴行,收集全身各部位的血液,运送回心脏;(3)功能:将全身各部位的血液送回心脏,保证血液循环的连续性。
3. 毛细血管(1)结构特点:毛细血管管壁最薄,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管腔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2)分布特点:毛细血管分布广泛,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3)功能:进行物质交换,将氧气、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细胞,将代谢废物、二氧化碳等物质运回血液。
4. 血管功能与结构的关系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动脉的厚壁和弹性有利于血液的快速输送;静脉的薄壁和较大的管腔有利于血液的回收;毛细血管的细小管腔和单层细胞结构有利于物质交换。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血管的基本结构、分布特点以及功能。
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共同保证了血液循环的顺利进行。
六、实验讨论1. 动脉和静脉在结构上的区别是什么?答:动脉和静脉在管壁厚度、管腔大小等方面存在差异。
离体血管实验报告
![离体血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2f0d2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4.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离体血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和分析血管在不同理化因素作用下的变化。
3. 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离体血管实验是研究血管生理和病理生理的重要方法。
通过模拟体内环境,将血管取出体外,观察和分析血管在不同理化因素作用下的变化,从而揭示血管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动物:成年大鼠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剪刀、镊子、注射器、针头、试管、离心机、CO2培养箱、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肝素钠、RPMI-1640培养基、EDTA、NaOH、HCl等四、实验方法1. 取成年大鼠,处死并迅速取出心脏,将心脏放入含有生理盐水的容器中,清洗血管。
2. 使用手术显微镜和剪刀,将心脏周围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去除,暴露血管。
3. 使用镊子将血管从心脏上分离下来,剪成约2-3mm的血管段。
4. 将血管段放入含有肝素钠的生理盐水中,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
5. 将血管段放入含有RPMI-1640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
6. 根据实验目的,分别对血管进行以下处理:a. 调整培养基的pH值b. 调整培养基的温度c. 添加EDTAd. 添加NaOH或HCle. 添加不同浓度的药物7. 观察血管在不同处理下的变化,包括血管收缩、舒张、通透性等。
8. 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管的形态变化。
9. 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调整培养基的pH值后,血管收缩程度明显增加。
2. 调整培养基的温度后,血管舒张程度明显增加。
3. 添加EDTA后,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
4. 添加NaOH后,血管收缩程度增加。
5. 添加HCl后,血管舒张程度增加。
6. 添加不同浓度的药物后,血管收缩或舒张程度发生改变。
六、实验结论1. 离体血管实验可以模拟体内环境,研究血管在不同理化因素作用下的变化。
2. pH值、温度、EDTA、NaOH、HCl和药物等理化因素可以影响血管的收缩、舒张和通透性。
毛细血管生成研究中的实验工具技术与方法研究
![毛细血管生成研究中的实验工具技术与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a2f538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4.png)
毛细血管生成研究中的实验工具技术与方法研究介绍毛细血管是组成人体微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细胞生存的重要管道之一。
毛细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一种生理学过程,维持组织的正常发育、生长和修复,但是它在某些病理状态下也会出现。
对毛细血管生成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其生物学机制,而且对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建立适合的毛细血管模型,掌握一系列的研究实验工具技术和方法,对于毛细血管生成的研究至关重要。
现有的实验工具技术和方法1. 观察溶血性活性物质(heme oxygenase-1, HO-1)对于血管再生的影响为了评估HO-1对血管再生的影响,一种基于大鼠背部的血管再生实验已被开发。
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二氧化碳(CO2)加压冷冻器(Cryopen CO2)用于通过冻结以诱导皮肤血管的损伤。
以促进血管再生,分别使用皮下注入HO-1表达载体,再次用于诱导皮肤中血管的再生。
2. 使用转基因鼠进行胃黏膜毛细血管生成的研究通过使用转基因鼠进行胃黏膜毛细血管生成的分析,多个研究小组可成功地在转基因鼠中诱导黏膜毛细血管的直径增加,即毛细血管扩张,同时也发现有更多的毛细血管形成,表明转基因鼠中的毛细血管基因已被激活。
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牵引出解释饮食和其他因素对于胃部物质吸收之影响的理论,并提示在诸如胃溃疡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将有很大进展的空间。
3. 神经网络技术在毛细血管形成中的应用神经网络技术是一种基于模拟人脑运作方式的计算机技术,适用于模拟线性和非线性的时间序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预测、分类和聚类数据的技术。
最近,这种技术在毛细血管生成的研究中逐渐地应用了起来。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主要输入因子,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预测毛细血管生成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显示,引入神经网络技术可以从VEGF的角度,准确地预测毛细血管生成的情况。
结论对于毛细血管生成的研究,需要掌握多种实验工具技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对其生物学机制进行解析。
血管形成实验的原理
![血管形成实验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72251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d.png)
血管形成实验的原理
血管形成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和观察血管生长和形成过程的实验方法。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点:
1. 细胞和组织培养:实验通常使用培养皿或培养板,在其中培养细胞或组织。
细胞可以来自动物或植物的血管内皮细胞,可以通过嫁接、细胞培养或其他方法获取。
2. 活体或体外实验:血管形成实验可以在动物体内或体外环境中进行。
在体内实验中,通常将培养的细胞或组织植入动物体内,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血管发育情况。
在体外实验中,细胞或组织会直接在培养条件下生长和形成血管。
3. 血管生长因子和分子介导:实验通常会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和分子,以模拟和促进血管形成的过程。
例如,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进而诱导血管的形成。
4. 观察血管形成:实验过程中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血管的形成过程。
可以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和迁移,血管管腔的形成,以及血管的网络结构和形态。
通过进行血管形成实验,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血管的发育和异常形成的机制,并在血管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现新的靶点和策略。
【高中生物】血管生成实验及血管生成的分期与特征
![【高中生物】血管生成实验及血管生成的分期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bc4279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2.png)
【高中生物】血管生成实验及血管生成的分期与特征血管生成与血管生成试验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过程中新血管的形成。
它是指从现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小静脉衍生的新毛细血管的生长。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包括血管内皮基质降解、内皮细胞移行、内皮细胞增殖、内皮细胞管道化分支形成血管环和形成新的基底膜等步骤。
由于肿瘤组织这种新生血管结构及功能异常,且血管基质不完善,这种微血管容易发生渗漏,因此肿瘤细胞不需经过复杂的侵袭过程而直接穿透到血管内进入血流并在远隔部位形成转移。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良性肿瘤血管生成稀少,血管生长缓慢;而大多数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密集且生长迅速。
因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抑制这一过程将能明显阻止肿瘤组织的发展和扩散转移。
体外实验方法tubeformationassay(血管生成)Springassay(血管再生)体外血管生成实验tubeformationassay细胞在基质胶上培养形成小管和淋巴结体外血管再生实验sproutingassay血管生成的阶段和特点新形成的毛细血管由内皮细胞和外皮细胞组民,这两种细胞有形成完整的毛细血管网的能力。
在体内,伴随促分化的信号转导,血管生成按内皮细胞激活、增殖、迁徙和管腔形成过程进行。
如缺氧等影响肿瘤细甩的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促发细胞因子的释放。
静止的内皮细胞受宿主或肿甩释放的细胞因子激活(ⅰ期),特定的细胞增殖(ⅱ期),并沿血管生成刺激源的纤维网络移动,形成排列细胞索(ⅲ期),最后血管芽形成管腔样结构,细胞退出细胞周期后进入静止期。
通过细胞间起粘附接触作用的细胞内小泡的交联,最终形成明确的管腔(ⅳ期)。
细胞外基质的角度减少是新生血管浸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改变蛋白质水解酶之间的平衡来实现。
细胞外基质的蛋白水解和纤维蛋白溶解是表皮细胞的两大功能。
皮肤细胞也被认为与生长因子和抑制剂的产生有关。
细胞粘附受体通过与细胞外基质粘附蛋白(如胶原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相互作用进入血管细胞。
(完整word)血管生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完善版
![(完整word)血管生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完善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48f7ed650e52ea551898fe.png)
无论原发性肿瘤还是继发性肿瘤,一旦生长直径超过1~2 mm,都会有血管生成。
这是由于肿瘤细胞自身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诱导血管生成.多数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密集且生长迅速。
因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抑制这一过程将能明显阻止肿瘤组织的发展和扩散转移。
于是体外的血管生成实验就能很好的模拟肿瘤的血管发生过程,并且适合研究药物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实验.图一血管生成镜检图一。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2。
实验方法:2。
1实验流程介绍图二实验流程图(提前将Matrigel融化,铺于ibidi血管生成载玻片的下孔中,待胶凝后,将细胞悬液加入血管生成载玻片上孔中,成管后使用显微镜观察。
)2。
2耗材结构介绍图三血管生成载玻片纵截面示意图(Matrigel铺在下孔,细胞铺在Matrigel上,上孔充满培养基)2.3数据分析流程介绍图四实验结果收集和分析流程图(在特定的时间点采集图片,并且进行图像分析(Wimasis全自动分析)测量小管长度,成环数,细胞覆盖面积和结点。
之后在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说明实验结果。
)一.实验步骤1、准备基质胶1。
实验前一天将Matrigel置于冰盒中,放入4.C冰箱,使胶能过夜缓慢融化.(注意:同样要准备一些4。
C预冷的枪头用于吸取Matrigel)2.开始实验前,将Matrigel始终保持放在冰盒中。
3.打开灭菌包装,取出ibidi血管生成载玻片。
4。
每孔中加入10μl Matrigel。
注意枪头要垂直于内孔的正上方加入Matrigel,防止有Matrigel流经上孔而留下残留胶。
由于Matrigel流动性不强,并且有可能移液枪不准确,有可能打入10μl的胶,却不能填满血管生成载玻片的下孔——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实验的成像结果。
如何判断是否加入了合适体积的Matrigel:我们只需用一张格子纸就能知道自己的移液枪调整到多少能正好把下孔填满.如上图所示,垂直透过每个孔看下面的格子纸,如果格子被缩小了,那么就说明胶没加满,格子被放大了,那么胶就加多了,格子没发生什么变形,这才是刚刚加满下孔的状态。
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步骤
![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dcdd5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5.png)
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步骤
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步骤包括:
1.准备好所需的细胞和培养基,确保细胞处于适宜的培养
条件下。
2.将细胞接种在培养皿或平板上,并确保它们能够形成单
层。
3.当细胞达到适当的密度时,将它们转移到一个特定的3D培养体系中,该体系支持细胞形成管状结构。
4.观察并记录细胞的生长和管状结构的形成。
5.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特定的药物或化合物来处理细胞,
以研究它们对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
6.最后,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来
观察和评估细胞的形态和管状结构的形成。
血管微细结构实验报告
![血管微细结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7dd77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8.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血管微细结构,了解血管壁的组成、形态和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猪心脏、猪肾脏、猪肝脏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石蜡切片、染色液、载玻片等。
三、实验方法1. 标本制备(1)取新鲜猪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置于生理盐水中清洗,去除多余组织。
(2)将清洗干净的器官固定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24小时。
(3)将固定好的器官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机切片,厚度约为5μm。
2. 染色(1)将切片放入95%乙醇中脱蜡,然后依次放入100%、95%、70%乙醇中水化。
(2)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色液中,染色10-15分钟。
(3)水洗切片,放入1%盐酸酒精分化,染色2-3分钟。
(4)水洗切片,放入氨水返蓝,染色2-3分钟。
(5)水洗切片,放入伊红染色液,染色2-3分钟。
(6)水洗切片,放入95%、100%乙醇中脱水,然后用二甲苯透明。
3. 观察(1)将切片放置于载玻片上,滴加香柏油。
(2)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管微细结构,记录所见。
四、实验结果1. 动脉动脉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
(1)内膜:由内皮细胞、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
内皮细胞呈扁平状,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内皮下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内弹性膜为弹性纤维构成的网状结构。
(2)中膜:由平滑肌纤维、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
平滑肌纤维排列呈环形,负责调节血管直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赋予血管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3)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负责连接血管壁与周围组织。
2. 静脉静脉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
(1)内膜:由内皮细胞、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
内皮细胞呈扁平状,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内皮下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内弹性膜为弹性纤维构成的网状结构。
(2)中膜:由平滑肌纤维、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
平滑肌纤维排列呈环形,负责调节血管直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赋予血管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血管实验报告
![血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ba9113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0.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血管检查的方法;3. 熟悉正常血管的听诊音和异常现象;4.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
二、实验对象家兔一只,体重约2.5kg。
三、实验器材1. 显微镜及配套切片;2. 刀片、镊子、剪刀等手术器械;3. 心音听诊器;4. 血压计;5. 生理盐水;6.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血管结构(1)解剖家兔,暴露其血管系统,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
(2)取一段血管,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横切面,了解血管壁的结构。
2. 血管检查(1)听诊检查使用心音听诊器,分别听诊家兔的颈动脉、股动脉和桡动脉,记录听诊音的特点。
(2)血压测量使用血压计测量家兔的动脉血压,记录血压数值。
3. 血管功能实验(1)观察血管收缩与舒张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观察血管在生理盐水作用下的收缩与舒张情况。
(2)观察血管壁的弹性取一段血管,用镊子轻轻拉扯血管壁,观察其弹性。
五、实验结果1. 观察血管结构(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体内呈网状分布,动脉管壁厚,静脉管壁薄,毛细血管管壁最薄。
(2)显微镜下观察到血管壁由内向外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
内膜由内皮细胞构成,中膜由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构成,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
2. 血管检查(1)听诊检查:颈动脉、股动脉和桡动脉听诊音清晰,为“嘭-滴”声。
(2)血压测量:家兔动脉血压约为100-120/60-80mmHg。
3. 血管功能实验(1)观察血管收缩与舒张:生理盐水冲洗血管后,血管在短时间内收缩,随后逐渐舒张。
(2)观察血管壁的弹性:血管壁在拉扯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拉扯后可恢复原状。
六、实验分析1. 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2. 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与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密切相关。
3. 血管检查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听诊和血压测量可以初步判断血管的功能状态。
4. 本实验中,通过观察血管的结构、功能和检查方法,加深了对血管系统生理和病理的认识。
血管的健康实验报告
![血管的健康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4caab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9.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血管健康检测方法。
3. 分析血管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4. 提高对血管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二、实验背景血管是人体重要的循环系统组成部分,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生命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血管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了解血管健康检测方法,分析血管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对预防和治疗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志愿者(年龄、性别、体重等基本资料)。
(2)实验仪器:血管超声检测仪、血液分析仪、心电图机等。
(3)实验试剂:抗凝剂、血脂测定试剂盒等。
2. 实验方法(1)采集志愿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吸烟史、饮酒史等。
(2)进行血液检测,包括血脂、血糖、血尿酸等指标。
(3)进行血管超声检测,观察血管壁厚度、血管弹性、血管狭窄程度等。
(4)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
(5)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志愿者血管健康状况。
3. 实验结果(1)血管超声检测结果显示,部分志愿者存在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降低、血管狭窄等问题。
(2)血液检测结果显示,部分志愿者存在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血尿酸异常等问题。
(3)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部分志愿者存在心脏功能异常。
四、实验分析1. 血管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血管健康问题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
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降低、血管狭窄等问题,可能导致血流不畅,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血管疾病。
2. 血管健康检测方法的重要性通过血管健康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血管病变,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治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 血管健康问题的预防(1)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减少摄入过多热量、油脂、糖分。
(2)适量运动: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血管弹性。
(3)戒烟限酒:减少烟草、酒精对血管的损害。
(4)控制体重: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管疾病风险。
ibidi 易必迪血管生成体外实验Angiogenesis
![ibidi 易必迪血管生成体外实验Angiogenesis](https://img.taocdn.com/s3/m/dd495863a45177232f60a268.png)
易必迪ibidi μ-Slide Angiogenesis体外血管生成实验产品特点:ibidi血管生成系列产品,包括μ-Slide Angiogenesis和μ-Plate Angiogenesis 96 well,是ibidi 公司根据血管生成实验的要求的改进型设计。
它较之传统的血管生成实验,有以下优点:1、节省基质凝胶--Gel matrix(自行准备),比传统96孔板实验节省9/10(传统实验用量100ul,ibidi血管生成板—ibidi μ-Slide Angiogenesis 用量10ul);2、特殊的双层孔洞设计,可形成厚度均匀(0.8mm)的平整Gel matrix表面,使细胞落于同一层物镜对焦平面,细胞形态更易观察;3、紧密的上盖设计,有效的减缓液体蒸发;4、适用多通道微量分注器;注:配合ibidi 加热与孵育系统,可以进行清晰、长期的活细胞显微拍摄。
ibidi “Well-in-a-Well” 和普通标准孔的对比:订购信息:产品规格: µ-Plate Angiogenesis 96 well 1. Planar air-liquid interface:good phase contrast all over theobservation area 2. Planar gel surface:all cells are in one optical planV olume of Matrigel: 10 µlStandard well1. Meniscus on air-liquid interface:poor phase contrast in most of the observation area2. Mensicus on the gel surface: notpossible to focus on all cells simultaneouslyV olume of Matrigel: 100 µl技术特征:1. 标准的玻片规格2. 紧密的结合盖可以减少蒸发3. 4mm内孔在5mm外孔里的设计4. 均匀的厚度为0.8mm的胶层5. 细胞生长均匀6. 染色和固定兼容性好7. 优良的光学显微特性8. 兼容多通道分注器9. 生物相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的——无胶水,无泄漏10. 适合各种类型的胶,例如;Matrigel™, 胶原蛋白, and 琼脂糖*11. 同样适合96孔板:µ-Plate Angiogenesis 96 well*Matrigel不是产品的一部分产品介绍:1.样品准备/Sample Preparation「ibidi血管生成板」的应用非常广泛1242.显微成像/Microscopy可配合ibidi加热&孵育系统进行长时间的显微摄影。
生物观察血管实验报告
![生物观察血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f3f5a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05.png)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和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管的方法。
3. 理解血管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二、实验原理血管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静脉则将血液从组织器官输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部分,负责物质交换。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或家兔。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解剖显微镜、剪刀、镊子、解剖盘、生理盐水、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等。
3. 实验试剂:苏木精、伊红等染色剂。
四、实验步骤1. 动物解剖:将实验动物麻醉,进行解剖,暴露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 血管分离:用剪刀和镊子分离出心脏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3. 染色:将分离出的血管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苏木精染色。
4. 制片:将染色后的血管剪成薄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生理盐水,覆盖盖玻片。
5.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五、实验结果1. 动脉:动脉管壁较厚,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光滑,中膜富含弹性纤维和肌肉纤维,外膜较薄。
动脉内血流速度快,血液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
2. 静脉:静脉管壁较薄,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光滑,中膜肌肉纤维较少,外膜较薄。
静脉内血流速度慢,血液富含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3.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管壁最薄,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
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负责物质交换。
六、实验分析1.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功能。
2. 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静脉负责将血液从组织器官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负责物质交换。
3. 血管的功能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以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血管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血管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动脉实验报告
![血管动脉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9e991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0.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血管动脉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 掌握血管动脉的生理特性及调节机制。
3. 熟悉血管动脉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对象家兔,体重2-4kg左右。
三、实验器材1. 20%氨基甲酸乙酯2. 0.9%NaCl3. 肝素4. 1:10000去甲肾上腺素5. 1:10000肾上腺素6. 1:100000乙酰胆碱7. 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8. BL-410生物信息记录处理系统四、实验步骤1. 麻醉:取家兔,称重,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剂量为4ml/kg,耳缘静脉注射。
2. 气管插管:分离气管,在气管上作一倒“T”型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以粗线固定。
3. 分离血管:分离右侧颈总动脉、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
4. 动脉插管:在左侧颈总动脉处插入动脉套管,充满1%肝素生理盐水,连接压力传感器。
5. BL-410操作:将压力传感器连接于主机前面板的1通道,打开BL-410生物信息记录处理系统,将1通道设置成血压和心电,点击开始记录血压。
6. 实验记录:观察并记录以下实验结果:(1)牵拉左侧颈总动脉残端,观察血压变化。
(2)夹闭右侧颈总动脉,观察血压变化。
(3)注射0.4ml去甲肾上腺素,观察血压变化。
(4)注射肾上腺素,观察血压变化。
(5)刺激迷走神经,观察血压变化。
(6)刺激减压神经,观察血压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牵拉左侧颈总动脉残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活动增强,导致血压下降。
2. 夹闭右侧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减弱,导致血压升高。
3. 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
4. 注射肾上腺素:在心脏,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在血管,肾上腺素能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的作用是使这些器官的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5. 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6. 刺激减压神经,引起血压下降。
血管形成测定
![血管形成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de3ce52b6c175f0e7cd137ee.png)
血管形成测定血管形成是从已经存有的血管床中通过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以芽生或非芽生的方式生成新生血管系统的过程,与正常的生理过程(如伤口愈合、胚胎发育等)和很多病理过程(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类风湿性关节炎、脑和心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1,2。
血管形成中的主要细胞是内皮细胞,它存有于所有的血管上,通过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和结构重建构成了新的毛细血管网。
除内皮细胞在血管发生过程起重要作用外,支持细胞(如肿瘤细胞、外周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细胞和体液成分也都与血管的发生相关。
所以,血管发生的测定非常复杂。
当今尚未有任何一种体外的实验方法能精确地模拟这个复杂的过程,但结合体外、体内血管形成的测定方法,能够有效地了解血管发生的作用机理。
本文介绍了当前体内外用来研究血管形成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最新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实行了深入探讨。
体外测定血管形成的方法主要侧重于外源性抑制剂或刺激因子对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和成管的作用。
对内皮细胞的测定,关键问题在于内皮细胞具有物种和器官的差异性。
内皮细胞表型的差异已在大血管衍生的内皮细胞(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微血管器官的内皮细胞(如人类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被证实3,4。
在培养中,内皮细胞的活化状态、染色体表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和它们的生长特性都会发生改变,将失去体内生长的一些特性3。
另外,在体外,内皮细胞在静止环境、动态环境、结合不同的基质的情况下,它们的特征也不同,所以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体内复杂的生理过程。
即使用内皮细胞作为模型来研究体内血管发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体外测定方法具有快速、易定量、可重复性高等特点。
1.1内皮细胞增殖测定法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是血管发生的重要步骤。
当前,已有多种成熟的细胞增殖测定方法,如四氮唑盐还原法等。
3H?残叵汆奏げ羧敕ê拖赴?周期动力学检测法是两种主要的细胞增殖测定方法。
四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 mbromide,MTT〕还原法,又称MTT比色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论原发性肿瘤还就是继发性肿瘤,一旦生长直径超过1~2 mm,都会有血管生成。
这就是由于肿瘤细胞自身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诱导血管生成。
多数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密集且生长迅速。
因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抑制这一过程将能明显阻止肿瘤组织的发展与扩散转移。
于就是体外的血管生成实验就能很好的模拟肿瘤的血管发生过程,并且适合研究药物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实验。
图一血管生成镜检图
一、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2、1实验流程介绍
图二实验流程图
(提前将Matrigel融化,铺于ibidi血管生成载玻片的下孔中,待胶凝后,将细胞悬液加入血管生成载玻片上孔中,成管后使用显微镜观察。
)
2、2耗材结构介绍
图三血管生成载玻片纵截面示意图
(Matrigel铺在下孔,细胞铺在Matrigel上,上孔充满培养基)
2、3数据分析流程介绍
图四实验结果收集与分析流程图
(在特定的时间点采集图片,并且进行图像分析(Wimasis全自动分析)测量小管长度,成环数,细胞覆盖面积与结点。
之后在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说明实验结果。
)
一、实验步骤
1、准备基质胶
1、实验前一天将Matrigel置于冰盒中,放入4。
C冰箱,使胶能过夜缓慢融化。
(注意:同样要准备一些4。
C预冷的枪头用于吸取Matrigel)
2、开始实验前,将Matrigel始终保持放在冰盒中。
3、打开灭菌包装,取出ibidi血管生成载玻片。
4、每孔中加入10μl Matrigel。
注意枪头要垂直于内孔的正上方加入Matrigel,防止有Matrigel流经上孔而留下残留胶。
由于Matrigel流动性不强,并且有可能移液枪不准确,有可能打入10μl的胶,却不能填满血管生成载玻片的下孔——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实验的成像结果。
如何判断就是否加入了合适体积的Matrigel:
我们只需用一张格子纸就能知道自己的移液枪调整到多少能正好把下孔填满。
如上图所示,垂直透过每个孔瞧下面的格子纸,如果格子被缩小了,那么就说明胶没加满,格子被放大了,那么胶就加多了,格子没发生什么变形,这才就是刚刚加满下孔的状态。
2、凝胶
1、盖上ibidi血管生成载玻片的盖子。
2、准备一个10cm的培养皿,放入浸过水的纸巾,制成一个湿盒。
3、将ibidi血管生成载玻片放入培养皿中,盖上培养皿盖。
4、将整个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静置30分钟左右,等待胶凝结。
5、等待同时准备细胞悬液。
3、铺细胞
加入细胞的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要对不同类型的细胞与使用数量进行预实验。
获得最佳比例的细胞密度。
我们今天的实验使用HUVEC细胞,每孔种10000个细胞即可。
1、准备密度为2*105cells/ml的细胞悬液,充分混匀。
2、将胶已经凝固的ibidi血管生成载玻片从湿盒中取出。
3、每孔加入50μl的细胞悬液,注意保持枪头垂直在上孔的上方,不要接触下孔的凝胶。
可以使用排枪。
4、同样用格子纸查瞧就是不就是加了足够量的液体,如果没有,加入无细胞的培养基,使上孔液体正好加满。
5、盖上盖,静置,一段时间后,所有细胞都会沉下去落在Matrigel的表面。
4、采集图像并统计结果
可以按照细胞的生长速度定时采集图像,并且对其成管长度,覆盖面积,成环数,结点数进行测量与记录,并且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5、免疫荧光染色
根据需要,可以对成管结果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小心的移除上孔内培养基,注意不要碰到胶或者细胞网络。
加入50μl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的calcein (12、5 µl calcein stock 1 µg/µl),使其终浓度为 6、25 µg/ml (1:160)。
在室温下避光孵育30分钟。
使用PBS清洗三次,注意,PBS要缓缓加入上孔,以免冲击掉细胞。
使用 485 nm/ 529 nm进行免疫荧光成像。
实验优势
1、这个实验方法能节省更多基质胶,降低实验成本;
2、分上下孔的ibidi血管生成载玻片能去除凹液面,使成像效果更好。
图五成像对比
(左侧ibidi血管生成载玻片无凹液面,整个视野成像清晰;右侧96孔板有凹液面,中间清晰周围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