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专项复习第五讲《 比和比例》名师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比是1:3:2,这个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③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
)
④正方形的面积和它的边长不成比例。( √
)
⑤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成比例。( √
)
⑥比例尺100: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00倍。( √
)
四、拓展提升
3.小波,小红,小明三人凑钱买了一张彩票,彩票中奖了,领来奖金后,三人按照
1.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化简比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注:在分数比例中求比例的两外项的积、两内项的积,交叉相乘即可。
应用:解比例
一、知识梳理
(三)化简比,求比值
方法:前项÷后项,把结果写成最简分数。
15 3
1.分析题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2.解:设未知量为x。
3.比值一定是正比例,要列成(
乘积一定是反比例,要列成(
4.解比例,写答句。
):(
)×(
)=(
)=(
):(
)×(
)或者
)
( ) ( )
=
( ) ( )
2
Part Two
典 例 精 讲
二、典例精讲
1
1
例一:能与 : 组成比例的是(
2.长方形的周长÷2才是一组长宽的总量。
一、知识梳理
(五)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解比例是解方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解比例的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外项=内项×内项)
例:15:25=3:x
解:15x=25×3
15x=75
x=5
注:解比例时一定要写成外项×外项=内项×内项,写解,等号对齐,x放在等号左边。
感
敬 谢
请 聆
指 听
正
二
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学会了吗?
三
说一说本节有什么收获。
1.自我反思今天的学习情况,总结
本课收获。
2.教科书课后第一题、第二题。
(20分钟内独立完成)
你专心听讲
的样子最美!
下课啦
交流
DIRECTORY
一
做课教师说课。
二
观课教师评课,主要交流、探讨不足之处。
三
做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谈本课自我收获。
设乙为“1”。
2
3
因为甲的一半等于乙的2倍也等于丙的
1
2
1
2
所以 甲=1×2,即甲=1×2÷ =4
2
3
丙为1×2÷ =3
2
3
1
2
(4× ):(1×2):(3× )
8
3
= : 2:
3
2
=16:12:9
2
3
答:甲的 、乙的两倍、丙的一半这三个数的比为16:12:9。
导语
DIRECTORY
一
自我课堂表现怎么样?
A. 16
B. 18
C.24
D.27
③实际距离一定,比例尺扩大10倍,图上距离( B )。
A.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不变
D.无法确定
④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3,面积是( C )平方厘米。
A. 375
B. 15
C. 93.75
D.45
三、基础训练
2.填空题
①小明要调制1.8升的果汁,纯果汁和水的体积比是7:2,需要纯果汁( 1.4)升,水
0.1x=36
x=360
3
( + 2) = + 1
4
3
3
解: x+ =x+1
4
2
3
3
x+ -x=x+1-x
4
2
3 1
- x=1
2 4
1
3
x= -1
4
2
x=2
5
7
: = 0.2:
12
20
5
7
解:0.2x= ×
12 20
35
0.2x÷0.2=
48
35
x=
48
四、拓展提升
2.火眼金睛辨对错
①求比值和化简整数比的结果一样。( × )
6
=630(本)
5+6
原来下层的本数是:1155×
答:原来上层的本数是525本,原来下层的本数是630本。
三、基础训练
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0厘米,两列火车同时
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5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6千米,几小时后
两车相遇?
1
4000000
3:5:4的比例来分配,结果小波比小红多分得2000元,那么小明分到了多少钱?
5-3=2(份)
2000÷2=1000(元)
1000×4=4000元(元)
答:小明分得了4000元。
四、拓展提升
2
3
2
3
4.已知甲、乙、丙三个数,甲的一半等于乙的2倍,也等于丙的 ,那么甲的 、乙的两倍、丙的一半
这三个数的比为多少?
1.反比例满足的条件: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变化方向相反。
③乘积一定。
2.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光滑的曲线。(这是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依据。)
3.常考的反比例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一、知识梳理
(八)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步骤:
5和b必须同时作为内项或者外项,
而b是内项,所以5也必须是内项。
二、典例精讲
例四:明明骑车从甲地到乙地,前5分钟行了7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
地一共用了20分钟,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解析:速度不变,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属于正比例的题型。
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x:20=700:5
5x=20×700
x=2800
答:甲、乙两地相距2800米。
3
Part Three
基 础 训 练
三、基础训练
1.选择题
①某县城到省会城市相距60千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应画( B )。
A.0.3厘米
B.30厘米
C. 3厘米
D.40厘米
②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6分钟,那么锯成9段需要( C )分钟。
内项是( 1 )。
4
解析:因为两个外项互为倒数,所以外项×外项=1,
所以内项×内项=1,
1
4
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合数4,4的倒数是 ,
1
所以另一个内项是 。
4
二、典例精讲
例三:若8a=5b(a,b不等于0),那么a:b=( 5 ):( 8 )
解析:8和a必须同时作为内项或者外项,
而a是外项,所以8必须也是外项。
比值
比值=前项÷后项
2.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比例由四项构成,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16 : 2 = 32 : 4
内项
外项
注: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3.比和比例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
一、知识梳理
(二)比、比例的基本性质
20÷
=20×4000000
=80000000(厘米)
80000000厘米=800千米
800÷(54+46)=8(小时)
答:8小时后两车相遇。
4
Part Four
拓 展 提 升
四、拓展提升
1.解关于比例的方程
0.6
=
50 × (1 + 20%) 0.1
x 0.6
解:
=
60 0.1
0.1x=60×0.6
2
3
A.2:3
B.3:2
11
34
C. :
B
)
11
23
D. :
解析: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法1:根据比例的意义求比值判断。
法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
1
1 1
: =
2
3 2
1 3
÷ = =3:2,所以选择B。
3 2
二、典例精讲
例二: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合数,另一个
一、知识梳理
(六)正比例
1.正比例满足的条件: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变化方向相同。
③比值(商)一定。
2.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是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依据。)
3.常考的正比例公式: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总价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实际距离
一、知识梳理
(七)反比例
( 3x=84×1
)。
三、基础训练
3.在一个书架上装有两层的书,上层书的数量与下层书的数量比是5:6,从上层拿出30
本书到下层后,上、下两层书的数量之比是3:4,上、下两层书原来各有多少本?
书的总本书:
30÷(
4
6
- )=1155(本)
3+4 5+6
5
原来上层的本数是:1155× =525(本)
5+6
( 0.4 )升。
②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28千米,4.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
每小时需要比原来多行驶( 3.5 )千米。
③一张地图,比例尺为1:800000,某县到南京的距离是48千米,在这张地图上的距离
应该是( 6
)厘米。
④三轮车辆数与车轮个数的比是1:3,用84个车轮装出了x辆车,列出方程是
20 4
例:15:20=15÷20= =
得到的结果写成最简分数就是比值。比值是
3
4
得到的比值写成比的形式就是最简比。最简比是3:4
一、知识梳理
(四)按比例分配
方法:总量→单位“1”
部分量→对应量
1.求总量:用部分量÷对应分率
2.求部分量:用总量×对应分率
典型问题:
1.长方体的棱长之和÷4才是一组长宽高的总量。
小升初专项复习数与代数
比和比例
目录
CONTENTS
01 知识梳理
02 典例精讲
03 基础训练
04 拓展提升
1
Part One
知 识 梳 理
一、知识梳理
(一)比、比例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由两项组成,分别叫作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
6 : 3 = 6 ÷ 3 = 2
前项 后项
③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
)
④正方形的面积和它的边长不成比例。( √
)
⑤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成比例。( √
)
⑥比例尺100: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00倍。( √
)
四、拓展提升
3.小波,小红,小明三人凑钱买了一张彩票,彩票中奖了,领来奖金后,三人按照
1.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化简比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注:在分数比例中求比例的两外项的积、两内项的积,交叉相乘即可。
应用:解比例
一、知识梳理
(三)化简比,求比值
方法:前项÷后项,把结果写成最简分数。
15 3
1.分析题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2.解:设未知量为x。
3.比值一定是正比例,要列成(
乘积一定是反比例,要列成(
4.解比例,写答句。
):(
)×(
)=(
)=(
):(
)×(
)或者
)
( ) ( )
=
( ) ( )
2
Part Two
典 例 精 讲
二、典例精讲
1
1
例一:能与 : 组成比例的是(
2.长方形的周长÷2才是一组长宽的总量。
一、知识梳理
(五)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解比例是解方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解比例的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外项=内项×内项)
例:15:25=3:x
解:15x=25×3
15x=75
x=5
注:解比例时一定要写成外项×外项=内项×内项,写解,等号对齐,x放在等号左边。
感
敬 谢
请 聆
指 听
正
二
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学会了吗?
三
说一说本节有什么收获。
1.自我反思今天的学习情况,总结
本课收获。
2.教科书课后第一题、第二题。
(20分钟内独立完成)
你专心听讲
的样子最美!
下课啦
交流
DIRECTORY
一
做课教师说课。
二
观课教师评课,主要交流、探讨不足之处。
三
做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谈本课自我收获。
设乙为“1”。
2
3
因为甲的一半等于乙的2倍也等于丙的
1
2
1
2
所以 甲=1×2,即甲=1×2÷ =4
2
3
丙为1×2÷ =3
2
3
1
2
(4× ):(1×2):(3× )
8
3
= : 2:
3
2
=16:12:9
2
3
答:甲的 、乙的两倍、丙的一半这三个数的比为16:12:9。
导语
DIRECTORY
一
自我课堂表现怎么样?
A. 16
B. 18
C.24
D.27
③实际距离一定,比例尺扩大10倍,图上距离( B )。
A.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不变
D.无法确定
④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3,面积是( C )平方厘米。
A. 375
B. 15
C. 93.75
D.45
三、基础训练
2.填空题
①小明要调制1.8升的果汁,纯果汁和水的体积比是7:2,需要纯果汁( 1.4)升,水
0.1x=36
x=360
3
( + 2) = + 1
4
3
3
解: x+ =x+1
4
2
3
3
x+ -x=x+1-x
4
2
3 1
- x=1
2 4
1
3
x= -1
4
2
x=2
5
7
: = 0.2:
12
20
5
7
解:0.2x= ×
12 20
35
0.2x÷0.2=
48
35
x=
48
四、拓展提升
2.火眼金睛辨对错
①求比值和化简整数比的结果一样。( × )
6
=630(本)
5+6
原来下层的本数是:1155×
答:原来上层的本数是525本,原来下层的本数是630本。
三、基础训练
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0厘米,两列火车同时
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5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6千米,几小时后
两车相遇?
1
4000000
3:5:4的比例来分配,结果小波比小红多分得2000元,那么小明分到了多少钱?
5-3=2(份)
2000÷2=1000(元)
1000×4=4000元(元)
答:小明分得了4000元。
四、拓展提升
2
3
2
3
4.已知甲、乙、丙三个数,甲的一半等于乙的2倍,也等于丙的 ,那么甲的 、乙的两倍、丙的一半
这三个数的比为多少?
1.反比例满足的条件: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变化方向相反。
③乘积一定。
2.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光滑的曲线。(这是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依据。)
3.常考的反比例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一、知识梳理
(八)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步骤:
5和b必须同时作为内项或者外项,
而b是内项,所以5也必须是内项。
二、典例精讲
例四:明明骑车从甲地到乙地,前5分钟行了7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
地一共用了20分钟,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解析:速度不变,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属于正比例的题型。
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x:20=700:5
5x=20×700
x=2800
答:甲、乙两地相距2800米。
3
Part Three
基 础 训 练
三、基础训练
1.选择题
①某县城到省会城市相距60千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应画( B )。
A.0.3厘米
B.30厘米
C. 3厘米
D.40厘米
②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6分钟,那么锯成9段需要( C )分钟。
内项是( 1 )。
4
解析:因为两个外项互为倒数,所以外项×外项=1,
所以内项×内项=1,
1
4
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合数4,4的倒数是 ,
1
所以另一个内项是 。
4
二、典例精讲
例三:若8a=5b(a,b不等于0),那么a:b=( 5 ):( 8 )
解析:8和a必须同时作为内项或者外项,
而a是外项,所以8必须也是外项。
比值
比值=前项÷后项
2.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比例由四项构成,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16 : 2 = 32 : 4
内项
外项
注: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3.比和比例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
一、知识梳理
(二)比、比例的基本性质
20÷
=20×4000000
=80000000(厘米)
80000000厘米=800千米
800÷(54+46)=8(小时)
答:8小时后两车相遇。
4
Part Four
拓 展 提 升
四、拓展提升
1.解关于比例的方程
0.6
=
50 × (1 + 20%) 0.1
x 0.6
解:
=
60 0.1
0.1x=60×0.6
2
3
A.2:3
B.3:2
11
34
C. :
B
)
11
23
D. :
解析: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法1:根据比例的意义求比值判断。
法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
1
1 1
: =
2
3 2
1 3
÷ = =3:2,所以选择B。
3 2
二、典例精讲
例二: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合数,另一个
一、知识梳理
(六)正比例
1.正比例满足的条件: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变化方向相同。
③比值(商)一定。
2.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是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依据。)
3.常考的正比例公式: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总价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实际距离
一、知识梳理
(七)反比例
( 3x=84×1
)。
三、基础训练
3.在一个书架上装有两层的书,上层书的数量与下层书的数量比是5:6,从上层拿出30
本书到下层后,上、下两层书的数量之比是3:4,上、下两层书原来各有多少本?
书的总本书:
30÷(
4
6
- )=1155(本)
3+4 5+6
5
原来上层的本数是:1155× =525(本)
5+6
( 0.4 )升。
②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28千米,4.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
每小时需要比原来多行驶( 3.5 )千米。
③一张地图,比例尺为1:800000,某县到南京的距离是48千米,在这张地图上的距离
应该是( 6
)厘米。
④三轮车辆数与车轮个数的比是1:3,用84个车轮装出了x辆车,列出方程是
20 4
例:15:20=15÷20= =
得到的结果写成最简分数就是比值。比值是
3
4
得到的比值写成比的形式就是最简比。最简比是3:4
一、知识梳理
(四)按比例分配
方法:总量→单位“1”
部分量→对应量
1.求总量:用部分量÷对应分率
2.求部分量:用总量×对应分率
典型问题:
1.长方体的棱长之和÷4才是一组长宽高的总量。
小升初专项复习数与代数
比和比例
目录
CONTENTS
01 知识梳理
02 典例精讲
03 基础训练
04 拓展提升
1
Part One
知 识 梳 理
一、知识梳理
(一)比、比例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由两项组成,分别叫作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
6 : 3 = 6 ÷ 3 = 2
前项 后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