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整合+思维拓展+深化提升)专题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名师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1)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2)法 西斯主义是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的怪胎,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仍 是当今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任务之一。(3)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联合 起来,是战胜法西斯的重要保证。(4)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以及各种形式的侵略扩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5)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 和人民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社会才能发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2.《非战公约》 (1)主要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2)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是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 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3)局限性:列强借助“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3.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1)赫鲁晓夫上台,争霸斗争愈演愈烈。 (2)古巴导弹危机。 (3)尼克松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 (4)苏联出兵阿富汗及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致使美苏关系重新紧 张。 (5)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和“新思维”,得到美国响应。 (6)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例1】 (2013年高考山东卷)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参事室曾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 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 结盟问题的应对》
20世纪两种国际格局的演变
【例题】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 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 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 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 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 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 (二)战争犯 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 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
[答案] (1)①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 ②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③的 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④的依据:从 “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 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纵 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C.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D.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在 1950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 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扩大: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3)转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 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二战全面结束。
3.影响 (1)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 响最深远的战争。 (2)深刻影响了战后的世界局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演变为 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3)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 国范围,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 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 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 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 争策源地的形成。 (2)英法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3)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未能遏制大战的爆发。 2.过程 (1)战争爆发初期阶段: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法国沦陷; 不列颠之战。
3.后果和影响 (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 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 族解放运动;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 人们的思想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使人们 认识到:战争是残酷的,破坏是巨大的,要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科 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也可毁灭人类,应充分发挥 其进步性。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解析] (1)问结合1938年的国际局势分析依据,此时处于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 美国实行“中立”政策,国联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2)问 从对中国及远东局势的影响分析。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 (1)史实 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②《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④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的高涨。 (2)特点 ①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范围上真正具有全球性。 ③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
(3)影响 ①有效遏制了侵略战争的爆发。 ②促使美苏两国在七八十年代放弃战争谋求缓和。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代价巨大,使民众记忆深刻,不愿意 再卷入美洲以外的国际争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民众专注于与 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内问题。
(2)行动:通过租借法案,苏德战争爆发后宣布支持苏联,发表大 西洋宪章。
作用: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引导美国民众,逐步走上与法西斯进 行斗争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道路。
专题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历史背景 (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 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 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 愈发激烈。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局部战争不断,持续发酵的阿拉伯国家政局 动荡,既体现了阿拉伯人民要求民主的愿望,也有大国插手的因素, 与本考点知识联系非常密切。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依据 (1)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全球化,世界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 (2)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时代潮流。 (4)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共同愿望。 2.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1)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2)和平力量不断增强。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 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 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
二战后争取和平斗争和局部战争
【例1】 (2013年高考重庆卷)硝烟散尽,反思长存。在世界人民 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 大会。这次大会(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1)“冷战”局面的形成原因 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 ②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 ①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织。 ②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 建华约组织。 (3)特点:二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在双 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3.国际联盟 (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 际合作。 (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 的和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 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 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个体系的建立又具有明显 的“分赃”性质和大国强权色彩,在“和平”体系下,掩盖着许多矛 盾、隐患,为后来的二战爆发埋下了祸根。
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生产力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离不 开和平环境。 (2)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建立经济联系,形成利 益共享;缩小各国差距,实行平等合作。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各国政府及 世界人民应共同致力于这一主题,只有团结才能消除企图破坏和平的 因素。
【例2】 (2013年高考海南卷) 材料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说, 就自己的想法放了一个试探气球。他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 现在蔓延开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防止 疫症蔓延。可是他的演说在国内引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报上的评论、 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 口吻太像威尔逊!”罗斯福后来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 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罗斯福确实 变得小心多了。他不像丘吉尔那样,在茫茫黑夜中独自大声疾呼,他 必须留在比武场上继续奋战,不让群众意见与自己距离太大。1941年,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民众群情激愤,一致支持政府对法西斯国家宣 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解析] (1)问应首先回顾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争责任者的处理方式,然后比较它们的不 同。(2)问应依据“反和平罪”“战争犯罪”“反人道罪”等信息,结 合所学知识从对国际法的发展、惩处战争罪犯、维护和平、保护人权 等角度概括。
4.联合国 (1)成立: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 (2)成就: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促进社会 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冷战”是二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战争以外的所有对抗手段,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美苏“冷 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美苏对第三世界 的争夺,导致了世界局部地区冲突不断;但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又避 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由此也可说明,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以 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
——摘编自威康·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民众反对 卷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罗 斯福政府针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这些行动起到什 么作用?
[解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问,日本侵华后美国 民众反对卷入战争的原因,注意分析材料;第(2)问,包括两个小问, 1938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罗斯福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的重大外交活 动;这些活动的作用,注意结合材料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