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创新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从小事中悟出人生大道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德育课堂教学渗透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一、在生活中感悟
在《我们自己作主》课堂上,我抓住班干部选举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员,自己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也有责任和义务选好班干部。
教学的过程中,一个问题的讨论,让我感怀。
问题是:如果现在我们重新选举班干部,你会选谁?并说明理由。
同学们讨论热烈,有赞成选学习好的,有同意选人缘好的,有选跟自己关系好的,有选号召力强的等等。
这些都是意料中的回答。
但在讨论发言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令我都感动的建议,就是要选平时在班集体中不太守纪律的同学当班干部。
我请他说出理由。
他的理由既有理也有据:不太守纪律的同学并不是喜欢影响班集体,而是约束自己的能力较其他同学弱,如果我们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管理别人,多让他们尝试管理别人的乐处和难处,他们就能在管理中体会到,一个人不要别人管是多好啊,班集体的荣誉是要靠大家来争取和保持的,一个人可以影响到班集体荣誉,可以影响到班上每一个同学的情绪,可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尊严。
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纪律要求。
还有的学生说,这几个不太守纪律的同学,也有很多优点,只要他们改正了缺点,我们班的纪律就更好了。
从学生的讨论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班上不守纪律同学的宽容和鼓励,看到了他们对自己同伴的爱护和信任;看到了他们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体的优良品质;看到了他们对人对事的公平和公正的美好心灵;看到了我们教育意义所在。
二、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
教学中,我们不要去传授那些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知识和经验,不要把学习只看成是掌握某些书本知识和语言符号。
这样的课程学习达不到本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才能学习生活和道德。
在课堂上,笔者的做法是:①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
②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
③模拟某种生活情景,如扮演、编故事等,在这种“准生活”模拟中学习。
在讨论“我们选谁来当班干部”这一话题时,学生的发言是多元化的。
这是源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不同,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原来的班级干部选举的方式方法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效果就不同,选择班干部的标准就明显不同了。
因此,我们在讨论中,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选举班干部一定要从班级的需要出发,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出发,从培养同学们的能
力出发。
总之,必须有利于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
选举的目的和目标明确后,学生在选举中,就能够用心去发现同学身上的美,去关心班级的建设和发展,去分享班级的荣誉和进步,分享同学的幸福和快乐。
这样的活动来源于学生生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源于学生的需要,又为学生实际生活服务。
所以,我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对社会有意和有用的习惯,学习生活道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一种快乐生活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是从生活出发,是为了生活,首先就要让学生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程生活。
我们要让学生学习过一种健康、安全、积极愉快、有爱心有责任心、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那么我们的课程生活首先就应当是这样的。
正是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它应当充满“童趣”和“童乐”,我们所建构的课程生活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使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的、精神的满足,快乐喜悦的享受。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
(1)从感性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
在课程中的感性活动包括:游戏、扮演、各种竞赛等等,在这种种感性活动中学生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它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天性。
(2)从主动作业中获得快乐和喜悦。
新课程、新教材有许多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自己作出表达等等的主动作业,这些都会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
(3)这种自我实现在一个充满相互交往、沟通的课堂生活中也易于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
(4)在新的课程生活中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都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中他又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洽、沟通的快乐,得到集体、小组的认同,看到自己在小组中合作中的力量,找到了自己与他人之间许多共同感受,这些都是令学生快乐的事。
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课堂实践创新
1.注重情感教学。
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增强感召力。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点和长处,宽容学生的错误;才能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
教师对所教的思想品德课还要有满腔的热情,这样才能保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2.转变教学角色,让学生有自由驾驭教材的权力。
教师要自觉调整自身与学
生间“配角”与“主角”的关系。
要从知识的权威者变成知识的组织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
要关注学生真实需要,多与学生开展对话。
不要老是给学生呈现现成的结论和答案,要教给学生信息找寻能力,让他们在自主选择中增长创新的兴致。
通过巧“导”,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配角地位解放出来,把驾驭教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品质所需要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问题意识。
首先,要允许批评、允许怀疑、允许争论。
因为批判是创新的要条件,怀疑是创新的前奏。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发现问题和质疑的态度十分重要。
其次,要给学生以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思维和自我表现,可以让学生去开拓思路,去观察分析,去探寻新的方法,让学生去概括、去检验、去突破。
创新教育呼唤德育创新,尤其是德育方法的创新,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应与时代同步发展。
我们应该继承那些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和手段,同时借鉴先进理念,为德育补充新的营养。
“德育创新”的着眼点在于为国家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才,为此,我们也要以创新精神来对待今天的德育。
我们之所以关注学生正在进行中的课程生活,是因为学生只能在这样的生活过程中发展,我们不能越过今天去预设明天。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点滴积累,让学生从小事中悟出人生大道理,懂得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