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一、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遗传能使生物界的物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变异能使生物的个体产生新的性状,或形成新的物种。
遗传和变异,造就了物种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使得地球上生物世界生生不息,气象万千。
遗传规律、DNA技术正被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在改良动植物品种、生产疑难病药品、治疗遗传疾病、治理环境污染、侦破复杂案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长得像谁”“我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克隆生物”“转基因食品”等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对“遗传”“变异”“基因”等名词也并不陌生,这些是学生进行本单元学习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的这些经验和认识是感性的,学生还不能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表达和描述。
本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比较、统计、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探究活动,逐步在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普遍存在,归纳、概括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共同特点。
与此同时,感受现代科技对遗传规律的利用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
小学阶段关于遗传与变异的学习,主要在现象水平丰富学生的认知和经验,不断激发学生对生物体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初中继续从性状和基因水平认识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打下基础。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观察、调查、资料分析、科学史学习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1.3生物体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描述和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
描述和比较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毛皮的颜色、躯体的大小、外形和外貌等。
3.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前两课与第三课之间是外部现象和内部原因之间的关系。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遗传能使生物界的物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变异能使生物的个体产生新的性状,形成新的物种。
遗传和变异的发生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个内容在前两课进行体现;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基因,基因指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它决定着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这一内容在第三课有所体现。
《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两课之间是并列关系,这两课的编写思路是一样的,尽量尊重学生的认知逻辑。
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他们对自身的成长和变化充满了兴趣,这两课以认识自身的外形特征与父母的异同为起点,启发学生仔细辨识、发现、寻找外形特征、生理特征等相关信息。
接着,类比推理到其他动植物,研究其他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建构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普遍存在的认识。
这两课主要在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水平去丰富学生的认知和经验。
第三课在广泛搜集证据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史学习,通过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初步认识遗传和变异的秘密,理解生命的意义,反思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影响。
二、单元教学目标
观察比较,举例说明人、动植物的子代和亲代间很多特征是相似的(遗传现象),也有一些特征有差异(变异现象)。
利用观察、调查、统计的方法,发现并归纳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能基于证据,对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阅读科学史,了解科学家对遗传和变异的秘密的研究。
感受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意义,反思现代基因技术带给人类的影响。
三、单元活动框架
四、课时建议
5.生物的遗传
教学内容:
生命世界里遗传现象普遍存在。
生产生活中,人们应用遗传规律科学育种、种植养殖。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与学生交流“选择颗粒饱满的稻谷种子种植”“选择匀称健壮的种鸡养殖”的现象,了解学生关于遗传现象的已有经验和前概念。
第二部分,通过连续三个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描述和比较人类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外形特征,发现人类的亲代和子代在外形特征方面存在遗传现象。
与此同时,选择典型的外形特征、生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和比较,继续深入理解人类的遗传现象,并为下面两课的学习做好前期的调查准备。
第三部分,通过为动物和植物“寻亲”的活动,发现动物和植物也都存在遗传现象。
第四部分,通过观察猫的子代特征来推断亲代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遗传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归纳出生物体普遍存在遗传现象。
生物体遗传的不是一个个体的全貌,而是一个个具体的特征;不仅表现在外形特征上,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初步建立完整的遗传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遗传,遗传指的是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似的特征。
2.观察子女与父母外貌上的相似之处,体会人类的遗传。
3.通过为小动物找家人活动,描述动物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动物的遗传。
4.通过为植物寻亲活动,体会植物的遗传性,懂得动植物、人类都存在遗传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子代和亲代,体会什么是遗传,知道动物、植物、人类都具有遗传性。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动植物和人类的子代和亲代,体会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的遗传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13页的一首小诗:
有人说,
我长得像爸爸,
也有人说,
我长得像妈妈。
可我对着镜子,
左看右看,
觉得自己,
跟谁都不一样。
2.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为什么孩子长得又像爸爸又像妈妈呢?
那是因为遗传。
3.为什么细细的看,孩子长得既不像妈妈又不像爸爸呢?
那是因为变异。
4.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呢?遗传和变异又有哪些特点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5.在农村里,有经验的农民在播种前,他一定会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来播种,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预设:
农民播种前挑选饱满的、没有受损的种子,叫选种。
种子饱满,其子叶肥厚或胚乳多,营养物质多,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就健壮。
6.饲养员在留种鸡的时候,为什么要选择体格匀称健壮的鸡?
预设:
饲养员选择匀称健壮的鸡做种鸡,以保证产出的鸡蛋合格率高,孵出的小鸡成活率高。
4.教师引导:农民选种、饲养员挑选种鸡,所遵循的都是生物的遗传性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物的遗传性。
8.板书课题:5.生物的遗传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人类的遗传
(一)为照片中的同学找父母
1.教师引导:有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有些特征长得像爸爸,也有一些地方长得像妈妈。
下面,请大家用连线的方法找出三名同学的父母,看大家找的对不对。
2.出示课本14页的相关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三名同学的外貌特点,再观察下面三对父母的外貌特点,思考三名同学的父母分别可能是谁?
3.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这三名同学的父母可能分别是谁,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设:左边女孩与左起第一对父母是一家,中间男孩与右起第一对父母是一家,右边女孩与中间一对父母是一家。
4.教师小结:一般来讲因为遗传的原因,父母和孩子在脸型、下颌形状、眼睛形状方面有较明显的相似。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这些同学的父母分别是谁。
(二)找出身边同学的父母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根据遗传的性质为书上三位同学找到了父母,下面让我们来为身边的同学找一找父母。
2.提出要求:将小组同学带来的单人照和父母合影照,全部混在一起,再找出相应的家庭成员。
3.学生分小组活动,为本小组的同学找到自己的父母,并说一说自己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4.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结论,并且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
5.教师小结: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利用遗传的性质为我们身边的同学找到自己的父母。
(三)与同学互相观察,找一找对方具有下面哪些特征
1.教师引导:有的时候,有的人身上会有一些与别人相似的特点。
2.出示课本15页上面的几组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有的人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预设:
图片1,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没有耳垂。
图片2,有的人下河中间有浅沟,有的人下颌中间无浅沟。
图片3,有的人舌头能够轻易的卷起,有的人不能卷舌。
图片4,有的人是左利手,有的人是右利手也就是说有的人是左撇子,有的人是右撇子。
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之间相互观察对方的耳垂、下颌、舌头、拿剪刀剪纸的动作,找一找对方具有上面所说的哪些特征?
4.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分别找一找同学们身上有没有上面所说的这些特征?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耳垂、下巴、舌头、拿剪刀剪纸的动作等方面的特征。
6.除了我们自己,我们的父母是否也具有这些特征呢?
7.学生回忆自己父母在这些方面的特征,然后交流。
8.教师小结: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上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在父母身上也会具有,这是因为
遗传的原因。
这四组图中,有无耳垂、下颌中央是否有浅沟是人的外形特征;能否卷舌是人的生理特点;左右利手是人的行为方式。
四组图包含了人类遗传的三个主要方面:外形特征、生理特点、行为方式。
活动二:动物的遗传
1.教师引导:人具有遗传性,那么动物是不是也有遗传性质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动物的遗传
2.为小动物找家人,描述他们与家人的相似之处
3.出示课本15页下面6幅插图,教师引导:这6条小狗上面三条是小狗,下面三条是狗妈妈或者狗爸爸,上面三条小狗分别是下面哪条小狗的孩子呢?让我们为小狗们找找家人,并描述他们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
预设:
左上第一只是沙皮犬,毛色土黄,毛皮皱皱的,头大眼小,它的“家人”是左下第一只。
上面中间是金毛寻回犬,毛色白黄相间,大耳下垂,性格温驯,它的“家人”是右下第一只。
右上第一只是爱斯基摩犬,毛色黑白相间,耳朵三角形,保持直立,它的“家人”是下面中间一只。
4.教师小结:从这几只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动物的遗传性质,狗妈妈、狗爸爸身上的一些特征遗传到了小狗的身上。
下面让我们再为蝴蝶找家人。
5.出示课本16页六幅蝴蝶的图片,想一想左边的蝴蝶分别和右边的哪些蝴蝶是一家人?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6.学生仔细观察左边的蝴蝶和右边的蝴蝶特征,思考哪只蝴蝶和哪只蝴蝶是一家人,判断的标准又是什么。
7.全班交流,预设:
柑橘凤蝶,翅底色黑褐色,翅脉黑色,各翅室内具长短不一的黄白色斑。
前翅中室具4条近乎平行的黄色线纹,后翅臀区具一枚橘红色的圆斑,内具一个黑点。
后翅具一对细长的尾突。
它与左边第二幅图中的蝴蝶是一家。
丝带凤蝶,雄蝶翅底色为白色,前翅具黑色斑纹;雌蝶翅底色为黑色,具黄褐色和黄色的斑带,后翅背面中域具一列红色斑带,其外侧具蓝色斑纹。
后翅具一对非常细长尾突。
它与左边第三幅图中的蝴蝶是一家。
金凤蝶,翅背面底色黑褐色,翅脉黑色,翅室具黄斑;前翅背面基部呈暗黄色,亚外缘为黑色,内具一列小黄斑;后翅背面亚外缘区具黑宽边,内侧具灰蓝色斑列,外侧具黄斑列,臀区具一橘红色圆斑,后翅具一对细长的尾突。
它与左边第一幅图中的蝴蝶是一家。
8.教师小结:我们想要判断两种动物是否是一家人,我们可以找一找他们身上是否有共同的特征。
活动三:植物的遗传
1.教师引导:人类有遗传性质,动物也有遗传性质,那么植物是否也有遗传性质呢?下面我们来为植物寻亲。
2.出示吊兰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看看上面一盆吊兰和下面的哪一种吊兰新芽是有相似的特点?相似的特点又是什么?
预设:
金边吊兰,叶片呈宽线形,叶缘有金色的边。
它与右下图的吊兰是一家。
3.再出示右边牵牛花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上面的牵牛花与下面的哪一种牵牛花存在亲属关系?
预设:
牵牛花,又叫喇叭花,有蓝、红、白、紫等花色,叶形有圆叶和裂叶。
图中圆叶牵牛花与右下图的牵牛花是一家。
4.教师小结:看来植物也具有遗传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从遗传角度来观察植物。
活动四:从遗传的角度预测爸爸的样子
1.教师引导:一只猫妈妈生了三只小猫,可是三只小猫不太一样,请大家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17页左上方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猫妈妈和三只小猫的样子。
3.提出要求:观察图中猫妈妈和左边第1只小猫的毛色和花纹,推测猫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猫妈妈体色黄黑相间,颈部腹面是白色的,尾巴尖端是黑色的;小猫的体色,一只是黄色的,一只是淡黄色的,还有一只黑白相间,前肢和颈部呈白色,头顶有金黄色斑块。
由此推测猫爸爸体色黑白相间,头顶、尾巴根处有金黄色的毛,腹部是白色的,四肢是白色的,尾巴是黑色的。
我们可以比较猫妈妈和小猫的样子,推测出猫爸爸的样子。
那么,我们能根据两只小羊身上的毛色和花纹推测出小羊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吗?
4.出示课本17页右上方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只小羊的样子,想一想两只小羊的父母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小羊的父母,其体色一定有黄色、黑色和白色三种颜色,其中一只羊一定有白色的耳朵,其
中一只羊的蹄部一定是白色的。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总有相似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是孩子从爸爸妈妈身上遗传来的。
那么什么是遗传呢?
6.出示课本17页的一段文字: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7.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什么是遗传?子代会遗传亲代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预设: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子代会遗传亲代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一些特征。
活动五:了解人类的遗传特点
1.在整个动植物的遗传中,人类的遗传是最复杂的。
2.出示课本17页“人类的遗传特点”这一段文字资料,学生仔细阅读这段文字资料,了解人类的哪些特征与遗传有关?
3.全班交流,人类的哪些特征可能会以遗传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预设:
肤色、双眼皮、身高、胖瘦、声音、血型、生育双胞胎、左利手、睡姿、色盲、心脏病等等。
4.教师小结:不过遗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会因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等各方面的条件发生改变。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探讨了什么是遗传,知道生物都具有遗传性,动物、植物、昆虫、人类都具有遗传的性质。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遗传的知识。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
人类的遗传动物的遗传植物的遗传
6.生物的变异
教学内容:
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
本课教学内容与前一课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为第三课指导学生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做铺垫。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发现一家四口中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在外形特征上的差异,引入对变异现象的研究。
第二部分,课前调查自己与家人的特征,课上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从对人的分析类比推理到其他动物,发现动物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变异现象。
第三部分,组织小组活动,学生将不同的米进行分类,并找出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从而发现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建构对生物变异现象普遍存在的认识,进而初步建立变异概念。
第四部分,认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从而为下一课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做好认知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变异,懂得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成为变异。
2.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3.通过仔细观察人类、动物以及植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一步体会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到什么是变异,通过比较人类、动物、植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的不同之处,进一步体会变异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观察人类、动物、植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的不同之处,体会生物变异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自己和父母的照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生物的遗传,知道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些相似的特征不仅体现在形态结构上,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
2.不过,我们也观察到生物的子代和亲代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他们也有不同之处,这就是变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生物的变异性质。
3.板书课题:6.生物的变异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体会人类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变异性
1.教师引导:我们跟父母有些特征是相似的,不过也有一些特征是不一样的,并且我们跟兄弟姐妹之间在某些地方也存在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18页上面的一幅照片,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找出孪生兄妹之间以及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的不同之处。
3.学生仔细观察照片中的4个人物,比较孪生兄妹之间以及孪生兄妹与父母之间,看看他们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4.指导:先寻找孪生兄妹之间在脸型、嘴型、耳朵形状、肤色等方面的特征的不同,再分别寻找男孩和女孩与父母的不同特征。
预设:
孪生兄妹之间:
个子高矮不同,男孩子矮,女孩子比较高。
胖瘦不同,男孩子胖,女孩子瘦。
脸型不同,男孩子是国字脸,女孩子是瓜子脸。
耳朵不同,男孩子是招风耳,女孩子不是。
孪生兄妹与父母之间:
眉毛不同,爸爸的眉毛比较浓,孪生兄妹眉毛比较淡。
女孩子是瓜子脸,男孩子和父母是圆脸。
5.教师小结:根据大家的观察,我们发现孪生兄妹之间以及孪生兄妹与父母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
6.仔细观察小组成员以及父母的照片,看一看小组成员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7.学生分小组活动,仔细观察小组成员以及其父母的照片,并根据课前的调查,看看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不同之处。
8.出示课本18页的调查结果。
9.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自己与父母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
耳垂上遗传的是爸爸,有耳垂。
下巴遗传的是爸爸妈妈,没有沟。
舌头遗传的是爸爸,能卷舌。
大拇指遗传的是爸爸,不能弯。
血型遗传的是爸爸,O型。
嗓音遗传的是妈妈,比较细。
性格遗传的是妈妈,内向。
习惯用右手跟爸爸妈妈一样,右利手。
我的发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身上的有一些特征是遗传爸爸的,有一些特征是遗传妈妈的。
10.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调查,我们发现人类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在某些特征上也有不同之处。
活动二:体会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不同之处
1.不仅在人类的孩子与爸爸妈妈之间存在不同之处,在动物界一些动物与妈妈之间也存在不同的地方。
2.出示课本19页上面的4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这4幅插图,想一想这些小动物与妈妈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3.全班交流,预设:
图1,斑马宝宝与斑马妈妈在额头毛色、脸部斑纹的粗细存在不同之处。
图2,狗妈妈生了4只狗宝宝,狗宝宝与狗妈妈在毛色、脸部毛色形成的斑纹等方面不相同。
图3,一只老母猪下了8只小猪仔,小猪仔与老母猪在整体毛色、尾巴毛色、四肢颜色等方面存在不同。
图4,老母鸡旁边的两只小鸡,有一只是黑色的,有一只是灰色的,小鸡与老母鸡在毛色、眼睛周围颜色、鸡冠等方面是不一样的。
4.不仅小动物和妈妈之间存在着不一样的地方,同一个妈妈的宝宝之间也有不同之处,请大家再仔细观察第2幅图、第3幅和第4幅图,看一看同一个妈妈的宝宝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预设:
图2,4只狗宝宝有一只是黑色的,另外三只是灰白色的。
图3,8只小猪仔中,有4只是黑色的,另外4只是白色的。
图4,两只小鸡毛色不一样,一只是灰色的,另外一只是褐色的。
活动三:体会同一类植物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