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史——决策心理学-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特沃斯基(Amos Tversky, 1937-1996)
希伯莱大学学士,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斯坦 福大学教授
风格:严格的数学分析、漂亮的示范、简单的例 证
1985年:为什么能为您的理论和数学模型提出如 此鲜活的实例?
“当一个人生长在一个需要不断为生存而奋斗的 环境中时,就会在理论问题时同时关注其应用。”
45
P(Z 0.2 45) P(Z 1.34) 1 0.9099 0.0901
pˆ ~ N ( p, pq ) or Z pˆ p ~ N (0,1)
n
pq
n
when n2 15
p1

P(


0.6)

P(Z

0.6 0.5) 0.52
15
P(Z 0.2 15) P(Z 0.77) 0.7704 0.2296
婚姻与爱情
你可以同时爱两个或更多的女人,但是只能忠诚于一 个人,这个人便是你的妻子,她是你一生的承诺。
有限理性
“作为有限理性的产物,我不抱幻想去完全 正确、客观地理解世界。但我不能忽视这 个世界,我必须尽我所能,通过我的科学 和哲学伙伴的帮助去理解它,然后使个人 立场与这个世界所呈现的各种条件和约束 不过分地不协调。”
在生活中,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会使 偏好发生变化,而偏好会决定行为的取向与选 择,从而造成了这种不一致。
从最优原则到满意原则
按照理性最大化行为来进行决策所要求的 苛刻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具备的。
在实际决策中,在方案数量有限、执行结 果不确定下,人们难以做出最优选择,只 能在已知的全部条件下,加上个人的主观 判断,做出相对满意的选择。
就企业决策而言,企业的组成成员,如股东、经营者、 职工等,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他们在确立组织 目标的基础上并没有放弃自己独立的目标。
目标的达到方式也是动态和演进的,决策目标大 多在客观上是模糊的并变化着的。在决策时,并 没有一个清晰、连续的最优化决策目标,也就很 难找到绝对最优解目标。
每个独立的决策者不可能是“无所不知”的理性 人,其掌握的信息也是不全面的。
心理学对于认知过程的兴趣不在于问题的解,而 在于用以使用它的方法。
计算数学的任务是发现求解种类问题的不同计算的相 对效率。任何计算效率问题蕴涵着一系列关于计算系 统能力的假设。
对一个全知全能的人而言,不存在计算效率问题,这 是因为一旦陈述了前提其后果马上就能被获知,计算 只是这些结果的表达。
但当我们关注计算效率时,就需要关注求解问题所需 要的时间或努力,其中的运算基本上是序贯展开的, 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一次加法、减法和其他一系列 的运算。计算效率的研究是过程理性的研究,而这就 需要心理学的干预。
传统决策理论的问题
在决策前,每个独立的决策者的目标不是单一的、 明确的和清晰的。
由于人们感官、兴趣偏好和注意力常常发生变化 和转移,从而使人们的头脑无法连续地抓住某一 个具体问题。
每个决策者的偏好和价值体系在长期的社 会发展中是不可能保持一致
在实际决策中,由于价值观和偏好的变化,决 策者在决策中肯定会出现前后矛盾和前后不一 致的决策问题,而这也是新古典决策理论所不 能解释和包容的。
锚定启示法(anchoring)
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点然后调整来对事件进行估计。 人们在对事件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往往先依照最开始
获得的信息选择一个初始值(或锚定点),然后依照新信 息,对初始值经过调整来产生出最终答案。
代表性启示法
描述:A,害羞而畏缩,乐于助人,但对人或事 没有太多兴趣。性格温顺而单纯。渴望秩序和结 构,热衷细节事物。
三种启发式偏向
代表性启示法(representativeness)
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 其出现的概率。
便利性启示法(availability)
与那些不熟悉的信息相比,熟悉的信息更容易唤起记 忆,更容易被相信是真实且相关的。当人们需要做出 判断时,往往会依赖快速得到的信息,或是最先想到 的东西,而不是去致力于挖掘更多的信息。
只要这两个假设无可争议,就没有理由让经济学家来 熟悉关于人类认知过程或人类选择的心理学文献,完 全没有必要将心理学的研究注入到经济分析过程中。
过程理性:心理学中发展出的理性概念
心理学首要关注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所以心理 学家在讨论行为中的理性时倾向于使用类似 “认知过程”这样的术语。
“过程理性通常在疑难形势下加以研究——这 种形势下主体必须搜集各种信息,并以不同方 式加以处理,以便达成合理行动过程,得出问 题的解。”此时,用简单的经济学效用最大化 来解释是没有办法的。
西方心理学史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 吕小康
Luxk@
决策心理学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 1916-2001)
司马贺:《人类的认知: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 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1978)的心理
学家 “心理学界认为他是心理学家,计算机科学界
大医院;小医院;大致相同。
大医院(21);小医院(21);大致相同 (53)。
错误:忽视样本容量
Solution
pˆ ~ N ( p, pq ) or Z pˆ p ~ N (0,1)
n
pq
n
when n1 45
p1

P( pˆ

0.6)

P(Z

0.6 0.5) 0.52
按“令人满意的行为原则”,则只要找到一根能满足缝制衣服要 求的针,就无须再找下去了。
卡尼曼 & 特沃斯基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1934-)
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 希伯莱大学学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 “一生中从未上过经济学课” “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
决策者所有的知识储备和决策能力,通常是在实 践和学习中不断获取而逐步提高的,其决策能力 不仅有明显的差异,而且有明显的局限,不可能 达到理性化的效果。
人们所做的决策,无非是以已知的经验和相关的信息 载体作为决策依据的,每个人对自己行动条件的了解 和把握也只能是零碎和片面的,要想达到最优化的决 策从现实来推断未来是不可想象的。
正确解法:抽出1人后,剩余49人的测验平均分 的数学期望仍然应当为100分。于是,这些人的 分数总和为:49×100=4900。
而全体50人的分数总和为:4900+150=5050
于是, 5050
x
101
50
错误的原因
认为随机事件具有“自我校正”的功能,即如果 第1个数出现150分这样的高分,它“一定”会伴 随着其他低分,从而使总体的平均分维持在100.
某校进行了数学测验,测验的平均数分是 100(满分150)。你从中随机抽取出50名 学生。然后,你任意抽取了这50名中的一 名学生,发现其测验分数是150分。请问: 你认为这50个人的测验平均分应当是多少?
100;大于100;小于100?
多数被试的选择是:仍然是100。但这从概率思 维上讲,是错误的。
但是,随机事件并不具备这种功能,出现1个高分, 并不意味着总会出现另外1个低分;余下的样本的 出现仍然于150这个高分,其数学期望不会发生 变动,只不过是将150分这个高分进行“稀释”, 使平均分接近100分而已。
这种偏差来自于人们总存在这样的期望:随机样 本能够完美地代表总体(代表性直觉),而忽视 随机过程本身具备的偶然性。
满意原则的决策过程
人类理性第一层次的作用是搜索有用的信息;之后便进入 第二层次确定满意答案,在这个层次,寻求满意式的准则 就起了作用。
决策者确定一套“合适”的标准,如果考虑中的方案满足 或超过这些标准,那么这套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就可以 选定这个方案。
裁缝寻针
在一堆干草堆里散落了很多针。裁缝寻找针的方式,按照“最大 化原则”,就要在这个干草堆里把所有的针都找出来,并通过比 较,选择最尖锐的针;
不确定情况下的判断
当我们在对一个既复杂模糊又不确定的事件进行 判断决策时,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常常借 重于过去的经验或捷径来简化风险判断和决策并 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启发,然后利用这些得到的 启发做出判断。
判断过程中的一些思维捷径的确能帮助人们快速 地做出准确的判断,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思考 的不充分,时常会导致判断的偏差,甚至是严重 的系统偏差(biases),即启发式偏向。
现实生活中的有限理性
第一,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完全知道决策结果,即使 知道也是零碎和模糊的。
第二,人们决策的结果往往是在未来才发生,因此在预期 决策的结果时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要想完全通过预期和 想象来代替实际生活中的真正决策结果是不准确的,也是 不可能的。
第三,按照理性的要求,各行为主体能在所有备选方案中 选出最优方案,但实际上,人们在决策时不可能考虑和比 较所有方案来选出其中的最优,人们通常只能想到有限的 几个方案。
认为他是计算机科学家,而经济学界认为他是 经济学家。他不愧称为“社会科学家”。他以 自己活生生的范例否定了那种只能走学术专门 化道路的主张。”
从生活到理论
色盲
认知相对主义:自己看到的事物不完全等同于别人看 到的事物,真实的世界和个人知觉的世界是千差万别 的。
辩论
“你不能靠逻辑击败人们以改变他们的观点,人们并 不仅仅因为一时不能答辩而觉得有义务同意。”
因此,“经济人”的全局理性应替换为另一种理性行为, 这种理性在所存在的环境中与实际拥有的对信息的掌握和 计算能力相容,即与人类的理性限度相容。
从实质理性到过程理性
实质理性:经济学中发展出的理性概念
当行为在给定条件和所施加的限制约束内达到既定目 标时,行为实质是理性的。
在给定最大化目标和清晰的概念定义后,也就没有第 二条路可走,结果只有一个实质解。通过效用或利润 最大化假设和实质理性的假设,经济学理性基础就不 会有任何问题。
满意原则
寻找能使决策者感到满意的决策方案的原则。
对于各种决策方案,决策者不是去探索能实现最优效 果的决策方案,而是如果有了能满足实现目标要求的 方案就确定下来,不再继续进行其他探索活动
人们习惯上运用“最优”或“绝对的理性”作为决策 的准则,不过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时间、经费 及情报来源上的限制而不可能达到。在不能坚持要求 最理性的解答时,人们就只能满足于“足够好”或 “令人满意”的决策。
“经济人”理性
现代经济学的基石,古典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 源自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 经济人是对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是
利己的,他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与 经济人相对应的词是“道德人”或“社会人”。 所谓的“经济人假设”,即假定人的思考和行为 都是有目标理性的,惟一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 是物质性补偿最大化。
理性选择的基本内涵
“理性”:
个人有目的的行动与其所可能达成结果之间的联系的 工具理性。
基本假设
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 在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 人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人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 理性人的行动目标总是追求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即
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 大收益。
在古典经济理论中,“经济人”被设想为 完全理性,“经济人”掌握完全的信息并 具备全面的知识,包括能从全局的角度来 看待各备选方案并能考虑每个决策所导致 的全部结果,能够作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的最优选择。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理性是受到诸多 限制的,这就是有限理性。
问题:他最有可能从事以下哪种职业(排序)? 农民、教师、司机、心理学家、图书管理员、足
球运动员 错误:忽略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
某镇有2个医院,大医院每天约有45名婴儿出生, 小医院约有15名婴儿出生。一年之内,每家医 院记录新生儿中男婴比例超过60%的天数,请问 哪家医院中这样的天数会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