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为使职工免受作业过程危害因素的伤害,达到保护职工健康的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针对建筑施工中有危害的作业过程和作业环境(指:水泥尘可能导致的水泥尘肺及电焊可能导致的电焊工尘肺)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害因素制度。

以消除职业病危害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与损害。

一、职业病危害评价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公司决定对今后承建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工前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竣工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竣工验收时应取得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合格证。

评价程序和方法按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

通过三个评价达到以下目的
1、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对策和建议。

3、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4、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特殊要求。

5、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

二、职业病的监测
对生产过程产生或存在有害因素(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对从业者有可能造成职业危害或职业病的作业都要实行监测。

监测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监测机构,按照国家粉尘监测规范规定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进行。

监测内容包括:粉尘浓度的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

并做好如下几个环节的监测:
1、开展经常性监测
对有可能产生有职业危害的场所,为掌握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变化和职业危害的程度,要开展经常性职业卫生监测,原则上每两年监测一次。

2、特殊环境监测范围
有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即作业地点(工人在生产操作中经常停留的地点)为监测点。

3、监测方法的选择
对健康有影响的有毒物质,根据暴露毒害物质的种类,采用相应的测试方法。

基于职业现场的特点和作业环境的差异,要区分不同情况下的测试类型,可选择不同的测试种类:
(1)长周期测试:它评估个人在给定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暴露情况。

(2)连续测量:能够探测可以造成急性暴露的高浓度有害物质的短期暴露情况。

(3)快速测量:如果已知确切的暴露时间点,且在此时进行测量,使用快速测试来测量急性危害。

(4)慢性危害测试法
连续个人剂量测量,对平均背景水平的连续测量,对选定地点及时间内的有害物水平的快速测量。

(5)急性危害测试法
使用快速反应设备进行连续的个人及背景监测,对选定地点及时间内做背景有害物水平的快速测量。

(6)现场危害直接测试法
进入某一场所是否安全的分析,对于粒子性质及数量的分析,使用直接读数的仪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2)
一、前言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

该制度通过对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二、制度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工作,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监测与评价内容
1.危害因素监测: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噪声、有害物质、粉尘、放射性物质、振动、高温、低温、湿热环境等。

2.职业病危害评价:根据监测结果和相关法规标准,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病危害等级、职业病危害强度、职业病危害范围等。

四、监测与评价方法
1.危害因素监测方法:
(1)定期监测:按照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定期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现场监测: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设备和方法进行现场监测。

(3)实验室分析: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危害因素的浓度和组成。

2.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
(1)参考标准: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行业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等,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相关标准。

(2)数据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和参考标准,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包括职业病危害等级、职业病危害强度、职业病危害范围等。

(3)专家评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对评价结果进行评审,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监测与评价周期
1.危害因素监测周期: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危害因素监测的周期,一般为每半年或每年一次。

2.职业病危害评价周期: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价需求,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

六、监测与评价结果处理
1.监测结果处理: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危害因素的控制在法定范围内,并记录监测结果的处理情况。

2.评价结果处理:根据评价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并记录评价结果的处理情况。

七、监测与评价的记录与报告
1.监测记录:根据监测结果,记录监测的时间、地点、方法、仪器、设备、人员等相关信息,确保监测结果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评价报告:根据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包括评价的目的、方法、结果、处理措施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八、监测与评价的监督与改进
1.监督:建立监测与评价的监督机制,对监测与评价工作进行监督,确保监测与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改进:根据监督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流程,提高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九、制度的落实
1.制度的宣传:对员工进行制度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2.制度的落实:建立制度执行的责任人和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

十、制度的评估与审查
1.评估:定期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2.审查:根据制度评估的结果,及时进行制度的修订和完善,确保制度的持续有效。

结论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是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这对于工作场所的发展和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来确保其有效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