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案(超级详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
面
构
#
成
教案
~
授课班级:213/214
授课时间:2017下学期
|
构成基础
课程编号
总学时:60
适用专业:室内设计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构成基础》是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是以非具象性的抽象思考,对造型要素进行分解和构成的研究。
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它是以观察、分析、表现走向探索,想象、发现与创造的历程,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和新媒体潮流,并为设计创意的表达、交流和实现提供良好的媒介。
除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之外,重点训练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造型意识和审美趣味。
?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一、概念要素
二、视觉要素
三、关系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重复构成形式
?
二、近似构成形式
三、渐变构成形式
四、特异构成形式
五、发射构成形式
六、肌理构成形式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三章色彩构成
第一节?
第二节色彩构成概述
一、色概念
二、色表现
三、色彩构成概念
第三节色彩的本质
一、光源
二、光与色
三、色彩的产生
|
第三节色的属性
一、彩的范畴
二、色彩三属性
1、度(Valuc)
2、相(Hue)
3、彩度(Chroma)
三、色立体
第四节、基本配色法
!
一、同类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四、互补色配合
五、中性色配合
第五节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
二、色彩对比的种类与基本规律:{
(1)同时对比:
(2)顺序对比
(3)色相对比
(4)明度对比
(5)纯度对比
(6)冷暖对比
(7)面积对比
三、色彩的调和及调和理论
·
第四节色彩表现方法
第五节心理联想色彩表现法
一、色彩及心理
二、色彩的联想
第三章立体构成
第一节立体构成概述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感
第四节.
第五节立体形态综合造型
第六节装置作品赏析
: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四、教学方法
《构成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其教学以课内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作品展示、示范等多种教学形式。
指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秀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的应用,色彩运用,色彩布局与色彩规律,锻炼其抽象性思维及动手能力,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出勤率与平时作业分数结合,比例为20%-80%。
: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构成》主编
参考书目:
《平面构成设计》黄刚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色彩构成设计》钟蜀衍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朝仓直已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一版《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朝仓直已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一版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
一、执教者:张雨婷
二、课题:平面构成
三、授课对象:班学生(人)
四、授课时间: 学年第学期 20 周共 60 课时
五、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校室内装饰艺术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2、设置目的:《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
所谓“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二维空间中进行,所谓“构成(Composition)”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
构成在造型艺术领域里还有组织、建造、结构、构图、造型等含义。
概括来讲,《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级下学期,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程为素描、色彩、中外美术史,所以本课程主要作用在于“启下”,而“承上”的作用并不明显。
所谓“启下”是指本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共性问题,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包装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标志设计》、《CIS设计》等专业课程中有着较大地应用,尤其是在《标志设计》课程中更是有着直接的应用。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由于本课程的学习较为偏重于抽象的理性思辨,较少涉及到具体的专业设计项目或课题。
所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强应用实例的分析讲解。
通过实用的、有趣的、对不同专业课程有较强针对性的多种应用实例,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因此,也要求授课教师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特点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4、学时分配:
开设时间为第二学期,它是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总学时为60,周学时3,共20周。
六、课程的基本要求
平面构成的学习重点在于造型,它不是技术的训练,也不是模仿性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主动地根据所限制的条件,有意义地去组织与创造,在反复的练习中获得能力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开发。
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形式美的规律,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思考;能够在设计中熟练应用各项基本构成法则;能够理解综合构成中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形象思维和设计创意。
: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共划分为四个单元,不同单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个单元的划分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⑴第一单元
本单元由第一、二、三章组成,内容以理论为主,要求学生对所讲内容理解即可。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上的一般性讲授。
⑵第二单元
:
本单元由第四、五章组成,内容以理论为主,但内容较为复杂,很多概念、法则不容易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范例讲解、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等方法相互穿插结合进行
教学。
⑶第三单元
本单元由第六、七、八章组成,内容以构成法则为主,实践操作性较强。
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来反复推敲、印证从而逐步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并在练
习中认识设计工作的特点,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技法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等方
法相互结合进行教学。
⑷第四单元
·
本单元为第九章。
内容主要为:通过具体的思维方法和构成手法的讲解和练习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创新性造型能力,掌握平面设计中的一些设计方法和专
业技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实例演示分析(针对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设计作品)来进行课堂讲授、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
正方法的分析)、平面设计作品欣赏与分析。
八、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成绩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
其中平时成绩占80%,课堂成绩占60%。
由于本课程实践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平时成绩根据平时作业和考勤,按百分制来进行综合评定,最后按40%进行计算。
考试成绩通过命题考试按百分制来进行测定,考试时间为4学时,最后按60%进行计算。
考试形式为开卷,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
点、所学重点内容来进行命题,工具、材料、绘制手法不限,一般须规定尺寸规格。
将平时成绩加上考试成绩所得之和即为最后的课程成绩。
九、教材和参考书
应用教材:《平面构成》
十、师资和教学环境要求
)
1、师资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师资结构以讲师和有两年以上辅助教学经验的助教共同组成。
师生比为1:30。
2、教学环境要求
本课程对教学环境无特殊要求,某些课程内容需要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十一、课程内容、课时分配与考核目标
第一单元:
第一章
概述
;
1、设计、艺术设计、平面构成、
2、包豪斯、构成、三大构成
3、平面构成的特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
重点:本章第3部分
课时分配:2学时
考核目标:理解
第二章
包豪斯及其影响
1、*
2、包豪斯介绍
3、包豪斯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重点:本章第1部分
课时分配:2学时
考核目标:了解
第二单元:
第三章
|
基础构成
第一节认识形态
1、现实形态
2、非现实形态
第二节基本形的创造
1、形的概括
2、形的省略
3、形的组织
第三节造型要素-点、线、面
1、平面设计中的“点”形态
2、平面设计中的“线”形态
3、平面设计中的“面”形态第四节骨格。
第五节错视
1、尺度错视
2、形状错视
3、空间错视
第六节分解与重构
1、形态的规则与不规则分解
2、直线分解与曲线分解
重点:第三、四、五节
作业形式及数量:
a点、线、面的自由构成数量:1张
课时分配:12学时。
考核目标:学会
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
1、对称与平衡
2、对比与调和
3、变化与统一
4、节奏与韵律
重点:本章第2、3部分
难点:本章1、2、3、4等部分
作业形式及数量:
a 点线面的对比与调和
b 变化与统一数量:2张
课时分配:12学时
#
考核目标:掌握
第三单元:
第五章设计法则掌握
第一节重复
2、基本形的重复 2、骨格的重复
3、各种要素的重复
4、重复骨格重复基本形的构成
5、基本形的群化
6、重复骨格与重复基本形的关系
7、重复构成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近似
1、[
2、基本形的近似 2、近似骨格
第三节渐变
1、渐变的概念
2、基本形的渐变构成
3、渐变的骨格
4、渐变构成中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第四节发射
1、发射的概念
2、发射骨格的构造
3、发射骨格和基本形的关系
第五节特异
1、特异的概念
2、特异基本形
3、特异骨格
第六节聚散
1、【
2、聚散的概念2、聚散的基本形
3、聚散的编排方式
重点:本章全部内容
难点:第一、三、四、五节
作业形式及数量:
a重复骨格重复基本形-(数量:1张)
b群化构成-(数量:1张)
c重复骨格近似基本形-(数量:1张)
d发射骨格渐变基本形-(数量:4张)
(
f重复骨格特异基本形-(数量:4张)
g自由聚散-(数量:4张)
课时分配:36学时
考核目标:掌握并熟练应用
第六章肌理技法探索
1、色料的特殊用法
2、工具的特殊用法
3、纸张的特殊用法
4、电脑底纹设计
重点难点:本章第2、3部分
\
作业形式及数量:
a视觉肌理
b触觉肌理
数量:2张
课时分配:12学时
考核目标:掌握并熟练应用
第七章空间的表达
1、空间的基本概念
2、平面性空间
3、幻觉性空间
2、…
3、重点:平面性空间、幻觉性空间。
难点:幻觉性空间。
作业形式及数量:
a矛盾空间、
b模棱两可空间
数量:2张
课时分配:12学时
考核目标:掌握并熟练应用
[
十二、作业形式与要求
本课程作业主要为手工绘制,通过绘图工具在纸张上用黑色颜料(或其它材料)绘制而成。
作业的纸张性能和规格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做不同要求(同一作业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规格来制作),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索新的制作手法。
作业的基本要求:上色应均匀,画面效果应整洁、工整、精细,署名形式规范(内容包括作业名称、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按时交纳作业。
】
¥
:
《平面构成》教案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