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天不太翻冷动。了而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得山拉路不。开弓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思考: 1、内容上写了哪两个方面? 2、表现了怎样的环境? 3、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
天 寒
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
情暖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雪中送别图(后8句)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 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 着井台。
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 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 在数十年魂牵梦萦而今却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 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我那慈祥的父亲啊, 你埋在哪里?我那和蔼的妈妈啊,你葬在何方?还有我 活泼可爱的小妹啊,此刻,你可否听到了我撕心裂肺呼 唤?还有我可敬的兄长啊,你可还在人世?此情此景, 人何以堪!
十五 《
从军
乐 府
征
诗
集》
关于“乐府”
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 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 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
《乐府诗集》中。
二、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三、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 北双璧”。 四、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 或拟乐府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 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数十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 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 幸苟活人世呢?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 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 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扑簌簌洒落在沾满沙 尘征衣上。
大地啊,苍天啊!亲人啊!我已经不会像年轻时那样嚎啕 大哭,我已经看惯了烽火狼烟,但我心中的痛苦谁能理 解?怎叫我不悲从中来?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出老 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 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 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 致。
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京口一带千百年来发生过多少事情,兴 亡之变该有多少,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 旧滚滚东流。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感伤 之情。
品词析情
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三问为何由孙仲谋而发?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远望: 松柏冢累累
兵
回乡所见:
狗窦:兔入
役 给
梁上:雉飞
人 民
近看 中庭:生旅谷
带
来
井上:生旅葵
的
沉
行动: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重
灾
回乡心情: 泪沾我衣
难
六、赏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 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 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 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 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 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 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 手法;
3.引导学生与“苏词”作对比,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4.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 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 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 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艺术风格多样, 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朗读
ā
chōng
zhǒng
dòu zhì
kuí gēng
yíBiblioteka 理解字词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阿:语气词,无意义 冢:坟墓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狗洞 雉:野鸡
旅:野生 葵:葵菜
羹:糊状食物 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
贻:送,赠送
疏通诗意
整体感知
十五从军征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所借之景不同:苏词是古赤壁遗址,辛词是镇江京口北固亭; 所忆人事不同:一个指挥赤壁之战,一个坐断东吴; 所发感慨不同:苏词惆怅沉痛,辛词昂扬激越。
拓展延伸
自读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北固亭怀 古》,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内容、风格和写法有何不同?
布置作业
必做:背诵默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选做: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沙场久归图 • 道逢乡邻图 • 萧瑟家园图 • 形单影只图 • 黯然神伤图
拓展类比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节选杜甫《兵车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 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 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 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 雪中送别诗。作者岑参(715— 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 称为“高岑”。
技法探究
1.说说这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一是把借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二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三是巧设三问三答,层次极为分明。
技法探究
2.苏、辛的这两首词都是借景抒怀的典范之作, 有何共同与不同之处?
共同之处:都是都面临长江,浩浩江水使他们都不能自已地激起了对古今 兴衰的历史回忆与感慨,都记起了令人追忆的英雄人物。 不同之处:
第二单元·宋词二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怀
新课导入
我们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们再 来欣赏另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走 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豪放派,他 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
41
新课导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
情节:
小结
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做饭羹→出东门→泪沾 巾
情感变化:
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 心意茫然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 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 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 来的苦难。
主旨: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 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 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 的深重灾难。
大雪 纷飞 遍地 银妆
雪天 奇寒 难以 忍受
沙漠 冰封 愁云 惨淡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热 爱边塞风光,颂扬将 士意志,
设宴 饯别 寄寓 感慨
依依 惜别 无限 惆怅
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 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全诗以“雪” 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 写雪景,情景交融。诗在咏雪景的同时 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 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 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我几十年来日夜思念的亲人啊!如今,我忘却了沙场 的喧嚣,忘却了战火尘烟;带着满心的欢悦,更带着对 你们不尽的思念回来了。可你们在哪里?我做的这菜和 汤该送给谁啊?
茫茫苍天,浩浩群山,谁来告我?群山无语,苍天默 默。
裘 qi 衾 qīn ú
掣 ch 着 zhu
è
ó
瀚 hàn 阑 lán 羌 qiāng
节度使下面资佐 理的官吏
用用丝兽织角成装 的饰帐的幕硬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里形
岑参
指西域的天气容雪花 阴云
纵横的 样子 这大里沙指漠主 帅的营帐
营 门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狐树皮梨袍花子开锦 被。缎子做的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阴。暗穿无光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镇着守。边镇的长 瀚中海军阑置干酒百饮归丈客冰,,胡愁琴云琵惨c琶淡hè与万牵羌里引官与军笛凝此上”下 住 来。。为文是雪了,后,也泛的互红北不指“文旗风能,将冻吹飘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 世的雄姿,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委婉地暗示了对 朝廷的不满。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 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 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斥责。
品词析情
说说作者想籍此词表达怎样的情感?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 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 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 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 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 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 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 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何处望 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品词析情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因为孙权曾在此建功立业。这句话隐含着当朝不如当时的东吴 孙权,并寄希望于下一代。这一愿望代表了南宋子民的呼声,也是 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交流。这里的“怀”是壮志难 酬的不甘心,是“怀才不遇” 的感怀。
品词析情
课堂小结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 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 样的内心——对当朝的不满、对失地难收的忧伤以及壮志难酬的 不甘心。
品词析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品词析情
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1.上阕写景:望神州、北固楼、长江流。
在历史上京口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 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 者那挥之不去的对中原故土不能收回而念念不忘的忧伤,这份“怀 ”是“为国伤怀”的怀。
品词析情
说说作者想籍此词表达怎样的情感?
2.下阕怀古:万兜鍪、战未休、孙仲谋。
背景简介
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 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 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 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 二道防线。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 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 词。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 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 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方便,常常一 别经年,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 歌的一个重要题材,那么,你还知 道哪些送别诗吗?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得山拉路不。开弓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思考: 1、内容上写了哪两个方面? 2、表现了怎样的环境? 3、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
天 寒
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
情暖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雪中送别图(后8句)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 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 着井台。
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 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 在数十年魂牵梦萦而今却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 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我那慈祥的父亲啊, 你埋在哪里?我那和蔼的妈妈啊,你葬在何方?还有我 活泼可爱的小妹啊,此刻,你可否听到了我撕心裂肺呼 唤?还有我可敬的兄长啊,你可还在人世?此情此景, 人何以堪!
十五 《
从军
乐 府
征
诗
集》
关于“乐府”
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 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 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
《乐府诗集》中。
二、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三、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 北双璧”。 四、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 或拟乐府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 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数十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 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 幸苟活人世呢?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 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 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扑簌簌洒落在沾满沙 尘征衣上。
大地啊,苍天啊!亲人啊!我已经不会像年轻时那样嚎啕 大哭,我已经看惯了烽火狼烟,但我心中的痛苦谁能理 解?怎叫我不悲从中来?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出老 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 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 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 致。
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京口一带千百年来发生过多少事情,兴 亡之变该有多少,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 旧滚滚东流。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感伤 之情。
品词析情
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三问为何由孙仲谋而发?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远望: 松柏冢累累
兵
回乡所见:
狗窦:兔入
役 给
梁上:雉飞
人 民
近看 中庭:生旅谷
带
来
井上:生旅葵
的
沉
行动: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重
灾
回乡心情: 泪沾我衣
难
六、赏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 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 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 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 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 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 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 手法;
3.引导学生与“苏词”作对比,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4.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 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 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 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艺术风格多样, 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朗读
ā
chōng
zhǒng
dòu zhì
kuí gēng
yíBiblioteka 理解字词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阿:语气词,无意义 冢:坟墓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狗洞 雉:野鸡
旅:野生 葵:葵菜
羹:糊状食物 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
贻:送,赠送
疏通诗意
整体感知
十五从军征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所借之景不同:苏词是古赤壁遗址,辛词是镇江京口北固亭; 所忆人事不同:一个指挥赤壁之战,一个坐断东吴; 所发感慨不同:苏词惆怅沉痛,辛词昂扬激越。
拓展延伸
自读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北固亭怀 古》,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内容、风格和写法有何不同?
布置作业
必做:背诵默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选做: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沙场久归图 • 道逢乡邻图 • 萧瑟家园图 • 形单影只图 • 黯然神伤图
拓展类比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节选杜甫《兵车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 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 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 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 雪中送别诗。作者岑参(715— 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 称为“高岑”。
技法探究
1.说说这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一是把借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二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三是巧设三问三答,层次极为分明。
技法探究
2.苏、辛的这两首词都是借景抒怀的典范之作, 有何共同与不同之处?
共同之处:都是都面临长江,浩浩江水使他们都不能自已地激起了对古今 兴衰的历史回忆与感慨,都记起了令人追忆的英雄人物。 不同之处:
第二单元·宋词二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怀
新课导入
我们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们再 来欣赏另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走 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豪放派,他 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
41
新课导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
情节:
小结
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做饭羹→出东门→泪沾 巾
情感变化:
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 心意茫然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 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 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 来的苦难。
主旨: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 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 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 的深重灾难。
大雪 纷飞 遍地 银妆
雪天 奇寒 难以 忍受
沙漠 冰封 愁云 惨淡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热 爱边塞风光,颂扬将 士意志,
设宴 饯别 寄寓 感慨
依依 惜别 无限 惆怅
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 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全诗以“雪” 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 写雪景,情景交融。诗在咏雪景的同时 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 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 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我几十年来日夜思念的亲人啊!如今,我忘却了沙场 的喧嚣,忘却了战火尘烟;带着满心的欢悦,更带着对 你们不尽的思念回来了。可你们在哪里?我做的这菜和 汤该送给谁啊?
茫茫苍天,浩浩群山,谁来告我?群山无语,苍天默 默。
裘 qi 衾 qīn ú
掣 ch 着 zhu
è
ó
瀚 hàn 阑 lán 羌 qiāng
节度使下面资佐 理的官吏
用用丝兽织角成装 的饰帐的幕硬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里形
岑参
指西域的天气容雪花 阴云
纵横的 样子 这大里沙指漠主 帅的营帐
营 门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狐树皮梨袍花子开锦 被。缎子做的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阴。暗穿无光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镇着守。边镇的长 瀚中海军阑置干酒百饮归丈客冰,,胡愁琴云琵惨c琶淡hè与万牵羌里引官与军笛凝此上”下 住 来。。为文是雪了,后,也泛的互红北不指“文旗风能,将冻吹飘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 世的雄姿,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委婉地暗示了对 朝廷的不满。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 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 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斥责。
品词析情
说说作者想籍此词表达怎样的情感?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 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 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 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 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 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 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 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何处望 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品词析情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因为孙权曾在此建功立业。这句话隐含着当朝不如当时的东吴 孙权,并寄希望于下一代。这一愿望代表了南宋子民的呼声,也是 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交流。这里的“怀”是壮志难 酬的不甘心,是“怀才不遇” 的感怀。
品词析情
课堂小结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 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 样的内心——对当朝的不满、对失地难收的忧伤以及壮志难酬的 不甘心。
品词析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品词析情
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1.上阕写景:望神州、北固楼、长江流。
在历史上京口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 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 者那挥之不去的对中原故土不能收回而念念不忘的忧伤,这份“怀 ”是“为国伤怀”的怀。
品词析情
说说作者想籍此词表达怎样的情感?
2.下阕怀古:万兜鍪、战未休、孙仲谋。
背景简介
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 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 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 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 二道防线。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 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 词。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 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 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方便,常常一 别经年,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 歌的一个重要题材,那么,你还知 道哪些送别诗吗?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