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农村工作的理解与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前农村工作的理解与看法
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依靠各级干部尤其是直接同农民打交道的广大乡镇干部运用正确的耕作方法,去调动和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在农村改革实践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新形势下,努力改进农村工作方法,对于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过去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必须改进
新的形势下,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我们过去一贯以行政命令为主体的农村工作方法日益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条件。
主要表现为:
1、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动摇了原先农村工作方法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生产队是农村生产经营、钱物分配的基本单位,农民能够经常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学习,集中劳动。
因而,那时开展农村工作主要是以行政命令为主,农民也愿意接受。
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市场交换在农民积极行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过去那些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也就逐渐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础。
2、农民获取信息的多渠道,削弱了农村干部的工作权威。
过去由于大众传播媒体在农村的覆盖面非常小,农村干部的口头传达就成了农民获取外界信息的主渠道。
乡镇干部拥有很高的权威性,农民接受他们的领导也顺理成章。
现在大众传媒在农村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农村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大,农民的社会交往不断增多,农民越来越多地依赖大众传媒而不是农村干部获取外界信息。
这就使这种权威性受到严重削弱和影响。
3、农民思维方式的日益活跃,增加了开展农村工作的难度。
过去农民生活在一个几乎封闭的环境中,乡镇干部的话农民易于接受和执行。
如推行某项政策,落实某项措施,开展某项工作,只要召开会议布置就可以了。
现在农民有了独立的自主经营权,生活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中,特别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农民的自主意识增强了,思想日益活跃,这就使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体的农村工作方法很难发挥作用。
4、乡镇干部工作方法的简单化,造成了农村干群关系的裂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的乡镇干部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要与之相适应。
但一些乡镇干部在开展农村工作中,仍然守的是一种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观念,走的是一条开展农村工作的老路子,用的是一套同农民群众打交道的老方法,政策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搞强迫命令,“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
不但伤害了群众感情,引起了群众不满,造成了干群裂痕,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顺利贯彻落实。
二、乡镇干部如何改进工作方法
1、转变思想观念,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前提条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进农村工作方法,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
一是由静止的观念转变为发展的观念。
我们具体的跟踪对象与革命战争年代、与计划经济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如果仍然用静止的、僵化的、甚至一成不变的旧观念去认识和对待已经步入21世纪的农民这个群体,我们的工作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改进。
二是由传统的观念转变为改革的观念。
我们党在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中,曾经创造和实践了一整套经验和方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过去开展农村工作一些好的,并且在今天仍然适用的经验和方法,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但是对于一些明显过时的,不符合今天形势发展要求的,则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开展农村工作的新路子。
三是由计划观念转变为市场观念。
我们今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做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乡镇干部,必须扩大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否则,拿着“计划经济的旧船票”就登不上“市场经济的新客船”。
2、建立公开制度,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必然要求偶。
建立公开制度是党在农村工作
的重要内容。
它自身所具有的公开透明、生动直观和便于操作的特点,已成为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一剂“良方”。
从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建立公开制度不仅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而且可以“还干部一个清白”,干群关系可以得到改善,农民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农村的各项工作也就比较好做了。
所以,建立公开制度,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实质是扩大民主的最直接、最有效三途径,是农村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开制度的建设,把它作为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突破口来抓紧抓实抓好。
乡镇干部要努力克服当前存在的“不敢公开、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不必公开”等心理障碍,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党中央的精神上来,形成共识,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积极采取措施,促使乡镇政务、村务真正做到“全公开、常公开、真公开”,使公开经常化、制度化,自觉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促进农村工作走上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3、坚持说服疏导,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基本原则。
这些年来,乡镇普遍注重了抓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思想具教育,群众的集体观念逐渐淡化,农村矛盾更趋复杂,解决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个别群众甚至无视政府,对乡镇干部耐心细致、和风细雨的工作置之不理,使得一些工作被延误或者无法开展,迫使乡镇干部采取强硬措施后方可进行。
于是,有些乡镇干部从这些个别事例中总结出农村工作应“三分道理七分蛮”的所谓“诀窍”,从而抛弃说理、教育的工作作风,奉行“以硬制硬、以蛮制蛮”的信条。
有时甚至不论对象,不管事由,一味推行“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强硬作风。
从而使群众产生厌恶、抵触、对立的情绪,导致恶性循环。
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乡镇干部的一方,关键是要改进工作方法。
首先,要相信群众的觉悟。
千万不能把群众当作“愚民”、“刁民”看待,认为他们难教、难管。
应当肯定,绝大多数群众是有觉悟,能够听党的话的,不听话的“刺头”、“钉子”只是极少数。
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充分信任群众、尊重群众,以他们以诚相见、以礼相待,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其次,要坚持以说服疏导为主。
乡镇大量的工作是将上级的政策措施转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而一些农民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可能暂时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对此,乡镇干部不能急于求成,要舍得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说理教育、正面引导,打消群众的顾虑,使群众自觉配合政府的工作。
第三,要反复做好解释工作。
农民群众的素质是极为参差不齐的,他们往往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观点。
有些显而易见的道理,他们却百思不解。
面对这些群众,乡镇干部不能奢望一次成功,要耐心地反复做工作,力争人人理解,事事支持。
4、运用典型示范,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重要手段。
人们对形象化的、具体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远大于对抽象的、概括的事物,农民这个群体更是如此。
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对典型的树立宣传、示范引导,让农民群众接受一个典型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和价值观,从而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个道理。
乡镇干部要十分重视通过典型示范来引导农民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
一是要发现典型人物。
在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群众创造了许多新经验,也涌现了不少先进典型。
乡镇干部应当转变作风,深入群众,不断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
二是要广泛宣传典型经验。
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广泛宣传典型的做法、经验、效果,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典型、认同典型、学习典型。
三是充分运用典型示范。
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当他们亲眼看到典型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亲身感受到典型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时,就会积极主动地看着学、跟着干。
5、广泛提供服务,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主要途径。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对乡镇干部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一般要求,他们最盼望的是服务型干部,少指挥,多指导,少伸手,多给予,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为他们进入市场经济铺路搭桥。
因此,乡镇干部要更新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变“指挥员”为“指导员”。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啊,积极给农民当参谋、搞服务,善于用经济信息、经济
政策和经济办法指导农民发展生产,把国家和地方的宏观目标变为农民能够接受的实际行动,利用各种形式把致富的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切实解决好。
二是变“泡官场”为“跑市场”。
通过跑市场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农民,把别人的好做法、好经验传授给农民,把先进的技术引进来,把廉价实用的物资买回来,用于生产和经营。
三是变“要钱财”为“要人才”。
随着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发展经济更大优势在于人才。
因此,不能把眼光盯在上面的“钱物库”上,而应盯在“人才库”上。
围绕当地解决发展状况,向上级要人才,向市场要人才,通过借“脑袋”、找“点子”,注入活力,发展农村经济。
(转自:范文交换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其它一切非农业得以发展的前提。
无疑,相对落后的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将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保证。
农民这支队伍带得好与坏,直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继续实行向农业倾斜的政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这些措施虽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目前农民自身的认识还是不到位的,很多事情还是需要行政推动的。
1、密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干群关系
当前,一些地方党群关系疏远,是我们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率先垂范,不密切联系群众造成的。
我们讲群众观点,最实际的就是与农民的联系和感情问题。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的农村干部认识不到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农民就是种田、干部就是管人管事,有理就来强制命令,有钱有物就适当施舍,无所谓感情不感情。
殊不知做农村工作,做农民工作,不加强联系,不注入感情,不付出心血,是不可能把广大的农民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的,而没有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不可能做好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的。
为政主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纵观历史,许多达官贤臣在对待农民的问题上都非常注重感情的培养,懂得做人民群众的工作,要注入真情。
身为一个地方的官员,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
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李纲的“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嬴病卧残阳”,范仲俺“居高堂之上则忧其民”,郑板桥的“御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这些真情实意的诗篇,无不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切之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无微不致地关怀着刚刚走出苦海的贫苦群众。
毛泽东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十分明确的指出,要“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记得刘少奇同志为了摸清群众的真实生活情况,到河南农村搞调查时,不住待所,睡在生产队养过牲口的饲养房里。
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考察贵州贫困地区时,见那里群众还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时心情十分沉重,中午草草用餐,数度停箸,食不甘味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当干部的一定要把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啊”。
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经验告诉我们,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天下,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壮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探索都证明了这一伟大真理。
同样,谁放弃了农民谁背离了农民,谁置农民的生死冷暖于不顾,谁就犯下了历史性的错误。
非常遗憾的是,现在少数干部头脑中没有了贫困群众的影子,他们有的高高在上,有的麻木不仁。
更有甚者,对群众的困难熟视无睹,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
尤其是这些年搞改革开放,广大农村干部开始注重公共关系在地方发展和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性,重视广交朋友。
但这种重视出现了极其危
险的偏向:交朋友注重的是飘洋过海跑沿海,而跑基层特别是跑农村的却越来越少,许多农民说,现在是领导干部“攀洋人”,“傍大款”,一般干部“靠富户”,“跑领导”,地道的泥脚杆子成了“没娘崽”。
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交朋友的贪大求洋,嫌贫爱富的观念,广大农民非常伤心和反感,由此造成基层与机关,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疏远,感情越来越冷漠。
针对这一新的情况,我们应该在加大抓农村工作力度的同时,还应该把县乡领导越级广交农民朋友纳入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
即县级领导交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乡镇领导交村民组长;乡干部交在乡村有影响的农民,村级干部交贫困人民群众。
广大农村干部要是交好了这样一大批农民朋友不仅在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时能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即使遇上更为复杂的工作也会在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中变得迎刃而解。
我们讲密切联系群众也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2、培养骨干,切实解决基层政权后继乏人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各级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村民委员会是村党支部的自治组织,它们都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中枢机构。
这一级的“干部”因不吃“皇粮”也无人事档案,因而,很难让各级组织引起重视,更难让人把他们的职务与“官”联系在一起。
然而,中国的×亿农民就是在他们的直接指挥下改天换地,向地方尽职责,向国家尽义务的。
近20年以来,由于我们忽视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致使农村干部队伍老化,相当一些农村社区,村级组织结构扭曲,民主选举疏于形式,子女亲属接班成为常事,年轻党员骨干缺乏,正如前面所说,从表面看,这只是一个忽视接班人培养的问题,其实质则是我们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农村基层政权,最后究竟由谁来掌权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农村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因此,要确保广大农村的长治久安以及确保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我们一定要重视农村领导班子的建设,重视骨干干部的培养。
为此,我们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学习教育。
对农村村级主要负责人要采取轮流进县委党校学习的培训制度,提高我们农村村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学习与农村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达到学好理论,增强党性、增进知识的目的。
二是要强化组织整顿。
重点搞好三个结合:即把民主选举和民主评议结合起来:把撤换不称职干部与提拔新生力量结合起来;把长期由农民担任村干部与国家干部兼任相结合起来。
三是要抓好后备骨干的培养。
要把发展农村党员,培养农村村级后备骨干作为乡镇党委和村级干部的铁任务、硬指标。
对新确定的培养对象,一要建立档案,二要送县一级党校培训,三要让其参加一些乡镇组织的中心工作和集体活动。
总之一句话,培养农村后备人才是事关农村发展全局性问题,根本性问题,千万马虎不得,放松不得,要千方百计解决好。
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这也是检验我们一个地方主要领导是否头脑清醒,是否有战略眼光,政治上是否真正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减轻农民负担提供强有力保障
减轻农民负担,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没有哪一级党委、政府不是高度重视的,但为什么农民负担老是减不下来,除了思想认识,政策观念等主要原因之外,就是目前我们还缺少减轻农民负担的经济基础作保证。
一方面是各级财政拮据的状况在近期内还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农村的各项建设和公益事业的投资呈上升趋势。
随着手扶拖拉机、摩托车、农用车等交通工具进入农民家庭,过去的农村羊肠小道显然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上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和产业化之路都需要基本建设予以配套。
钱从哪里来?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从全国各地情况看,凡是农村村集体经济搞得好的,那里
的村级组织就有凝聚力、战斗力,党群关系融洽,农民负担轻,而且各项公益事业红红火火。
相反,凡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而靠加重农民负担维持村级政权建设的,无例外发展无希望,治理也无方,村干部威信不高。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要巩固中央及地方政权,消除农村的潜伏的危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当作一件紧迫的大事、要事来抓。
一是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摆在与稳定同等重要的位置,认识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其实质就是要为社会稳定工作打基础,提供保证的。
二是要把配合扶贫、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等工作结合起来,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列出重点扶持对象,实行县、乡领导挂点负责和部门对口扶持。
三是对办企业确有困难的村,要下决心划出或收回一部分山林、鱼塘或土地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生产基地,其收入作为村级政权组织的自营费用和从事公益事业的经济来源。
四是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的考核、管理、监督的制度和办法,防止农村财产成为个别为政不廉的村干部的私人小金库。
4、严格执纪执法,矫正通常出了问题再高压的错误工作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教育最荒废的是农村。
现在很多农民,既没有参加过法律政策知识的学习,不能较好的运用法律和政策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也不能用法律和政策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往往以自己掌握或别人教给的一鳞半爪来发泄不满。
这样既容易酿成悲剧,也很容易补少数坏人利用,制造事端。
另一方面,对农村工作的管理,普遍存在着两个极端,要么“松得无边”,要么“紧得要命”。
平时对农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甚至是农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不作及时疏导处理,等到事态扩大则兴师动众,甚至动用地方警力加以解决,结果往往是小问题酿成大乱子,人民内部矛盾转化成敌我矛盾,其后果是后患无穷。
解决农村工作中难点热点问题维护好农村的稳定,在领导方法上要突出“一抓两严”,“一抓”即抓教育,教育对象要做到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这两个群体并重,内容上要做到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政策教育,伦理教育并举。
在方法上要增强针对性、实用性、不搞形式主义。
现在一些地方农村工作被动,甚至引起农民与干部、农民与乡镇政府的冲突,并不全是“民性本刁”,而是教育不力,干部自身形象不好,现在少数乡村干部目无法纪,腐化堕落,非法行政,群众相当不满。
我们不能把农村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归到或主要归到农民头上,各级干部首先要作自我检查,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要知道“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乡村干部的法制、纪律和政策的教育,否则很难保证这支队伍不垮掉、烂掉。
同样,对农民的各方面的教育也要不断加强,逐步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由传统农民逐渐向现代农民转变。
在宣传手段、教育方式上,既要重视广播、电视等传媒体系的视听作用,又要注重不同层次会议的宣传讲解作用,同时还要注意报纸、小册子和各种宣传资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抓好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坚持“两严”:一是严格执纪。
农村工作艰苦、辛苦、清苦,固而对乡村干部要爱护,但这种爱护必须建立在寓爱于严的基础之上,对农村干部中存在的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等问题,要坚持“干部问题热处理,农民问题冷处理”的原则。
稳、准、快的给群众以处理结果。
我们常常讲干部的凝聚力从哪里来?是从良好形象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中来。
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怎样塑造?要通过惩治腐败、提高素质来塑造。
二是要严格执法。
对那些公开组织群众,煽动闹事或成立非法组织而与各级党委及政府为敌的人和事都要严格依法——稳、准、狠的打击处理,决不手软。
要给闹事者一个强烈的信号:共产党在某些问题上之所以让步,一是承认自身工作确实需要改进,某些问题的确需要纠正。
二是理解群众掌握一项新出台的政策或规定的确需有一个过程,在认识和行为上某些偏差有时是难以避免的。
三是始终把一时不明真相的闹事者当成可以团结的人,不采取简
单粗暴的方式将其一棍子打死。
四是也必须让他们明白:让步不是放弃,更不是害怕,而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具体表现,是确保我们人民群众不受到伤害。
我们的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充分发挥好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一切积极性,努力把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工作做好。
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做好上述几项工作,我们就能未雨绸缪,把一些尚未显露的潜伏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就能把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将其后果控制在最小幅度;就能将一些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思想和行动上作好充分的应付准备,并将最终设法解决。
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农村和农民问题,在通往现代化的漫漫征途上,如果农村和农民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出现大乱子,如果农村和农民问题解决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没有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没有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
道理一点就明,而目前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务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农村发展思路和战略,扎扎实实地去做工作,去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承担着成尤为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