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第一章化学基础概论
一、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 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

2. 研究对象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包括天然物质、人工合成物质、生物物质等。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1. 化学元素
化学元素是指具有一定质量的纯净物质,由于它们的原子结构和原子量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剩下的26种是人工合成的元素。

2.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的化学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形成的新物质。

化合物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组成和结构与所组成的元素有关。

目前已知的化合物数量极其庞大,已超过百万种。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1.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热力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变化的过程,以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加成反应
等。

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达化学反应的分子式。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用“+”符号表
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量变化,用“→”符号表示反应的方向,用“↓”表示有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规则。

四、分子和化学键
1. 分子和分子式
分子是指同种或不同种原子通过化学键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最小结构单位。

分子式是指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如H2O表示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

2. 氢键
氢键是一种削弱化学键相互作用的作用力,是由于氢原子与分子表面化学键中束缚电子产生相互作用而形成。

氢键对于结晶、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的折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1.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由核部和电子部分组成。

核部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核部运动,电子的轨道分为K、L、M、N四个层次,电
子轨道次序和进入次序规律性很强。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的化学性质,将元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表格。

周期表的横向行称为周期,纵向列称为族。

周期表的排列顺序依据元素的电子结构,使得某一族中元素的外层电子数目相同,因而其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

六、化学键和晶体结构
1. 化学键
化学键是指将原子通过某种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的化学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氢键、金属键等。

2. 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是指一组三维有序排列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具有可重复性和长程有序性的固体。

晶体结构类型有离子型、共价型、金属型、分子型等。

第二章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一、量子数和波尔理论
1. 量子数
量子数是用来描述原子、分子和其他量子系统特征的物理量,它包括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和自旋量子数s。

主量子数用来描述电子的能量大小;角量子数描述的是电子轨道形状;磁量子数用来描述电子在磁场作用下的取向;自旋量子数说明电子是否旋转。

2. 波尔理论
波尔理论是描述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的一种经典理论。

它把原子看作由一个重核和围绕核心旋转的电子组成,电子只能占据具有一定能量值的轨道,电子的能级分别由主量子数n确定,能量与n成反比。

代表波尔理论的著名公式是:“E=hv”和
“RH=(mv²)/n²”。

二、量子力学与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1.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一种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微观性质和相互作用的理论。

它在描述微观现象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相互作用、分子运动等。

2.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指的是电子既有波的性质又有粒子的性质。

电子的波长与其动量成反比例关系,这是由其运动速度决定的。

当电子碰到物质时,其表现出粒子的性质,能够散射和束缚。

三、电子云模型和电子排布原理
1. 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模型是描述原子和分子中电子分布情况的模型。

电子云模型的基本概念是电子云,它是由一群难以准确定位的电子构成的云状区域。

2. 电子排布原理
电子排布原理是描述原子电子排布方式的规律。

它有三个部分,即洪特规律(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不同电子不能占用相同状态)、阴影原理(电子云流向量子数小的离子)。

四、原子和分子轨道理论
1. 原子轨道理论
原子轨道理论是描述原子电子状态和轨道的理论,它基于量子力学的概念,用数学函数描述电子状态和轨道。

2.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是描述分子中电子状态和轨道的理论。

它基于原子轨道理论和分子对称性,通过合并原子轨道形成分子轨道,描述电子在分子中的状态和运动。

五、分子的极性和键型
1. 分子极性
分子极性是指一个分子在空间中的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导致它的电性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偏向某个方向。

分子极性可根据分子几何形状、电荷分布、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因素来确定。

2. 键型
分子中的化学键分为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氢键等类型,它们的类型和数量会决定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键型的确定可根据分子的极性和化学键类型来确定。

第三章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产生量的比率,通常用质量浓度或分压差异表示。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2.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将反应物化学反应转化为生成物化学反应的状态,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涉及到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摩尔比、反应热、化学势等因素。

化学平衡也可通过平衡常数表示。

二、化学反应热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1. 化学反应热
化学反应热是指在常压或常定容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受影响因素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反应温度、化学键能量、交换自由能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包含内能和外能的能量平衡原理。

通式为∆U=Q+W,其中∆U表示系统的内能变化量,Q表示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W表示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物理功。

三、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的数量关系
1.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浓度之比,
平衡时该比值保持不变。

一般情况下,平衡常数可以用物质摩尔浓度比例的积分值表示。

2. 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的数量关系
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与诸如反应方程、温度等多种因素相关。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使得平衡定点得以保持稳定。

四、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因素
1. 温度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能量状态,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热等。

2. 压力
在固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力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性和碰撞频率之间有关。

当气体压力增加时,反应物浓度增加,可促进反应物之间的反应互动。

3. 浓度
反应物浓度的改变会导致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反应速率的变化。

反应物浓度增加时,更多的反应物分子之间会发生反应,当浓度达到特定水平时,反应速率将达到最大水平并趋于稳定。

五、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反应级数
1. 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的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加成反应等,以及它们的复合反应类型。

2. 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是指由反应物的组合、排列和反应方法决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动力学特征。

它通常使用原反应物浓度限制作为标准。

不同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会产生不同级数的反应。

第四章溶解和溶液
一、溶解度和溶液
1. 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量与溶液中的溶剂的物质量的比率,通常用质量浓度或摩尔浓度表示。

2. 溶液
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常用浓度和溶液的温度等因素来描述其性质和特点。

二、固液平衡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 固液平衡
固液平衡是指溶质在固体白金和溶液之间的平衡状态,反应时会发生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自由分配和吸附等过程。

2.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解度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溶质的化学性质、溶液的温度、溶液的pH值等。

其中,溶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键类型、
分子大小、极性和电性等因素相关。

三、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1. 质量浓度
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通常用克/L表示。

2. 摩尔浓度
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物质量的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通常用M(mol/L)表示。

四、液态和固态溶液的物理化学特性
1. 折射率
折射率是光线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改变比值,与介质的密度和
光线频率有关。

2. 水合热
水合热指在溶剂中溶质分子水合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水合热对于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和溶质在水溶液中分布的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五、配位化合物和介质效应
1.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原子与一些提供电子对的原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而形成的,具有比单纯的离子化合物更加复杂和多样的结构和性质。

2. 介质效应
介质效应是指介质对溶质反应速率、反应数值和反应路径等方面的影响。

介质效应来源于介质的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