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作者:刘柳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1期
【案例背景】
某日,接到班上一位家长的电话,告之孩子小华离家出走了。
小华是我所教的对口单招班上的一个学生,平日里很内向,在班上几乎没什么朋友,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似乎只有谈到游戏他那僵硬的脸上才会显出神采。
这次期中考试小华3门课不及格,我把家长请到了学校……
“儿子不争气,都快到了高考的关口了,还是一点都不思进取。
也曾苦口婆心,可他就是无动于衷。
”
“你要是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呀?”
小华不语。
小华的父亲属于事业有成、自我要求极高、对孩子寄予厚望的那类人。
他秉持着“男孩穷养”的原则,孩子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父亲严厉的斥责声中。
小华渐渐地就学会了要挟父母,“不给玩游戏就不做作业”,奶奶实在不忍心就偷偷地给他买了PS游戏机。
小华的父亲曾经给我描绘了一幅这样的画面:孩子为了玩游戏不肯吃虾,奶奶就亲自剥好了虾,把虾一只一只地喂到孩子嘴里。
18岁的男孩子在家,自理能力一塌糊涂。
“要么你向社会低头,要么社会向你低头。
”这是父亲向小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离家出走的那一幕。
【案例分析】
单招班上有很多像小华这样的学生,他们家境普遍较好,可就是不肯好好学习,家长和孩子间亲情淡薄,只剩下纯粹的经济关系,他们之间就像一条腐烂的脐带,奇臭无比又无法割掉。
专家认为,如果不及早让孩子建立责任感,家长的一手包办会变成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共同的痛苦,这种亲子间的矛盾关系就是“腐烂脐带”理论。
很多家长直指网络游戏害死人,孩子玩上了游戏不和大人说话,女孩变得歇斯底里,男孩则是麻木冷漠。
很多教师怪罪学生玩手机伤不起,上课场面甚是壮观——底下齐刷刷一片盯着手机屏幕。
于是很多家长把孩子这种“干任何正经事都不感兴趣”归咎于从小没吃过苦。
“该怎么让孩子吃苦呢?吃多少苦才够呢?”
“我们小时候离家出走了就没脸回家了,现在的孩子倒好,宁可在家当寄生虫!”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
专家指出,现阶段很多家长无法适应急速发展的社会,从物质极度匮乏到极大丰富,他们陷入惶惑中,这种矛盾反射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就成了一连串的“教育问题”。
自己的孩子不争气,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与其急着让孩子去打工吃苦,不如先从孩子的生活细节处着手,从最简单的整理内务、个人卫生入手,然后渐渐养成独立解决人际关系的思考能力。
很多家长都是苦出身,白手起家,身上有着老一代人身上的道德价值观,自己吃过苦却不舍得让孩子吃苦,不愿意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因此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要。
他们的教育观念是传统的,具体行为却是现代的,只愿意在金钱上付出,在教育方式上缺少方法和耐心。
“对接受秩序和规范进行抵制是人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北京十五中校长邰亚臣曾经这样说过。
试想一下,如果做数学题就和孩子跳皮筋一样,读语文课本就和下棋一样,那样的学习该多么有趣啊。
如果家长小时候曾经对学习产生过厌恶和恐惧,那么就会把这种情绪转嫁给孩子身上,要知道,分数并不是衡量学习的唯一标准,人生就是一场长跑,看谁的后劲足。
我们不应该把孩子的不求上进一味地怪罪于网络,利用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和亲子活动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其中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那么自然就会为生活带来动力。
这个世界上,有一条规律适用任何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无论如何,作为家长,请平静对待孩子的不足,不管孩子做了什么让你难堪的事情,请不要对孩子发火,更不要让孩子难堪。
作为教师,都喜欢上课思维活跃、课后认真、遵守秩序的学生,哪怕这个学生的成绩不是最好的。
作为学校,任务就是使学生的成长朝着易于生存的方向发展,朝着社会所需的人格品质建构。
后天环境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与先天遗传的影响是同等的,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家长应坦然面对,帮孩子去解决、去适应,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怪罪。
【案例反思】
当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当孩子长成幼儿后,我们只希望孩子快乐就行。
为什么孩子长大了,家长的初衷就变了呢?学校带给学生的是普通人的教育,不是家长所期望的天才教育,教师没有能力把每个孩子都变成天才儿童。
所以,家长,你要明白,你的孩子是个普通人,他不会因为触犯校规而寄情网络,不会因为和你吵嘴就真的离家出走,一去不回,在孩子的心里永远留着一个角落,这个角落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