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功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学年龄确定 )
C.遗传素质的差异为人身心发展的个 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马克思:“在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 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影响作用。 如:运动方面、思维特点、各种能力。
D.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但是历史上有“遗传决定论”的说法
少年期(11.12-14.15)青年初期(14.15-17.18)
顺序性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阶段性的安排教育内
容,注重适合年龄特征。
不均衡性—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关
键期”的教育。不均衡性指身体发展的高峰期:1-1.5; 10-11、12岁(两个高峰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和身心发展的成熟期等有利时机及时给予相应的教育。
总之,教育者既要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一 般规律,又要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的特点, 前者可以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资源,后 者则要靠教师独立的借助于心理学、社会 学、教育学等科学研究方法,充分的,不 间断的了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学生, 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因势利导 的发挥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2、教育学中“人”的概念。
种子说: 园丁说:学生是花,教师是园丁。 花园中一颗“善”的种子。强调了人的生物因素
。
3、心理学中“人 ”的概念。
人是发展的,是连续的、整体的、顺序的 、阶段性的、不均衡的、差异性的。
身体发育有不均衡性, 心理发育也有不均衡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鲁滨逊漂流记> 20多年救回 心理异常 地窖中生活
B.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心理发展的 过程及阶段
“三翻六坐九打爬” 六个月婴儿学走路 4岁儿童学高等数学
人脑重发展:
新生儿 390克
8—9月660克
2—3岁 990-1011克 6—7岁1280克
9岁 1350克 12-13岁1400克
(接近成人)
第二章 教育功能
学习目标
1、掌握教育功能的含义,理解不同的教育功 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2、理解并说明教育功能的表现;
3、理解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的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 教育功能的实现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
功利到人生有四种境界。一、自然境界,顺习 而行自然境界就是说,他只理解他所处的自然状态、那 种生活和那种特点,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它就是 一种自然的状态,习,个人的习惯或社会习俗。顺习而 行,“照例行事”,即不自觉的因袭传统照章行事。古 诗“凿井而饭,耕田而食,不识不知,这是一种境界, 并不是说不好,但是这是最初级的自然境界;第二种境 界就是“功利境界”,功利境界,生物之理,这种境界 是说他的生活是为了自己的“功”和“利”。他对世界 的理解是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是功利的关系。“求名于 朝,求利于市”,都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求自己的乐, 功利境界的本质是为己,或求增加自己的财产,或求发 展自己的事业,或求增进自己的荣誉。功利境界中的人 对“利”追求的方式可以大不相同,从另一个角度看,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己的 自我价值,但是我们对于“利”的取,要君子爱财,取 之有道。要正确取利,合理用利,不能唯利是从。求利 靠的是个人努力、个人奋斗,靠的是人人都必须无穷尽 地发挥我之身智体能以追求自我之成功。
如果以利为一切,那么此利则是一种原始的利、庸俗 的利、纯粹的利。我们说利可求,但不可乱求,利可 得,但不可乱得,道理就在这里。 在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日趋物质化、功利化、实效 化,求利、求欲、求更多更丰富的物质生活。有的人 为了追求自己的利,达到自己的目的,奋不顾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的人就是专靠“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来达到个人目的,有的人则主张“主观 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人利己不损人,有的人 损人以利己;也有的人表面上损己以利人,骨子里却 以利人作为更利于己之手段如此等等,特别是当今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彰显,人们把利益的得失等同 于尊严和价值的提升与否,利益庸俗化现象突出,这 些都是一种为己的纯粹的取利方式,都是以“占有” 为目的,从根本动机看,他们同属一类,皆处于功利 境界。对于这样的取利方式和态度,其实质就是只取 不与,应该属于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范畴。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高尔顿:“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 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躯体 之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遗传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没有一 定环境的影响,这种可能决不会变为现 实。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 提
A.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及阶段
有成就的人是有恒心,做 事求好、求精的人。
2. 环境对人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
环境
环境指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发生影响的外部 世界。
环 自然环境 境 社会环境 人出生后在环境的影响下成长。
(1)社会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 对人的发展起一定的制约作用。可使遗传素质 的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社会化的具体内容: 1、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 2、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3、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 所必须的技能; 4、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 的角色。
社会化的途径:
家庭
学校
社区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职业组织
(一)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的功能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一、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教育创造了发展
了解人的发展
讨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一)人的概念:
1、哲学中的人。 (1)人是不断向上运动的 “X”。是未知数。未知就充满 了可能性,“X”就给教育提供 了大量的前提。
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的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
2、教育者是学有专攻、教学有方的教师; 3、受教育者多是未成年的一代,可塑性大。
(四)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 进的实施教育。
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关键期的 教育。
。
(2)人是尚未的:人是不断发展的,是在“是”与 “不是”之间不断发展的,这就把“可能性变为 现实性”,教育是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的手段。教育要启发、引导、促进人的发展,所 以说教育是充满了希望和追求希望的事业。
(3)“人性”是向善的:但是人性是不完善的,身上 有许多劣根性,自然不足,由于人的不完善,所 以人类社会不美好,因此,人类对社会的追求一 直都是向往完美和谐。这些都需要教育来完成。
人是不断向上运动的“X”。“X”是未知数,未 知就充满可能性,X就给教育提供了大量前提, 因为“人”首先是自然属性的,自然属性就有 不足性,所以就要提供补助,人具有后天可塑 性,有人说人是“白板”“蜡块”任人塑造。 然后,人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对人的影响是 多方面的,给人提供的机会也是很多的,所以 人是多元发展的,人要把握住机会和方向。
心理发展的内容
口语学习 书面语言学习 形象视觉发展 掌握数概念的 外语学习的 音乐学习的
的关键期 的关键期 的关键期 的关键期 的关键期 的关键期
个别差异——分为个体、群体性差异 个体——性格、气质类型、各种不同能力 群体——男、女两性群体差异。
个
个别差异的影响因素: 1、遗传 2、环境如:家庭、学校 3、社会文化的影响。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三)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1、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自然境界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
稳定性可变性— 稳定性是指无论什么人种,每个年龄段
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如青少年“冒险、冲动、反叛”等 。可变性是指人的变化过程,同时又是可塑性的。
共性与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性差
异,做到因材施教。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斯拉金,W.Sluckin)
关键期
1-3岁 4-5岁 0-4岁 5岁左右 10岁 以前 5岁以前
3.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卢梭: “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A.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 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深刻全面系统。 C.受教育者大都是年轻一代,可塑性强。 D.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 的积极活动。
仅仅是可能,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离开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给与
人的可能不能变为现实。 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教育影响下,遗传可
以向肯定和否定的方向发展。
脱离人类社会,即使有健全的大脑也不能形 成正常人的心理.
兽孩: 狼孩[印度]
豹孩 熊孩[前苏联] 猴孩[刚国] 猪孩 羊孩[非洲]
成人: 刘连仁抗日-抓劳工-北海道-林中20年-救回-不会说话
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一)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 (二)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 (三)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从作用呈现方式看) (四)多维度的复合分类
本章重点分析教育对个体的正向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2、教育促进个体谋生与享用的功能。 教育对社会的正向功能。 1、教育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 2、教育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3、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4、教育对人口等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都要通过人的社会 实践和主观努力才能实现。同时由于人们 对待环境的主观态度不同,人们就有不同 的发展和成就。
环境决定论”
华生: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 自由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 里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的祖宗的才干、 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 能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 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 以至于乞丐和强盗。”
1、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 —身心发展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
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地发展过程。
身体-“由头部向下肢”“由中心部位向全身边缘”发展。 心理-认知由具体到抽象、意识由“自我中心”向社会性 发展。如考虑的问题更全面。 阶段性:表现为年龄特征。 乳儿期(0-1) 婴儿期(1-3) 幼儿期(3-6.7) 童年期(6.7-11.12)
C.遗传素质的差异为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 初的可能性.
D.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例:
王安石《伤仲永》 特尔门(美斯坦福心理学教授)
智商130以上1528名超常儿童历时50年( 1921-1972 )的研究,结论:早年智力测验并 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成就,一个人的成就 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
教育要抓住身体发展的高峰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身心各方面的成熟期等有利时机及时给与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 内容和方法上相应变化,加速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要 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变化而变化。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 教。
二、教育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2)人的发展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 。
(3)社会意识形态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 重要作用。
(4)人们接受环境影响是一个积极能动的 过程。
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环境的影响,同时改造 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离开人的
实践活动,客观环境条件不会对人的发展起作用。在 具备正常遗传素质的前提下,社会实践对人身 心发展起决定作用。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方 面,这两方面是密切相关的。
1、人的身体发展:机体的正常发育;
体质增强。
2、人的心里发展:认识的发展;
意向的发展。
总之,青少年的发展,既包括了生理方面的发展,也包括了
心理方面的发展,既有认识以及能力方面的发展,又有意向和态
度方面的发展。教育工作要促进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
(三)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遗传
个体的活动
人的发展
环境
教育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遗传):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
生理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和神经系统 的特点。[—基因]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A.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