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内容
一、专业知识......5题关于课改的单项选择
一大简答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是由哪些环节组成?
二、学科知识
1.....古诗文默写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_______.
师者,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常识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在文学阅读当中,读者的阅读动机包括哪些?
3....古诗鉴赏《山路》王维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
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
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
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
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
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
入冬天寒,红叶变得
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
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
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
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
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
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
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
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
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
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
“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
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
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
湿人衣”了。
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
一种心灵上的快感。
“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
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沾衣”
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
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
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
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
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
康一些。
提问: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现象?诗中“无雨”和“湿入衣”矛盾吗?
为什么?
4....文言文阅读<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史:木诎①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已②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毕欲有言。
至者,参
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
后园近吏舍。
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案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
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③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日:"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
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注释:①诎( qū):说话笨拙。
②已:通"以"。
③窋(kū):同"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治行,吾将入相趣:通"促",催促。
D.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务:追求。
C.从吏幸相国召案之案:考察。
D.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垂拱:垂衣拱手(治理天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木诎于文辞/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C.
参辄饮以醇酒/以勇气闻于诸侯
B.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B.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
C.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D.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地位低下时与曹参关系很好,二人做了将相后有了隔阂,所以萧何一直
到死也没有推荐曹参做自己的接班人。
B.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的大臣,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为丞相,为求行事稳妥,一本萧何的做法,"萧规曹随",大大增强了国力,受到百姓的称赞。
C.曹参担任丞相,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谨守职位,维持现状,墨
守成规,遵守既定的法令制度,缺乏创新精神。
D.曹参主张"治道贵清静",身为相国,整日整夜地喝酒,甚至和后园的官员一
起饮酒唱歌,被惠帝当面谴责,回家后迁怒儿子曹窋,用竹板大了曹窋二百下。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3分)
译文:
(2)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3分)
译文:
5....现代文阅读《水。
凤凰。
沈从文》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
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
的确如此。
且不说14岁以前的沈从文是在故乡凤凰小城的一条沱江里泡大的,即便14岁以后到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碰运气”以前,他也一直流浪于沅
水上下游的各个大小水码头。
他最留连忘返的是那里的一条条湿漉漉的河街,最看不厌的是那些水上人的作息,最不能忘情的是这些水上人相吵相骂相爱相谑的
言行。
对沈从文性格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故乡——凤凰的那条清丽秀美的沱江。
他在这里的日光下,认识了大千世界稀奇的色,微妙的光,以及万汇百物的
动与静。
他在这里尤其学会了思索与想象。
为了能同这里的自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会了撒谎。
逃学、撒谎被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发现后,少不了都是一顿体罚,但他却从不因此而懊悔。
因为体罚虽限制了他“乱跑”的
自由,想象却生出了翅膀,使他凭经验想到了河中鳜鱼被钓起后泼刺的情形,想到了满天放飞的风筝,想到了山里歌呼的黄鹂,想到了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认为他的一生,之所以“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
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都应当溯源于这份因为要亲近自然而养成的逃学习惯,以及在逃学的处罚中炼就的爱思索爱幻想的品性。
1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凤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一川藏着梦幻般
美丽的沱江水。
15年后的今天,为寻梦我又来到了凤凰城东门沱江转弯处的沙
湾水面旁,沿着被堆翠凝蓝的崖岸染绿的河水,我走进沈从文故居的仓屋,我仿佛看到被雨水浇得如落汤鸡的似的小从文,正被罚跪在这房中的一个角落。
可他竟能从檐溜的滴沥声中做着横海扬帆的美梦,口中还喃喃自语:“孤独一点寂寞一点算什么,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你自己。
”或许
是拥了这份倔强,这份自主与从容,这个生长于偏僻小城里的野精灵,20多年后,才奇迹般地震动了大中国的文坛,成了“凉派文人的重镇”。
走完了86年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沈从文又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凤凰故里。
他的骨灰一半抛到了沱江的沙湾,一半撒在了沙湾不远处的高崖边。
这里没有墓圈,没有坟丘,只有一块从山崖上掉落下来的五彩石,周围生长着杂树绿竹和虎耳草,地面上是一片散落的鹅卵石。
就着五彩石两侧不大的光面,一面刻着根据沈从文手迹略略放大的四句偈语:“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
”另一面刻着沈从文的妻妹张允和女士撰写的一首诔辞:“不折不从,星斗其文;
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首诔辞其实是一首“藏尾诗”,把句尾的四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
是的,沈从文从来都是“让人”的,从来都是默默的承受着
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的。
但沈从文又是极为坚定极为自信的,他生前手书的四句偈语,分明明确地警示着世人:谁如果不按照他的思索,去思索他和他笔下所描绘的人,谁就别想真正地理解他和认识他所塑造的“人”!伫立于这块最不像
坟墓的坟墓前,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沈从文如下的话语:人生是一本永远翻看不完的大书,我只是翻看得太快,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内容,我得好好地休息一会了。
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
水造就了沈从文,水赋予沈从文水的性格。
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
它
既能随方就圆又能决堤溃防;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明。
它在温柔平静中隐伏着澎
湃的热情。
它能粘合住最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出多彩的云霞。
水就是沈从文。
[注]诔辞,列述死者德行功过的文字。
19.请概括回答:清丽秀美的沱江成就了少年沈从文怎样的品性?(4分)答:
20.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沈从文是“自然之子”?(4分)
答:
21.文中偈语和诔辞印证了沈从文的性格特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分)答:
6...作文........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
网上范文...........高考满分作文
从明天起做一
个幸福的人
当雄鹰选择蓝天时,它知道只有蓝天的广博才能给予它搏击长空的机会,当鱼儿选择流水时,它知道只有流水的澄澈才能展现它翱翔浅底的一瞬,当水选择大山时,它知道只有山的雄伟才能装扮出它的灵动窈窕。
于是,雄鹰回报以双翅;于是,鱼儿回报以腾跃;于是,水回报以苍翠雄浑。
悠悠乾坤,万物生灵,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和谐互动的精彩演出。
物如此,人亦然,学会帮助别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学会帮助别人,你帮我,我帮你,我们携手前进,我们同舟共济,我们的世界将永远春光灿烂。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将我们的幸福定格于爱,时时拥有春天般的心情,用我们年轻和无比高贵的心灵去帮助每一个人,用我们的热情去点亮每一个爱的
瞬间。
当别人摔倒时,伸出你温暖的手;当别人失意时,送上你真挚的祝福;当别
人感到寒冷时,(为他)送上一件厚厚的棉衣……
我们生活在爱的大家庭中,是爱,是温暖的问候,是真挚的祝福,是无私的
帮助点燃我们的每一个希望,打捞出我们许多逐渐泯灭的念想。
是爱,是有力的
手,是无私的关怀撑起了一把永恒的伞,伞下,有我们遗落在青石上的语言,有
我们奔跑在田野中的呼喊与笑事。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时时不忘帮助别人,你将是一个永远幸福的人。
当你贫穷时,不忘帮助别人;当你富有时,更不要忘记帮助别人;当你年轻时,不忘帮助别人;当你高龄时,不忘帮助别人。
在早晨,在傍晚,在春夏,在
秋冬,时时刻刻不忘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我们将永远年轻;帮助别人,我们将
青春永恒;帮助别人,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乐章。
学会帮助别人,记住别人的帮助,你才会在路上。
在路上,脚无语,心勃发;在路上,路无涯,步不止,通向爱的辉煌大道。
学会帮助别人,记住别人的帮助,你才会有远方,才会体会到黄河奔腾万状的快感,才会领悟到长江温文尔雅的绵绵情意。
学会帮助别人,记住别人的帮助,即使千里冰封也会春暖花开;即使山重水复也会柳暗花明。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专家点评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题目有新意,含哲理。
纵观全文,所谓“幸福
的人”就是“时时不忘帮助别人”的人。
思维的哲理性和排比修辞相结合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
读一读这样的句
子:“帮助别人,我们将永远年轻;帮助别人,我们将青春永恒;帮助别人,是
我们心中永恒的乐章。
”可谓气韵流动,一气呵成,从而形成文章的“亮点”,
博得阅卷教师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