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Science technology
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要求,响应党的精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整体目标,聚焦农业产业振兴,助力农业科技创新,聚焦“三农”增长和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突破农业科技发展桎梏,于此,本文就从农业科技创新的方法、现状和对策展开详细探讨。
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社会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十四五”的重要规划内容。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农业需求还远远达不到实际人口需求,现代农业发展还需要不断借助于技术优化实现提升。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
(一)粮食作物超高产、高品质育种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还关乎国计民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949万吨(2020年),虽然每年连续增加,比2019年增长0.9%,但增幅并不大,且人口基数大,畜牧业、加工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的粮食需求量同样逐年增加,国际粮食价格变动较大,粮食的供求关系动荡不安。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耕地面积却在随着城镇化等的发展,逐渐减少,对此,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作物超高产、高品质育种,成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唯一出路[1]。
(二)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食品安全是农业产业的重点方向。
为此,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关注绿色农业发展,加快生物疫苗、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的研究,为构建更加高效安全、健康绿色的种养模式奠定基础,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
(三)设施农业工程技术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包括两方面。
(1)设施栽培。
(2)设施养殖。
如塑料大棚、温室,还有如畜禽、水产和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发展设施农业,也是一种高效利用耕地的方式,增强生产的可控性,并进一步节约成本,降低生产损耗,提高光能、热能利用率,改良农业生产流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农产品精深加工是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式,表现为四个方面。
(1)农业产业的转变,种养业等传统农业体系逐渐演变成生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领域。
(2)农业劳动力就业的转变,农业劳动力逐渐由产中转移到产前和产后。
(3)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初级产品生产逐渐深入,演变为生产、销售、贸易一体化的格局。
(4)农民收入来源的转变,传统的农业对于种养生产成果的依赖性非常高,逐渐演变为依靠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收入的方式。
对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更高,几乎超出了农业本身价值的3~5倍。
因此,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和农业科技创新必须要走高效农业的道路,借助于现代科技,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2]。
(五)节水农业技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各行各业对于水资源的依赖和消耗,水资源的问题越来越严峻,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频率也逐渐攀升。
据统计,我国每年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大约在4000亿立方左右,加上其他农业用水,总量巨大。
由于缺水,我国各地的农业受旱面积越来越大,已经达到了3亿亩。
同时,在我国的传统农业领域,水资源浪费问题同样十分严峻,农业用水利用率低于50%,年损失量巨大。
因此,如何更好地保障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的平衡,发展节水农业,是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任务要求[3]。
(六)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生态环境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课题,建设绿色农业体系成为新时代的号召要求,这对于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不断攀升。
对此,农业科技创新必须要负起引领农业进步的责任,加快生态农业技术的科研创新,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检测与防治技术的研究,并结合生态振兴要求,开展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对于污染治理、秸秆处理、肥料利用等进行重点探索,重点推进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物质能源等的发展,不断推进农业和生态、科技的整合,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农业。
(七)农业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
高新技术农业逐渐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郭淑青
213
2022年第6期
科学技术Science technology
羊”。
其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作为先导性技术,成为了最具竞争力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方向。
生物技术的潜能十分巨大,能够不断突破原有的生产潜能,信息技术则能够从智能性、精确性的角度,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4]。
今后,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还必须要从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方面下功夫,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和支持力度,注重基因工程、数字农业、智慧农场、遥感农业、环控农业、等的高新技术发展研究,并不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加强自主创新,抢占国际市场先机和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质量不高
农业科技成果单一,科技资源分散,信息、资源存在“孤岛现象”,各地区、单位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虽然各地区都有专业的科教单位、科研单位、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但是,并未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优势,农业科技成果研发缓慢,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再加上“跟踪式”“模仿式”等的科研模式,导致出现了很多的低水平的重复研究,造成农业科研资源浪费。
并且,很多科研领域还出现了科研问题导向不明显,科研方向与实际农业生产需求脱节等问题,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不足,科技人员考核重理论,轻成果,只注重论文数量和层次,在农业创新科研立项、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问题[5]。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不高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更偏重于一些传统农业产品,高效特色农产品科研较少,且科技成果滞后,尤其是一些课题研究更是比较偏和实际需求差距较远。
在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方面,存在“形式主义”问题,过于追求形式,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创新发展缺乏有力的支撑和后劲。
很多地区都建设了农业科技平台、创新应用系统等,农业科技示范应用平台虽然多,却并未发挥平台力量,成为“僵尸”平台。
建设,加上投入资金量大,但后续无人管理,无人维护,长期下来,平台成为了摆设。
(三)农业农村人才科技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农村的个人素质越来越高,文化水平也有所提升,但是很多从事农业行业的农民本身的文化水平包括科技认知水平等仍然普遍偏低,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人脱离城市,农业人口大多数都是一些年老体衰者。
在这些农业从业人员中,还有很多都是五六十甚至七十年代的人,大多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子女出外谋生,自己在家种地。
这类人群比重非常大,且这类人群大多都是并未接受过较高文化教育的,甚至有的根本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
人口结构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应用发展,再加上农业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很多农民的认知水平、科技认知等也极大地限制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发展,很难接受并付出较大的科技成本来发展农业[6]。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对策建议
要想实现更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就必须要关注培育新时代的新农民,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应用体系,全力打造新农业格局,实现农业产业从品种资源库、品种推广、技术成果体系建设、推广转化应用等的环环相扣的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全链条,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一)强力推进农业重大品种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重在“农业”的各个生产制造环节的创新。
对于农业来说,科技创新的基础就是提高农业的产量和质量。
而种质资源,则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
在加大种质资源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优质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保护,适当加大开发利用力度,拓展各类农业重大新品种创新项目,激励各科研单位进行农业优质品种的自主创新和联合攻关,精心选育一批质量好、市场化前景好、应用成效显著的农业新品种,充分利用繁育基地以及示范基地的创新平台,引导科研育种单位以及农业示范单位,围绕“高质绿色”发展目标,对研发出来的优质新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培育,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农业育种科技创新和种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体系,引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7]。
(二)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成果支撑引领体系
在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不断扩大范围和影响力的前提下,需要不断推进新型农业科技应用体系的各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绩效评价机制创新,构建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机制。
结合“十四五”要求的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提升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科研和应用水平。
针对地区限制性产业和科技应用因素,及时组织科研单位进行难题攻关,发展关键技术,实行个科研单位与农业科技创新组织的协同攻关,并结合其他系统集成,借助现代化科技,推动成果应用无阻碍的全面覆盖。
在此基础上,切实地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示范农业体系,使其成为辐射带动周边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头军”。
(三)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宣传贯彻省市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条例制度,落实“十四五”关于农村产业振兴的规划,扩大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队伍,以更优质的条件吸引农科大学生下基层,吸引其投入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成效,并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力度。
相关部门还需要从人才管理角度完善用人机制,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薪资水平与生活条件,保障农技推广
2142022年第6期
215
2022年第6期
科学技术
Science technology
队伍的活力和建设力。
需要进一步扩大各项富民工程的实施范围,组织各个农业科研单位与地方县区的合作,实现科技创新与农业的直接对接,并在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等的平台支撑下,组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深入基层农业现场,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优化升级现有的农业科技服务,将农业科技云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等推广到田间地头去,并提供及时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在线指导服务,不断扩大农业科技成果新用户。
(四)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是“三农”之根本,没有农民,何谈农业。
对于农业科技创新而言,农民的科技创新素养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民的科技认知水平、科技创新应用能力、科技创新成果接受程度等,都会直接决定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推进。
对此,农业科技创新,必须要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结合一些专业农业培训体系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带头人示范培训、农业农村部百万中专生计划、“定制村官”培育工程等,关注新兴职业农民的培育,培养更多的拥有专业技能,且为生产经营型和专业服务型的职业农民,提高农村人才培育质效,开展各类专业的农业技能培训、农业经营培训、“半农半读”农民中职教育等活动,分层次、分类别的组织农村参与教育培训,使其成为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现代化农民,成长为拥抱新时代、新科技的新型职业农民,并能够在政策扶持、教育培训、规范管理等“三位一体”的推动中,不断提高农村的农业生产素质,构建一支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军,整体提高科技创新应用和科技创新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科技创新进步的大环境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新的农业格局会逐渐建立起来,科技创新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会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和科技的融合,构建高科技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的高科技、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平.地方农业院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战略要点及对策建议: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甘肃科技纵横,2020,49(3):4.
[2]张树林,袁永胜,王一鹏,等.关于潍坊市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路径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21(2):4.
[3]钱政成,王兆华.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J].山东农业科学,2021, 53(11):7.
[4]许忠裕,邓国仙,陆涛,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研究:基于广西的调查[J].热带农业科学,2021,41(8):5.
[5]梁俊芬,方伟,万忠,等.中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基于绿色发展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20, 40(9):8.
[6]孙长东,陈酉宜.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 41(6):9.
[7]于辉,刘现武.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10):5.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
04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