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建设研究的论文35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建设研究的论文3500字
摘要: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领域是一个新的内容。
随着我国财政制度的日益规范化、管理模式逐渐现代化,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就目前来看,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主要是通过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构建,它不仅有利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制度的建设,还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管理水平,增强事业单位经济实力,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研究内容,着重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关概述,提出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财政部门也相继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更加科学化,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经济活动的风险防控体系的完善。
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才可以更好地完善单位内部各项制度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单位整体实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还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一方面,在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体系时可以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模式,重视企业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联系,以单位基本规范基础,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各个流程环节;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而言,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内部具体控制目标、业务流程、风险评估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必须在充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符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运用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执行程序等来实现单位目标,从而加强对经济活动等的管控,规避事业单位发展的风险。
加强行政事业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单位经济活动的规范化、合法性、科学性,规避事业单位发展风险,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以及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因此,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要做到:扩大内部控制在单位的管理范围,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要将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贯穿单位经济活动或者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使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更加全面化,从而建立一套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全面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对事业单位实行全面控制的基础上,要重点关注单位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从而实行相应的处理机制,在内部控制全面覆盖的前提下,又能保证重要环节的准确把握。
要增强内部控制在单位管理中的实用性,首先要确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其次,要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剔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错误之处,让内部控制作用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得到充分发挥,适应性,从而形成科学、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提出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措施
(一)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流程设计时,要促进其规范化
在设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流程时,可以以企业内部管理方法为鉴,同时重视事业单位在内部结构、业务活动以及监督形式等方面的特殊性。
目前,《单位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出了一些基本规则或者相关需求,来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在充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的基础上,与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实际发展相适应,从而使得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流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在规范单位业务管理流程时,不
仅要做到管理流程的精细化,还要明确各个岗位工作职责,优化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程序。
对于内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加强优化,将各个内部控制程序的信息有效整合,使得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各个流程能够有序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把握好单位和业务层面管理环节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管理是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内容,单位业务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命脉。
目前,《单位规范》中已经明确对单位层面以及业务流程层面作出了相关要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重点环节和核心业务,首先,对于单位层面所面临的风险,要做到重点把控,针对单位内部的组织架构、决策管理、岗位设置及人员分配要做到科学安排;其次,在业务层次方面,对于预算业务、收支业务等具体业务内容中所面临的风险,落实好预警处理机制。
(三)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实现科学的内部管理模式
加强单位内部管控,增强单位管理科学性的重点就是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时,就需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内部的有效性,具体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对于内部控制流程以及执行进行重点评价,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将公共服务的绩效水平纳入评价其业务活动绩效的考评单位,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保证体系的合理性、合法性。
由此可见,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时,首先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性、内部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以及合理性,还需要重视公共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展开评价,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利于为行政事业单位塑造良好的单位形象。
(四)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规范内部管理权利运行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仍然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或是单位内部的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不够,单位内部审计效能无法得到全面发挥。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大多受财务部门的约束,独立性较弱。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大多审计工作都由财务部门担任,它不仅担任财务管理职责还负责审计,与此同时它所承担的风险也较高。
在人员配置方面,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人员由于其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权力受限。
此外,事业单位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监督力度不够,没能做到对单位的相关业务活动有效监督。
因此,要想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相关规定制度,明确审计工作内容,确保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执行;同时,还要强化单位外部监督,规范内部管理人员权利的运行。
(五)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的建立,实行信息公开制度
营造优越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不仅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管理,还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各个环节的联系,使内部控制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得到全面落实,更好地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需求。
因此,要重视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披露,实行信息公开化,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还处在不成熟时期,单位内部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或是信息公开制度,但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透明度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实行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是发展的大势所趋。
从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信息公开制度中不足之处,例如格式标准不严谨、内部控制目标不明确等内容,都不利于管理阶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作出准确分析,更不利于其决策管理。
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信息披露、信息公开制度时,要重视信息披露的质量以及信息公开程序的规范性。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管理体系,因此,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时,要确保信息公开制度的有效执行,就需要联系行政事业单
位的各项业务活动以及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来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如今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它为内部管理结构的规范以及管理体制的科学性提供有力保障。
从微观角度来看,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提高事业单位行政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从宏观角度来看,构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薇。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建议[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x(03)
[2]胡炎晴。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x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