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3] [ 4] [ 5]
2 实验部分
2 . 1 仪器与试剂 M 1730 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 17 型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 美国 P E 公司 ); PH S 3C 11A
型精密 PH 计 ( 中国上海雷磁新泾仪器公司 ) 。芸香叶苷 ( 芦丁 ) : ( 标准试剂 ) 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实验 用茶叶均为市售 : 碧螺春产地江苏; 龙井产地杭州; 铁观音产地福建 ; 大红袍产地武夷山; 白毫产地福建。 2 . 2 两种黄酮的测定方法 2 . 2 . 1 亚硝酸钠 硝酸铝法 精密称取 105 下干燥恒重的芦丁纯品 0 . 1000 g, 用 50 % 的乙醇溶解, 摇
图 1 茶叶中黄酮 提取物 ( a) 和芦丁 ( b) 的红外光谱图 F ig . 1
- 1
Spectra of ex tracted substance in tea lea f( a) and rurtin( b)
-1
压片法绘制红外光谱图 (见图 1)。图 1a 在 3420 c m 峰 , 1702 cm 和 1655 c m
2006 09 14收稿 ; 2007 04 21 接受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 ( N o . 2004325) 和河北师范大学 ( N o . L2005Y 13) 基金资助项目 * E m ai: l hsm63@ 163 . com
1366
分析化学
第 35 卷
标 ,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 , 线性方程 : Y = 4 . 071
10
- 2
+ 0 . 1159 X, 相关系数 r = 0 . 9992 。
2 . 2 . 2 三氯化铝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芦丁标准液 0 、 2 . 0、 3 . 0 、 4 . 0 、 5 . 0 、 6 . 0 、 7 . 0 mL 于 25 mL 的比 色管中 , 加入 1 . 5 % A lC l3 8 mL 和醋酸 醋酸钠的缓冲液 ( p H 5 . 5) 4 mL, 并用 50 % 乙醇水溶液定容至刻 度 , 摇匀, 静置 0 . 5h 。于 415 nm 下测试 , 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 以显色液中芦丁的质量 ( m g) 为横坐标,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 线性方程为 Y = 0 . 000638+ 0 . 8623 X, r = 0. 9998 。 2 . 3 茶叶样品处理 茶叶: 碧螺春 , 市售, 产地江苏; 龙井, 市售 , 产地杭州 ; 铁观音市售, 产地福建。准确称取 1 . 0000 g 干燥并研碎的茶叶于锥形瓶中 , 按 1 70 的固液比, 加入 50 % 乙醇溶液, 80 水浴提取 5 h 。抽滤 , 茶汤 转移到 100 mL 的容量瓶中 , 50 % 乙醇溶液定容。分别按上述标准曲线的实验步骤进行测定。
表 1 N aNO 2 A l( NO3 ) 3络合法与 A lC l3 络合法测定结果比较 T able 1 Co m pa rison o f de ter m ination result on N a NO2 A l( NO3 ) 3 and A lCl3 me thod
方法 M ethod Al Cl 3 ( m g /g) N aNO 2 A l( NO 3 ) 3 ( m g /g) 差值 D ifference( m g / g) 安徽红 A nhu ihong 44 . 86 99 . 39 54 . 53 大红袍 D ahongpao 35 . 10 98 . 02 62 . 92 白毫 Pekoe 18. 21 77. 00 58. 79 铁观音 T iegu abyin 25. 72 86. 11 60. 39 龙井 Long jing 25 . 75 91 . 36 65 . 61 碧螺春 B iluochun 18 . 87 88 . 10 69 . 23
1 引

茶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保健饮料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 开发茶叶的新用途, 开展茶叶的综合利 用 , 尤其是利用低档茶叶或茶叶加工的下脚料来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 , 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 究课题。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多种 , 如紫外区直接测定法 ( 不同峰位 ) 、 可见区络合法 、 液相 [6 , 7] [ 8] [ 9] 色谱法 、 荧光法 、 化学发光法 等。用于测定总黄酮的方法常见的是前两种 , 液相色谱主要应用 于单一黄酮化合物的测定。紫外区直接测定总黄酮的方法与被测液的基底 ( 苯类, 共轭烯烃等 ) 有很大 关系, 因此容易产生误差。络合法与直接测定法不同, 其化学原理为, 金属离子与酮羰基、 邻位羟基形成 配位化合物 , 使吸收带发生位移 , 从而克服了被测液基底的影响, 可见区络合法与被测液的成分也有很 大关系 , 络合剂及酸度的选择非常重要。由于茶汤的颜色较重, 茶多酚含量高, 因此, 不适宜的测定方法 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本研究对最常见的可见区亚硝酸钠 硝酸铝法与可见区三氯化铝法进行了比较, 方 法偏差约为 60 m g / g , 亚硝酸钠 硝酸铝法产生偏差的因素系茶多酚中邻位二羟基。 我国茶区辽阔, 茶产量亦逐年增加且品种繁多。碎末茶以及副茶、 边茶、 材茶、 茶梗等茶叶下脚料数 量较大 , 利用茶叶下脚料提取黄酮, 开发前景十分广阔。适宜的测定方法则更为重要。
第 35 卷 2007 年 9 月
分析化学 ( FENX I HUAXUE )
研究简报
第 9期 1365~ 1368
Ch inese Journal o fA na ly tica l Che m istry
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何书美
摘 要
*
刘敬兰
( 河北师范大学 实验中心 , 石家庄 050016) 茶叶中富含羟 基苯甲酸类、 肉桂酸类及原花色素等多酚类物质 , 这些物质都具有邻苯二羟基结构 , 碱
[ 11 ]

A lC l3 法测定时 , 芦丁、 桑色素等黄酮类物质反应强烈 , 而对酚酸类、 原花色素的反应很小 测定较适宜。 3 . 3 干扰实验
[ 12]
, 该法
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专属性较强 , 适用于茶叶黄酮的测定, 因此 , 选用 A lC l3 法对茶叶中的黄酮进行定量
茶叶中酚类的含量大约是黄酮的 10 倍左右 , 为了保证测定结果不受酚类物质影响。做如下实验: 以芦丁为被测试样, 鞣酸为干扰剂 (鞣酸是茶叶中酚类物质的代表之一, 含有邻位多羟基酚 ), 按标准曲 线的测定方法测定, 准确移取 0 . 1m g /m l芦丁 3 . 0 m L 7 份, 分别准确加入 0 . 1 g /L 鞣酸溶液 0 . 5、 1 . 0 、 1 5 、 2 . 0 、 2 . 5 、 3. 0 、 3 . 5 mL, 再依次加入 8 mL 0 . 1 m o l/L A lC l3 和 4 mL 醋酸 醋酸钠的缓冲液 ( p H 5 . 5), 用 50 % 乙醇溶液定容。测试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见, 测得量与实际量略有差异 , 平均误差 0 . 017 m g 。 但随着鞣酸量的增加 , 测得值无上升趋势 , 因此用 A lC l 3 方法测定茶叶中黄酮的含量, 不受酚和酸类物 质的影响。
性环境下与铝离子形成 络合物 , 影响总黄酮的测定。本实 验用亚硝 酸钠 硝酸 铝法和 三氯化 铝法测定 茶叶总 黄酮含量的结果作了比 较。实验 结果表明 , 亚硝酸钠 硝酸 铝法的测定 结果比三 氯化铝法 约高 60 m g /g , 三氯 化铝法在酸性环境下进行 , 酸度实验显示 , 适宜酸度为 pH 5. 0 。鞣 酸干扰实验 表明 , 平均误差 为 0 . 017 m g , 随着鞣酸 量 的 增 加 , 测 得 值 无 上 升 趋 势。 三 氯 化 铝 法 的 线 性 方 程 : y = 0 . 000638 + 0. 8623x, 相 关 系 数 : r= 0 . 9998 ; 样品加标回收率为 98. 05 % 。因此 , 对含酚类较多的植物应采用三氯化铝法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 关键词 亚硝酸钠 硝酸 铝法 , 三氯化铝法 , 总黄酮 , 茶多酚 , 茶叶
- 1 - 1 - 1
( 图 1b 在 3435 cm
- 1
) 处为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
-1 - 1 - 1
( 图 1b 1656 c m
- 1
- 1
) 处为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从 1600 cm 到 1456 cm
- 1
( 图 1b 在 1605 cm , 1506 c m , 1456 cm
- 1
匀 , 定容至 100 m L, 再取 10 mL 此标准液于 100 mL 容量瓶中, 稀释、 定容为 0 . 1 g /L 的芦丁标准品溶液, 作为贮备液备用。分别吸取上述芦丁标准液 0 . 00 , 0 . 25 , 0 . 5 , 1 . 0 , 2 . 0 , 3 . 0 , 4 . 0 , 5 . 0 mL 于 10 mL 比色 管中, 用 50 % 乙醇稀释至 5 . 00 mL, 分别加入 5 % ( g /L ) N aNO 2 试液 0 . 3 mL, 摇匀 , 静置 6 m in 。再加 5 % ( g /L ) A l( NO3 ) 3 试液 0 . 3 mL, 摇匀 , 静置 6 m in, 再加 4 % N aOH 4 m L, 并用 50% 乙醇水溶液定容至刻 度 , 摇匀, 静置 12 m in。于 504 nm 处测试 , 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 以显色液中芦丁的质量 ( m g) 为横坐
表 2 鞣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T able 2 Effect of tann in acid on exper i m enta l result
鞣酸加入量 Tann in acid ( mL) 吸光度 A b sorban ce( A BS) 测得量 Found( g/ L) 误差 Error( g /L) 0 . 5 0. 273 0. 315 0. 015 1 . 0 0 . 276 0 . 319 0 . 019 1 .5 0 . 279 0 . 322 0 . 022 2. 0 0. 276 0. 319 0. 019 2 . 5 0. 274 0. 317 0. 017 3 . 0 0 . 278 0 . 321 0 . 021 3 .5 0 . 276 0 . 319 0 . 011
3 结果与讨论
3 . 1 红外光谱鉴定茶叶的提取物 称取干燥并粉碎的茶叶 10 . 00 g, 加入 100 m L石油醚浸泡 30 m in , 抽滤, 弃去醚液。以 1 70 的固液 比加入 700 mL 50 % 的乙醇溶液, 在 85 下 , 加热, 振荡 5 h 。抽滤, 将液体转移至分液漏斗中 , 再加入约 200 mL 的乙酸乙酯, 振荡 , 混匀 , 静置, 将水层弃去。减压蒸馏乙酸乙酯溶液 , 得黄褐色晶体。采用 KB r
) 的吸收峰为苯环骨架的呼吸振动。从 1362 cm 到 1100
cm 的多个吸收峰为酚的碳氧伸缩振动和羟基的弯曲振动。 800 cm 附近的吸收峰为苯环上碳氢键的 弯曲振动。图 1a中 , 羟基波数较低 , 峰型较宽, 说明茶叶提取的黄酮类物质羟基缔合程度强于芦丁。结 -1 合图 1a的 1702 cm 羰基吸收峰的存在 , 说明茶叶提取物中含有酚酸类物质。茶叶中的提取物为黄酮 类化合物。 3 . 2 两种黄酮测定方法的比较 亚硝酸钠 硝酸铝法与三氯化铝法测定结果见表 1 。由表 1 可知, N aNO2 A l( NO3 ) 3 法的测定结果偏 高 , 均高出约 60 m g / g, 而用 A lC l3 法得出的结果则相对偏低。
Na NO 2 A l( NO3 ) 3 法源于芦丁含量测定法 , 并逐步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后来发现这并不是 黄酮类化合物的专属反应 , 因为凡具有邻苯二羟基的物质, 均能用此法进行显色测量
[ 10]
。茶叶中含有
第 9期
何书美等 : 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1367
Hale Waihona Puke 羟基苯甲酸类、 肉桂酸类及原花色素等多酚类物质, 这些物质都具有邻苯二羟基结构 , 显色反应后在 504 nm 有很强吸收, 显然会对黄酮的测定造成干扰 , 所以该法测定结果偏高。 A lC l3 法在酸性环境下, 只与酮羰基和其邻位羟基发生络合, 反应如下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