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小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矫正小结
行为矫正小结
第一章、第二章:
一、行为矫正(行为疗法)的应用:
1.从“行为”本身的性质看:(1)改善不良行为,如攻击、破坏、哭闹、自伤等
(2)扭转不良习惯,如揪头发、咬指甲、清嗓子、晃动腿部等。

(3)良好行为塑造
2.从应用领域看
(1)应用在学校及家庭教育方面:P35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或训练个体具备某种理想行为等。

①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②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③培养个体的亲社会行为。

④改变儿童的某些不良行为
(2)应用在医学方面
A、发育障碍。

如多动症、自闭症、智障等。

多有自伤、侵犯和破坏行为。

B、精神病患者。

训练慢性精神病的生活技能、社会行为、工作技能等。

C、功能康复。

如事故中的头部伤害、撞击后的脑损伤、瘫痪造成的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

D、医疗保健。

(3)应用在公益事业及社区管理
(4)应用于管理组织行为
(5)应用在提升运动绩效
二、行为的观测和记录计划
1、行为资料:通过观察和记录而获得的能反映行为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一切资料
2、行为评估:对目标行为的测量。

意义:①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必须实施改变程序;②可以帮助选择最好的改变原理与方法;
③行为改变后对目标行为的测量能够让实施者确定,行为改变程序实施以后行为是否有所改变
及改变的程度。

3、行为评估分类P18:(1)间接评估:(2)直接评估:
4、目标行为:行为改变过程中所要处理的某项特定行为(即所要观察、记录和准备矫正的行为)。

包括个体已具有和未具有的行为。

三、【补充】观察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1、争得同意
2、防止“反应”倾向:(1)有时行为记录过程会引起被观测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甚至在治疗施行以前就
会发生,这称作反应。

(2)减少“反应”的办法:待行为人习惯后再进行观察(参与观察);秘密观察。

3、保证观察者信度——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4、记录要及时
5、考虑适当性:即要考虑观察和记录方法的可行性。

1、思考:角色扮演是注重内心的体验还是外在行为的模仿?
一般是二者兼顾,在心理咨询中常常更注重内心的体验;而在行为模式的角色扮演中,则是要从模仿行为的改变开始。

第十二章行为技能训练方法
一、行为技能训练和三段一致性:行为技能训练通过示范、指导、演习和反馈,包括了三项因果关系的所有方
面,即前提、行为和后果。

示范和指导:
引起正确行为的前提,也是正确行为有效的分化刺激。

演习:示范过的行为或在指导中描述过的行为的实践。

反馈:如果演习成功,反馈应当强化正确的部分。

如果不成功,
应以指导的方式给予正性反馈以改善行为表现。

二、集体行为技能训练:
1、优点:
(1)比单独训练的效率高;(2)每个成员都能从看其他成员的演习及接受其它成员的反馈中学到东西;
(3)成员可以从对其它人的表现进行评估及对其它人提出反馈意见中学习;
(4)由于小组成员都参加角色扮演,可以促进行为的泛化;
(5)当小组成员和训练者都表扬一个成员时,对成功演习的强化作用增强。

2、缺点:(1)每个成员无法得到训练者全部的注意力;
(2)有些成员或者不能积极参与,或者支配训练,或者限制其它成员参与。

1、功能评估的作用:可以提供下列详细信息:
(1)描述问题行为。

对问题行为的客观描述。

(2)明确前提。

对行为之前环境事件的客观描述。

(3)确定后果。

对行为之后环境事件的客观描述。

(4)替代行为。

在治疗中准备强化以取代问题行为的适宜行为。

(5)潜在强化物。

具有强化物的功能并将在治疗中使用的环境事件(包括物理刺激和其他人的行为)的信息。

(6)以前的干预。

过去使用的干预措施和他们对问题行为的后果。

2、评量问题行为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每个人都能观察到。

(2)可量化原则:根据行为的性质和特点使其数量化。

(3)稳定性原则*:通过评量得到的结论要能够恰如其分的反应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行为发生的实际水平,不至于出现极端低估或高估的现象。

(4)可靠性原则:做到准确无误。

最好有两位以上的观察者,有较高的观察者信度。

3、行为的前因后果*: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三大要素:
(1)前提:引发行为的有效条件;
(2)被试本身的行为反应:包括机体本身的机体变项。

(3)后果:随着行为反应而带来的行为后果。

4、对ABC三个条件系统的辩证的分析,借此帮助我们透过行为反应,一方面深入探究诱发行为产生的前提事
件,一方面仔细考察行为反应导致了什么样的行为后果,该后果事件反过来对行为反应本身又是如何发挥强化作用。

5、功能评估的实施:在进行了功能评估之后,才能制订治疗方案以矫正某种特殊的问题行为。

步骤如下:
(1)与当事者或知情者进行面谈,形成关于控制变量的假说。

(2)在真实情境中进行ABC观察,形成比较严谨的假说。

(3)结束评估,制订治疗方案。

必要时,重新评估。

【课堂练习】
实习医生对两位行为有障碍的居民进行了行为观察并形成假说,以解释其问题发生的原因。

其中一位马某,当工作人员叫他参加一些训练活动时会出现尖叫、打人等攻击行为;另一位叫孙某,经常采取捣乱行为,他会把桌上的东西打落到地上,抢走别人用来消遣的东西(如游戏棋、杂志和绣品等)。

实习医生猜测马某是因为达不到大家对他的期望和要求而感到沮丧,从而产生了攻击行为。

至于孙某,可能是因为厌倦了自己的生活并嫉妒别人的娱乐活动,他的捣乱行为就是厌倦和嫉妒的证明。

这种功能评估的实施有什么错误?应如何改进?
分析:(1)是对当事人感情的推测,是对不可见的内部状态的推论
(2)应进行三段一致性的ABC观察并记录和提供客观信息。

然后形成假设
第三节制定与改变行为方案
主要任务:(1)界定目标行为和终点行为;(2)选择适当的强化物;(3)选用适当的行为改变原理;
(4)确定实验设计模式;(5)创设良好的训练环境;(6)安排实施行为改变方案的日程表。

一、界定目标行为和终点行为
(一)确定目标行为:计划去改变的某项特定行为。

可以是希望儿童增加或减少的行为,也可以是希望儿童培养的行为。

eg 攻击人、不叫作业、上课坐不住、随意讲话、课堂上乱发怪声、学会走路、学会写字
重要性:影响到行为基线的建立以及行为改变策略的选择等。

→原则上,每次只选择一项具体问题行为作为目标行为来处理;若行为特别多,也可选择多种。

(二)确定终点行为:
1、定义*:行为者对最终处理结果的一种假设。

即希望处理后,被矫正者所达到的行为标准。

2、终点行为的功能
①标准功能:作为行为处理最终期望达到的行为标准,且必须在处理之前提出。

终点行为如果实现了,则改变成功;如果未能实现,则说明行为改变失败。

②导向功能:终点行为有明确的方向性,必须明确规定目标行为经过处理之后是增强或削弱。

3、确立的注意事项:(1)明确、清晰的命名全部行为。

同“行为”的操作性定义,使用主动动词描述特定动作。

(2)明确行为改变的方向。

(3)行为标准具体、可测量。

即易于观察、记录,有开头和结尾,便于评价和鉴定。

4、分类:①学业性行为;②在行动上需要改变的行为(如各类不良习惯和行为);
③在技能上需要增进的行为。

(如自己刷牙、叠被子)
二、选择适当的强化物
1、强化物定义: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为人们所喜欢的、能够产生愉快结果的刺激物。

能提高行为发生的频率。

2、选择适当强化物的基本原则:①因人而异。

考虑行为主体的特点;②要依不同的情境而有所区别。

3、强化物的类别:
4、精心安排强化物的分配方式
(1)连续性强化:对受训者的每个反应都及时给予强化。

用作行为获得(行为形成)时。

(2)间歇性强化(部分强化方式):
三、选用适当的行为改变原理:根据目标行为的性质和特点等来加以考虑:
如果是为了培养某种新的技能,使用塑造或渐隐;如果是为了削弱或消除某种不良习惯,可考虑消退、脱敏;如果是为了增强和维持良好行为,则多运用正强化或代币制等原理。

注意:行为原理的选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适当调整、变更等,直到解决问题。

三、替代行为差别强化*(DRA)P247
1.DRA的含义:在替代行为差别强化中,必须确定,一种替代行为并强化此行为以取代问题行为,同时用消退减少问题行为。

DRA程序中的替代行为:
(1)应当与问题行为功能相当;
(2)比问题行为需要较小的反应力度;
(3)必须立即导致强化。

四、代币疗法*:是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其中的条件强化物成为代币,用它来增加参加治疗或教育程序的个体
的期待性行为。

当考虑使用代币疗法前,应该注意:1、监管者能否在日常活动中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个程序?
2、是否有充足的财力资源实施这个程序?
3、实施这个程序的时间、效果和花费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行为
改善)?系统脱敏法:
1、系统脱敏法原理:在安逸而充分放松的情境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其所惧怕的事物;或者逐渐提高患者
所恐惧的有关刺激的强度,让患者对于惧怕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

包括想象脱敏和现实脱敏两种。

2.系统脱敏的步骤*:(1)受治者学习放松技术。

(2)建立一个恐惧刺激的等级。

(3)受治者在放松的同时,逐一想象或真正进入某种等级的焦虑情境,进行脱敏训练。

第四节实施行为改变方案
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与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处理什么、如何配合等)
二、订立明确、公平而可信的契约
1、行为契约是一份写好的文件,其中包括你所确定的靶行为并安排对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所达到的特定的靶行
为水平的后效偶联。

虽然是由另一个人负责实施契约的后果,但行为契约仍被认为是自我管理法的一种类型,因为契约中规定的行为是一种控制行为,用来影响未来靶行为的出现。

2、另一种用于自我管理计划的行为契约形式就是,没有契约监理人,只由行为者自己前签写的行为契约。


要自己负责实施契约的偶联,其效果也低于有契约监理人帮助制定的契约。

【补充】契约的类别
1、积分契约:特殊的代币法。

2、学期课程契约
3、资源教室契约
4、家庭-学校契约
三、正确使用强化物
1、实行正强化时,尽量多用和善用次级或社会性强化物;
2、正强化物所强化的应该是良好的反应(如好的态度、习惯或技能)
3、正强化物的使用要尽可能减少
四、严格执行方案的程序,严密操作行为处理策略
五、系统而客观的观察和记录行为资料
第四节评估行为的改变效果
一、关注个体被改变行为的变化
思考:行为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处理干预,还是其他变量所导致的?
若一个行为是通过某个强化物而维持在某个特定的水平,可考虑撤去强化物进行验证。

eg 明明上课回答问题,老师微笑、表扬,撤去后,发现该行为减少。

强化物的撤去必须经过一个渐隐的过程。

帮助个体形成可泛化的行为习惯。

二、关注个体其他方面的变化:如:儿童的身体状况;自尊心及自我概念是否受影响;情绪是否消沉等。

避免在塑造良好行为时,也塑造了一个不良行为。

什么是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的几种类型。

定义及举例。

ABC行为分析法的涵义。

什么是终点行为?如何拟定?
强化物的类型?
制定行为改变方案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如何评估行为改变效果?评估行为改变效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