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周末练习试题二(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周末练习试题二(含答案)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周末练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周末练习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到3题(共9分,每题3分)
说“似”()
杨铸
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
所谓具象写意,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不离物象,又不拘于物象;“造化”与“心源”化合为一,了无痕迹。
一个“似”字,其中潜存着厘清中国古代绘画具象写意传统的重要线索。
古代绘画理论言“似”,主旨乃是在标示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
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
“似”之本义即相像、近似。
宋代以前,绘画的题材一直“以人物居先”。
画人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似”。
在这里,“似”被理解为绘画的恒常追求。
宋代以后,山水画、花鸟画繁盛,“似”的意识则一直不断延展,有新变,但并未遭到过彻底的颠覆。
讲“似”,意味着绘画作品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讲“似”,强调了绘画作品需要以外在世界作为自身的基本参照系统;讲“似”,引导着画家超越对抗关系而去追求与外在世界的一致。
另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具体界定和阐发,准确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
肯定绘画要“似”,并不等于倡导极端的写实。
在人物画占据中心位置的阶段,借着“传神”目标的确立,古代绘画理论适度地拉开了“似”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
谢赫称“画有六法”,居首者为“气韵生动”,而联系人物画的艺术实践
可知,所谓“气韵生动”,强调的就是“传神”。
由强调“传神”,延伸到厘分“神似”与“形似”,再延伸到重“神似”而轻“形似”,这一历程带给中国古代绘画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严格写实的艺术超越。
到山水画兴盛以后,古代绘画理论与时俱进,对“似”的阐发叉出现了重要的衍变。
新变之一是推重“神似”的范围,由人物扩展到了山水景物。
所谓“物”之“神”,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实乃画家对山水草木之生机天趣与文化底蕴的艺术掌握,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自然与艺术的统一。
显然,这种为“物”“传神”的要求本身,即已经潜移默化地将写实与写意两极,均衡地融为了一体。
新变之二是“不似之似”意识的确立。
伴随着大写意技法的孕育和发展,明清之际一些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在继续贬抑“形似”的同时,高张起了“不似之似”的理论旗帜。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自身的艺术形象体系,并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掌握对象保持形态上的高度同一,故曰“不似”。
“不似”者,乃“形”“不似”,是对写意趋向的首肯,对执著于“形似”的极端写实艺术道路的否定或超越、这“不似”,绝非造型能力低下,而是一种艺术自觉的标志。
同时,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又始终坚定不移地将追求同外在世界的深层一致,设定为终极的艺术目标,故曰“似”。
“似”者,乃“神”之“似”,理之“似”,自然之“似”,艺术之“似”,既是对具象方式的固守,更是对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
“不似之似”,可以说是对“似”的最为切当的解释和说明,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和揭示。
中国古代绘画为创造“不似之似”的具象写意的形象体系,开辟了一条个性化的艺术道路。
在这里,师法自然与抒写性灵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
古代画家极为重视对外在世界的接触、观察、把握,视其为作画的前提条件。
对于古代画家来说,用以审视的“目”,固然不可忽视;用以感受的“心”,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以心灵去师法自然,将心灵与自然化合为一,这样重新熔铸而创造出的绘画形象体系,既保留着自
然的大体形貌,又艺术地超越了细节的精确一致,正所谓“不似之似”。
1.下面对“不似之似”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似”是绘画的恒常追求,指所绘人物、花鸟等与客观实际相像。
B.“不似”是指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掌握对象保持形态上的高度同一。
C.“不似之似”是指绘画作品有像又不像,是造型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
D.“不似之似”是既“形似”又“神似”,是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我国古代绘画强调具象写意,而西洋绘画则追求科学写实。
B. 我国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界定和阐发,既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又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
C.我国古代绘画中“似”的意识一直不断延展,却并未遭到彻底的颠覆,例如:人物画强调神似,而花鸟画、山水画则只求形似。
D.“不似之似”,是对“似”的最为恰当的解释,是对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具象写意”的绘画传统指的是:既不离物象,又不拘泥于物象;既不写实,也不纯粹表现心灵感受。
B.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存在三种情形:一曰“似”,二曰“不似”,三曰“不似之似”。
C.对于画家来说,用心灵感受与用眼睛观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D.“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说的是北宋画家文同画竹子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这说明绘画并不一定要师法自然,而完全可以想象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
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
是时方以陇、蜀为忧。
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
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
”帝然之。
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
五年,复奉玺书于嚣。
既还,复往说嚣。
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
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
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
故久冘豫不决。
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
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
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
”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
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使牛邯将兵围守之。
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
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
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
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
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匹。
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
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
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而凉州流通焉。
十一年,歙与盖延进攻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
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
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
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延收泪强起,受所诫。
歙自书表曰:“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
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
”投笔抽刃而绝。
(节选自《后汉书》卷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使歙喻旨喻:通告,传达
B.嚣起入,部勒兵勒:统率,率领
C.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案:核查
D.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发:打开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来歙“为人刚毅”和“能攻善守”的一组是
A.①遂发愤质责嚣②陷之,乘胜遂进
B.①欲前刺嚣,嚣起入②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
C.①乃倾仓廪,转运诸县②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
D.①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②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隗嚣、公孙述各据陇、蜀,拥兵自立,光武帝深深忧虑。
来歙前去游说隗嚣,经过反复努力,隗嚣终于派儿子到洛阳做人质,归顺东汉王朝,公孙述也自然灭亡了。
B.来歙在隗嚣反叛后主动请缨攻打略阳,并在这里坚守半年多,使隗嚣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由于攻守有功,光武帝给来歙特殊的奖赏,并让他监护诸将。
C.来歙与盖延攻打公孙述时被刺客刺伤,盖延痛哭不已,来歙叱责他说,正想委你以重任,可你却像小孩子一样哭个没完,你虽然有兵刃护身,难道我就不能下令杀了你吗!
D.来歙的一生,勇武壮烈,为人诚信,颇有远见,能攻善守,具有将帅之才,征战连年,出生入死,平定羌陇,削弱蜀国,对东汉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
(5分)
译文:
(2) 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每空1分)
(1)小楼昨夜又东风,。
(2) ,石破天惊逗秋雨。
(3)乌雀呼晴,。
(4) ,春光融融。
(5)舞殿冷袖,。
(6) ,忽到庞公栖隐处。
(7)吴楚东南坼,。
(8) ,皓腕凝霜雪。
(9) ,三峡星河影动摇。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第Ⅱ卷表达题(1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3分)
A、要学会大而化之,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处理,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复杂化。
掌握办事效率是一门学问,要控制好节奏。
B、从善如登,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肯纳谏的皇帝了。
但他接受意见,并不总是那么痛快,思想斗争往往也是很激烈的。
C、1916年11月8日凌晨,戎马倥偬、尽瘁国事的蔡锷将军在日本福冈赍志而殁,年仅三十七岁。
他为共和而生,亦为共和而死,遭天妒而短寿,虽然令人惋惜,然而他拯救新兴共和于危殆,终造伟业,史册长载,已是无憾了。
D 、辽师附中凭借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每年被重点高校录取的学生人数在我市一直居于前列,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半岛晨报记者在“清明”小长假期间走访众多楼盘发现,昔日喧嚣的售楼处变得门可罗雀,在部分商品房售楼处更是出现了销售人员数量超过看房者的现象。
B、今年是我省课改后的第三个高考,从《考试说明》来看,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将遵循以“平稳过渡”为原则,将体现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
C、选考内容中探究类的题,对于一些考生会觉得头疼,对此考生要注意审题训练,把握题的要求,一些信息,往往题干中会有暗示,因此,要注意表达的训练,要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免出现会说但说不出来。
D、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律诗和词)是一个有着严密体系的语言艺术系统,它涉及语言各个方面的知识。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才能真切了解古典诗词写作的难度和要求,才能更好地欣赏和掌握中国古典诗词。
1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1)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5日表示,,要求印尼政府尽快释放中方渔民和渔船。
(2)语言的丰富多彩,往往就是思想的丰富多彩的反映,很难写出生动活泼、严密周到的文章来的。
因此,不从训练自己的思想着手来加强辞章修养,将很难有大的效果。
(3)温家宝表示,当前中德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进展顺利。
双方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处理两国关系,,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①中方对印尼有关当局抓扣中国渔船事件表示强烈不满
②印尼有关当局抓扣中国渔船事件引起中方的强烈不满
③一个思想僵化、粗枝大叶的人
④一个粗枝大叶、思想僵化的人
⑤保持高层交往,加强沟通和协作
⑥加强沟通和协作,保持高层交往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15、下列句子中的画线处,应填的词语是(5分)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①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
它们有的②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诉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③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④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⑤自去寻找那不易被察觉到的石缝。
①②③
④⑤
六、作文: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该所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
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
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
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
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
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
参考答案:
1、D(A、B所说的是通常意义的“似”与“不似”;C“是造形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错。
)
2、C(“花鸟画、山水画只求形似”错。
)(3分)
3、B,(A不写实的说法错,原文强调的是“非严格写实”;C,“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错
D,文同成功的例子是“不似之似”的典范。
)
二、(一)
4.D (发,拆掉)
三、
12成语答案C
A、望文生义。
释义化:改变,转变。
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
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马虎、不仔细。
非“大事化小”之意
B、词意理解错误,从善如登,比喻学好很难,文句应使用“从善如流”
D、大家众所周知词意重复。
13病句答案:D A、“在部分商品房售楼处”无主语,去掉“在”
B、“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将遵循以‘平稳过渡’为原则”杂糅,“遵循”、“以……为”留一个。
C、“对于一些考生会觉得头疼”主客体颠倒,“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
语序问题,应是““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14.A (第一句应用①,才能与“要求”一句保持主语一致;第二句应用③,与后文“生动活泼、严密周到”的顺序相对应;第三句应用⑤,根据由浅而深的逻辑顺序)
15.①因为②只是③就④为了⑤竟然
16、可以参考的角度: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
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
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来歙字君叔,南阳郡新野县人。
归附光武帝刘秀,封他为太中大夫。
当时正为陇、蜀不能统一而忧虑。
来歙于是主动请求说:“我曾和隗嚣在长安相遇。
这个人开始起事的时候,以拥汉为名。
现在陛下圣明的品德盛大兴旺,我希望能遵奉您威严的命令,拿着您的手书作为信物,前往陇地,隗嚣必然乖乖地来归顺您,那么蜀地的公孙述自然灭亡,不值得谋划了。
”光武帝认为说得对。
建武三年,来歙开始出使隗嚣。
建武五年,又恭敬地捧着皇帝的玺书给隗嚣。
回来后,又前往劝说隗嚣归汉。
隗嚣于是派儿子隗恂跟随来歙来洛阳做人质。
封来歙为中郎将。
当时太行山以东大体平定,光武帝策划向西接管隗嚣
的军队,和他一起伐蜀,又让来歙传在达皇上的旨意。
隗嚣部将王元劝谏隗嚣,隗嚣疑虑重重,因此好长时间犹豫不决。
来歙向来刚毅,于是愤然责问隗嚣说:“国家因为你知道善恶,能看清兴盛和衰败的形势,所以拿皇帝的亲笔信尽情地表达心意。
足下出于一片忠,派儿子做人质,这是君臣互相信任的结果。
如今却想听信奸人的蛊惑之言,做招致灭族之祸的策划,背叛君主、辜负儿子,违背忠信吗?吉凶的抉择,就在今日。
”想上前刺杀隗嚣,隗嚣起身入内,部署军队,要杀来歙,来歙从容地拿着节符登车离去。
隗嚣更加愤怒,王元劝隗嚣杀掉来歙,派牛邯带兵围困他。
来歙做人讲信义,言行一致,并且多次前来这里游说,(他所说的话)都可以得到核实、验证,西州的士大夫都信任尊重他,许多人都替他说话,因此能够免于难而东归。
建武八年春,来歙袭取略阳,率二千多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直达略阳,斩杀隗嚣守将金梁,趁机据守这座城池。
隗嚣大惊说:“怎么这样神速啊!”于是调集所有部队几万人围攻略阳,开山筑堤,引水灌城。
来歙和将士们誓死坚守,箭用完了,就拆掉房屋把木头断开制作兵器。
隗嚣用全部精锐攻城,从春天到秋天,他的士卒疲惫困顿。
光武帝于是大规模调集关东部队,亲自率领来到陇地。
隗嚣的部队败走,对略阳的包围解除了。
于是光武帝置办酒宴举行盛大宴会,慰劳、赏赐来歙,单独给来歙设个席位,排位在各位将领的上首,赏赐采歙的妻子绸缎一千匹。
诏命来歙住在长安,监护所有将领。
隗嚣灭亡后,来歙就大规模置办攻战的器具,去金城攻打羌人,彻底打败了他们。
陇西虽然平定,而百姓闹饥荒,逃亡的人随处可见。
来歙于是倾茶仓库所有,转运到各县。
用来赈济灾民,于是陇右地区趋于安定,通往凉州的道路也畅通无阻了。
建武十一年,来歙与盖廷进攻公孙述的部将王元、环安所据守的河池、下辨,攻陷了这两座城池,于是乘胜进击。
蜀人非常恐惧,派刺客刺杀来歙,来歙受伤未死,派人紧急召见盖延。
盖延见到来歙受伤的祥子,伏地痛哭,不能仰视。
来歙叱责盖延说:”你怎么敢这样!现在我作为皇命在身的人被刺客刺伤,没有办法不能报效国家了,因此把你叫来,想把统帅军队的事托付给你,可你反而效仿小孩子一样
哭泣吗!刀虽还长在我的身上,难道就不能下令杀了你吗!”盖延收住眼泪勉强起身,接受嘱托。
来歙亲自给皇上写表章说:“我不敢顾惜自己,实在是遗憾没有尽到职责,因此使朝廷蒙受耻辱。
治理国家以得到贤才为根本,太中大夫段襄,忠诚正直,可以重用,希望陛下裁决明察。
”写罢扔下笔,抽出(刺进身体的)兵刃,气绝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