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模块检测试卷 浙科版选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是接种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划线分离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C.涂布分离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D.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答案 D
解析划线分离法不需要进行梯度稀释,而是将菌液在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进行连续划线操作,A、B项错误;涂布分离法需要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项错误;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D项正确。

2.(2018·温州鹿城区高一期末)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
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
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C.有无鞭毛
D.培养基的不同
答案 B
解析肉眼观察不到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A错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菌落形态,如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B正确;肉眼无法观察到细菌的鞭毛,C 错误;培养基不同不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D错误。

3.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细胞内的DNA全部位于拟核区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属于兼性厌氧菌
C.大肠杆菌的细胞壁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结构、功能非常相近
D.大肠杆菌对人类无害
答案 B
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有拟核区DNA,还有质粒等小分子DNA,A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B正确;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C错误;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泌尿系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D错误。

4.(2019·永康高二模拟)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的培养效果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涂布分离法
B.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划线分离法
C.若在纯化土壤细菌时菌液浓度过高,培养基上的菌落可能会连成一片
D.在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消毒处理
答案 D
解析图A中的菌落分布均匀,接种方法是涂布分离法,A正确;图B中菌落明显分区分布,且有划痕,所以应该属于划线分离法,B正确;菌液浓度过高或培养过程中被杂菌污染,容易造成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C正确;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D错误。

5.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试剂是( )
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B.N­1­萘基乙二胺溶液
C.氯化铵溶液
D.本尼迪特试剂
答案 D
解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A、B项不符合题意;氯化铵溶液可用来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C 项不符合题意;本尼迪特试剂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试剂,D项符合题意。

6.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得彻底
B.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5~30℃`左右最好
C.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因此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答案 B
解析在选葡萄时应先冲洗1~2次,再去除枝梗,以防葡萄破损被杂菌污染;酵母菌的繁殖能力虽然很强,但仍要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因为其内含有对葡萄酒有害的微生物,影响酒的品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在25~30℃左右。

7.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
C.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需要通入氧气
D.制作果醋的温度要比制作果酒的温度高一些
答案 A
解析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和醋化醋杆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醋化醋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A项错误。

8.(2019·绍兴高二检测)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划线分离法分离大肠杆菌时,需要多次灼烧接种环
B.倒置平板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造成污染
C.新配制的培养基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的方法灭菌
D.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答案 C
解析用划线分离法分离大肠杆菌时,第一次划线前和每次划线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A正确;倒置平板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造成污染,B正确;新配制的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C错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

9.(2018·嘉兴高二检测)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氮气
B.用选择培养基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杀死其他微生物
C.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
D.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
答案 D
解析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氨,A错误;用含尿素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目的是淘汰不能分解利用尿素的其他微生物,B错误;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求其平均值,C错误;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D正确。

10.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如果葡萄糖溶液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
B.酵母菌细胞失水
C.改变了培养液的pH
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
答案 B
解析如果葡萄糖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细胞失水,从而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11.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该结果不能说明( )
A.温度影响果胶酶的活性
B.40℃与60℃时酶的活性相等
C.50℃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D.若温度从10℃升高到40℃,酶的活性将逐渐增强
答案 C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温度下产生的果汁量不同,当温度在50℃左右时,产生的果汁量最多,果胶酶的活性最高,说明温度影响果胶酶的活性,A正确;表中40℃与60℃时产生的果汁量相等,说明40℃与60℃时酶的活性相等,B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在50℃左右(40~60℃),50℃不一定是该酶的最适温度,C错误;温度从10℃升高到40℃,果汁量逐渐增多,说明酶的活性逐渐增强,D正确。

12.下列有关教材实验中淀粉水解作用检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向反应柱中滴加淀粉溶液宜慢,使淀粉溶液以0.3mL/min的流速过柱
B.正常情况下,向流出液中滴加KI-I2溶液呈红色
C.实验后,用蒸馏水洗涤反应柱,可洗去未反应的淀粉和产物糊精
D.实验后,反应柱可常温保存
答案 D
解析实验后,反应柱应低温(4℃)保存,以延长酶的寿命,故D项错误。

13.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培养的材料不一定需要离体
B.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含碳有机物
C.愈伤组织可制造成人工种子
D.脱分化和再分化都需要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刺激、诱导
答案 D
解析用于培养的材料一定需要离体,否则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组织和器官,A项错误;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加入含碳有机物,提供碳源和能源,B项错误;胚状体形成人工种子,C项错误;不同阶段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不同,诱导培养物进行分裂和分化,D项正确。

14.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的是( )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 D
解析玉米种子中的胚已完成了早期发育,相当于新植物的幼体,故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
株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并没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以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体现的是植物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15.(2018·东阳高二期末)下列与四种微生物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O2和NH3分别是硝化细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NH3的氧化
B.CO2和硝酸盐分别是褐藻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
C.糖类和N2是乳酸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乳酸的氧化分解
D.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但CO2一定不是酵母菌的碳源
答案 C
16.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

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不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A.污染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长短造成的
B.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C.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D.调节培养温度能解决污染问题
答案 D
解析根据图中单一变量对污染率的影响,随着离体组织灭菌时间的延长,污染率在下降,而培养基的灭菌时间的长短对污染率影响不大,同样,调节培养基的pH和培养温度对污染率影响也很小,所以A、B、C正确,D错误。

17.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
B.底物浓度一定时,随酶用量的增大滤出的果汁增多
C.本实验应控制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
D.反应液的pH必须相同
答案 B
解析本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酶用量,温度和pH属于无关变量,因此要控制好,即每个实验组实验前后都应控制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pH。

实验时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也可以配制一种浓度的果胶酶溶液,使用不同的体积即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用量的增多,酶促反应速度加快,滤出的果汁也增多,当酶用量达到一定量,底物成为限制因素时,再增加酶的用量,酶促反应速度不再增大,滤出的果汁也不再增多。

此外,影响果汁产量的因素,除了酶用量、底物浓度外,还有温度、pH、酶促反应时间等。

18.(2017·江苏,12改编)固定化单宁酶应用于茶饮料加工,可消除其中的苦涩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固定化单宁酶能溶于水且具有催化作用
B.共价偶联法比吸附法对单宁酶活性影响更小
C.温度、pH和重金属离子都可能影响固定化单宁酶的活性
D.酶的高效性决定固定化单宁酶不会降解茶饮料中的有益成分
答案 C
解析单宁酶被固定化后不溶于水,仍具有催化作用,A项错误;共价偶联法比吸附法对单宁酶活性影响更大,B项错误;酶的活性受温度、pH和重金属等因素的影响,C项正确;酶的专一性决定固定化单宁酶不会降解茶饮料中的有益成分,D项错误。

19.下列操作,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
A.坛盖边沿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10%
C.腌制的时间过短
D.盐水入坛前不用煮沸,直接入坛
答案 A
解析坛盖边沿的水槽注满水,阻止了外界空气进入泡菜坛,也阻止了空气中杂菌进入泡菜坛,该做法不会引起泡菜污染,A符合题意;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过低会导致蔬菜腐败,滋生大量细菌,B不符题意;腌制时间过短,乳酸含量过少,有利于杂菌的繁殖,C不符合题意;盐水中会含有一些杂菌,煮沸可以杀死一部分,不煮沸直接入坛有可能将杂菌带入坛内引起泡菜污染,D不符合题意。

20.下列与酶的活性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酶的活性是由蛋白质结构决定的,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B.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C.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D.酶活性高低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答案 A
解析酶的活性由蛋白质结构决定,但是外界条件会影响酶的活性,例如温度和pH偏高或偏
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可能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其永久失活,A项错误、C项正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速率越快,酶的活性越高,所以酶的活性可以表示酶催化某种化学反应的能力,B项正确;酶活性高低是酶本身的特性,与反应物浓度无关,D项正确。

21.(2018·暨阳联谊学校联考)若要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等量的果泥中加入不同量的果胶酶
B.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且处于适宜状态
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应相同
D.为了检测果胶的剩余量,应该加入50%的乙醇
答案 D
解析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实验中,果胶酶的量为自变量,因此在等量的果胶泥中加入不同量的果胶酶,除自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如pH、温度、搅拌时间等应相同且适宜,A、B、C项正确;果胶不溶于乙醇,检测果胶需用95%的乙醇,D项错误。

22.下列关于影响植物组织培养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幼嫩组织较成熟组织更容易培养成功
B.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
C.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互相独立的
D.适宜的pH、温度、光照均是植物组织培养所必需的条件
答案 C
解析植物幼嫩组织的细胞分裂能力强,容易培养成功,A正确;植物组织培养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正确;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相互影响的,C错误;pH、温度和光照条件也决定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

23.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
B.体内分化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过程
C.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D.愈伤组织分裂产生大量相同细胞的过程
答案 C
24.如图是酸奶制作的简易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发酵瓶、
鲜奶无菌处理―→
新鲜原味酸奶与鲜奶
按体积比1∶10加入
发酵瓶中后密封
―→
38~42℃的
环境下保温
发酵3~4天
―→2~4℃冷藏24小时
A.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发酵瓶和鲜奶进行无菌处理
B.乳酸发酵菌种和醋酸发酵菌种都属于原核生物
C.保温发酵过程中要适时打开发酵瓶盖放出气体
D.酸奶发酵的适宜温度比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要低
答案 B
解析鲜奶不能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A项错误;乳酸菌和醋化醋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都是原核生物,B项正确;乳酸菌进行厌氧呼吸没有气体产生,乳酸发酵过程中无需排气,C项错误;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酸奶发酵的适宜温度比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要高,D项错误。

25.为探究大叶木姜子多糖的抑菌效果,研究人员将下列4种菌分别用无菌水稀释成菌悬液,于固体培养基上制成含菌平皿,在平皿上放置经不同浓度大叶木姜子多糖溶液浸泡2~3小时的滤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结果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另外三种菌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
B.制备含菌平皿可用涂布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
C.每个浓度每种菌重复多次实验,所得数据取平均值
D.大叶木姜子多糖对黑曲霉抑制效果最差
答案 B
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为原核生物,其余三种微生物都是真菌,为真核生物,前者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接种使用的是菌悬液,最好使用涂布分离法接种,B项错误;为避免实验误差,每个浓度每种菌重复多次实验,所得数据取平均值,C项正确;黑曲霉在含有不同浓度的大叶木姜子多糖上产生的抑菌圈的直径最小,抑制效果最差,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6.(15分)(2018·温州高二检测)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及菌落观察与计数。

请回答下列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__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

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各种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_____种细菌。

一般来说,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__。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________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氮源碳源无机盐水(2)高压蒸汽灭菌法(3)恒温培养箱无菌水(4)多高(5)盐(或NaCl) 选择培养基
解析(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碳源,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水和无机盐。

(2)对培养基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

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各种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多种细菌,其总数越多,污染程度越高。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盐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选择培养基。

27.(10分)(2019·金华高二检测)在我国,民间利用酵母菌发酵酿酒历史悠久。

下图是农村家庭利用酵母菌发酵酿酒生产制作过程用到的一组装置,该装置构思巧妙,使用方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大米酿制米酒,该过程发挥作用的酵母菌从细胞结构看是__________生物,利用酵母菌酿酒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酵母菌发酵酿酒过程中,水和酒的产生总是同时进行的吗?________(填“是”或“不是”);待发酵产生大量酒精后,还要将米酒与酒糟分离,从分离原理看,该装置是一个
________装置,铁锅1在该装置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真核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CO2和酒精(2)不是蒸馏冷凝
解析(1)大米酿制米酒的菌种为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为真核生物。

酵母菌酿酒的原理是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厌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CO2和乙醇。

(2)在酿酒的过程中,开始阶段酵母菌通过需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CO2和水,耗尽O2后,酵母菌通过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水和酒的产生是不同步的。

题图中发酵后混合物加热蒸发,经铁锅1冷凝后形成酒水混合物,通过刻有凹槽的叶状木板收集后流出,因此该装置是一个蒸馏装置。

28.(12分)某工厂为了生产耐高温植酸酶饲料添加剂,开展了菌株的筛选、酶的固定化及其特性分析研究,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土样中的菌种筛选→菌种鉴定→优良菌种扩大培养→植酸酶提纯→植酸酶固定化→植酸酶特性分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悬液需先经80℃处理15分钟,其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____。

(2)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过处理的土壤悬液进行稀释,然后涂布于含有植酸钠的固体培养基上。

培养后观察到单菌落,其周围出现透明水解圈,圈的直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强弱相关。

(3)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__________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________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

在合适条件下,将提纯的植酸酶与海藻酸钠混合后,滴加到一定浓度的钙离子溶液中,使液滴形成凝胶固体小球。

该过程是对酶进行__________。

A.吸附
B.包埋
C.装柱
D.洗涤
(4)温度与植酸酶相对酶活性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测试温度中,固定化与未固定化植酸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0℃和45℃
B.测试温度范围内,固定化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性波动低于未固定化植酸酶
C.固定化与未固定化植酸酶相比,相对酶活性在80%以上时的温度范围较宽
D.65℃时固定化与未固定化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性因蛋白质变性而位于最低点
答案(1)耐高温菌株(2)植酸酶的活性(3)化学不溶于水 B (4)D
29.(13分)(2018·衢州高二检测)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某年1月4号下午选取1、2、3号三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
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g,再分别倒入等量的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

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作为对照,之后定时测定,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腌制过程中,坛中的溶液量会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在腌制过程中的第________天,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若要食用,至少要在腌制后的第________天比较好。

(3)该小组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泡菜加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请简要谈一下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2)3 10
(3)不合理应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含量分别记录,求平均值,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亚硝酸盐含量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
(4)防止杂菌的污染;在腌制过程中注意腌制的时间,控制好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解析(1)因为盐水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因此腌制过程中泡菜坛中的溶液量会增加。

(2)由题图可知,从1月4日开始腌制,到1月7日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高,到1月14日亚硝酸盐的含量下降到最低水平,之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因此,在腌制过程中的第3天,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若要食用,至少要在腌制后的第10天比较好。

(3)由题图可知,该小组对每个坛中的数据分别画出曲线是不科学的,设置三个泡菜坛的目的是进行平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使实验数据更真实,因此应该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含量分别记录,求平均值,然后以日期为横坐标,亚硝酸盐含量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

(4)为了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泡菜加工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有:防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