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的语言色彩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的语言色彩分析
摘要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通过语言文学作品才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来,也是语言的这个载体给予作品更多的灵魂和寓意。

一个作品中不同的语言会表达出不一样的意蕴。

本文试以西著名作家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的语言为视角,从作品的地域色彩、音韵色彩、修辞这几方面来分别分析小说的语言色彩。

本文从以下几部分对秦腔语言做以简单探索。

第一部分,前言,简单介绍了贾平凹日常及《秦腔》这部作品。

贾平凹本人热爱传统艺术,作者的语言选择与其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第二部分,从地域色彩方面着手,先介绍了地域方言词语,再分别从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方面来分析了这篇作品。

小说商洛色彩浓厚,独特的区域位置形成了自成一家的方音体系,而这些又反过来影响这地域文化。

第三部分从音韵色彩方面分析作品,通过重叠、及歇后语交换等语言中透露出新时代条件下农民语言的独特魅力,也显示出了贾平凹非常厚重的文学修养。

第四部分从修辞角度来分析《秦腔》,透过句式的多变以及多种辞格手法的变换写出了清风街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关键词:地域方言、语体、音韵色彩、修辞色彩
前言
贾平凹,1952年生人,陕西省商洛市,棣花镇人士,著名作家。

他出生于不太富足的棣花镇,1974年最先有文章被刊登,1975年结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从上世去西安求学开始练习毛笔字,他的基本功扎实,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其作品也具有代表性。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艺术性。

贾平凹的爱好非常广泛。

书法、绘画、下棋、砖雕、佛像、汉陶、木雕,最痴心的是玩石头。

他的考古架上放的各种小佛像、佛头,颜色各异,年代不一。

他对原始民间艺术有一种特别的喜爱,自己也经常去结交那些民间手艺人,最喜欢的还是陕北周苹英老太太的铰花花(剪纸)。

他热爱石头、对民间艺术精粹有一种深深地喜欢。

他的长篇小说《秦腔》是贾平凹第一部真正入手描写故乡,也是他投入了自己生命和灵魂的重要作品。

《秦腔》以贾平凹的故乡棣花街为原型,转为小说中的清风街,描述了街上改革开放来近几十年的变化以及诸位邻里乡亲间的离合悲欢,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现象。

写这部作品,是为了纪念贾平凹心中那渐行渐远的故乡,也是为那逝去的故乡留下一些东西,让后人去体味。

这部作品用口语这种语言现象来描写故乡农村的日常琐碎生活,更符合农村极少用书面语这一情景。

叹词、语气助词、方言词等诸多口语词语
的运用,使文章表达更加接近地域化,情感输出更加流畅,也更加贴近农民生活。

这篇小说中包括了诸多的叹词、叠词、俗语谚语、歇后语、詈语等商洛当地语言,贾平凹语言的选择与其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也经历了从学习到接受最后追求的过程,他生长于商洛市一个小村镇,去西安求学后,一直生活在西安。

《秦腔》是贾平凹第12部长篇小说,文章以厚重夯实的语言,选用“密实的流年式的叙写”,字里行间透出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乡里农村近况的担忧。

第一章《秦腔》语言的地域色彩
地域对语言有重要影响,语言作为话语输出的载体,语言又充分集结着当地的地域特色。

贾平凹的创作具有自己的风格,作品中的语言有着浓郁的关中情调。

纵观新世纪当代作家群,在方面,贾平凹无疑是运用地域方言进行文学创作最为出彩的一个。

贾平凹出生于商州,商州地处陕西南部,历史上,南接楚地,北临秦地,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当地的当地的地域文化,既有南方的“诗情画意”,又有北方的“粗狂豪放”。

楚国重巫术,这一独特文化色彩在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中均有涉及,例如《秦腔》中的中星的爹,就是清风街懂阴阳和风水的先生,每逢婚丧嫁娶、生病、破土动工等一系列事情的时候,他都会去给别人,掐时间、定方位。

而贾平凹的《秦腔》也是如此,全篇小说描写了秦地村镇清风街近二十年的蜕变,作者用最贴近作品主人
公的口语化的语言,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文化冲击,为后人很好的记录下了这一时代印记。

《秦腔》中地域方言词语
《秦腔》中用大量的方言词来描写当地人民风情,生活习惯,表达了秦地独特的传统文化。

地理环境养育了一方人,人又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并影响着地方特有的文化。

文中多次写到,人死后回家要缚一只白公鸡。

夏天礼伤重,被拉去县医院医治的路上,断了气。

文中这样写到“夏天智买了一只白公鸡缚在架子车上,我和他们一起把夏天礼往回拉。

”1这种做法是有说法的,在商洛地界,人们因故没有在家里去世,他们的魂是会回家来的,这种情况,就需要白公鸡来为亡魂指道引路,安全的护他们回家。

衣食住行,民之根本。

这些都满足的情况下,人民才能在经济基础之上开拓更多的文化特色。

文中有:夏天礼家,厦屋里有电视声。

还有梅花让“二伯进堂屋去喝酒”。

2“厦屋”指高大的房屋,晋代的左思《魏都赋》曾写过“厦屋一揆,华屏齐荣。

”3厦,做名词时,厦俗作厦,古通作夏,形声。

从广,夏声。

广表示房屋,“夏”古有“大”的意思,可见《尔雅•释诂》。

又如唐朝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中国传统民居大都是“人”字型结构,“安间”房是关中地区对这类房子的称谓,又叫上房。

一个院子除了上房还有偏房,
偏房在关中叫厦子房、厦屋,房屋的建筑形式没有根据传统的对称结构而是利用了北方特有的半边盖方式。

房子为什么要盖一半呢?因为半边盖的房子属于土木结构,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材,满足了关中人木头少用土多的盖房传统。

关中人还利用地理优势盖起厦子房,用黄土垒起三面土墙,朝院落一侧留门窗,房顶只要少许的大木头做檩、梁,做椽子的小木头要求很低低,三面土墙中有一边还利用了围墙,如此,节省了院子的空间,这种建筑物透光性好。

在传统的关中院子,进门处有一道墙叫做照壁,体现了含蓄的人格特点,往里走,两边都是厦屋,最里面是正房,与开门见山方式截然相反。

“土改时院子中间垒了胡基墙,两间留给了俊奇家。

”“胡基”即“胡墼”或“土墼”,我国北方地区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就是建筑房屋砌墙用的土坯,又指大土块。

两汉时期已开始使用,《说文》:墼,令适也,一曰未烧者。

段注:令适卽令甓。

甓就是砖,墼就是没有烧的转。

直到现在,“胡基”这一名称和建筑特色仍然在有些地方有所保留。

白娥曾说三踅谝起来是翻江倒海的。

谝,有两种意思,一是花言巧语,二是显示、夸耀。

《说文》中有“谝,便巧言也。

从言扁声。

”谝,就是巧妙的言语,书写从言部,发声从扁部。

《周书》有“善谝言”常用巧语。

《论语》记载有“友谝佞。

”这里是阿谀奉承、巧言善辩。

在如今日常交流
中,特别是关中地区常常这样来用“闲了有时间了,咱们再谝。

”蒲松龄《增补幸运曲》中有“这奴才不弹琵琶,光谝他的汗巾子,望我夸她。

”这人不弹奏琵琶,只给人夸耀她的汗巾子,希望我夸奖她。

这个带有夸耀意义的“谝”常见河南北部及黄河沿线一带。

谝在文中出现了一次。

书正也曾说过夏天义整天收地分地的不嫌泼烦,贾平凹也说自己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

“泼烦”在这里指艰难,烦躁,无聊,用在这里即生动又形象。

“泼”在文中出现了28余次,《玉篇》中记载,泼,从水发声,形声字。

本义是水露出,用力向外洒或者倒。

作动词时候有以下几个意思,一是水露出即本义,可见“又夹抢夺声,泼水声。

”《虞初新志》中,句意为又伴随着抢夺物品及水洒漏出来的声音。

文中多次出现的泼恶水就是这个意义。

二是泼散,用水来冲击物体。

文中君亭用剩茶水泼纸烟头,泼灭了。

三是泡,小说中泼辣子,泼葱花都是这个意义。

泼作形容词时,有以下几层含义。

一是蛮横,《水浒传》中有“那泼贼”即为那蛮横的人。

二是有谦词、贬词的意味。

庆满媳妇说道,你是泼命呢,给别人干活也落不下好。

既有贬低她丈夫的意味。

四是漫,“泼天”来形容极大。

文中出现的“泼天富贵”是借用赵宏声对联中的词语,表达太富贵极其富贵的意思。

《秦腔》有许多关于关中饮食的介绍,正是应了那句“民
以食为天”,“窑场的三踅端了碗蹴在碌碡上吃面。

”5甭打引生啦,明日让引生赔你个锅盔。

”6中人吃饭尤其是面,常常用一种“老碗”,说白了就是超大号的白瓷碗,叫老碗可以显示出关中人豪爽的性格特点。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男的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面即面条,陕西人大部分喜欢吃面食,因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而且面条很耐饥。

文中四婶在桌子上摆上了一盘辣子,卫为什么要将辣子摆上来呢?因为在关中习俗中就有这么一个怪俗,将辣子当成一道菜。

“夏天义喜欢吃凉粉,而且要多醋多辣子的,辣子多的吃饭时额头都冒出泪珠大的汗滴,这样才能爽过一把。

13关中人对辣子有一种独特的情怀,爱吃辣椒。

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除湿,关中人只是单纯的喜爱尤其爱吃油泼辣子。

中人吃饭尤其是面条时,配菜、肉类汤没有都可以,就是独独不能没有辣子。

贾平凹在文章里曾写过吃一碗面神采飞扬,没有辣子慢慢腾腾。

吃饭时,辣子要放重,辣得面红耳赤,大汗淋漓,这样才觉得有感觉,吃的比较过瘾。

贾平凹的创作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中用极具特色的语言体现出了关中地区的民风淳朴,除了上述这些词语,还有以下方言词语。

小说中的方言词语有如下熬煎、扒滑、伴人、半晌、背锅子、背笼、脖项、毕、避、擦黑、草驴、矬子、吃烟、碌碡、麻达、马勺、毛、茅厕、闷葫芦、没、
哪哒、呐、难场、闹仗、能、粘、年馑、牛牛、谝、品麻、泼、笸篮、作念、奓、掌柜的、张、招待得住、蒸馍、馍、直杠、致气、拽等一百五十余个方言词语。

二、《秦腔》中地域方言词语色彩分析
词语的色彩意义是用来区别词义的一大方面,这一点可以区别词汇尤其是近义词。

这种区别方法既可以用来区别普通话与方言,还可以区分地域与地域之间风俗特点。

1.感情色彩
同一个意义,但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出来就能体现出不同的语气和情感,也反映了不同的立场,词语的感情色彩即表达了对某一事物的主观态度,让人们在说话、写作时候用恰当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识。

在使用词语时,尤其是近义词,一定要利用好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从侧面也反映了作者对某件事情的态度。

一般来说,表达积极向上、正能量一类要用到褒义词:而表达消极情绪、反面思想用到贬义词。

用恰当的词语正确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达到讽刺或幽默的效果,“说反话”就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褒义词则表示的是贬义,用贬义词却表达出了褒义。

作品《秦腔》中有竹青说:“霸槽,你灵得很,还知道我为啥拉开来了?”7文中的“灵”、“灵性”、“灵醒”关中方言“灵”指聪明,反应快,也写作“灵醒”。

聪明人叫做“灵人”,俗语还有“灵
得很”等。

“老婆子颠着小脚跑,把一颗扔给她孙子,刘新生就把她掀倒了。

”中“老婆子”一词,在关中方言和普通话的用法中都可以用来称呼老年妇女,或用作(老年)丈夫称妻子。

但是在其情感意义上普通话将这一词用来形容老年妇女时略带有厌恶的感情色彩,而在关中话中却没有这样的情感色彩。

《秦腔》中王老师对夏天智这样形容当时的秦腔现状,剧团是倒灶了,挣不下钱,年轻人又看不上,秦腔没办法传承下去了。

8倒灶”一词出自“灶灭其火,惟家之祸。

”《太玄经》汉朝杨雄,用倒灶来形容运气差,倒霉。

倒灶也可做“倒糟”倒是坏,糟是糟糕,连起来就是不顺心,不如意的意思。

可泛指各种麻烦、倒霉的事情。

现代汉语中带贬义。

2.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也称风格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反映了词与交际场合的关系,它是由经常出现的语体赋予的。

12词汇类别来作为区分标准,词语可以分为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具有书面语色彩,读起来庄重肃穆,文化气息浓厚;而口语语体的句子具有口语化特征,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符合主人公特定生活氛围。

描写夏天义和引生的爹当年於地的报表,就全部用了书面化的语言“清风街位于苗沟水库西南,北有苗沟水库主干渠。

全村现有土地一千亩其中滩地300亩,塬地500亩,坡
地200亩”9基本情况到方案可行性分析,再到设计及最后收益都采用了书面体语言,显示出了大家这个方案的认真,更体现了方案的严谨,有更强的执行力色彩。

这部作品用口语这种语言现象来描写故乡农村的日常琐碎生活,更符合农村极少用书面语这一情景。

《秦腔》中的场景对话描写具有问答的口语化现象。

夏天智说”这就算我来请过你喽!”
赵宏声说”这联写得怎样?”
夏天智说”墨好!给戏楼上也来一副。


赵宏声说”还要唱大戏呀?!”
夏天智说”县剧团来助兴的。

”10
纵观全文,从开始夏天智与赵宏声为安排夏风与白雪结婚消息的对话场景到最后在众人为安排夏天义的丧事的议论对话声中,大量的日常生活小事都是用对话式的形式来表达,全文共计有三百余个对话场景,这些对话场景中都使用了一问一答这种口语化的表达形式,也更贴近了清风街农民的日常交流模式。

叹词、语气助词、方言词等诸多口语词语的运用,使文章交流更加顺畅、情感表达更加清楚、更加贴合农民生活。

这篇小说中包括了诸多的叹词、叠词、俗语谚语、歇后语、詈语等商洛当地语言,贾平凹的故乡就是商洛,这些词语带有着浓厚的商洛味道。

如,我说,“牙呢,我的牙呢?”11
说“宏声叔,你这是贺婚喜喱还是给你做广告哩?”12 老女演员说“那好吧”13
“引生,急啥呢?”14
“急屁哩”15
“为啥?”16
“宏声你把你家的苍蝇领走么”17
“这就算我请过你喽”18
这些例子中“呢”“呀”“啦”“啊”是叹词,“哩”“啥”“么”“喽”是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语气助词,这样的叹词、助词遍布了文章的对话语句,充分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一般写作中也会有这样口语化的语气词,而《秦腔》中作者在描写自然、叙述背景甚至描写人物心理时候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语气词,透过这些词语更加生动再现了清风街人的生活。

“水灵灵的”19他拿手压压猪的脊梁。

”20尝味道咋样?”21听听你们意见。

”22的“灵灵”“压压”“尝尝”“听听”是这些词语的方言用法,这些词语的方言用法更加符合当地人们的生活及口语用法,又如“黑哇!黑哇!”“躁躁”“把稳”“碌碡”等词也具有方言特点,“黑哇”指的是乌鸦,因其皮肤黑,叫声是“哇哇”的,所以得名。

“躁躁”表达了人情绪烦躁,更生动,“碌碡”则是关中地区一种农具。

俗语谚语、歇后语、詈语等词也具有商洛地方特色。

如:“烂
套子也能塞墙窟窿”“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红萝卜缨子换炸弹--着了一个满天飞”23些俗语谚语、歇后语、詈语无不显示着商洛人们的生存智慧。

第二章《秦腔》语言中的音韵色彩
1、重叠
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包括有语法意义的重叠(词的重叠)和没有语法意义的重叠(音节的重叠),具有特定的表义作用,表现形式上具有灵活性,读起来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音节重叠包括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的重叠式,叠音词首先是一个语素,文中出现多的是合成词中的重叠式,指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

文中陈星歌词中亲爱的“妈妈”,我的脑子“常常”走神,还有“星星”“馍馍”等词的重叠比较多,一般来说较为常见的的都是动词、形容词及量词。

动词重叠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了某些动作行为。

如“照照”镜子,这一词可来表示照镜子这一动作不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有一个持续的过程。

又有“破破”规矩、“嚷嚷”结婚、“端端”走进了饭馆、“担担”重担。

关中地区有很多传统,白雪刚嫁进夏家,村民上善就说是让她破破规矩,两个“破”意有轻、愉快之意。

在遇到盖市场时,干部的意见有了分歧,秦安说了一句“这个点子,需要实际考察考察。

”这一词的使用缓解了当时的尴尬气氛,也达到了自己的目
的,让这个事情在拖一拖。

形容词的重叠针对于某些性质,用形态变化来表示程度的加深或适中。

嫁得“远远”的,君亭眼睛“红红”的,玫瑰花开得水“灵灵”的,“高高”的长过了墙头。

引生在帮夏风和白雪办完婚事之后,顿时没了心情,想到自己爱的人嫁给了村里有声望的夏家,不由得难受,有那种无奈,心里不甘,所以想着她不嫁我,也该远嫁,这样我不会看见她嫁人的时候,不会难受。

文中还有一些拟声词的重叠,夏天智吸烟锅“呼噜呼噜”,院子里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夏天义搬石头“哼哧哼哧”的声音。

这种拟声词的重叠使得这一声音更加具体化,表达上的感情色彩也更加丰富、饱满。

让人觉得更加亲切,缩短了距离。

2、歇后语及俗语
文中包括很多关中地区迄今都在流传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的插入,使语言在阅读上有着别样的韵味,有些现代汉语所不能表达出的意味。

这里用一两句歇后语,作者想表达的感情都有了,而且这些话语的使用,也更加符合文中人的身份,清风街的农民,他们说出这样的话语,和他们的人物身份也符合,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你是装下的不像,磨下的不亮,升子丢在地里-八棱子没相。

”“红萝卜缨子换炸弹-着了一个满天飞”“长虫把头割了-死淋虫一个”24等一系列
的歇后语,通俗易懂,可以直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看出日常人们的生活也是其乐融融。

三踅说庆玉是“过河勾缝子夹水的人”25这一俗语来形容庆玉的吝啬、小气,从河里过,都不会放过免费的水,这个有价值的酒壶就更不会放过了。

说明了丈人家的酒壶确实是是被庆玉收藏起来了,他这样小气的人怎么舍得把自己的东西再给别人呢,说明了庆玉把酒壶给四叔的不可靠性。

第三章《秦腔》语言中的修辞色彩
贾平凹是一个善用各种修辞的作家,在其作品中,大量的运用了修辞手法,以达到文学作品的丰富性、话语的多样性,他的作品语言独特,有着鲜明的个性,这样一来。

句式的选择
常言道“一句话,百种说。

”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就是句式。

而一部作品句式的选择变化也恰恰看出了一个作家的文学涵养,他能不能及时的调动自己的文学宝库,使作品更加生动、引人注目。

这篇文章就有很多句式的变化,包括长句、短句长短句互换。

长句是指词语多、形式较长的句子,文中写到两委会开会时候君亭念得那一段关于年末收缴款项的文字,里边有好几处用的长句。

“协议书必须以物质抵押或个人财产的形式签订。

”26“并按作价额每年收10%的使用磨损费”27等句子,读起来严肃庄重,说明开会收欠款这件事情,是经过上
级部门严肃考虑仔细推敲而下达的的,收款的各项规定也是经过上级批准制定下来的。

给人一种强制不可抗拒的感觉,要求人们要严阵以待。

短句则是指形体较短的句子,常用于日常会话。

如文中新生因欠收而退掉一半果园承包款导致苹果被大家哄抢那一段,
那人说:“承包费你交了?”
刘新生说:“交了!”
那人说:“交了多少?”
刘新生说:“一半。


那人说:“那一半呢?”
刘新生说:“那一半我已经不承包了!”28
这种短句句式简洁,表达意思直截了当。

通过简单句式表达出了两人争吵的直接意图,就是因为刘新生退掉一半承包的果园,他们觉得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而争吵。

这也符合农民日常交流方式,他们不会像文人一样说出长篇大论,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意义即可。

辞格的丰富
有人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这种说法要求我们在日常说话、平常写作中要注意各种修辞手法的转换,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最常见的辞格是比喻,文中有夏风描述君亭,“我君亭哥像个老虎似的,脾气那么大?”29这句话出现在夏风的嘴里,因为他是清风街为数不多的文
化人,用“老虎”来比喻君亭,也充分的显示出了君亭的性格,脾气大,性子急。

而君亭这一人物形象也更生动、形象。

“赵宏声像猴一样爬梯子往戏楼两边的柱子上贴对联,对联纸褪色,染得他颧骨都是红的。

”30这一句运用比喻,将赵宏声比做猴子,说出了他攀爬梯子张贴对联动作的灵巧。

还有比拟这一手法,这种写法具有思维上的跳跃性,可以让读者印象深刻,从而产生共鸣。

文中写道“棉花里有牵牛蔓往上爬,踩着篱笆格儿一进一出地往上爬,高高地伸着头站在了篱笆顶上。

”31将牵牛蔓比作人一样,可以爬、踩、伸头,这些动作的拟人化,将这一植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到了植物的那种调皮、可爱。

结论:本文通过从《秦腔》中语言的地域色彩、音韵色彩、修辞色彩三方面着手,试着对这部作品的语言色彩进行分析。

列举文中出现的地域方言词语,对重点语词进行解释,写出了贾平凹作品中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风采,他的语言受其生活环境影响,既有着商洛方言中土生土气的口语、俗语、谚语等又糅合了大关中粗狂的古语词等,这些一一体现在文中关于清风街人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农事等方面。

再通过对词语色彩分析,通过感情和语体色彩两方面写出了符合人物形象的语言,文中引声是个疯子,又以他为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主线,在有些叙述方面,跳跃性比较大,又因为他是个疯子,文中还有很多他的疯言疯语在形式上比较灵活。

后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