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可能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可能性分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世界贸易中心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随着亚太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由于政局相对稳定,地理环境优越,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日益向亚太地区转移。

总体来说,历史上世界贸易中心区有一个从欧洲地中海沿岸向北大西洋两岸转移的过程,本世纪,随着战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亚太地区以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亚太地区概述
亚太即亚洲太平洋地区,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

它通常是指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Asia-Pacific),包括东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联盟诸国、中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等美洲国家,还有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其地理面积约13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人左右,占世界地理面积总数的9%,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4%。

广义范围的亚太地区包括沿太平洋的北美、南美、东亚、南亚以及大洋洲各国。

这个地区的一大特点是国家多,差别大。

这里既有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型国家和地区,也有经济上较落后的弹丸岛国。

人们之所以把这样一个横跨亚洲。

美洲和大洋洲的广阔地带统称之为一个地区,显然不是基于地理上的连接,而主要是因为经济和政治发展上的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增长的共同利益。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

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因冷战结束而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和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等背景下,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1989年1月提出召开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的倡议。

这一倡议得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盟的积极响应。

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目前该组织共有21个成员: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俄罗斯和越南。

二、世界贸易中心区的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先形成的地区是在欧洲,因此世界贸易中心首先在欧洲形成。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国际贸易中心由区域贸易中心向世界贸易中心发展。

公元11世纪-15世纪是欧洲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欧洲,首先形成经济中心及商业中心的是地中海,其重点又集中在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威尼斯。

在这个阶段,欧洲内部最重要的区域贸易中心主要出现在佛兰德尔、汉撒同盟、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佛罗伦萨。

随着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割断了东西方贸易之路,威尼斯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北欧各国间的贸易兴旺。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地中海的优势失去了欧亚中心的地位,而大西洋沿岸的英法西葡荷成为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世界商业中心由南欧向北转移,逐步转向伦敦。

至20世纪初,欧洲西部和美国东北部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世界商业金融中心转到了纽约。

战后,日本经济腾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加上亚洲“四小龙”
的崛起,太平洋逐步取代大西洋,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本世纪出现了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

同时,亚太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局势都是世界贸易中心转移的重要因素。

现在,亚太地区在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区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亚太地区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威胁。

如今的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给亚太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域范围广大,自然条件类型多样
亚太地区地域广大,包含国家较多,不同国家之间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在物质资料生产、服务提供、知识产权交易方面通过贸易得到补充;此外,该地区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横跨温带、亚热带、热带,气候条件良好;
(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亚太地区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大洋洲的一些岛国外,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和地区。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本低,在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三)具有丰富的海洋和陆地资源
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等资源丰富,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源得到补充;人口众多;因为处于环太平洋海域,大多数国家都有良好的天然港口,便利的海上交通,而且大多数国家海上贸易历史悠久,有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传统。

(四)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与其他的洲或相近或紧密毗邻。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它通过许多海峡或运河与其他海洋相沟通。

从陆上交通看,两条欧亚大陆桥,连接欧亚两大洲;亚非只隔一条苏伊士运河,而穿过狭窄的白令海峡即可抵达北美洲。

从海上交通看,位于亚太地区的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白令海峡等,都是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

由于海上运输方便,目前世界许多重要港口均分布在亚太地区:香港、新加坡港、高雄港等。

四、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
1、经济增长迅速
20世纪80年代后,在1983年至1992年的十年间,西太平洋地区是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在这十年中全球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超过6%的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集中在亚太地区。

进入90年代,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1992年亚洲“四小龙”的国民生产总值合计约为6142亿美元,东盟的泰、马、菲、印尼四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合计为3256亿美元,两者相加已接近1万亿美元。

21世纪以来,2010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为6.3%,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而欧盟预测,欧盟27国和欧元区16国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为0.7%,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增长率仅为2%至3.1%。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人口数量即达27亿,占全球的40%GDP和贸易量总额分别占全球的53%和54%。

同时,世界三大独立经济体美国、日本和中国均属亚太国家。

2008年,三者GDP
总额高达23.396万亿美元,远超欧盟27国的18.9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31%。

2、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地位日益上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欧美地区经济先后出现负增长,而亚洲新兴经济体一直保持了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1995年亚太15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其中日本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中国居第七位.金融实力大增,吸引外资大大增加,1995年东亚地区引进外资已占全世界的13%。

3、科技实力长足进步
亚太地区科技的飞跃进步,使这一地区经济活力增长,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已转移到太平洋地区。

由于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日本和亚太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工业化取得巨大进展。

70 年代中期以后,美、日通过对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的尖端技术的开发与研制,把科技革命推向新的高潮。

进入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科技立国”的战略方针。

与此同时,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等亚太国家为发展经济,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重视高科技的开发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当前,美国是世界科技中心,日本已经跻身于新技术革命的前列,韩国、中国、东盟国家正在努力追赶,亚太地区逐步形成不同层次构成的高科技群体。

国际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技术的竞争。

亚太地区各国在科技领域内日益增长的优势,使它们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五、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
1、战后,亚太各国都采取了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

无论是日本,还是“四小龙”、东盟,甚至中国都在外贸出口上作了极大努力,制订了出口导向型战略。

外贸的成功,刺激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大规模的外来投资。

正是由于要达到此一出口发展战略目标,东亚各国和地区都力图提高本身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技术素质和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改变原来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2、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主要措施有:a,降低关税 b,取消许可证和配额 c,廉价提供土地资源 d,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流入亚太地区资本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

美、日是两个在亚太地区的主要投资国。

但日本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比美国更为密切,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二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在亚洲则主要集中于“四小龙”和东盟。

3、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紧密性或非紧密性的区域和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经济互补性这一强势。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有两个显着的特点:其一是,这种合作从总体上已经逐渐进入实际的操作运行;其二是,由于东亚地区自身具有许多内在动力,它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引进外来人才
各国制定制定政策培养本土人才并吸引国外人才中国吸引人才分两类,第一类是吸引世界顶尖科学家定居中国,另一类是世界顶尖科学家每年在中国几个月到半年,他们都在不同城市、省份设立了科研中心。

香港在吸引人才方面,由于“一国两制”政策,在某些方面会比较灵活。

香港7所知名大学都以英美的制度为依据,不过从过去30年的记录来看,几乎所有的大学校长
都是华裔,他们比较少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很多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华裔很多都愿意回港服务,可以预测未来香港的高等教育会更上一层楼。

台湾人才济济,大学及研究中心都做出了许多非常骄人的成绩,台湾的科研文化其实比香港、新加坡等地更加成熟、更有传统。

台湾在吸引人才方面有优秀的一面,但同时,台湾在吸引人才的最大问题是大学研究院的待遇不能与新加坡、香港甚至中国大陆相比。

如果不尽早大幅度提高待遇,台湾不但不能吸引外来人才,甚至会流失人才。

韩国方面过去也愿意走国际路线,希望能以高薪及良好的科研设备来吸引外来学者。

5、美国把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岸转向亚洲的太平洋。

六、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所面临的挑战
1、亚太地区中多数国家正处在转型期,市场机制尚待完善,因此较脆弱,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亚太地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给亚太地区多数正处于转型期额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些国家经过一个变革期,市场机制尚未完善,在全球化的进程和激烈的竞争下难以适应。

2、科技力量不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亚太地区很多国家的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但是,从总体来说,科技力量不足仍是阻碍亚太地区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发展中国家占的比例较大,在技术上的研究和开发尚未成熟。

当今社会,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要求企业必须加速技术更新。

同时,在新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一体化使消费者的选择更为广泛,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这些都给亚太地区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面临巨大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在1980—2009年间,也承受着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85%的死亡人数和38%的经济损失。

亚太地区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是非洲地区的4倍,是欧洲和北美地区的25倍。

报告认为,亚太地区自然灾害频发,这一地区正在承受包括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日益频繁的恶劣风暴以及洪涝灾害等一系列环境状况恶化带来的后果。

由于亚太地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所面临的“气候移民”压力要比别的地区更大。

4、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全球化和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

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既存在资金与技术、原料与市场等方面纵横交错的互相依赖关系,又存在剥削与被剥削、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就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已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永远处于贫穷落后状态,不仅发展中国家经济振兴难以实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要受到限制,并影响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国际政治的稳定。

七、新经济与全球化下,亚太地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新经济和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潮流,这给亚太地区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
第一,高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给企业带来了获取高利润率的可能。

第二,高新技术在其自身产业化的同时,也会带动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随着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制造业也重新焕发了活力。

技术创新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生产工艺和手段,使广大企业有机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三,新经济的发展,给企业的市场进入大开方便之门,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发展为在任何地区的企业提供了几乎平等的信息机会,也可说是市场机会。

第四,经济全球化给企业的最直接、最显见的好处是关税的降低,贸易壁垒的减少,进出口贸易的便利。

(2)挑战
第一,新经济的高利润率和市场进入比较容易的特点,从一方面看是机遇,但从另一方面看则是挑战,使一个企业既可能很快扩张,也可能很快缩水破产。

第二,全球市场一体化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竞争。

第三,比较于欧洲共同体或其它区域经济体的企业,亚太地区的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更为直接。

第四,由于全球化,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日趋密切,其相互影响也日益增强,某地发生的事件会迅速波及世界各地,一些不可预测的变数,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3)策略
亚太地区企业应顺应潮流,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积极调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第一,把握新经济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自身能力。

第二,加强合作与交流,谋求共同提高和发展。

第三,我们亚太地区企业应该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共同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八、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甚为迅速。

标志着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的也是最大的自贸区成为现实,它覆盖19亿人口,年国内生产总值约6万亿美元,年贸易额约4.5万亿美元,与北美、欧盟共同成为世界自贸区的前三甲,展现出令人兴奋的广阔市场前景。

相信亚太地区在国际舞台上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作用。

进入新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亚太各国和地区必须加强合作、促进发展、实现共赢。

这是亚太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亚太地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前提和基石。

当前,应该进一步扩大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加强对话和交流,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附加公文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扶贫工作文件精神,根据《关于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确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从今年起决战三年,实现全乡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保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总体要求: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和贫困代际传递;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年度任务:2015-2017年全乡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二、精准识别
(一)核准对象。

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收入为依据再一次进行核实,逐村逐户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核实后的名单要进行张榜公示,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坚决予以排除,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精准度。

建立精准识别责任承诺制,上报立卡的贫困户登记表必须经村小组长、挂组村干部、挂点乡干部、乡领导签字确认,并作出承诺,如扶贫对象不符合政策条件愿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

(二)分类扶持。

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和蓝卡户三类,第一类为黄卡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在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第二类为红卡户,是指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比较深的贫困户;第三类为蓝卡户,是指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五保户。

优先扶持黄卡户,集中攻坚扶持红卡户脱贫,对蓝卡户则通过保障扶贫来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挂图作业。

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三年制定脱贫规划。

乡里将根据各村情况对每年精准脱贫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建立台账,并用图表标注清楚,挂图作业,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做到“贫困在库,脱贫出库”。

三、精准施策
针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清类别,分类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

在抓好贫困村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的建设同时要抓好对贫困户的帮扶,做到精准施策。

(一)推进基础设施扶贫
1.对“十三五”扶持贫困村25户以上的所有自然村,由规划所牵头负责进行村庄建设规划。

2.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交通、电力、水利、就医就学等方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贫困群众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到2015年完成2个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确保到2016年底新一轮贫困村中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在调查摸底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保到2016底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户土坯房和危旧住房的改造任务;灌溉渠系建设和小山塘除险加固改造主要倾向贫困村,提高灌溉能力,到2017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和生产用水困难问题;每年安排贫困村至少一个“一事一议”项目,以帮助解决路、桥、水等问题。

(二)推进产业扶贫
1.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

大力发展高产油茶、白莲、等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鼓励支持贫困户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富民特色产业。

为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优先立项和优先提供苗木和
种苗。

每年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户50户以上,到2020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有一个长效增收的主业。

乡财政筹集资金,重点打造空坑——XX扶贫产业带,带动全乡贫困群众发展扶贫产业。

2.筹集精准扶贫到户资金。

县乡筹集精准帮扶到户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奖补,或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补助农业保险,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

县财政每年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切出一半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了扶贫产业的贫困户,经验收合格后每户获得一次性扶持资金5000元,按规划分批实施,5年内全覆盖;另外切除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贷款贴息。

3.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指导贫困村选择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产业;组建一个支撑有力的合作组织;设立一个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为条件成熟的贫困村安排2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合作商业银行按1:8放贷;创建一个部门配合的帮扶机制,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蔬菜局等相关部门在贫困村产业选择、合作社组建、技术培训推广、市场开发等方面会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

4.创新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鼓励贫困农户以土(林)地经营权作价入股方式,参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和联户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对贫困户创办的家庭农场和有贫困户参与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