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一轮复习:跟着教材学阅读
【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内容解读
修辞手法是中考记叙文阅读中的高频考点。

它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常用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反问、设问等。

考点分析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六种修辞方法。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
奥的、生疏的事物,即平常所说的“打比方”。

比如泰戈尔《图书馆》一文把图书
馆比作“静穆的海浪”,就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对图书馆
的形象描述。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朱自清的《春》
中对各种花的开放是这样写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

”这句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
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例如《百合花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
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夸张,即故意“言过其实”,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如梁实秋的《鸟》中对鸟的描写:“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就是一种夸张的表述。

设问,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如《统筹方法》:“(统筹方法)如何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一种是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例如《清贫》:“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常见问法
1.融入到句子的理解与赏析中去考查: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

【如2023·沈阳/怀化/恩施/广西/齐齐哈尔/本溪;2022·广东/河池/连云港/自贡等】
2.文章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如2022·内江/天津】
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如2023·南充/牡丹江】
教材示例
【教材】九年级(下)第4课《海燕》“积累拓展”第四题
【问题】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它们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点拨】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性。

本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解答】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参考答案:这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并且给海燕活动的背景增添一点亮光,使人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和希望。

“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

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2.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参考答案: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呻吟”“吓坏”等词,赋予海鸭以人的声音、动作和情感,写出了海鸭的恐惧、胆怯,与英勇的海燕形成鲜明对比。

中考链接
(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子秘语
祁云枝
①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

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
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

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②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

诗与远方,其实也是所有草木的梦想。

③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红枫树下拍摄小视频。

鲜红的枫叶,在秋风里汤秋千,出唰啦啦的声响。

眼前的枫树,宛若一条流向天际的河流,翻卷出红色的浪花。

小鱼般欢快的种子,从朵朵浪花里迸溅出来,进入我的镜头。

④秋意渐浓。

树木多穿起金黄橙红的衣裳,这是成熟的颜色,也是富足的颜色。

天空里密布独属秋天的忙碌,看得见看不见的种子,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约。

我仿佛看见,又一个春天来临,姹紫嫣红和万千生命的迭代,纷纷从种子里萌动。

大地,又一次演绎万种风情。

⑤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

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帽画,鸟儿,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

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女贞种子穿越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

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

⑥我追着一粒种子拍摄。

镜头里,红枫种子旋转出令我痴迷的轻盈,它晃晃悠悠,漫无目的而又充满了希望。

我知道,种子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那一刻经过它身旁的风,这种不确定的飞行,像极了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⑦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转着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两粒种子,像两条吻在一起的小鱼身体呈倒八字张开。

橙黄的鱼头是种子,鲜红透亮的鱼尾是翅膀,这枚翅果不像是现实的种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灵。

在这架小小“螺旋桨”的带领下,红枫种子轻舞飞扬。

⑧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

一团小小的涡旋气流,出现在种子上空。

涡旋气流似一团无形的手,拽拉着种子下落的脚步,为的是给风留出更多的时间,更从容地把种子带到更遥远的地方。

头与尾之间、重与轻之间,一对种子的吻鱼组合,让红枫种子除了拥有机械制造、仿生学和生态学上的意义外,还具备了某种哲学意味。

⑨突然间想起小时候读过的《种子历险记》。

每一粒看似弱小的种子,都是义无反
...顾.的英雄。

朝未知地带前行的红枫种子,拥有飞行的独门绝技,飞行的距离长,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也一定多。

如果我追踪记录一粒种子长长的一生,会不会也能写出一篇好玩有趣的《种子历险记》?
⑩好多次,我走进校园向学生讲述植物生存的智慧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请同学们描述红枫种子的形状。

鲜有答对者,显然,很少有学生去关注。

孩子们极少有时间和一株植物对话。

这召唤我把红枫种子拍成视频。

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我惊诧的植物飞翔的智慧与哲理,能否种子般撤进学生心田?
⑪不远处的草坪上,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一个小姑娘在草丛里玩耍。

园子里的草坪上,蒲公英像天空里的星星一样繁多。

它们在这里出生、展叶、开花、结果。

草坪出现多久,它们就生活了多久,东一棵西一棵,此起彼伏。

小姑娘三四岁,圆脸、圆眼睛、圆嘴巴,连身体也圆乎乎的。

她不时弯腰摘下蒲公英的绒球状果序,举至眼前,嘟起圆圆的小嘴,呼——一群种子各自撑开小伞,向天空的高远处翩跹。

⑫像是一口气吹开了时光之门,我的童年透适而来。

多年前,在家乡的田埂地畔边,我也曾像她一样,挑选出色的白团大的蒲公英绒球,高高举起,嘟着嘴唇,把种子吹向天空。

蒲公英头戴光圈,慢悠悠地向天空飞去,踏上未知又可预知的旅程。

那时候,天离地很近,头顶上,就晃动着棉花般的白云。

若是有人站在大树的枝权间,伸出手,就能触摸到云朵。

⑬即便不被人类助力,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可以从地面上起飞,一阵微风就可以送它们远行。

资料上说,晴朗的二级和风里,蒲公英种子可以飞翔两公里左右。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的,就是蒲公英吧。

⑭小姑娘现在还不会知道,总有一天,她也会像蒲公英一样,离开她的母亲,飞到适合自己生根发芽的土地上。

⑮我们,都是蒲公英的播种者。

我们,也都是一粒蒲公英种子。

⑯此刻,望着天空里忙碌飞行的红枫种子,我与漫步瓦尔登湖聆听自然的梭罗,或在自家荒园中凝视昆虫的法布尔,有着相似的快乐。

⑰是种子,让我的人生与草木链接,并渐渐地成为彼此。

(有删改)【问题】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点拨】“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将种子赋予人的情态“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首段“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

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种子们在秋天的忙碌且热闹的景象。

【解答】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唱”赋予种子人格化色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种子们在秋天的忙碌(或愉悦/繁盛/热闹等)景象。

思维导图
修辞格基本作用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
态度鲜明,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练习巩固
(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开在回家的路上
①立春了!天亮堂起来了!一条条树枝上那么多春天的眼睛。

紫藤还在盘算
..着如何
艳压群芳,春梅已悄悄冒出满身红蕾,早开了一朵两朵,和迎春一起撬开
..冬天的壳。

②在寒冷的日子里盼春,于料峭的日子里寻春,那些花不是花,芽也不是芽,而是温暖的感觉,明亮的化身,使人在黯淡的日子里保持着爱和希望。

③“明天回家吃炸糖糕吧。

”母亲打来电话说。

回家,回家。

走在松软的田间小路上,一大片素净的蓝色小花突然出现在我的脚边,星星般灿烂!春天才掀开一角,它们已迫不及待抖落出一地春天。

不,每朵小花都是一个盛开的春天。

一种我从未注意过的花,竟齐刷刷开在我回家的路边!忙查“识花君”,是婆婆纳。

再看一眼这明媚朴实的婆婆纳,不禁想起母亲纺织的老粗布。

④去年春天,听说村口来了一家印染花布的,母亲赶忙把她年轻时熬夜织成的最后一卷白粗布从箱底搬出来,请人印染上花色,反复洗晒晾干,捶平整,做好的十几个床单全分给了我和弟媳。

那些粗布床单,冬暖夏凉,越铺越柔软。

可惜,年轻的时候,我不懂。

记得20年前我出嫁时,母亲问我要不要这种老粗布,我一口回绝说,只喜欢洋气的花洋布。

就像从前,吃住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是生活在幸福里的人。

⑤“过了冬至,一天长一线,你瞧这条线又向北移了一指宽。

”每年冬至一到,母亲常常指着地上的房檐影子说。

爽朗的话语里充满无限的希冀和温暖,怕冷的我立即觉得春天就要来了。

⑥“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每当我发了新书,母亲总是放下手中的活儿,坐下来,翻着课本,轻声读上一阵子。

那种如饥似渴的沉醉使一旁幼
小的我对读书充满莫名的亲近感和神圣感。

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的母亲把美丽的读书梦传给了我。

⑦花盆里的指甲草从泥里钻出两片圆圆的子叶。

看着,盼着……终于茎叶间开出了紫的、红的花。

母亲采几朵最新鲜的花儿配了白矾,于碗底的凹槽里捣成花泥,敷在我的指甲上,再用扁豆角叶子包好,白线缠紧。

这样连染五六次,我的指甲便红得发紫,到学校比红夺冠的骄傲至今历历在目。

⑧与母亲同框的一幕幕,像许多落地生根的画,每一幅,都如春天般明亮而温暖。

⑨母亲是从外县远嫁过来的。

老实巴交的父亲一贫如洗,母亲硬是把一个荒凉的家园变成了美丽的花园。

我的伙伴丽说:“你们家的欢笑和明朗全是你娘带来的。

”没错。

我们家之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之所以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童年,全靠活成了一束光的母亲。

⑩长大后,我在村子里教书,中午常回家吃饭。

“今天咋没听见你们学校的上课铃响?”有天吃饭的时候,母亲突然问我。

我心里咯噔一声,说:“改点儿了,还没来得及调整。

”原来还一直在牵挂着我,就像我一直牵挂着她一样。

⑪临走,母亲很自然地用手捏了捏我的自行车轮胎,然后拿来打气管打气。

我立在那里,像个上学将走的孩童。

“看这链子干的,你蹬着不沉呐?”母亲又拿来机油瓶子,用一根鸡毛沾满油,轻触着链子,另一只手缓缓转动脚蹬子。

油一滴一滴渗进去,两三圈后,车链子变得油亮亮的。

我蹬上充满气、膏过油的自行车,一缕风吹过耳边,飞向白云朵朵的蓝天。

⑫母亲七十多了,可不曾见她闲过。

每次回家,儿时的大院子依然一派生机。

康乃馨满盆子红,两丛大月季花开得灿灿的。

青葱的小菜园里,母亲在浇水。

叫一声:“娘!”“哎……”母亲应了一声。

一颗心,便有了安处。

⑬儿子高考后的一天,母亲塞给我一个小包,悄悄说:“这是5000块钱,给孩子上大学用。

”我心里一惊,饱经风霜的母亲哪儿来的钱?这钱不过是我平时给的零用钱加上每月一百多块的养老金,她舍不得花,一分一分从牙缝儿里省下来的罢了。

⑭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

⑮回家的路是世界上最美的路。

伴着一路的光和暖,女儿又回到了母亲身边。

走进厨房,一盆热腾腾的糖糕刚刚炸好,“快吃吧!”甜蜜的童年时光又回来了。

⑯浅浅的春雨过后,红梅落了。

玉兰推开门扉,“哗”的一声,杏花、桃花一树一树全开了。

而我再无心赏春,一颗盼春、寻春的心早已被那片蓝色的婆婆纳占满。

春色愈来愈浓,可怎么浓得过那片素净的小花——那是母亲的一片心啊。

(文/侯腊梅,有删改)1.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将下面的框架图补充完整。

描绘春景,
奠定情感基
调→
(1),引
发回忆

回忆往
事,(2)

(3)

再绘春天景
象,深化主

2.“春天”为什么会“开在回家的路上”?
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5.文章回忆了母亲日常生活的多件小事,其中哪一件事打动了你?又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出来。

(不得抄袭文中的内容,不超出所给字格)
(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破冰迎春归
乔忠延
①立春时节,黄河湾。

②风在刮,冰在响。

随着冰面的破裂,粗犷的吼声喷薄而出:春天醒来吧——
③冰面的窟窿越破越大,吼声越来越高:
④春天门开啦!
⑤春天回家吧!
⑥破冰,破冰!一群腰粗膀圆的彪形大汉,持钢钎,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这画面雄壮豪迈,看一眼,就像是一碗火辣辣的酒咕咚咚下肚,滚烫了脸膛也滚烫了胸口,只想甩掉帽子,扔下棉袄,扎进破冰的人群中干他个满身大汗!
⑦春江水暖鸭先知,黄河水暖草先绿。

紧靠黄河的长旺村,乡亲们早早就看到了鲜嫩的绿草。

别看这春色不多彩,不纷纭,没有花开时的五颜六色,仅仅只是一色翠绿,却让人爱得像是抱着襁褓里的婴儿,一刻也放不下。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纯真的爱心,尽管长旺村的春色来得比别处早,可乡亲们总嫌迟,早早就想冰消雪融,将漫长冬天里被严寒覆盖的生机解放出来。

⑧是啊,春天一到,雪化了,冰消了,冻土如铁的大地松软了。

不待百花竞艳,就可以赶着黄牛犁地播种了。

撒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粮食,是棉花,是囤里粮冒尖,是身上衣服暖,是一家人欢乐的笑颜。

无数个冬夜里的美梦,早就与春天交融在一起了: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种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劲往上长,长得小麦金黄金黄,长得棉花
雪白雪白,长得豆角好长好长,长得西瓜好甜好甜……这哪是做梦,分明是农家在早早谋划春天、构思春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早筹措,早动手,把一冬天积蓄在血脉里、骨骼中的劲头释放出来,才会有好光景、好日子。

人勤春早,这是祖祖辈辈的信条。

那不仅是书页里记载的文字,更是黄河湾里令人陡生豪情的生动场景——
⑨破冰迎春归!
⑩抡起钢钎破冰,挥舞棍棒破冰,硬生生把河面覆盖的冰打破,戳开一个大窟窿。

看吧,冰下奔腾着滚滚激流,翻卷着腾腾热浪。

那激流,那热浪,恰似春潮扑面而来。

⑪突然,有人俯下身去,背起撬开的冰块,跑上岸去,边跑边喊:河冰破开了——⑫有人紧跟着效仿,不过他那举止更威猛,甩掉棉袄,光着膀子,背起冰块,跑往村里,边跑边喊:春天来到了——
⑬光着脊梁的人们,背冰迅跑,竞相结队,呐喊声形成黄河岸边的第一波春潮。

春潮震荡了村庄,惊动了暖屋里的老老少少。

男男女女跑到了村巷,看着光脊背冰的汉子,禁不住喝彩叫好。

孩童们更是蹦蹦跳跳,手舞足蹈。

几位年迈的长者,激动地竖着拇指连声夸道:背冰!亮膘!
⑭背冰!亮膘!
⑮破冰年年干,背冰代代传,春潮岁岁涌,相沿成习,早已成为这里极具魅力的迎春风俗。

⑯这风俗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就是在申报项目的这一年,那口口相传多少代的话语需要凝结在纸面。

“背冰”好写,“亮膘”则有不同见解。

有人写“亮膘”,有人写“亮彪”。

不同写法的人,后来握手言和,二者共存。

亮膘,亮出健壮肢体!亮彪,亮出彪悍胆魄!辟厉奋发,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势不可挡!
⑰岁月更迭,日新月异。

如今,这背冰更具时代风采。

你看,他们来了一
⑱一个个光脊梁的黄河汉,黄憤巾,绿短裤,背着红绸带拴牢的雪白冰块,好彪悍,好威武。

最威武的当数背冰阵前的领头旗,莫说那旗有多长、有多宽,单说旗杆,那是一根撑顶瓦房的立柱,粗如木桶,重达百斤。

若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哪个
扛得起这稀世罕见的旗帜?只见阵前旗一摆,霹雳轰鸣,震耳欲聋,声浪直冲云霄。

哈呀,背冰汉手中的锣鼓敲响了,这排山倒海之势,飞扬出石破天惊的豪气!
⑲破冰迎春归,人勤春来早,黄河湾早早翻滚起春天的大潮。

春潮汹涌澎湃,涌向五湖四海,涌向八方九州!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读画面】
6.选文围绕“迎春”风俗着重描绘了哪两个画面?
7.请从下面语句中任选其一,按要求品析表达效果。

(1)一群腰粗膀圆的彪形大汉,持钢钎,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从词语运用角度品析)
(2)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种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劲往上长,长得小麦金黄金黄,长得棉花雪白雪白,长得豆角好长好长,长得西瓜好甜好甜……(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品析)选句。

品析:
【读思路】
8.小博同学认为,在朗读时间受限时,可以删除第⑯段。

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从内容或结构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读情感】
9.深入理解文章,会使朗读更具有感染力。

联系全文,谈谈第⑲段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请答出两点。

(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不等人
毕啸南
①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

第一次有这样具体的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发去济南念大学的那一天。

②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村子里的街坊邻居都来送行。

大家左一句叮咛右一声嘱咐,热热闹闹中,青涩的我意识到自己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些茫然,有些期待,也有些恐惧。

③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

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

她又叮嘱我爸,哪个包里有贵重的物件,去济南的路上一定要小心照看,别被贼偷了。

爸站在一旁一直愣愣地点头,像个没开悟的和尚。

④临行时,妈又要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

她一边拉开一个军绿色大提包的拉链,翻着里面的衣服,一边扭着头跟我说:“你看着,这里面一共有九件毛衣和毛裤,应该够你过冬了。

”我敷衍地点了点头。

她便麻利地又把拉链拉上,去拆旁边的小包袱。

“你看,这里面是换洗的内裤,自己记得换。


⑤来送别的三姨在旁边站着笑,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大声嚷嚷:“哎呀,你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

”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

⑥“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

”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旋即又笑哈哈地招呼
着亲戚邻里。

她天生一张鹅蛋脸,嵌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笑起来嘴巴像弯月挂在满是晚霞的天空中。

⑦记忆中,妈妈平日里特别爱笑,总是隔几米远就能听到她“哈哈哈”的招牌式大笑声,也不知道那些贫乏的日子中,哪里能冒出来那么多让她开心的事。

⑧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

”我和爸还在恍神中,她不知何时已经跑进了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

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

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


⑨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

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

⑩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

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

我望着她,妈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眼汪汪的少年。

⑪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⑫车终究还是开动了。

⑬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

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⑭上了火车,爸从威海到济南送我入校。

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几颗淘气的白星已经急不可待地在湖蓝色的夜幕上眨着眼睛。

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

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⑮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很少交流。

每次放学一回家,我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
⑯爸性格内敛,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什么。

来济南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⑰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

那条校园里的小路,我们却走了很久很久。

第一次,对父亲,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⑱我读过朱自清写他父亲的《背影》,对文中描写的他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场景记忆犹新。

⑲我和父亲走在校园的路上,他在前,我在后,我心里默默念想,这场景是多么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