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108线公路施工图设计勘察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道108线公路改建工程神堂堡~沙河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工程地质勘察大纲
编制:边俊良
复核:
审核:
山西诚达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2012年9月太原
目录
目录 0
一、项目概况 (2)
(一)工程建设规模及标准 (2)
(二)任务依据 (4)
二、执行技术标准 (4)
三、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5)
(一)地形地貌 (5)
(二)地质构造 (5)
(三)地层岩性 (6)
(四)地震烈度 (9)
(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土 (10)
(七)气象水文 (10)
四、勘察目的和任务 (12)
五、勘察实施方案 (12)
(一)勘察方法 (12)
(二)技术总要求 (13)
(三)桥位勘察 (13)
(四)一般路基勘察 (17)
(五)支挡工程勘察 (18)
(六)小桥涵勘察 (18)
(七)隧道工程勘察 (18)
(八)主要工作量 (19)
六、工作计划、人员设备安排 (20)
(一)时间计划 (20)
(二)人员 (20)
(三)设备 (20)
七、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控制 (20)
(一)质量控制和管理 (21)
(二)钻探质量要求 (21)
(三)室内试验质量要求 (23)
(四)标贯试验质量要求 (23)
(五)圆锥动力触探质量要求 (24)
(六)物探技术质量要求 (24)
(七)环境保护与控制 (25)
(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控制 (25)
(九)现场安全管理与控制 (26)
八、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7)
(一)总报告 (27)
(二)桥位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2)
(三)文件编制、出版与存档 (34)
一、项目概况
国道108线神堂堡至砂河段公路全长50.747km,位于忻州市繁峙县境内,该路段与省道王大线、大石线及神堂堡至阜平公路相连,在区域内形成了以国道108线为主骨架,省道为支干的良好的公路网结构,是晋煤外运的一条主要通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国道108线神堂堡至砂河段作为出省的主干线,不仅承担着区域间的交通运输车辆,而且还主要承担着过境运煤交通流。

据统计,2008年全线年平均混合交通量为8837 辆/日(折算成标准小客车),其中重型车辆占到80%。

该路段于2004年进行了改造,路况质量得到改善,通行能力大幅度提高,但车辆超载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神堂堡~白坡头段,路基宽度仅为8.5米,重型车辆车型大、车速慢、占道宽,明显地成为交通运输的“瓶颈”,堵车现象时时发生,整体路网服务水平已不适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国道108线的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路网整体效益,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路线起点位于国道108线AK353+950,并连接神堂堡至河北省阜平二级公路。

本项目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车辆主要构成为山西省通往河北省运输车辆,而在起点处沿国道108线通往灵丘方向车辆所占比重很少仅占交通量的5%左右,主要为沿神堂堡至阜平公路通往河北省运输车辆,所以起点确定在此处,并为下一阶段神堂堡至阜平一级公路改建留好衔接位置。

路线终点在AK404+912.37处。

终点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了要穿越了繁峙县重镇砂河;通过与通往雁北及五台山的省道大石线平交道口;路线由原二级路向一级路过渡的安全性及下阶段后续公路改建的衔接等因素,综合考虑评价后,确定终点位置。

沿线经神堂堡、红崖村、钟耳寺、韩庄村、大寨口、白坡头、云雾峪、大营到达砂河镇,在AK402+510处下穿京原铁路,推荐方案路线全长50.747km。

(一)工程建设规模及标准
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国道108线AK353+950处与神堂堡~阜平公路相接,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

终点在繁峙线砂河镇AK404+912.37处。

从起点神堂堡乡开始,采用整体式路基,路线沿旧路走向布设,跨越大沙河后,路线在旧路对岸布线,在神堂堡村前利用旧路穿过,过村后变为分离式路基,左右线
分别沿大沙河两岸布线,在红崖村AyK357+724.49处合并为整体式路基,利用旧路,在红崖村东北,穿越红崖隧道,在钟耳寺村东采用分离式路基,左右线沿大沙河两岸布线,经韩庄、大寨口,在AyK368+522.57处合并为整体式路基,沿旧路经白坡头、云雾峪、南遥门、马庄、大营、金山铺到达砂河镇,在AK400+160处避开旧路在AK402+510下穿京原铁路,在K403+377.797处接108线旧路到达终点K404+912.37。

路线主要控制点:神堂堡、红崖、钟耳寺、大寨口、白坡头、大营、砂河镇。

国道108线神堂堡~砂河段路线推荐线全长50.747km,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见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表
其它指标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执行。

工程量表
全线主要控制点为:神堂堡、红崖、钟耳寺、大寨口、白坡头、大营、砂河镇。

(二)任务依据
公司下达的计划任务书,由诚达公司直属公司承担工程设计,诚达公司岩土公司承担工程地质勘察。

二、执行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_C20-201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JTJ056-84)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013-2004 J340-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新标准
三、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一)地形地貌
项目AK353+950~AK369+900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横穿五台山脉东部。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沟壑纵横,因地质构造、岩性特征、风化剥蚀差异,大地貌单元属构造侵蚀剥蚀大起伏中山区,线路大多沿山涧河谷区展布。

AK369+900~AK404+912.37段位于忻定盆地的东北部,地形地貌较为简单,地质构造不发育,岩性特征、风化剥蚀差异较为明显,大地貌单元属忻定盆地东北部边缘地带,线路大多在忻定盆地内展布。

沿线主要河流有青羊口河、神堂堡河等。

表现为河床、河漫滩及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各级阶地;河床及Ⅱ阶地大多由砾卵石及砂、砂土互层组成,河漫滩及低阶地表层由粉土、粉细砂组成。

地面标高743.97~1217.68m,相对高差473.71m。

较大支沟除雨季沟谷短期有地表水外,平时干涸,地下水位多在30m以下。

植被以灌木为主,Ⅰ级阶地大部为耕作地。

(二)地质构造
(1)区域地质构造
依《山西省区域地质志》对构造的新划分,项目区构造单元属吕梁太行断块次级构造单元恒山~五台山穹状隆起东部。

恒山~五台山穹状隆起位于五台山块隆的北、中部,约占块隆面积的三分之二,隆起之上的沉积覆盖层绝大部分已被剥蚀,但一些高山之巅、断裂下陷处或古火山口中还可见沉积覆盖层的零星发布和保存,所见沉积盖层有长城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说明恒山、五台山区是中生代以来的构造隆起区。

该穹状隆起上一系列的北东向逆冲断层和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及沿断裂侵入、喷出的中酸性岩浆岩也是中生代构造变动的产物。

(2)项目区内地质构造
受区域构造控制,区内主要构造形迹是由燕山运动形成的构造格局。

据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编制的《山西省灾害地图集》(2007年6月)P7页“新构造分区”项目区属强烈隆起构造区的恒山、五台山隆起带,P44页“工程地质”所标识区内属五台山、恒山变质岩组成的断块高中山工程地质亚区。

区内发育性质不同断层4条,1条断层对路线工程有较大影响。

F1:AyK353+980右80m为一正断层,产状320°∠71°,断距不详,上下盘地层均为跑泉场组(Ar23p)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磁铁黑云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和含铁浅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对工程无影响。

F2:AyK356+260、AzK356+340为一正断层,被坡积物覆盖,与路线右前夹角分别为100°、85°,断层产状、断距不详,上盘地层为五台超群板峪口组(Ar31b)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夹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及透闪大理岩,下盘地层为五台超群庄旺组(Ar31z)黑云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

对工程有影响。

F3:AyK356+460右25m为一正断层,产状180°∠75°,断距不详,上下盘地层均为文溪组(Ar31w)角闪质岩石,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含大量角闪斜长片麻岩夹黑云变粒岩,对A方案无影响,但对C方案工程有影响。

F4:AyK358+000右20m为大型逆掩断层,与路线平行,下盘地层为文溪组(Ar31w)角闪质岩石,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含大量角闪斜长片麻岩夹黑云变粒岩,上盘地层为元古界长城系上统高于庄组(Ch3g)灰白、微粉红色巨厚层泥粉晶白云岩。

对A方案无影响,但对C方案工程影响较大。

(三)地层岩性
根据初步设计图纸项目路线所进过区域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太古界
①中太古界阜平超群龙泉关群
p)
跑泉厂组(Ar
23
AyK353+950~AyK355+350、AzK354+750~AzK355+330、CyK354+750.025~CyK355+340段,主要为各种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磁铁黑云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和含铁浅粒岩夹斜长角闪岩组成。

②上太古界五台超群石嘴群
板峪口组(Ar
b)
31
AyK355+350~AyK356+260、AzK355+330~AzK356+345、CyK355+340~CyK355+869、CzK355+330~CzK355+949、AK369+900~AK371+300段,一般由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夹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及透闪大理岩构成。

z)
庄旺组(Ar
31
AyK356+260~AyK357+400、AzK356+345~AzK357+430、CyK357+052.07~CyK357+400段,一般由一大套黑云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构成。

w)
文溪组(Ar
31
AyK357+400~AyK362+160、AzK357+430~AzK362+150、CyK357+400~CyK358+668、CzK357+718~CzK358+876段,为一套角闪质岩石,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含大量角闪斜长片麻岩夹黑云变粒岩,上部以出现较多的磁铁石英岩为特征。

(2)元古界
长城系上统高于庄组(Ch
g)
3
AyK357+800右200m~AyK258+200右40m段,为一套灰白、微粉红色巨厚层泥粉晶白云岩。

(3)古生界
①寒武系(∈)
上统凤山阶(∈
f)
3
AyK360+900右150m~AyK361+050右130m段,岩性底部常为钙质页岩或薄层泥质灰岩夹钙质页岩、竹叶状灰岩;中部多为紫红色页岩、竹叶状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上部为白云质灰岩、白云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

②奥陶系(O)
y)
下统冶里组(O
1
AyK361+050右130m~AyK361+060右130m段,岩性下部为薄层灰岩、竹叶状灰岩互层,顶部为白云质灰岩夹黄绿色页岩。

l)
下统亮甲山组(O
1
AyK361+060右130m~AyK361+080右135m段,岩性下部为中厚层灰岩夹薄层白云岩含燧石结核,上部为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

中统下马家沟组(O
x)
2
AyK361+080右135m~ AyK361+120右145m段,岩性三分性明显:
下段下部为灰黄、黄绿色白云质页岩,钙质页岩。

页岩间和页岩之下,多有灰白、白色中层中细粒钙质或泥钙质胶结石英砂岩,中上部为灰黄、黄褐色白云质泥灰岩、泥灰岩、泥质、灰质白云岩、角砾状泥灰岩、角砾状白云质泥灰岩。

中段为灰、深灰、青灰色中厚层夹薄层致密灰岩,夹泥斑、云斑灰岩、含白云质灰岩、角砾状泥灰岩。

上段为灰、深灰、青灰色中—厚层灰岩、含白云质灰岩、泥斑、云斑灰岩,夹灰白、浅灰色薄—中层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灰岩。

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灰岩具角砾状构造。

本组厚60~140m。

s)
中统上马家沟组(O
2
AyK361+120右145m~AyK361+150右200m段,岩性三分性明显:
下段为灰黄、灰白、灰褐色泥灰岩、白云质泥灰岩、角砾状灰岩、角砾状白云质泥灰岩。

中段为青灰、灰黑色厚层—巨厚层夹中层泥斑、云斑状灰岩、灰岩。

夹少量薄—中层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

上段为灰、深灰、青灰色中—厚层致密灰岩、含白云质灰岩、云斑状灰岩,夹数层灰黄、灰色中—薄层白云质泥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

本组厚190~270m。

(4)新生界
新生界地层主要为第四系(Q)地层,现分述如下:
n)
①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
1
AyK369+270右80m~AyK369+450右10m段出露,以黄色砂层为主,夹少量灰绿色粘土及砂砾石透镜体。

pl)。

岩性:该统遍及路线走廊带内,披盖于不同地貌形态下的下伏
②中更新统(Q
2
地层之上,岩性为棕黄色粉质黏土(少数为粉土),夹数层棕红色古土壤,下部钙质结核层较发育,结构均匀细密,时具柱状节理。

岩性组合大致可二分:下部古土壤层密集、均匀、层薄而数量多,但分层不甚明显。

上部古土壤层数少、厚度大、分布稀疏。


③上更新统(Q
3
该统遍及路线走廊带内,披盖于不同地貌形态下的下伏地层之上,其成因有三:
eol)的岩性为淡黄、灰黄色粉土,粒级即坡积、河流相堆积及风成堆积。

风成堆积(Q
3
均匀,结构较松散,具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强,易跨塌,厚度5~15m,一般
dl)的岩性为灰黄色卵砾石层、砂砾于山坡、山顶披盖于下伏不同地层之上;坡积(Q
3
al+pl)的岩性为灰黄色石夹粉土,厚度5~65m,一般发育于边山地带;河流相堆积(Q
3
粉土、砾卵石层、砂砾石层,厚度3~10m,一般出露于河谷Ⅱ阶地。


④全新统(Q
4
al)岩性为灰黄色砂、砂类土、粉质黏土和粘土。

为河流Ⅰ级阶以冲积为主的(Q
4
地。

厚度5~20m。

al+pl)岩性为砂、砾卵石、粉土,为现代河漫滩及河床部位。

以冲洪积为主的(Q
4
厚度5~15m。

(5)火成岩
火成岩地层主要为五台早期中性侵入岩—木去顶型变质石英闪长岩地层。

):岩体主体为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局部段常见角闪质岩石的捕石英闪长岩(δo
12
虏体。

(AyK362+200~AyK365+700、AyK366+610~AyK369+030 、AzK362+150~AzK365+650、AzK367+070~AzZK368+576.14段路线两侧、AyK369+030~AyK369+740右侧断续分布)。

(四)地震烈度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抭震设计规范》(GBT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路线工程位于繁峙县,县区域境内属抗震设防烈度位于Ⅶ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15g。

(五)地下水
项目区水文地质状况按照地貌单元分区各有明显差异,现依不同的含水岩性,补给方式,潜水面的高低,地下水类型,结合地表迳流及收集到的水井资料分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水
分布于河流侵蚀堆积区及山区基岩裂隙水的侧向。

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砂土、砂砾卵石。

河流冲积区含水层岩性为砂、砂砾石,水位埋深0~10m,含水层厚5~20m,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

主要含水层为砂砾石层,埋藏较深,富水性弱,一般以泉水的形式在沟谷中排泄。

(2)变质岩侵入岩类裂隙水
分布于构造剥蚀侵蚀中山区,含水岩系为太古界的各种变质岩和侵入岩体表层的风化壳、节理、裂隙及片麻理,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渗透补给及沟谷中河流下渗补给,由于岩层陡立,在沟谷地带岩石中水份侧溢于沟谷中,形成常流水。

径流受构造、节理、片麻理发育方向控制,主要以泉水的方式排泄。

变质岩中的裂隙孔隙水主要对各方案的隧道工程影响较大。

(3)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分布于项目区内长城系、寒武系、奥陶系的白云岩、石灰岩山区,地层总厚度1000m 左右,含水层巨厚。

除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渗透补给外,还接受上覆不同岩层及沟谷中河流的下渗补给。

径流受构造、岩层产状、节理裂隙及岩溶的发育方向控制,主要以泉水的方式排泄。

富水性虽为水量贫乏区(据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编制的《山西省灾害地图集》(2007年6月)P45页“水文地质”所标示:项目区内属水量贫乏区,水位标高大于950m),但不排除局部岩溶富水的可能,为项目区内次要含水岩系,对各方案的隧道工程有影响。

(4)河流堆积物—砂土、砾卵石层孔隙水
该套岩石沿区内各大河谷分布,主要为全新统Q4砂砾层,构成河床、河漫滩、Ⅰ级阶地,高0.5~1m,岩性由砂土,砾卵石组成,漂石、滚石时而见到(厚度0~20m)。

表土在山区河谷段较薄。

较大谷底平坦开阔,表土厚约0.4~1m,粉土组成。

该岩组伴河床流水而富含水分,多为潜流,埋深浅,沿线居民大都在此凿井取水。

潜流向下游运动。

与地表迳流互补。

经调查综合分析:主要对桥梁的桥墩有影响,对路线的路基、填方无大的影响。

(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土
项目区内前段地形地貌极为复杂,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层单位繁多,从元古界、古生界乃至中生界、新生界均有出露;地质构造(断层、褶皱等)、不良地质(崩塌)均较发育;后段为忻定盆地的冲洪积区,地形简单。

(七)气象水文
本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冬季较长,寒冷干燥;夏季较短,湿热多雨;春秋凉爽。

气温变化大,日温差、年度差较大。

降水时间不匀。

气温、降水蒸发量、风向风速详见下表:
气温表
降水量、蒸发量、日照
冻土深度、无霜期、风向风速表
4、水文及河流
根据山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队1977年编制的《山西省忻县地区水文地质图富水性分区的划分,繁峙县滹沱河阶地为极富水区,面积为107.20 km2;两边山沟出口的冲洪积扇裙地带为富水区,面积为193.20 km2;山前丘陵区为中等富水区,面积为173.60 km2。

繁峙境内有滹沱河、青羊口河两大干流。

滹沱河的主要支流有15条;北岸有马峪河、赵庄河、下寨河、双井河、沿口河、洪水河、小沿河、涧头河、井沟河;南岸有峨河、羊眼河、小柏峪河、李牛河、石塘沟河、云雾峪河。

①青羊口河(AK353+950~AK355+750)
青羊口河是沙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繁峙县五台山东台顶东侧的古花岩村由西向东流经神堂堡乡后流入河北省阜平县汇入大沙河。

流域面积为291.25km2。

主河道在繁峙县境内长36km,流域平均宽度17.4km,平均纵坡26.2‰。

多年平均径流量5600万m3。

②神堂堡河(AK358+400~AK358+840)
神堂堡河是青羊口河的支流之一,位于繁峙县东南部,发源于繁峙县东部横涧乡
白坡头村西南,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神堂堡乡15个行政村后汇入青羊口河,该河全长13km,平均河道纵坡27‰,流域面积125km2,属常年河流。

③滹沱河(AK404+912.370~AK404+600)
滹沱河是砂河镇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五台山北麓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经繁峙县、砂河镇等流入河北省。

主河道在繁峙县境内长63km,流域平均宽度约20km。

④羊眼河(AK404+600)
羊眼河是滹沱河的支流之一,位于繁峙县砂河镇西南部,繁峙县境内约16km,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神堂堡乡,属常年河流。

四、勘察目的和任务
调查和勘察工作主要目的是在工程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公路工程建筑场地进一步作好工程地质线路优化工作,为施工图设计设计方案和编制施工图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依据。

依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_C20-2011)施工图设计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本此勘察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1.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评价;
2.进行综合地质勘察,查明对确定工程场地的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供避绕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
3.查明场地地基的地质条件,为选择构筑物结构和基础类型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
4.查明沿线筑路材料的类别、料场位置、储量和采运条件;
5.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大型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按设计需要进行场地烈度鉴定或地震安全性评价;
6.查明旧路地地基的地质条件,为旧路利用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
6.提供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五、勘察实施方案
(一)勘察方法
根据本项目工程特性及本区地理、地质等环境条件,工程地质初勘拟在充分收集已有地质资料和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钻探、地质调绘,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

(二)技术总要求
1、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桥位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或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及取样进行室内试验,进一步查明桥位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

特别应查明与桥位方案或桥型方案比选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作出评价。

2、查明沿线筑路材料的类别、料场位置、储量和采运条件。

3、查明公路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加速度系数,测试确定场地岩土层剪切波速度等相关设计参数;对大型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按设计需要进行场地烈度鉴定或地震安全性评价。

4、提供编制施工图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三)桥位勘察
1勘察重点
1)查明桥位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

2)探明桥墩台和调治构造物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墩台基础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弱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状态。

3)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提供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桩壁摩阻力、钻孔桩极限摩阻力,作出定量评价。

4)对边坡段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5)对地质复杂的桥基或特大的塔墩、锚锭基础应采用综合勘探,并根据设计需要,可现场鉴定岩土地基特性以补充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不足。

2调查与测绘
对重要的特大桥,测绘应针对与桥梁墩(台)、锚固基础、引道、调治构造物等处岩体进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或进行专题研究),为评价山体稳定性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3 工程地质勘探
1)勘察应根据桥型和基础类型对地基的要求,结合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结果,考虑勘探工作的连续性,以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为主,并与其他勘探方法相结合,因地制宜地确定勘探工作量,探明影响桥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钻孔一般应在基础轮廓线的周边或中心布置,详见钻孔布置示意图。

当有不良地质或特殊土与基础密切相关,而又沿伸至基础外围,需探明方可决定基础类型及尺寸时,可在轮廓线外围布孔。

3)钻孔数量视工程地质条件和基础类型确定。

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桥位,每个墩台一般可布置1个钻孔。

如桥跨小、桥墩多,应配合原位测试,宜采用隔墩(桩)布置钻孔。

对跨径大的特大桥,基础形式为群桩深基础或沉井基础,工程地质条件又比较复杂,每个墩台除配合物探和原位测试外,还应按照上面钻孔布置示意图的4、5、6适当增加布设,但一般应布设2~3个钻孔。

遇有不良地质与不同基础类型,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宜适当增加钻孔。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增加勘探孔数。

每墩台应有2~3个钻孔。

1.沉井基础或钢围堰施工基础。

为查明涌砂、大漂石、树干、老桥基、基岩顶面高差及倾斜方向和角度变化等,应酌情在基础周围加密钻孔,以确定基岩顶面、沉井或钢围堰埋置深度,提供施工方法的建议等。

2.桩基础。

当桩基穿过溶洞、断裂带至完整基岩时,探查基岩顶面高差,应逐桩钻探,为选择桩型、桩径、桩长和施工方法,提供地基基础资料。

4)钻孔深度应根据不同地基和基础的深浅确定。

1.天然地基或其他浅基础(嵌岩桩等)。

在第四系覆盖层或基岩风化层较深的地基,孔深应钻入可能的持力层(或埋置深度)以下3m ~10m ,或墩台基础底面宽度的
2.5~4倍;在第四系覆盖层较薄的基岩地基,孔深应钻入可能的持力层(或埋置深度)以下3m ~5m ;直接裸露的基岩,如需要钻探时,孔深应钻至基础埋置深度以下3~5m 。

钻孔布置示意图(b)圆形布置(a)方形布置21321
345456
6
2.深基础(沉井和桩基)。

在第四系覆盖层或基岩强风化层较深的地基及覆盖层较薄而风化层较浅的基岩地基,孔深均应钻至可能的持力层以下或桩尖以下3m~5m。

3.不良地质及特殊土勘探孔数量及布置深度,应按规范有关规定办理。

5)为确保墩台地基工程地质评价的可靠性,对钻探质量要求如下(本要求亦适用于路基、路堑、挡墙、小桥涵等工点的钻探质量要求):
1.对每个钻孔都应有明确的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和要求。

2.钻孔孔径:取土样、软岩钻孔孔径不小于110mm,硬质岩石不小于91mm;鉴别和划分地层,钻孔孔径不宜小于75mm,软硬岩互层孔径不小于110mm。

取样要求按照《公路工和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3.6.4条规定执行。

岩心采取率:坚硬完整岩层中,不宜小于90%;在强风化、破碎的岩层中,不宜小于65%;重点研究的孔段(软弱夹层、风化带、断层破碎带、滑坡滑动带等)应特别尽量提高岩心采取率。

粘性土地层,不宜小于85%;砂类土地层不宜小于65%;碎石类土不宜小于50%。


对岩层的软弱夹层、风化层、构造破碎带等工程地质意义重大的地层地段,特别要提高岩心采取率,以保证钻孔地质柱状图的准确性。

取样数量应满足提供设计参数对岩土试验的要求。

3.钻孔定位测量,应采用仪器、钢尺测定。

其误差:陆地应小于0.1m,水中一般应小于0.5m;当水深流急时,不应超过1.0m,并应在套管固定后核测孔位。

4.孔口高程测量,地面孔口高程误差:陆地不超过0.01m,水中不超过0.1m。

注意水位升降及潮汐涨落影响时的水位变化,进行实际孔深的换算。

钻孔内地层的分层高程误差应在0.05~0.1m之内。

6)当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复杂,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及延伸勘探范围时,为节约钻探工作量,可在钻孔附近布设物探点、原位测试点,采用物探测试成果补充工程地质勘探资料。

7)引道、调制构造物的地基,一般可参照桥位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类比,不另勘探。

需要时,可采用挖探、钎探或触探配合进行。

引道按100~200m间距布点,调制构造物按30~100m间距布点,孔深应达持力层以下1~2m。

4原位测试
为测定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应进行原位测试。

要求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