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龙岩市九年级学业(升学)质量检查
历史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
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距今约8000-6000年,中国先民已经懂得饲养家猪。
可以印证该结论的是
A.出土大量的骨针骨锥
B.《山海经》中家猪饲养的记载
C.出土大量野猪的骨骼
D.出土与现代家猪一致的猪头骨
2.据图1分析,材料反映了
A.农夫的幸福
B.官家的贪婪
C.劳动者勤劳
D.统治者残暴
3.图2是小历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是图1
A.巩固大一统王朝
B.解决王国的问题
C.增加财政的收入
D.加强对思想控制
4.东汉名医华他创编的“五禽戏”,其特色在于柔和、动静相兼的体式及内含养生、养心的思想。
据此可知,其理念源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5.图3、图4是魏晋时期画像砖,它们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图4汉人胡食图
A.江南经济开发
B.国家实现统一
C.文化艺术繁荣
D.民族交融加强
九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6.从表1可知,出现治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
表1
皇帝措施治世局面
唐太宗在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贞观之治
唐玄宗对吏治、军事、税收、文教等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开元盛世
A.社会环境的稳定
B.贤臣能将的辅助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与时俱进的政策
7.通过对比图5、图6,其变化说明
图6北宋东京城市平面图
A.政府更加重视海外贸易
B.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C.政府加快限制交易场所
D.市和坊的界限更加分明
8.根据图7并结合历史时代背景,可知作者意在表达
A.熟能生巧的道理图7
B.重农抑商的思想
C.勤能补拙的观念
D.重文轻武的理念
9.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出海贸易从吕宋(菲律宾)引人番薯种植,缓解了福建饥荒,此后,番薯种植被推广到大江南北。
清朝时,后人为表彰他的功绩,建“先薯祠”“先薯亭”等,其功绩主要是
A.促进了商业贸易
B.推动了物种交流
C.缓和了人地矛盾
D.丰富了食物品种
10.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商人、工匠、市民和妇女常常成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地位提高
B.君主专制加强
C.思想控制放松
D.市民文化繁荣
11.从图8中能够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鸦片走私导致中国白银不断外流
C.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关系密切
D.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关系密切图8道光年间的中英贸易
12.《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随后发生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
动、辛亥革命。
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导致戊戌变法发生
B.推动了义和团运动
C.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D.引发资产阶级革命
13.1911年广州起义前,黄兴绝笔书“本日驰赴阵地,暂身先士卒,努力杀贼。
书此以
当绝笔。
”这反映了革命党人
A.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宣扬民主与共和理念
C.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D.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
14.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绳领,之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当时的中国革命
A.准备物质条件
B.奠定思想基础
C.指明斗争方向
D.积蓄群众力量
15.1939年7月7日,党中央发出《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旗织鲜明地提
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主张
A.维护社会安定
B.避免党派斗争
C.坚持团结抗战
D.镶外必先安内
16.图9“?”处的内容应是
A.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B.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7.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扶持人口较少
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这说明我国重视
A.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B.边疆地区的不断开发
C.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D.边远山区的脱贫攻坚
18.“早期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
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
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材料旨在说明
A.和平交往是文明传播的主要途径
B.战争与征服只能带来灾难和痛苦
C.文明传播主要依靠商人、使节等
D.文明传播交流有和平与暴力方式
19.“11世纪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城市出现了许多新气象,世俗学校纷纷建
立,部分世俗学校在12世纪发展成了大学。
“材料表明,大学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A.庄园经济的繁荣
B.城市经济的发展
20.1453年,拜占庭帝国首都陷落。
基督教学者带着古希腊珍贵学术手稿逃到了意大利,
受到了热烈欢迎。
他们受欢迎的原因是
A.他们是基督教学者
B.手稿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C.意大利人热情奔放
D.有利于基督教传播发展
21.对表2解读正确的是
表2
时间事件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
C.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扩展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2.图10是思维导图,对它们的逻辑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C.因果关系
D.主次关系
23.面对殖民恤锁,玻利瓦尔通过暴力推翻殖民统治,甘地采用非暴力不合作方式。
他
们选择不同斗争方式主要是因为
A.两地实情不同
B.阶级利益不同
C.殖民者的不同
D.历史时期不同
24.南北战争中,北方军队的每1000个十兵中,有421个工人,487个农民。
南方有50万
黑人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南方10万军队。
北方最终赢得了胜利。
材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北方获胜因为实力雄厚
C.黑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
D.杰出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25.19世纪后半期,英国出现了为女工开设的夜校,学费低廉,课程有阅读、写作、算
术、缝纫等。
这一现象说明
A.适应高科技的发展要求
B.政治的民主化取得成效
C.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26.据图11,可知“新政”
A.加强对工业的管理
B.得到人民的拥护
C.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D.加强了社会保障
27.图12是二战期间某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标志着苏德战争爆发
B.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标志着欧洲战争结束
28.2023年4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结束访华
后指出: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可取。
中欧之
间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贸易都是互利互惠的。
她发
表此言论基于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多极化
C.文化多元化
D.欧洲一体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4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材料1688年革命是温和的、没有流血的革命,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摘编自[英国]J·R·琼斯《英格兰1688年革命》
(1)指出1688年革命后,英国逐渐确立的政治体制。
(2分)
(2)你是否同意J·R·琼斯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表3两宋时期经济发展概况
领域概况
农业南方耕地面积约318万顷,北方耕地面积约143万顷;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首
位,“苏湖足,天下足”,苏湖地区成为国家粮食和赋税的重要来源地。
手工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景德镇成为瓷都;南方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丝织业产量和质量超过北方。
商业
杭州是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外贸收入成为朝
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到南宋时“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摘编自项明权《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及对社会主义建设之启示》
材料二宋代以来,江西之地渴望读书改变命运的人愈来愈多,向学蔚成风气。
以下
情况可资佐证:宋代的吉州、抚州、信州都是纸的著名产地;萍乡、庐陵、袁州、南康、九江、建昌等地积聚着数量众多的刻书作坊;藏书家甚多,南宋时全国有私人藏书家136家,江西即占27家,仅次于浙江;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观念,使得书院成
为读书人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公共场所。
宋代江西书院共有149所,为全国之最,其
中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还被公认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
--摘编自牛文明、郝文武《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及其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趋势。
概括材料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证明
这一趋势。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江西书院发展的原因。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经济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2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刺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899年张赛创办大生纱厂,厂址在江南通州(今南通市)。
早期经营顺利,利润优厚,1903年增纱键4.08万枚,1907年开设大生二厂,1914年因一战,大生纱厂进入黄金时期。
此后由于外国企业挤压,加上天灾,军阀混战等因素,出现亏损,最终于1925年被江浙财团吞并。
--摘编自汪圣云《张春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摘编自2019年7月9日《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张春创办大生纱厂的初衷。
根据材料一,概括大
生纱厂衰败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后工业发展特征。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工业发展的原因。
(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其它会议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至少一个会议,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2分)
九年级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 材料二 表4建国后工业发展概况 时期 概况 1949-1952年 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占比12.6%;在全部劳动力中,工业劳动力占比6.7%;1952年,全国钢产量人均2.37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
1953-1980年 与1952年相比,1980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26倍多,达到 4100多亿元;发电量增长40倍,达到3000多亿千瓦时;钢产量达到3700 多万吨;机械工业产值增长53倍,达到1270多亿元。
1981-2016年 到201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0798.9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达到24.5%,比世界第二位的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多出了近万亿美元。
材料 表51921-2002年中国共产党会议大事记(部分) 时间 会议 地位或影响 1921年 中共一大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 1927年 八七会议 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1945年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2002年 中共十六大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