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然 既然已,勿动勿虑( 代词,这样 )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连词,然而,但是 )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连词,而且 ) (3)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连词,尚且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副词,将近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副词,姑且 )
早实以蕃( 连词,表递进,且,而且 ) 以致其性焉尔( 连词,表目的,来 ) (4)以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连词,表修饰 )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介词,把 ) 而卒以祸( 介词,因为 )
3.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参考答案:传其事以为官戒。由此可知,作者真正意图并不在 谈种树,而在谈“养人”,借这种方式抨击了官吏繁政扰民的社 会现象,表明了作传的真正意图是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 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 承平之世。
任务二 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说理方式 1.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繁政扰民的? 参考答案: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 而卒以祸。”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 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 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 和七个动词,把官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5.阅读课文第5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①!吾问养树,得养人术.②。”传.③其事以为 官戒.④也。 (①夫: 语气词,表示感叹 ;②术: 方法,策略 ; ③传: 作传,记载 ;④戒: 警戒,鉴戒 。)
本文通过描写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效果以及他关于“官理” 的议论,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 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 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传记 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两类: 一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 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另一类是文学传记, 它多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记,有的 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多,实际上 是传记小说。文学传记主要兴起于唐宋古文运动,韩愈和柳 宗元等古文巨匠均为这种新文体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即属 于文学传记。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 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 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 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1.一词多义 其土欲故( 形容词,旧 )
(1)故 故不我若也( 连词,所以 ) 暮去朝来颜色故( 形容词,旧、老 ) 大人故嫌迟( 副词,仍旧 ) 隆然伏行( 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精读课文·细揣摩 任务一 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 么态度?他对自己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的态 度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他对 自己的评价是:“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 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莳(shì): 栽种 ; 若子: 像对待孩子那样 ; 置: 放下 。)
(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①而已,非 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②而土.易.③,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④,忧之太勤。 (①抑耗其实: 损伤它的果实 ;②拳: 拳曲,伸展不开 ; ③土易: 土换成了新的 ;④恩: 宠爱 。)
种树郭橐驼传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树木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 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 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 地熟人要桃树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 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 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 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 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见微知著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②夜榜:夜里行船。
赏析:《溪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贬官永州时所作的一首五 言古诗。这首诗描写诗人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后, 在溪边筑室而居,过着闲适的生活。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 其乐,实际上曲折地表达了被贬谪的幽愤,字里行间隐含了诗 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全诗不事雕琢,放笔 写来,自然平淡而又清新旷远。
中唐古文运动领袖之一——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 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他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 任礼部员外郎。他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世称“韩 柳”。文学上以散文成就最大,他的“永州八 记”曾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 历千年而传诵不息。著有《河东先生集》。
谓“橐驼”云。 (①橐(tuó)驼: 骆驼 ;②病偻: 患了脊背弯曲的病 ; ③隆然: 脊背高起的样子 ;④伏行: 弯着腰走 ; ⑤号: 称呼 ;⑥固: 确实 ;⑦因: 连词,于是 。)
2.阅读课文第2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①种树,凡.②长安豪富人为观. 游.③及卖.果.④者,皆争迎.取.⑤养.⑥。 (①业: 以……为业 ;②凡: 凡是 ; ③观游: 观赏游览 ;④卖果: 指种树卖果 ; ⑤迎取: 迎接 ;⑥养: 用、使 。)
(3)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古义: 治理百姓 今义: 对人体有保养作用 (4)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4.文言句式 (1)理,非吾业也( 判断句 ) (2)也( 省略句 ) (4)吾又何能为哉( 宾语前置 ) (5)故不我若也( 宾语前置 ) (6)嘻,不亦善夫 ( 固定句式,“不亦……夫”表反问,“不也……吗” ) (7)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 固定句式,“其……乎”表揣测,“大概……吧” )
(4)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①其肤.②以验其生.枯.③,摇其 本以观其疏.密.④,而木之性日以离.⑤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 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①爪: 指甲,用作动词,用指甲抠、掐 ;②肤: 指树皮 ; ③生枯: 生死 ;④疏密: 指土的松紧 ;⑤离: 背离 ; ⑥不我若: 不如我,比不上我 。)
(2)视驼所种树,或移.徙.①,无不活;且硕.茂.②,早实.③以.④蕃.⑤。他植 者虽.⑥窥.伺.⑦效.慕.⑧,莫能如也。 (①移徙(xǐ): 移植 ;②硕茂: 高大茂盛 ; ③实: 结果实 ;④以: 而且 ;⑤蕃: 多 ; ⑥虽: 虽然 ;⑦窥伺: 暗中观察 ;⑧效慕: 仿效 。)
3.阅读课文第3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①也,能顺木之天.②,以致. ③其性.④焉尔。 (①孳(zī): 繁殖 ;②天: 天性,指自然生长规律 ; ③致: 使达到 ;④性: 本性 。)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使……结果早;使……结果多 ) ②非有能硕.茂.之也( 使……高大茂盛 ) (5)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以致.其性焉尔( 使……达到 ) ②鸣鼓而聚.之( 使……聚集 )
3.古今异义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 它的果实 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 小民 今义: 人格卑鄙的人
(3)吾小.人.①辍.②飧.③饔.④以劳.⑤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⑥吾生而 安吾性耶?故病.⑦且怠.⑧。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①小人: 小民 ;②辍: 中断 ;③飧(sūn): 晚饭 ; ④饔(yōnɡ): 早饭 ;⑤劳: 慰劳 ;⑥蕃: 使繁盛 ; ⑦病: 困苦 ;⑧怠: 疲倦 。)
(2)凡植木之性.①,其本.②欲舒,其培.③欲平,其土欲故.④,其筑.⑤欲密。既. ⑥然.⑦已,勿动勿虑.⑧,去.⑨不复顾.⑩。其莳.⑪也若.子.⑫,其置.⑬也若弃,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①性: 性质、方法 ;②本: 根 ;③培: 培土 ; ④故: 旧 ;⑤筑: 捣土 ;⑥既: 已经 ;⑦然: 这样 ; ⑧虑: 惦记 ;⑨去: 离开 ;⑩顾: 照看 ;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 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 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 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 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 社会背景。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 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 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 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所写的。
5.名句积累 (1)《种树郭橐驼传》中种树的基本要求是: “ 其本欲舒 , 其培欲平 , 其土欲故 , 其筑欲密 。” (2)郭橐驼种树移栽易活揭示了一个极其普通而很难做到的 道理:“ 能顺木之天 , 以致其性焉尔 。”而文末一句 “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初读课文·明大意 1.阅读课文第1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郭橐.驼.①,不知始何名。病.偻.②,隆.然.③伏.行.④,有类橐驼者,故乡人 号.⑤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⑥当。”因.⑦舍其名,亦自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名.我固当( 用这个名字称呼 ) ②早实.以蕃( 结果实 ) ③根拳.而土易( 拳曲,伸展不开 ) ④其筑.欲密( 捣土 )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用指甲抠、掐 ) ⑥故乡人号.之“驼”( 称呼,称作 ) ⑦而卒以祸.( 造成灾祸 )
(2)名词作状语 ①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一天天地 ) ②旦.视而暮.抚( 在早上;在晚上 ) ③旦.暮.吏来而呼曰( 从早到晚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 以……为业 )
2.郭橐驼自称“驼”,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表现了郭橐驼的豁达、身残而自信的性格特点。 驼是以病为名,而他竟以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 这样自称起来。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 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通过简洁的叙述、 生动的描写,使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了。
(2)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①耕,勖.②尔植,督尔获,早缫.③而. ④绪.⑤,早织而缕.⑥,字.⑦而幼孩,遂.⑧而鸡豚.⑨。’鸣鼓而聚之,击木. ⑩而召之。
(①尔: 你们 ;②勖(xù): 勉励 ; ③缫(sāo): 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 ④而: 你们的 ;⑤绪: 丝头 ;⑥缕: 线 ; ⑦字: 养育 ;⑧遂: 成、养好 ;⑨豚: 猪 ; ⑩木: 这里指木梆 。)
4.阅读课文第4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①,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 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②人.③者好烦.④其令,若.⑤甚怜.⑥焉, 而卒.⑦以祸。 (①官理: 做官治民 ;②长: 统治、治理 ; ③人: 民 ;④烦: 繁多 ;⑤若: 好像 ; ⑥怜: 怜爱 ;⑦卒: 最终 。)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连词,而且 ) (3)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连词,尚且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副词,将近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副词,姑且 )
早实以蕃( 连词,表递进,且,而且 ) 以致其性焉尔( 连词,表目的,来 ) (4)以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连词,表修饰 )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介词,把 ) 而卒以祸( 介词,因为 )
3.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参考答案:传其事以为官戒。由此可知,作者真正意图并不在 谈种树,而在谈“养人”,借这种方式抨击了官吏繁政扰民的社 会现象,表明了作传的真正意图是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 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 承平之世。
任务二 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说理方式 1.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繁政扰民的? 参考答案: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 而卒以祸。”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 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 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 和七个动词,把官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5.阅读课文第5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①!吾问养树,得养人术.②。”传.③其事以为 官戒.④也。 (①夫: 语气词,表示感叹 ;②术: 方法,策略 ; ③传: 作传,记载 ;④戒: 警戒,鉴戒 。)
本文通过描写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效果以及他关于“官理” 的议论,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 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 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传记 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两类: 一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 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另一类是文学传记, 它多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记,有的 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多,实际上 是传记小说。文学传记主要兴起于唐宋古文运动,韩愈和柳 宗元等古文巨匠均为这种新文体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即属 于文学传记。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 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 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 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1.一词多义 其土欲故( 形容词,旧 )
(1)故 故不我若也( 连词,所以 ) 暮去朝来颜色故( 形容词,旧、老 ) 大人故嫌迟( 副词,仍旧 ) 隆然伏行( 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精读课文·细揣摩 任务一 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 么态度?他对自己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的态 度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他对 自己的评价是:“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 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莳(shì): 栽种 ; 若子: 像对待孩子那样 ; 置: 放下 。)
(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①而已,非 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②而土.易.③,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④,忧之太勤。 (①抑耗其实: 损伤它的果实 ;②拳: 拳曲,伸展不开 ; ③土易: 土换成了新的 ;④恩: 宠爱 。)
种树郭橐驼传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树木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 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 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 地熟人要桃树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 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 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 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 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见微知著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②夜榜:夜里行船。
赏析:《溪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贬官永州时所作的一首五 言古诗。这首诗描写诗人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后, 在溪边筑室而居,过着闲适的生活。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 其乐,实际上曲折地表达了被贬谪的幽愤,字里行间隐含了诗 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全诗不事雕琢,放笔 写来,自然平淡而又清新旷远。
中唐古文运动领袖之一——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 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他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 任礼部员外郎。他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世称“韩 柳”。文学上以散文成就最大,他的“永州八 记”曾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 历千年而传诵不息。著有《河东先生集》。
谓“橐驼”云。 (①橐(tuó)驼: 骆驼 ;②病偻: 患了脊背弯曲的病 ; ③隆然: 脊背高起的样子 ;④伏行: 弯着腰走 ; ⑤号: 称呼 ;⑥固: 确实 ;⑦因: 连词,于是 。)
2.阅读课文第2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①种树,凡.②长安豪富人为观. 游.③及卖.果.④者,皆争迎.取.⑤养.⑥。 (①业: 以……为业 ;②凡: 凡是 ; ③观游: 观赏游览 ;④卖果: 指种树卖果 ; ⑤迎取: 迎接 ;⑥养: 用、使 。)
(3)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古义: 治理百姓 今义: 对人体有保养作用 (4)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4.文言句式 (1)理,非吾业也( 判断句 ) (2)也( 省略句 ) (4)吾又何能为哉( 宾语前置 ) (5)故不我若也( 宾语前置 ) (6)嘻,不亦善夫 ( 固定句式,“不亦……夫”表反问,“不也……吗” ) (7)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 固定句式,“其……乎”表揣测,“大概……吧” )
(4)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①其肤.②以验其生.枯.③,摇其 本以观其疏.密.④,而木之性日以离.⑤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 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①爪: 指甲,用作动词,用指甲抠、掐 ;②肤: 指树皮 ; ③生枯: 生死 ;④疏密: 指土的松紧 ;⑤离: 背离 ; ⑥不我若: 不如我,比不上我 。)
(2)视驼所种树,或移.徙.①,无不活;且硕.茂.②,早实.③以.④蕃.⑤。他植 者虽.⑥窥.伺.⑦效.慕.⑧,莫能如也。 (①移徙(xǐ): 移植 ;②硕茂: 高大茂盛 ; ③实: 结果实 ;④以: 而且 ;⑤蕃: 多 ; ⑥虽: 虽然 ;⑦窥伺: 暗中观察 ;⑧效慕: 仿效 。)
3.阅读课文第3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①也,能顺木之天.②,以致. ③其性.④焉尔。 (①孳(zī): 繁殖 ;②天: 天性,指自然生长规律 ; ③致: 使达到 ;④性: 本性 。)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使……结果早;使……结果多 ) ②非有能硕.茂.之也( 使……高大茂盛 ) (5)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以致.其性焉尔( 使……达到 ) ②鸣鼓而聚.之( 使……聚集 )
3.古今异义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 它的果实 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 小民 今义: 人格卑鄙的人
(3)吾小.人.①辍.②飧.③饔.④以劳.⑤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⑥吾生而 安吾性耶?故病.⑦且怠.⑧。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①小人: 小民 ;②辍: 中断 ;③飧(sūn): 晚饭 ; ④饔(yōnɡ): 早饭 ;⑤劳: 慰劳 ;⑥蕃: 使繁盛 ; ⑦病: 困苦 ;⑧怠: 疲倦 。)
(2)凡植木之性.①,其本.②欲舒,其培.③欲平,其土欲故.④,其筑.⑤欲密。既. ⑥然.⑦已,勿动勿虑.⑧,去.⑨不复顾.⑩。其莳.⑪也若.子.⑫,其置.⑬也若弃,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①性: 性质、方法 ;②本: 根 ;③培: 培土 ; ④故: 旧 ;⑤筑: 捣土 ;⑥既: 已经 ;⑦然: 这样 ; ⑧虑: 惦记 ;⑨去: 离开 ;⑩顾: 照看 ;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 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 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 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 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 社会背景。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 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 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 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所写的。
5.名句积累 (1)《种树郭橐驼传》中种树的基本要求是: “ 其本欲舒 , 其培欲平 , 其土欲故 , 其筑欲密 。” (2)郭橐驼种树移栽易活揭示了一个极其普通而很难做到的 道理:“ 能顺木之天 , 以致其性焉尔 。”而文末一句 “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初读课文·明大意 1.阅读课文第1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郭橐.驼.①,不知始何名。病.偻.②,隆.然.③伏.行.④,有类橐驼者,故乡人 号.⑤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⑥当。”因.⑦舍其名,亦自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名.我固当( 用这个名字称呼 ) ②早实.以蕃( 结果实 ) ③根拳.而土易( 拳曲,伸展不开 ) ④其筑.欲密( 捣土 )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用指甲抠、掐 ) ⑥故乡人号.之“驼”( 称呼,称作 ) ⑦而卒以祸.( 造成灾祸 )
(2)名词作状语 ①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一天天地 ) ②旦.视而暮.抚( 在早上;在晚上 ) ③旦.暮.吏来而呼曰( 从早到晚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 以……为业 )
2.郭橐驼自称“驼”,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表现了郭橐驼的豁达、身残而自信的性格特点。 驼是以病为名,而他竟以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 这样自称起来。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 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通过简洁的叙述、 生动的描写,使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了。
(2)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①耕,勖.②尔植,督尔获,早缫.③而. ④绪.⑤,早织而缕.⑥,字.⑦而幼孩,遂.⑧而鸡豚.⑨。’鸣鼓而聚之,击木. ⑩而召之。
(①尔: 你们 ;②勖(xù): 勉励 ; ③缫(sāo): 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 ④而: 你们的 ;⑤绪: 丝头 ;⑥缕: 线 ; ⑦字: 养育 ;⑧遂: 成、养好 ;⑨豚: 猪 ; ⑩木: 这里指木梆 。)
4.阅读课文第4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①,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 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②人.③者好烦.④其令,若.⑤甚怜.⑥焉, 而卒.⑦以祸。 (①官理: 做官治民 ;②长: 统治、治理 ; ③人: 民 ;④烦: 繁多 ;⑤若: 好像 ; ⑥怜: 怜爱 ;⑦卒: 最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