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述中医》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第一部分五脏六腑该怎么补(2)

最近,对中医的一些争论我也听到了。

我认为中医的问题很简单,看治病是否有效就行了。

看什么?看疗效啊。

中医纵横数千年,治病万万千,到了今天,如果还有人问:“中医能治病吗?”这个问题相当于:“米饭能充饥吗?”
如果稻田里出现害虫,中医的解决思路是:保持生态平衡,让青蛙吃掉虫子。

批判中医的人说,你那种方法太原始、太落后,没有实验数据,不科学!要科学杀虫,必用杀虫剂,一瓶下去,保证一扫而光!用过之后,果真如此。

不但害虫灭绝,而且稻田里的龟、蛇、鳝鱼、麻雀、青蛙也都统统绝迹,稻田里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掉了。

在我看来,用天然的方法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

人体有着强大的、完善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人类历经漫长的进化之后所凝聚的精髓,是任何药物都代替不了的。

不去破坏人体这种本能的、天然的、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维护健康的最高法则!如果用所谓科学的方法去破坏人体的生态平衡及自我调节能力,那么,手段越先进,后果就越严重!曾经有过人定胜天的日子,将荒山、湿地都改造为农田,结果水土流失,山洪泛滥,沙尘四起,于是,如今又忙着退耕还林。

现在的科学,能解释的宇宙、自然,只是整体中很小的一部分。

而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相依共存,遵循着天然而完美的规律和法则。

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改造自然,就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的惩罚。

中医顺应天道,法于自然,从不强行改变什么。

所追求的就是恢复人体原有的平衡状态,是一门合乎“道”的大学问。


中医治病,以人为主,以整体为主,先找出人的身体处于什么状态,治疗的时候就能调整人体的机能,然后让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来驱除疾病。

找出人的身体处于什么状态,这叫辨证。

中医是怎么辨证的呢?
望诊时要看病人的气色,还要知道整体情况。

中医有个有名的“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这些寒热、大小便、饮食、睡眠、月经等问题,方方面面都跟整体有关。

问清楚了,对病人的全身情况、以往的体质基本了解,辨证确切以后,才能提纲挈领,针对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下手,次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医有个八大纲,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以阴、阳作为纲领,把疾病的部位(表、里),病象的性质(寒、热),正邪的消长(虚、实)概括在一起,以判定病证。

阳虚的就补阳,阴虚的就补阴,阴阳都虚的就要阴阳双补。

单是某一方面不足的,
几帖药下去疗效极其明显。

有些人阴阳严重不平衡,阴虚阳亢的,那就既要补阴,又要潜阳。

“阴虚阳亢”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病,比较难治。

有一次我碰到一个病人,她是虚实无间啊,冷来怕冷,热来怕热,脚上冷得要棉被包牢、塞紧,脸上热得汗直淌,一个人身上截然是两个人的表现,像乞力马扎罗山一样,山下是温带,山上是寒带。

中医上讲,这就是上盛下虚。

她告诉我,到处求治,其他医生也吃不准,家里寿衣都给她做好了,西医根本没有办法治疗,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第一部分道地枸杞子是老百姓的冬虫夏草(1)
像这样的病人,就要用中药给她调理清爽,上亢的部分去掉,下虚的给她补进去。

所谓“补其不足,去其有余”。

等到两个月以后,虚实无间的症状消除了,就给她开膏方,巩固一下。


平常我们吃的药,10多味药就算多了,算复方了。

跟膏方相比,汤药有时会显得势单力薄,力量不够。

冬令时节吃膏方,就是给病人适当地进行调理。

膏方能够抓住人的体质要害,最关键的是,重点进补!
膏方为啥要放到冬令吃呢?因为冬天更补得进。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与大自然都要经过“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夏天出汗时间比较长,补品吃下去,汗一出,都跑光了。

到了冬季毛孔收缩,人体处于一种封闭状态。

这时候调理,是虚证多的,就可以虚则补之,补充人体的不足。

阳亢的可以适当地潜阳,什么叫潜阳?让“火”潜进“水”里去,那火仍在,只是让水制约着,不让它上亢,从而达到阳阳平衡,阴平阳秘。

中医非常重视阴平阳秘这四个字,自始至终围绕这四个字的原则。

只要阴阳平衡,身体就好,五阳开泰。

具体说到五脏六腑要怎么补?先要分清阴虚阳虚,再看具体脏器,心、肝、脾、肺、肾,哪个脏器虚,就对证进补。

不管是补肺、补肾、补脾、补肝、补胃,每一个脏腑都是一样的,都要重视阴平阳秘。

比如补肺,到底是肺阴虚,还是肺阳虚?补肺阴和补肺阳截然不同,是对立面啦。

或者有更复杂的情况,怎么办?医生用药高明不高明,就在这种地方。

“老慢支”到了后期,肺病及肾,必定发展为肾不纳气。

为什么肺会波及到肾呢?中医认为肺与肾互为母子关系,肺为气主,肾为气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肺气虚,母病传子,就会伤肾。

所以,肺不好的人肾往往都有问题。

肾不纳气啊,讲话要气喘,走路要气喘,一活动就要气喘,这就是肾虚。

肾虚多数是肾阳虚,就要补肾阳。

“老慢支”同时还有肺虚,而虚证呢,也会变为一定的实证。

“老慢支”后来痰吐不出来了,大量的痰积聚在肺里,是一种实证。

所以给“老慢支”开膏方,要注意上面泄,有痰,要咳痰、涤痰、化痰。

肾不纳气,就要补肾。

这个膏方,既有清肺的,又有化痰的,又有补肾气的,补泄兼施,互相制约,互相扶助,全面地考虑到了。

这样看来,跟膏方相比,单味药是不是有点势单力薄?再者,在补肺气的同时,能够平衡一下,补一补肺阴,那么药性就可以起到制压作用。

膏方在给脏腑进
补的同时,一定要有适当的制压。


一个人的休息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必要条件。

来开膏方的人当中,有一些人的体质是亚健康的,平时说有什么病也很难讲,但是感觉自己年纪不大,就容易产生疲劳,工作疲劳以后难以恢复。

实际上这是亚健康,工作压力比较大,操劳过度,太紧张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工作压力大是没有办法的,大家都在拼命竞争,松口气,这笔生意可能就不归你了,或者这个位子上坐的就是别人了。

那么我就奉劝亚健康的朋友,到了冬天,可以吃膏方调理一下。

亚健康的人很适合吃膏方。

还有就是病情变化比较小,或者病情已经缓解了,处于巩固阶段的,这三种情况用膏方效果比较好。

反过来,病情变化比较大、比较快的阶段,就不适宜用膏方。

病情变化很大时,医生好比是“官兵捉强盗”。

一会儿捉到东,一会儿捉到西,用药要时时调整。

而膏方是一只固定方,显然就不适宜了。

再一个,中医强调“中病即止”,比如一个病人,原来大便不通畅,通过治疗大便已经弄通畅了,如果再弄下去,就要腹泻了。

而膏方服用期比较长,一吃就是一个季节,显然也不适合。

还有一些“富贵病”,往往是没有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造成的。

怎么讲呢?比如说有的人在饮食方面天天大鱼大肉,喝起烈性酒来有好几瓶好喝。

实际上造成了身体酸碱不平衡。

所以,糖尿病、高血脂、痛风,就会接踵而至。

还有一些人经济条件比较好了,就酒吧、舞厅整天熬夜,灯红酒绿,只愁天亮不愁夜,这是不合乎科学生活方式的,必定使得人体的生物钟紊乱,造成一些生物性的不平衡,不平衡就要闹病。

凡是睡眠不好的,失眠的,很容易发生肿瘤,这类病人占了肿瘤发病率中很大的一个比例。

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就很容易生这些病。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纠正这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同时适当地通过冬季进补,调整这种由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生理上的不足,防止产生更严重的疾病。

刚才讲到的一些过食膏粱厚味,就可以通过一些膏方,去除多余的部分。

因为中医有两大原则,补其不足,去其有余。

体内过剩的部分,通过膏方,可以去除这些过食所引起的病变。

比如说高血脂、血黏度高,还有饮食过多引起的糖尿病,都可以通过膏方来调理。

有些过度肥胖的人,通过一个冬季的调理,体重也会下降的。

这是为什么呢?肥胖,有的是代谢功能不好引起的,中医说起来是体内有痰湿了,那就通过药物来运化脂肪,用膏方去把痰湿运化掉。

所以,有些膏方是可以减肥的,而且这种减肥的效果比较巩固。

一日三餐照常吃,不用管牢嘴巴。

靠节食来减肥,这种东西是不可靠的,多吃又会反弹。

(口述:阮少南采写:李华)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第一部分道地枸杞子是老百姓的冬虫夏草(2)

最近一段时间,冬虫夏草成为热点话题。

实际上,价格比黄金还贵的冬虫夏草,跟普通老百姓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但我们也想进补,也想延缓衰老,改善体质。

那么,有没有老百姓吃得起、保健效果又很好的药材呢?有!
我今年80岁,腰不弯眼不花,看书看报不需要戴老花眼镜。

我还是浙江省中医院、杭州方回春堂等中药房的药材质量顾问,对方一有事情,不管是多么热的夏天还是大冬天,自行车一跨,随叫随到,平时连个感冒什么的都没有。

谈养生之道,不到80岁不要谈。

现在医疗卫生条件这么好,经济条件这么好,70多岁随便活活,不稀奇的,到80岁了,还骑辆自行车上下班,还能像五六十岁的时候那样全身没有毛病,那个时候你再来谈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人体内血液的流动就像潮水的涨落一样,是有变化规律的:中午的时候,血液到达指尖,这个时候指尖会特别怕疼,刺破的话呢,血就会流得特别多;晚上的时候如果手指刺破,流的血就不会像中午的时候那么多,也不会那么痛了。

到了晚上10点以后,血液流到哪里去了呢?流到肝里面去了。

肝是藏血的器官——肝藏血,劳累了一天的血,该“回家”休息了,这个时候,人就应该跟着血的节奏,上床休息。

再怎么有事,晚上10点之后,一定要上床休息,一定不要拖过12点。

但是年轻人做不到啊,深夜12点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还在酒吧里没有回家呢!

10多年前,我从浙江省中医院退休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每天早上起来以后,吃一把枸杞子,分量是多少呢?30克。

到今天,已经10多年吃下来了。

一天30克,10天就是300克,一个月就是900克,1公斤不到吃一个月,一年差不多要吃下去10多公斤。

方回春堂药房的人都知道,我买枸杞子都是一箱一箱地买,不到超市买,超市的枸杞子标牌上写的产地是宁夏,实际上可能不是,因为枸杞子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有的还是栽培的,不是野生的。

买枸杞子不仅要求正宗,而且颗粒要大,要饱满,外表没有褐色斑点,色泽绛红,这样的枸杞子才是一流的,吃下去才会有效果。

南方产的枸杞子粒小、核大、味苦,不能干嚼。

最近一两年,我一直在杭州方回春堂买,这里的枸杞子是目前杭州药店里最好的,枸杞子特别大,直接从宁夏运过来,属于道地药材。

10年枸杞子吃下来,正宗不正宗,我一吃就知道了。

张锡纯(1860~1933年)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院长,精通中西医学,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症。

张锡纯与张山雷、张生甫人称“三张”,为公认的名医。

张锡纯50岁开始因心中躁热,每晚临睡前嚼服枸杞子30克,收到很大效果。

亲身的体会,使他在晚年的时候竭力号召大家用干嚼枸杞子的方法祛病延年。

干嚼枸杞子最早记载在《外科全书》中,据书中记载,有人在睡前干嚼枸杞子30克,治疗夜间口渴症;有人用枸杞子嚼服,每次15克,治疗精子异常;还有人把枸杞子烘干研成粉末,治疗萎缩性胃炎,均有良好效果。

所以,干嚼枸杞子的养生方并不是我首创的,而是古已有之,只是一般人很少知道罢了。


关于枸杞子的传说很多,常见的有“打老儿丸”的故事:一位官员到山里视察,途中见一少妇用鞭子抽打一个老太婆,老人不但不反抗,还点头称是。

官员认为少妇打老人有伤伦理风化,便上前问话。

少妇说,她今年200多岁,打的是自己的女儿,因为不听家教,所以打她。

这位官员感到很惊奇,问她为啥200多岁还青春年少?她回答说,每日吃枸杞,春天吃苗,夏天吃茎,秋天吃果,冬天吃根皮,所以能翻山越岭。

而这个女儿不肯吃枸杞,所以身体虚弱,未老先衰,刚才就是为这事责打她。

听得官员目瞪口呆。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第一部分人参——补药之王(1)
枸杞又名仙人杖。

世传山东蓬莱县南丘村多枸杞,高的有数米,其根盘结坚固,村里的人多长寿,是因为取枸杞井水饮用的缘故。

涧州(今镇江)开元寺水井旁有一棵枸杞树,人们就称这口水井为枸杞井,认为“饮其水,甚益人也。

”这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在《刘松石保寿堂经验方》中,记载有“地仙丹”一方。

说是从前有个姓张的赤脚大仙,从一位老人那里得到一张秘方,服用后寿达百余岁,走路健步如飞,白头发也变黑了,掉了的牙齿重新复生,而且性功能强盛。

该方的用药十分奇特,用春天的枸杞叶200克,夏天的枸杞花50克,秋天的枸杞子250克,冬天的枸杞根皮500克,分别阴干后,用黄酒浸一夜,取出沥干,加工成细末,再加工成药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据历代本草记载,枸杞子有养肝明目的功能,养生家及民间都推崇用枸杞子明目。

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对枸杞子的明目机制做了分析,指出枸杞子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的要药,而老人阴虚者占十之*,所以枸杞子是益精明目的上品。

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为益阴除热的上品。

近代医家张锡纯,以亲身体会强调枸杞子确有退热的功效。

他这样说,从50岁以后,无论冬天、夏天,每晚睡觉时都在床头放一壶凉水,每次醒来,感觉心中躁热,就饮凉水数口,直到天亮,壶中剩下的水就不多了。

但是,只要在睡前嚼服枸杞子30克,凉水就可以少饮一杯,而且早上起来感觉心中格外舒畅,精神格外充足,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枸杞子是滋补的良药,并确有退热的功效。

年纪大了,人往往有阴虚症状,比如缺少津液、口干咽燥、便秘、五心烦热(两手心、两脚心、心胸部)、盗汗或失眠等,其中以肝肾阴虚多见,肝肾在生理上是密切联系的,所以肝肾阴虚的症状经常同时出现,如眩晕、头胀、耳鸣、视物不清、失眠、五心烦热、遗精、腰膝酸痛、舌红少津、脉搏细速或者细小无力等,可见于贫血、月经不调或者急性热病的末期。

凡是有这些症状的,都适合服用枸杞子。

枸杞子最主要的功能是滋补肝肾,使人延缓衰老,增强性功能和生殖能力,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降低血脂、血压、血糖,保肝护肝,调节神经等。

《本草汇言》对枸杞子补肾益精的功能推崇备至,说服用枸杞子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

”据统计,从汉朝到清朝的32部代表性医学著作中,记载枸杞子有延年益寿作用的处方共384张,其中补肾方占,单味中药使用较多的药物中就有枸杞子。

枸杞子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佳品,是理想的强身延年珍品。

人到中年后,由于精血的亏损,会出现神疲乏力、畏寒烦热、眩晕耳鸣、视力模糊、听力下降、*减退、夜尿频多、尿有余沥、须发脱落、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痴呆、骨质疏松等,服用枸杞子可以祛病延年、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枸杞子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

2000多年前的经典医籍《神农本草经》就有枸杞“主消渴”的记载。

古代名医认为,枸杞子是治疗“渴而引饮,肾病消中”的良药,明代名医张景岳则称枸杞子能“尤止消渴”。

现代研究证实,用枸杞子防治糖尿病确实有效。

动物实验发现,宁夏枸杞子提取物可使大鼠的血糖持续降低,糖耐量显著增高,这可能与枸杞子中含有胍的衍生物有关。

有人将枸杞子蒸熟,每日两次,每次10克嚼服,发现对轻型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

民间有“离家千里,莫食枸杞”的说法,指的是枸杞子有很强的填精益肾作用,能明显增强性功能。

枸杞子味甘、性平,有补益肝肾、精血的功效。

而精为性及生殖的基础,精得补益而强盛,性功能障碍也能得到治愈。

现代研究证实,每日服用枸杞子50克,连续服用10天,可使男性血中睾酮含量显著升高,能促进女性排卵,增强性功能,提高生殖能力,对各种不孕不育均有良效。

枸杞子能补肝肾精血之不足,是有效的补血药物。

王秉衡的《重庆堂随笔》说:“《圣济总录》以一味枸杞子治气短,余谓其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也。

”中医认为,心主血,血液是在心气的推动下,才得以在血管中流动。

所谓心血,多涵盖了广义上的血。

明代名医张景岳也将枸杞子列为补血主药。

现代临床已将枸杞子作为治疗各种血液病的药物。

在缺铁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中,枸杞子均作为主药或在复方制剂中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明代医家张景岳曾说:“枸杞子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能明耳目,填精固髓,健骨强筋。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记忆力与精血有关,精血旺则记忆灵,精血衰则记忆钝。

肾精肝血不足,不能上充于脑,是记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

枸杞子有良好的滋补肝肾精血的作用,精血旺盛了,大脑的思维活动有这个物质基础,所以能保持大脑的年轻。

(口述:徐锡山采写:单友良)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第一部分人参——补药之王(2)

人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4000多年,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第六册就载有象形文字“参”。

大家一定晓得人参出在东北,但是1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并不晓得东北有人参,那时人参的主产区是现在的山西上党地区。

春秋战国时越国宰相范蠡在《范子计然》(公元前465年)中说“人参生上党”。

那时候的上党,山高林密,原始森林一望无际,不像现在这样,一眼望去都是黄土高坡。

从人参产地的变迁,最能说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到了宋朝,上党地区人参产量逐渐减少,药农的搜寻范围开始向东扩张,遍及山西、河
北、山东。

原来泰山也有人参,到这个时候也被采挖一空。

辽、金、元、明建都北京,先后达600年。

600年来,北京居民烧饭、取暖用的柴火,冶炼、制作陶瓷用的燃料,全部都是从邻近的太行山、燕山取用的,特别是明朝永乐年间,也就是公元1403~1424年,每年贩运到北京的大木头就不下100多万根。

历史记载砍木头的人“千百成群,蔽山罗野,斧斤如雨,喊声震山”。

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不用说人参,就连粮食都种不起来。

李时珍在世时(1518~1594年),人参主产区迁移到了东北长白山南部。

往东,往山海关外找,这一找可不得了——辽东的人参比上党要多得多啦!仅1609年,寻挖到的野山参你猜有多少?超过1万公斤啦!康熙中期,中国的采参业进入全盛时期,山东、河北破产的农民闯关东,每年有三四万人,以放山采参为业,这样一来,人参主产区继续东移到长白山以北乌苏里江流域锡霍特山脉,那里人迹罕至,物产丰饶,满山遍野的人参随处可见,多得可称“参场”。

但随着大量移民涌入东北,人口骤增,采参人同时倍增。

采参的人越多,野山参就越少。

到后来,一年也就只能采500公斤左右。

到今天,野山参产量最多也就50公斤左右。

野山参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仅剩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20世纪90年代,中俄边境重开贸易,乌苏里江以东俄罗斯远东地区森林密布,野山参通过边贸形式涌入中国市场,野山参的主产地又历史性地继续东移至远东。

不过不会继续东移下去了,因为翻过锡霍特山脉就是日本海。

这两年从俄罗斯进来的野山参变得越来越小了,用不了几年,野山参就该灭绝了。


人参长在北方,销在南方,东北人以产人参为荣,南方人以食人参为荣。

那么杭州民间吃人参的风气是怎么来的呢?一个原因是南宋建都杭州,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往南迁移,宋朝以后江南经济发达,杭州是故都,皇室遗风,迷信人参,发展到今天,杭州人吃起人参制品来眼睛都不眨;上海、宁波做生意的大老板多,吃参的人自然多;绍兴呢,很多人做师爷,时间一长把主人的养生习惯学来了,带到民间。

人参第一次正式进入民间是清朝康熙的时候,1722年,国库亏空,财政捉襟见肘,康熙皇帝没有法子了,只得分出宫廷中的一部分野山参,让江宁(今南京)织造曹府、苏州织造李熙、杭州织造孙文成分头出售,银两按期如数上缴国库,以解燃眉之急。

结果半年不到,杭州的孙文成卖得最快,交款最早,当年拿到野山参,当年售罄交割银两。

杭州、宁波、绍兴的有钱人家,看到出自宫廷的野山参,活抢活夺。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第一部分人参——补药之王(3)
人参的生存能力超过其他任何草本植物,也超过人类。

对人参的赞美,中国人持续了2000多年,调子一直没有变过,那就是“补药之王”。

清朝以前,老百姓是没有可能买到野山参的,政府不允许,被朝廷里的皇帝老子霸占着。

说人参是补药之王,首先是人参非常奇特的生物特征——长寿。

人参的生存能力非常强,不仅超过其他草本植物、动物,而且超过人类。

尤其是野山参,不怕冻,零下40摄氏度以下在土中也冻不死;不怕旱,几个月不下雨也干不坏;不怕野兽的践踏。

人参的芦头,由一个个芦碗组成,每个芦碗上都有后备芽苞。

第一个芦碗如果遭到意外损伤,其后备芽苞便可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