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思维方法学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的思维⽅法学习分析
良好的⽅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天赋的才能,⽽拙劣的⽅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英]贝尔纳
数学思维⽅法分为两种,形象思维⽅法和抽象思维⽅法。⼩学数学要培养学⽣的形象思维能⼒,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下⾯⼩编为⼤家总结⼀下。
⼀、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法是指⼈们⽤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积极想象,对表象进⾏加⼯、提炼进⽽提⽰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的思维能⼒。
1、实物演⽰法
利⽤⾝边的实物来演⽰数学题⽬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法。
这种⽅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相遇”等术语,⽽且为学⽣指明了思维⽅向。再如,在⼀个圆形(⽅形)⽔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朋友见⾯握⼿,每两⼈握⼀次,共要握⼏次⼿”与“⽤三张不同的数字卡⽚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的⽅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标的。
特别是⼀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学⽣就不能真正掌握。长⽅形的⾯积、长⽅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些数学教(学)具,⽽且这些教(学)具⽤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这样可以有效地提⾼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的学习成绩。
绩。
2、图⽰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法。
图⽰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依赖于⼈们对表象加⼯整理的可靠性上,⼀旦图⽰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如有的数学教师爱徒⼿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产⽣误解。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图⽰的⽅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也就明⽩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段。
例1.把⼀根⽊头锯成3段需要24分钟,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图略)
思维⽅法是:图⽰法。
思维⽅向是:锯⼏次,每次⽤⼏分钟。
思路是:锯3段锯了⼏次,每次⽤⼏分钟,锯6段锯了⼏次,需要多少分钟。
例2 .判断:等腰三⾓形中,点D是底边BC的中点,图甲的⾯积⽐图⼄的⾯积⼤,图甲的周长⽐图⼄的周长长。(图略)
思维⽅法:图⽰法。
思维⽅向:先⽐较⾯积,再⽐较周长。
思路:作条辅助线。图甲占的⾯积⼤,图⼄所占⾯积⼩,所以“图甲的⾯积⽐图⼄的⾯积⼤”是正确的。线段AD⽐曲线AD短,所以“图甲的周长⽐图⼄的周长长”是错误的。
3、列表法
运⽤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较、提⽰规律,也有利于记忆。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围⼩,适⽤题型狭窄,⼤多跟寻找规律或显⽰规律有关。⽐如,正、反⽐例的内容,整理数据,乘法⼝诀,数位顺序等内容的教学⼤都采⽤“列表法”。
⽤列表法解决传统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制作三个表格:第⼀张表格是逐⼀举例法,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条……这样逐⼀列举,直⾄寻找到所求的答案;第⼆张表格是列举了⼏个以后发现了只数与腿数的规律,从⽽减少了列举的次数;第三张表格是从中间开始列举,由于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列举的⽅向。
4、探索法
按照⼀定⽅向,通过尝试来摸索规律、探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法叫做探究法。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在数学⾥,“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的⼼灵深处,都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要以探究为核⼼”,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们在难以把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基本的、熟悉的、典型的问题时,常常采取的⼀种好⽅法就是探究、尝试。
第⼀、探究⽅向要准确,兴趣要⾼涨,切忌胡乱尝试或形式主义的探究。例如,教学“⽐例尺”时,教师创设“学⽣出题考⽼师”的教学情境,师:“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听:很奇怪,正当学⽣疑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法,由你们出题考⽼师,愿意吗?”学⽣听后很感兴趣。教师说:“这⾥有⼀幅地图,你们⽤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相信吗?”于是学⽣纷纷上台度量、报数,教师都⼀个接⼀个地回答对应的实际距离。学⽣这时更感到奇怪,异⼝同声地说:“⽼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例尺”。
第⼆、定向猜测,反复实践,在不断分析、调整中寻找规律。
例3 .找规律填数。
(1)1、4、、10、13、、19;
(2)2、8、18、32、、72、。
第三,独⽴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独⽴,有⾃由的思维时空;合作,可以知识上互补,⽅法上互相借鉴,不时还能碰撞出智慧的⽕花。
⼩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创设让学⽣去探究的情景,创造让学⽣去探究的机会,⿎励有探究精神和习惯的学⽣。
5、观察法
通过⼤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般规律的⽅法叫做观察法。巴浦洛夫说:"应当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学数学“观察”的内容⼀般有:①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②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③题⽬的结构特点;④图形的特点及⼤⼩、位置关系。
如:观察⼀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归纳出乘法交换率:在乘法算式⾥,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观察”的要求:
第⼀、观察要细致、准确。
例4 .找出下列各题错在哪⾥,并改正。
(1)25×16=25×(4×4)=(25×4)×(25×4);
(2)18×36+18×64=(18+18)×(36+64)
例5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1)3.6+6.4 (2)3.6+6.04
(3)125×57×0.04 (4)(351-37-13)÷5
第⼆、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渗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的,有计划地察看研究对象。⽐如,在教学长⽅体的认识时,要做到“有序”观察:(1)⾯——形状、个数、⾯与⾯之间的关系;(2)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四条;长⽅体的棱可以分为三组);(3)顶点——顶点的形成、个数,认识顶点的⼀个重要作⽤是引出长⽅体长、宽、⾼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