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童趣唱歌《大树桩你有几岁》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大树桩你有几岁》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
首先,情境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设置大自然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他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情境创设时,需要更加注重细节,使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增强他们的代入感。
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 歌曲名称:《大树桩你有几岁》
- 歌词:展示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突出歌词内容。
- 节奏:突出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型,如附点音符、切分音等。
- 旋律:展示歌曲的主旋律线条,帮助学生记忆旋律走向。
2. 词、句:
- 重点词汇:如“大树桩”、“小鸟”、“风儿”等,以图形或图片形式展示,增强记忆。
3. 游戏教学法:设计富有创意的音乐游戏,如“节奏接龙”、“歌词填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歌唱技巧。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播放歌曲、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形象和情感。同时,通过PPT展示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富有童趣的场景,将学生带入歌曲所描绘的大自然环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室中布置树木、小鸟等自然元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例如,在学习节奏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共同探讨不同的节奏表现方式。
1. 学习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的歌词和旋律。
2. 认识简单的音高、节奏,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3. 学会歌曲中的简单手势动作,增强歌曲表演的趣味性。
4. 培养学生们的合唱能力,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1. 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习《大树桩你有几岁》,让学生能够辨识歌曲中的基本音高、节奏,感受旋律的起伏和变化,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5.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感受自然、生活之美,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高、节奏概念,能识别简单的音符和节奏,具备了一定的唱歌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同时,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合唱作品,对集体合作演唱有所了解。
- 提问与讨论:对不理解的部分勇敢提问,与同学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
- 实践活动法: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音乐要素,掌握唱歌技巧。
-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探索拓展资源。
- 反思总结法:指导学生通过反思,促进自我认知和成长。
作用与目的:
- 巩固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共享预习资源,提高预习效率。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歌曲,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大树的故事,引出《大树桩你有几岁》的学习。
2. 音乐感知与表现力:
- 学生通过歌曲学习,提升了音乐感知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模仿、创造等环节,提高了音乐表现力,更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
3. 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 本节课的趣味性活动设计,如音乐游戏、情境创设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关于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的问题,包括歌词、旋律和节奏等方面的知识。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良好。
4. 课后作业: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通过完成作业,他们能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同时,教师也会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学习。
- 重点句子:如歌曲中的重复句或意义深远的句子,用特殊字体或颜色标注,突出重点。
3. 艺术性和趣味性:
- 使用彩色粉笔或马克笔,使板书色彩丰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在适当的位置添加简笔画画风的大树、小鸟等元素,增加趣味性。
- 利用板书空间,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填空、选择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教学软件:运用音乐教学软件,如音乐制作软件、节奏训练软件等,辅助教学。例如,在教授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时,可以使用节奏训练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节奏知识。
3. 实物教具:使用实物教具,如打击乐器、手指偶等,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课堂趣味性。在合唱环节,教师可以分发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不同的声部,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理解合唱的配合。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曲时,学生可能在新节奏、旋律的掌握上遇到困难,如对附点音符、切分音等节奏型掌握不够熟练。此外,歌曲中的集体合作部分,如合唱、动作配合等,可能存在默契度不足、协作困难等问题。部分学生可能因害羞、紧张等原因,在公开表演时表现不够自信。
学具准备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如家庭合唱作业。
- 提供拓展资源:分享与歌曲相关的自然知识、音乐背景等拓展资源。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鼓励。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2. 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音色、表情和动作表达歌曲的情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培养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如编创动作、改变节奏等,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分组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 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
- 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拓展环节,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了如何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 学生在反思总结中,能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5.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对趣味性强的音乐活动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参与互动性强、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模仿能力、记忆能力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尚需培养。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听觉和动作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 视频资源:学生需要在课后观看《大自然的音乐》这个视频,并观察视频中出现的各种声音,尝试辨别和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观看视频后,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分享对大自然音乐的欣赏和理解。
教师将在课后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推荐更多的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音乐体验。通过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集体合作环节中存在一些困难。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唱基础,但在声部配合和动作协调方面还有待提高。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和磨合。
此外,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公开表演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我会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让他们逐渐适应在他人面前表演。同时,我也会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 在小组讨论、合唱等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共同完成任务。
-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6. 知识拓展与综合素养:
-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资源的学习,了解了歌曲相关的自然、历史等知识,拓宽了知识视野。
-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了综合素养。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学习歌曲资料,尝试跟唱旋律。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答案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过程中的笔记、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直接反馈给老师。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群,提供《大树桩你有几岁》的歌词、旋律预习资料,明确要求学生熟悉歌曲旋律,预习歌词中的节奏。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歌曲主题,设计问题如“歌曲中描述了哪些自然元素?”“你能发现歌曲中的哪些特殊节奏?”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 童趣 唱歌 《大树桩你有几岁》 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童趣”中的唱歌环节,选取《大树桩你有几岁》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音乐要素:音高、节奏、旋律、歌词;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歌唱技巧以及集体合作精神。具体内容包括: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机制,不断进步。
学生学习效果
1. 音乐知识与技能:
- 学生掌握了《大树桩你有几岁》的歌词、旋律和节奏,能够独立、准确地演唱歌曲。
-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型(如附点音符、切分音等),提高了对复杂节奏的辨识和掌握能力。
- 学生在集体合唱中,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声部协调配合,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会在预习和课后拓展环节给予更多的指导,引导他们如何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大自然的音乐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鸟鸣、风吹、雨滴等,这些声音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中描述了不同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有助于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通过示范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节奏游戏、小组合唱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
- 参与课堂活动:在节奏游戏、小组合唱等活动中,积极实践,体验音乐的魅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很高,能够主动回答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在合唱环节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能够互相交流和分享想法。他们的讨论成果展示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创意,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 视频资源:《大自然的音乐》:这个视频展示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流水潺潺、鸟鸣蝉鸣等。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音乐之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2. 拓展要求:
- 阅读材料:学生需要在课后自主阅读《大自然的音乐家》这篇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下文章中提到的音乐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不同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在《大树桩你有几岁》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
首先,情境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设置大自然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他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情境创设时,需要更加注重细节,使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增强他们的代入感。
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 歌曲名称:《大树桩你有几岁》
- 歌词:展示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突出歌词内容。
- 节奏:突出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型,如附点音符、切分音等。
- 旋律:展示歌曲的主旋律线条,帮助学生记忆旋律走向。
2. 词、句:
- 重点词汇:如“大树桩”、“小鸟”、“风儿”等,以图形或图片形式展示,增强记忆。
3. 游戏教学法:设计富有创意的音乐游戏,如“节奏接龙”、“歌词填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歌唱技巧。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播放歌曲、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形象和情感。同时,通过PPT展示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富有童趣的场景,将学生带入歌曲所描绘的大自然环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室中布置树木、小鸟等自然元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例如,在学习节奏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共同探讨不同的节奏表现方式。
1. 学习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的歌词和旋律。
2. 认识简单的音高、节奏,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3. 学会歌曲中的简单手势动作,增强歌曲表演的趣味性。
4. 培养学生们的合唱能力,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1. 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习《大树桩你有几岁》,让学生能够辨识歌曲中的基本音高、节奏,感受旋律的起伏和变化,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5.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感受自然、生活之美,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高、节奏概念,能识别简单的音符和节奏,具备了一定的唱歌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同时,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合唱作品,对集体合作演唱有所了解。
- 提问与讨论:对不理解的部分勇敢提问,与同学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
- 实践活动法: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音乐要素,掌握唱歌技巧。
-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探索拓展资源。
- 反思总结法:指导学生通过反思,促进自我认知和成长。
作用与目的:
- 巩固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共享预习资源,提高预习效率。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歌曲,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大树的故事,引出《大树桩你有几岁》的学习。
2. 音乐感知与表现力:
- 学生通过歌曲学习,提升了音乐感知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模仿、创造等环节,提高了音乐表现力,更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
3. 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 本节课的趣味性活动设计,如音乐游戏、情境创设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关于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的问题,包括歌词、旋律和节奏等方面的知识。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良好。
4. 课后作业: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通过完成作业,他们能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同时,教师也会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学习。
- 重点句子:如歌曲中的重复句或意义深远的句子,用特殊字体或颜色标注,突出重点。
3. 艺术性和趣味性:
- 使用彩色粉笔或马克笔,使板书色彩丰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在适当的位置添加简笔画画风的大树、小鸟等元素,增加趣味性。
- 利用板书空间,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填空、选择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教学软件:运用音乐教学软件,如音乐制作软件、节奏训练软件等,辅助教学。例如,在教授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时,可以使用节奏训练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节奏知识。
3. 实物教具:使用实物教具,如打击乐器、手指偶等,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课堂趣味性。在合唱环节,教师可以分发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不同的声部,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理解合唱的配合。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曲时,学生可能在新节奏、旋律的掌握上遇到困难,如对附点音符、切分音等节奏型掌握不够熟练。此外,歌曲中的集体合作部分,如合唱、动作配合等,可能存在默契度不足、协作困难等问题。部分学生可能因害羞、紧张等原因,在公开表演时表现不够自信。
学具准备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如家庭合唱作业。
- 提供拓展资源:分享与歌曲相关的自然知识、音乐背景等拓展资源。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鼓励。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2. 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音色、表情和动作表达歌曲的情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培养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如编创动作、改变节奏等,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分组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 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
- 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拓展环节,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了如何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 学生在反思总结中,能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5.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对趣味性强的音乐活动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参与互动性强、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模仿能力、记忆能力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尚需培养。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听觉和动作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 视频资源:学生需要在课后观看《大自然的音乐》这个视频,并观察视频中出现的各种声音,尝试辨别和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观看视频后,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分享对大自然音乐的欣赏和理解。
教师将在课后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推荐更多的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音乐体验。通过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集体合作环节中存在一些困难。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唱基础,但在声部配合和动作协调方面还有待提高。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和磨合。
此外,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公开表演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我会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让他们逐渐适应在他人面前表演。同时,我也会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 在小组讨论、合唱等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共同完成任务。
-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6. 知识拓展与综合素养:
-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资源的学习,了解了歌曲相关的自然、历史等知识,拓宽了知识视野。
-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了综合素养。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学习歌曲资料,尝试跟唱旋律。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答案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过程中的笔记、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直接反馈给老师。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群,提供《大树桩你有几岁》的歌词、旋律预习资料,明确要求学生熟悉歌曲旋律,预习歌词中的节奏。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歌曲主题,设计问题如“歌曲中描述了哪些自然元素?”“你能发现歌曲中的哪些特殊节奏?”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 童趣 唱歌 《大树桩你有几岁》 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童趣”中的唱歌环节,选取《大树桩你有几岁》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音乐要素:音高、节奏、旋律、歌词;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歌唱技巧以及集体合作精神。具体内容包括: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机制,不断进步。
学生学习效果
1. 音乐知识与技能:
- 学生掌握了《大树桩你有几岁》的歌词、旋律和节奏,能够独立、准确地演唱歌曲。
-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型(如附点音符、切分音等),提高了对复杂节奏的辨识和掌握能力。
- 学生在集体合唱中,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声部协调配合,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会在预习和课后拓展环节给予更多的指导,引导他们如何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大自然的音乐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鸟鸣、风吹、雨滴等,这些声音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中描述了不同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有助于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通过示范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节奏游戏、小组合唱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
- 参与课堂活动:在节奏游戏、小组合唱等活动中,积极实践,体验音乐的魅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很高,能够主动回答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在合唱环节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能够互相交流和分享想法。他们的讨论成果展示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创意,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 视频资源:《大自然的音乐》:这个视频展示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流水潺潺、鸟鸣蝉鸣等。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音乐之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2. 拓展要求:
- 阅读材料:学生需要在课后自主阅读《大自然的音乐家》这篇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下文章中提到的音乐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不同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