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审计的特殊性与难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企业审计的特殊性与难点
新审计准则颁布已有两年了,但风险导向审计对于每⼀个审计⼈员来说还是新事物,具体如何实施,⼤家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

下⾯店铺⼩编笔者将来谈谈对中⼩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解,希望能对⼤家有所帮助。

⼀、中⼩企业审计的特殊性与难点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法律环境不健全,中⼩企业发展⽔平不⾼的因素影响下,中⼩企业的⽣产经营管理⽔平相对落后,导致部分中⼩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存在着较⼤问题。

⽽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合理、恰当的审计结果,必须是在获取被审计单位真实的财务数据基础上得出的,对中⼩企业审计的最⼤难点就在于信息的透明度与真实性,这也是中⼩企业审计风险的主要来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点,需要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时特殊考虑。

1.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缺陷。

我国很多中⼩企业或者产权关系不明晰、或者所有者与经营者没有分离,使得不存在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为,企业⾼层管理者的权⼒往往凌驾于企业管理制度之上,⽽且由于企业资产规模⼩,出资⼈⼀般都较少,可能就是独资企业,这就更加便于⼈为操纵利润等。

2.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很多企业,⼀是由于内部控制⾏为主体素质偏低,⼆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员⼯对内控认识有偏差或者完全⽆认识,甚⾄管理⼯作全凭⽼板或⼏个⼈的临时决定,使得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或者有制度但得不到有效执⾏,造成企业财务⼯作混乱、核算不实,严重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

3.缺乏内部审计等监督机制。

很多中⼩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者竟然与财务⼈员是同⼀部门,⽽且即使设有独⽴的内审机构,在⼀些实施家族式管理的民营企业或者内部⼈控制严重的企业⾥,其职能也被弱化,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

4.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的可能不纯。

由于民营企业中普遍所有者与经营者不相分离,就不存在所有者委托独⽴第三⽅审计的必然要求,那么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的:⼀是应付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商年检、税务检查等;⼆是经营过程中的需要,⽐如向银⾏贷款、发⾏融资债券等。

企业利⽤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为其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等提供佐证,由于存在强烈的利益诉求,企业就会对审计报告的结果有明确想法。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承接业务与实施审计⼯作过程中,必须保持职业谨慎,有理由怀疑被审计单位存在舞弊的可能性,以及考虑事务所能否抵制客户的不合理要求。

⼆、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再认识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终⽬标是查错防弊,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是控制风险的保险机构,风险导向审计的⽬的是为了更有效发现舞弊,⽽不是作为减少审计程序的借⼝。

对重⼤错报风险的评估是我们提⾼审计效果与效率的有效⼯具,但不能将风险评估的对象⽆限扩⼤,也不能将风险评估审计的效果⽆限拔⾼。

在对中⼩企业实施审计过程中,扩⼤风险考量的范围,⽽不对报表舞弊产⽣原因、产⽣过程和产⽣结果这⼀系列事实进⾏详细分析,也是扭曲风险导向基本原则的。

中注协下发的审计底稿模板,对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底稿做了规范,但在对中⼩企业审计实务中是否完全有效,笔者根据这⼀年的实践经验,认为不能完全按照这套模式去做审计,必须要做到有的放⽮、因地制宜,当然也是出于时间成本的考虑。

第⼀,全⾯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不现实。

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如果要让注册会计师通过全⾯了解来评价重⼤错报风险⽔平,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对于财务报表审计,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的了解和评价只能是有的放⽮的去做,最关键的在于审计⼈员具备这种风险导向意识,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第⼆,企业财务舞弊⼿段多样,包括针对财务核算⽅法的舞弊(违规型)、针对核算⽅式的舞弊(混搅型)、操纵隐瞒或虚构的舞弊(造假型)、还有利⽤会计政策和制度调控利润的舞弊(操纵型)等等,针对各种舞弊应当采⽤不同的审计策略。

⽽以风险导向理论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试图⽤⼀套风险流程理论囊括所有情形,并具体推理出可以指导实践的实质性程序,显然是不可能的。

第三,通过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状况的了解和评估出的重⼤错报风险⽔平、控制测试的保证程度和实质性程序的保证程度,并据以指导实质性程序的实施,都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不可能像某些模板或者审计软件通过⼀些测试就得到量化指标,利⽤这些⼯具的同时必须运⽤职业判断做必要的分析与适当的修正。

三、中⼩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实施
在执⾏制度基础审计时,同样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作了解与测试,那么风险导向审计是否就是仅增加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以评价重⼤错报风险的步骤,或者说我们要解决实务中关键侧重点在哪⾥。

1.在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与内控情况之前,可以先做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性程序,⽐如对两期的简单数据进⾏分析,以做到对企业业务状况先有定性的了解。

如果对企业的主要业务、主要利润点没有了解,就⽆法安排审计的重
点。

如果事⽆巨细、不分重点、全⾯去做,最后肯定是⽩费⼒⽓,对重⼤错报风险的认定没有任何保障。

2.关注和收集企业所在⾏业财务指标信息以及与财务指标相关的信息。

如⾏业市场份额分布情况、⾏业⽑利率、⾏业费⽤特点、⾏业资产投⼊与更新等,这些信息将直接对报表合理性提供保证,如收⼊额、成本率、费⽤完整、资产额与资产减值等。

3.了解企业的法律、监管情况,也应当与财务报表指标相结合,企业是否承受外部压⼒对哪些指标有外部要求,企业是否为了满⾜这些有压⼒或有预期的指标⽽实施舞弊;同时要了解和关注与或有事项和可能的诉讼的形成相关联的企业外部环境。

4.重视企业对外发布财务报告的⽬的,结合管理层的诚信度,作出合理评价。

关注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通过检查、询问等⽅法,对企业所披露的经营成果、资产状况是否符合实情做到宏观了解,当两者差距很⼤或者管理层直接或间接施加不恰当的经济压⼒,必须要考虑是否解除业务约定或发表恰当的意见类型。

5.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程序得出的结果拟定进⼀步审计程序,否则风险评估程序等于⽆⽤功。

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本⾝就有可能发现很多的舞弊事项和舞弊领域,这些舞弊事项有的稍加追溯就可以得出应调整额,还有⼀些是需要结合实质性程序进⼀步核实的事项。

当然风险评估程序也可能证明某个领域不存在舞弊可能,可以减少实质性程序提供保证。

在对中⼩企业审计的有限时间⾥,根据⾼风险领域,针对性地实施进⼀步程序⼗分重要。

6.针对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控制制度极不健全的企业,以及业务内容极其简单、业务量很⼩的中⼩企业,完全可以考虑进⼀步简化审计程序。

根据多年的审计实践,⾼风险舞弊领域,财务报表审计容易出现问题的地⽅,都是⾼度集中,造假的⽅式与思路基本不变,仍然还是损益表项⽬的事项。

如何把握损益表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论是制度基础审计还是风险导向审计,都是审计重点。

换⾔之,对⾼风险的⼩企业审计,完全可以跳过风险评估程序单⼑直⼊,不再僵化地按部就班。

需要指出的是,对判断认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风险或业务简单的过程,同样是属于⼴义的风险评估程序,只不过是可以较容易的直接得出结果。

7.重视分析性程序的运⽤。

分析保证程序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分析复核,与⾏业数据、企业历史数据、企业⽇常⾏为等进⾏⽐较,分析⽐较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异,进⽽分析差异原因;另外,通过企业业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勾稽关系。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分析程序就更是联系风险评估和进⼀步测试程序之间的纽带。

8.必须完成报表项⽬余额的实证性程序。

余额实证程序即是对财务报表项⽬所反映的经济事项的存在性和完整性所做的实际审核,具体的实质性程序包括:现⾦盘点、银⾏函证、存货监盘、存货计价测试、存货减值测试、应收款项函证、应收款账龄分析、长期投资协议、固定资产监盘、在建⼯程监盘、资产所有权证明、累计折旧计提测试、资产减值测试、借款合同检查、抵押担保合同、贷款卡信息核对、应收票据盘点、⼯资政策了解和测试、纳税申报表核对、税务优惠政策的了解、成本结转过程检查、费⽤相关协议检查测算等程序。

即使风险评估程序执⾏得⾮常好,风险理念体现得⾮常充分,如果没有认真实施实质性程序,⼀旦审计失败,就可以被认定为没有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从这个⾓度再看上⽂的第六点,实质就是对⾼风险⼩企业的审计,只要充分实施余额实证性程序就可以了,但需要指出的是,应考虑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否则审计⼈员应当⽴即考虑与委托⼈、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进⾏沟通,并征询法律意见,必要时解除业务约定。

四、总结
我们在从事审计实务⼯作时,要认识到风险导向是⽅法,不是⽬的。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的是强调风险理念,以便更有效地把握⾼风险审计领域,达到节省审计时间与成本和更好控制审计风险的⽬标。

对于风险评估程序的运⽤,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这在中⼩企业审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便是⼩编为⼤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有了⼤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陆店铺进⾏律师在线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