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五铢钱的分期研究_徐承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Ⅴ式 制作粗率 , 文字书写草率 , 用笔 无 章 法 。“铢”字 结构左长右 短 ;“ 朱”旁 上部方折 , 下 部两竖内敛 呈花苞状 , 上 下两部分 长度相 近 而 均短 , 中间 间距较大 , 但 字形短小 , 因而结 构 显得局促 。标本河北定县北陵头 M43 [20](图一 ∶ 15)所出 。
61
2 0 1 0 年 · 第 10 期
图一 东汉甲 A 型五铢钱 1 ~ 4 .A Ⅰ 式(1、2 建武钱范 , 3 陕西咸阳 , 4 河南洛阳烧沟 M21) 5~ 9 .A Ⅱ a 式(5 四川绵阳 朱家梁子 M3 , 6 陕西 咸阳教院汉墓 , 7 河南洛阳东北郊 C5M860 , 8 重庆奉 节赵家湾 M8, 9 四川成都凉 水村 M2) 10 、11.A Ⅱ b 式(10 陕 西 185 煤田地质队咸阳基地东汉墓 , 11 湖南资兴 M 499) 12 .A Ⅲ式(河北定县北庄汉墓) 13 、14.A Ⅳ式(13 河北 易县燕下都 M7, 14 河南郏县) 15 .A Ⅴ式(河北定县北陵头 M 43) (均为原大)
A Ⅰ 式 “五” 字上 下两横略 有出头 。“ 铢” 字“ 朱” 旁上部 较短 , 两竖基 本竖直 , 下 部略长 ; 上 下两 部分 之间 间距 较大 , 字 形较 长 , 结 构略 显 松散 。标本建 武钱 范钱模 [4](图 一 ∶1 、2)。其 他 可举 陕西咸 阳 [ 5](图 一 ∶3)、河南 洛阳 [6](图 一 ∶4)两例 。
均为原大图二东汉甲b型五铢钱建武钱范3陕西绥德四十里铺画像石墓陕西南郑龙岗m35河南济源赵庄m1重庆奉节赵家湾m87四川成都勤俭村m1陕西西安秦川机械厂m89河南洛阳西工区壁画墓10四川涪陵fhym1均为原大63图三东汉甲c型五铢钱3陕西高陵张卜im44陕西商州东龙山m2重庆奉节赵家湾m87四川成都勤俭村m28陕西185地质队咸阳基地汉墓河南济源赵庄m110重庆巫山瓦岗槽m2111511河南偃师姚孝经墓12重庆奉节赵家湾m813重庆奉节周家坪m314四川成都西郊m1915河北易县燕下都m7161816陕西咸阳教院汉墓17陕西长安南李王村m618陕西勉县老道寺m41920
60
□ 东汉五铢钱的分期研究
讨东汉五铢钱演变的一些规律 。
一 东汉五铢钱的类型分析
依 据纪年钱范和 纪年墓 出土的五 铢钱 , 结 合 非纪年墓的资 料 , 我们把 东汉五铢 钱大致分 为两类共 8 型 。
甲 类 钱形 完整 。以 钱文 特 征的 不同 , 可 分为 5 型 。
A 型 “五”字交笔外放形 。“五”字宽大 , 中 间 交 叉 两笔 缓 曲 , 与 上 下 两 横相 交 处 呈 外放 状 ;上下 两横 多不出 头 。“ 铢” 字“ 朱” 旁 上部多 圆折 。据“铢”字特征分为 6 式 。
近 20 余 年来 , 结 合大量 纪年钱范 资料 , 学 术界 对于 西汉 五铢钱 的研 究 , 较之《洛 阳烧 沟 汉墓》又有 了长足的进步 , 分期更为 细致准 确 , 各阶段五铢 钱特征的归 纳更加清晰 。但是对 于 东汉 五铢 钱的 分期 , 则基 本还 停留 在《洛阳 烧 沟汉墓》的 基础上 , 并且 有东汉五铢 钱“基本 上
图二 东汉甲 B 型五铢钱 1~ 5.B Ⅰ式(1~ 2 建武钱范, 3 陕西绥德 四十里铺画像石墓 , 4 陕西南郑龙岗 M3 , 5 河南济源 赵庄 M 1) 6~ 10.B Ⅱ 式(6 重庆奉节赵家 湾 M8, 7 四川成 都勤俭村 M1 , 8 陕西西安秦川 机械厂 M8, 9 河 南洛阳西工区 壁画墓 , 10 四川 涪陵 FHYM1) (均为原大) 62
A Ⅵ 式 钱文特 征包括 A 型的前 五式 , 但 钱 背有四出文 。标本陕西兴 平 [21](图五 ∶1)、甘 肃庆阳 [22](图五 ∶2)所出 。
B 型 “五” 字交笔 略敛形 。“ 五” 字较 A 型 略 窄 , 中间 交叉 两笔 弯曲 程度 大 , 与上 下两 横 相 交 处 外 放 程 度 不 如 A 型 ;上 下 两 横 出 头 。 “ 铢”字“ 朱”旁 上部圆折 。据“ 铢” 字特征 分为 3 式。
C Ⅱ b 式 “ 铢” 字“朱”旁上部左 右两竖外 张 , 整个 上部 呈倒 抛物 线状 。 标 本河 南偃 师 姚孝经墓 [41](图三 ∶11)所 出 。此外 可举重 庆奉 节 [ 42](图三 ∶12 、13)、四川 成都 [ 43](图 三 ∶14)、
63
2 0 1 0 年 · 第 10 期
B Ⅲ式 钱文特征同 Ⅰ 、Ⅱ式 , 但钱背有 四 出文 。标本河南洛阳烧沟 M147[ 31](图五 ∶3)、河 南宜阳 [32](图五 ∶4)所出 。
C 型 “ 五” 字交笔内敛形 。源自文库五”字较窄 , 中 间 交叉两笔弯 曲程度大 , 与 上下两横 相交处 呈 内 敛状 , 使 上下 两部 分略 呈子 弹头 形相 对 ;上 下 两横 一般出 头 。“ 铢” 字“ 朱” 旁上 部多 圆折 。
A Ⅱ 式 “五 铢”二 字笔画变 粗 。“五” 字上 下 两横出头不明 显 。“铢”字“ 金”旁头 为大三角 形 ;“ 朱”旁上 部变长 , 上下 两部分长度 接近 , 中 间 间距变小 ;字 形略宽短 , 结构比较紧 凑 。可分 为 2 亚式 。
A Ⅱ a 式 “铢” 字“ 朱” 旁上部左右两竖竖 直 或 有 弯 曲 、内 敛 。标 本 四 川 绵 阳 朱 家 梁 子 M3 [7](图一 ∶5), 陕西 咸阳 教院 [ 8]所出(图一 ∶ 6)。此类五 铢钱出土 数量多 , 范围广 , 我们可 列 河南洛 阳 [9](图 一 ∶7)、重庆 奉节 [10](图一 ∶ 8)、 四川成都 [ 11](图一 ∶9)等所出数例 。
A Ⅲ式 总 体 特征 与 A Ⅱ a 式相 近 , 但 “铢”字“朱”旁中间竖画较长 , 其下端超出
“ 铢” 字 本 身长 度 。标 本 河 北定 县 北 庄 汉墓 [ 16] (图一 ∶12)所出 。
A Ⅳ式 “ 铢” 字“ 朱” 旁上 部方折 。标本 河 北 易县 [ 17](图一 ∶13)、河 南郏县 [18](图 一 ∶14) 所出 。此外河南邓县 [ 19]亦有出土 。
都属于建武 型五铢 … …构 不成时代 特点 , 不能 作为断代依据” [2]的观点 。造成这种局 面的主要 原因 , 首 先 , 东汉时 期的 货币 铸造 由地 方郡 县 执行 , 中央只是 作宏观 管理与控 制 [ 3] 。因此 , 东 汉五铢钱的 形制不如西 汉整齐划一 , 钱文 特征 也较西汉复 杂多变 , 演 变轨迹不似 西汉线 索分 明 。这些无 疑增加了对 东汉五铢钱 进行分 期研 究的难 度 。其次 , 自《洛 阳烧 沟汉墓 》构 筑了 东 汉五铢钱演 变的基本框 架以后 , 几 无能够 与之 媲美的出土 材料及相应 研究成果问 世 , 又 不能 如西 汉时 期有 大量 纪年 钱范可 资对 照 。因此 , 研究者多以 纪年墓材料 为依据进行 相关探 讨 。 但是 , 东 汉时 期纪 年墓数 量不 多 , 不同 时期 的 纪年墓又散 布于不同的 地区 , 各纪 年墓中 出土 的特征上有 所差别的五 铢钱类型 , 究竟是 时代 的变化 , 还 是地 域的 差别 , 便 难以 遽论 。其三 , 钱币 是耐 用品 , 墓 葬内出 土的 钱币 , 往 往混 杂 了不 同时 期的 产品 。纪年 墓的 数量 既少 , 对 出 土钱币的报 道又往往只 是其中的一 部分 , 这样 难免 会影 响我 们对 东汉 五铢钱 整 体发 展轨 迹 的判 断 。有鉴 于此 , 本文 希望 以纪 年墓 材料 为 纲 , 结合 非纪 年墓 材料 , 借助 于考 古类 型学 的 方法 , 在《洛阳 烧沟 汉墓》的 基础上 , 进 一步 探
□ 东汉五铢钱的分期研究
图三 东汉甲 C 型五铢钱 1 ~ 5.C Ⅰ 式(1、2 建武钱范 , 3 陕西高陵张卜 IM4, 4 陕西商州东龙山 M 2, 5 重庆奉节赵家湾 M8) 6~ 10 .C Ⅱ a 式(6 重庆奉节赵家湾 M8, 7 四川成都勤俭村 M2, 8 陕西 185 地质队咸阳 基地汉墓 , 9 河南济源赵庄 M1, 10 重庆巫山瓦岗槽 M2) 11 ~ 15.C Ⅱ b 式(11 河南偃 师姚孝 经墓 , 12 重 庆奉节 赵家湾 M8, 13 重 庆奉节 周家 坪 M3 , 14 四川 成都 西郊 M19, 15 河北易县燕下都 M7) 16~ 18.C Ⅲ式(16 陕西咸阳教院汉 墓 , 17 陕西长安南 李王村 M6 , 18 陕西 勉县老道寺 M4) 19 、20.C Ⅳ式(陕西西安昆仑厂汉墓 , 山东梁山馍馍台 M 1) (均为原大)
C Ⅱ式 可分为 2亚式 。 C Ⅱ a 式 “ 铢” 字“朱” 旁 上部变 长 ;上 下 两部 分长 度有 的比较 接近 , 中 间间 距变 小 , 结
构比 较紧 凑 。 标本 重庆 奉节赵 家 湾 M8 [ 36](图 三 ∶6)、四川成 都高新区 勤俭村 M2[ 37](图 三 ∶ 7)所出 。其他可 举陕西咸 阳 [38](图三 ∶8)、河南 济源 [39](图 三 ∶9)、重庆 巫山 [40](图 三 ∶10)等 地所出数例 。
B Ⅱ式 “ 铢” 字“ 金 ”旁 头 呈 大 三 角 形 ; “ 朱”旁上 部变 长 , 左右 两竖 竖直 或有 弯曲 ; 上 下两 部分 长度 接近 , 中 间间 距变 小 。 字 形 略 宽短 , 结 构比 较紧 凑 。标本 重庆 奉节 赵家 湾 M8 [ 26](图 二 ∶6)、四 川 成都 勤 俭 村 M1 [27] 所 出 (图二 ∶7)。其他可举陕西西安 [28](图二 ∶8)、河 南 洛阳 [29](图 二 ∶9)、四川 涪陵 [ 30](图二 ∶10) 等所出数例 。
B Ⅰ式 “ 铢” 字“ 朱” 上部较短 , 下部略 长 , 中 间间 距较 大 , 字形 较长 , 结 构略 显松 散 。 标本建武钱范钱模(图二 ∶1 、2)。其他可举陕 西 绥 德 [ 23](图二 ∶3)、南 郑 [ 24](图二 ∶4), 河 南 济 源 [25](图二 ∶5)等所出数例 。
20 世纪 60 年 代发 表的《洛 阳西 郊汉 墓发 掘报 告》 [12] 、《河 南陕县刘家 渠汉墓》[ 等 13] , 已能 将 A Ⅰ式与 A Ⅱ a 式五铢区别开 来 , 分别被列 为两式或两型 。
A Ⅱ b 式 “ 铢” 字“ 朱” 旁上部左右两竖外 张 , 整个上部呈倒抛物线状 。标本陕西 185 煤田 地 质队咸阳基地 东汉墓 [14](图一 ∶10)、湖南资 兴 M499[ 15](图一 ∶11)所出 。
据“ 铢” 字特征 ,可分为 5 式 。 C Ⅰ式 “铢”字“朱”旁上 部较短 , 下部 略
长 ;上下两 部分之间间距 较大 , 字形 较长 , 结 构 略显松散 。标本建 武钱范钱 模(图三 ∶1 、2)。其 他可举陕西 高陵 [ 33](图三 ∶3)、商州 [34](图三 ∶ 4), 重庆奉节 [ 35](图三 ∶5)等所出数例 。
DO I :10.13619/j .cnki .cn11 -1532/k .2010.10.010
东汉五铢钱的分期研究
徐 承 泰(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 副 教 授) 范江欧美(武 汉 市 考 古 研 究 所 助理馆员)
历史上对于 两汉五铢 钱的研究 , 大体可 以 分为 三 个 阶 段 。第 一 阶段 是 清 代前 期 及 其 以 前 。这一 阶段的 泉家 和钱 谱 , 只局 限于 史书 中 提到 的几 种五 铢钱 , 而且 多是 照抄 文献 , 对 于 具体 形制 、钱文 特征 少能 涉及 。第 二阶 段是 晚 清至民国时 期 。由于有一 批五铢钱 范尤其是 纪 年钱范被发 现 , 学术界对 五铢钱研 究的深度 及 广度都 有了 很大 提高 。第三 阶段 是 20 世 纪 50 年代以 后 。20 世纪 50 年 代在 河南 洛阳 烧沟 地 区 , 清理了 一批从西汉中 晚期至东 汉晚期的 墓 葬 , 其中 出土了 近万 枚五 铢钱 。由 于这 是一 批 经科学发掘 出土的考古 材料 , 同时 其年代跨 度 长 , 各个 阶段的 资料 相对 也比 较齐 全 , 因此 为 两汉 五 铢 钱 的断 代 研 究奠 定 了 坚实 的 基 础 。 《洛阳烧沟 汉墓》中有关 五铢钱研究 的部分 , 也 就成 为其 后数 十年两 汉五 铢钱 分期 断 代的 重 要标尺 [1] 。
C Ⅴ式 钱文特征同前四式 ,
但 钱背 有四 出文 。标本 武 威雷 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