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简单的分类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统计活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继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据随机出现的情境中,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会在简单的统计表中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三方面的目标是互相依存、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以促动学生数学思维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会用符号记录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2.根据需要,准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努力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充分体现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在导入新课部分,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探究新知部分,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新知。

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的方法贯穿全课,提升和促动教学的有效性
三、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主要通过观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玩吗?(生:喜欢)
师:(出示情境图)请看校园里“童心园”的场景,仔细观察这里有哪些人?
师:他们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分别回答)
师:看了这幅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学生有多少人,老师有多少人。

师:你真棒!(学生回答不上来的话就问:想知道学生有多少人吗?)
生2:我想知道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生3:我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玩游戏的有多少人,下棋的有多少人。

(学生回答不上来的话,就问: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在课件中出示)
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图中的人实行分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这个段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先说说“图中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再说一说“还想知道些什么”,进而提出不同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能够把图中的人先分类整理”,揭示主题。

(二)探索新知
师:请你想一想,能够怎样分类?(指名回答)
生1:能够按老师和学生分类。

太棒了!(板书:按老师和学生分类)
(如果学生答不上来,能够说按老师和学生能够怎么分呢?)
师:能够分成几类?
生:可分成两类。

追问:哪两类?
生:分成老师、学生两类。

你真厉害(板书:老师学生)
师:如果按老师和学生来分类会分吗?
师:你喜欢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一个老师呢?
生:三角圆。

师:会用更简单的符号吗?
生:用勾很棒!
师:一个勾表示一个。

(一个勾表示一个老师)
师:两个老师用几个勾表示?
生:2个
师:一个学生也能够用一个勾表示吗?
生:能够
师:三个学生用。

5个呢。

师:同学们听懂了吗?请你完成这张统计表。

师:(指着按老师和学生分类的统计表)这是按什么分类的?
师:统计表中的一个“√”表示什么?统计表中的一个“√”表示。

也表示。

小结:刚才我们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了两类,还能够按什么标准分类呢?
生2:能够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板书:看书、下棋、做游戏
师:会用一个“□”表示一个人,完成这张统计表吗?(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师:(指着按参加活动分类的统计表)这个统计表中的一个“□”表示什么?
小结:我们能够利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数据。

这样的方法记录结果既清楚又方便。

师:现在我们已经把图上的人物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得到了这两张统计表,那你能根据这两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1. 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这两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这是刚才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你能根据这两张统计表得出准确答案吗?(指名回答)
师:你还知道些什么?和同桌交流交流(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还知道些什么?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很多!现在仔细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发现两次分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人的总数是
一样的)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分类的标准和结果不一样)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分类整理的过程,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
师:说得真好,而且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师:我们除了可以按这两个标准分类,还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生:男生和女生两类)课后可以按这种标准分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数据。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说清楚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的,从中认识到: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应该掌握了按不同标准分类了,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师:老师有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积木,谁来说说有哪些颜色?
师:有哪些形状?(指名回答)
师:说的真清楚!那请你先按颜色,后按形状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在下面的表中。

(学生独立完成后实物投影交流)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次的分类结果,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从这两次分类结果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些都难不倒大家。

老师很喜欢集邮,这是我收集到的邮票,(介绍邮票画面上的具体内容)你能帮我分类整理一下吗?先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分类的。

师: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分的?
师:这是刚才两位同学分类整理后的结果,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
师:说得真好!那有没有同时属于两类的邮票呢?(学生观察交流)
师:他观察的真仔细!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可以按哪些标准分一分呢?(按性别分男生、女生;按出生年月分12类;按年龄分2-3类……)请大家课后选择其中的1-2个标准分一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总结全课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使得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映像。

五、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按老师和学生分类按参加的活动分类
老师学生看书□□□□□
√√√√√√√√下棋□□□□
√√√√√做游戏□□□□□□
√√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