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
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
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
茶文
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
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
华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我们的论文,让你更加的了解茶文化。
一、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
饮茶的起始时间则比这更早一些。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是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
从五代至宋辽金,是茶文化的拓
展期。
自元代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
明代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为其
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纤弱。
清末明初,中国多灾难,有志文人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之完结。
二、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
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
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
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
不能沦丧和丑恶。
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
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
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5.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
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三、中国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
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礼仪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
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
要太满,以七分满为宜。
中国的茶道有悠远的历史渊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
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
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
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
在南宋末
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四、茶文化及茶道精神的传承对当今大学生的作用
1.茶道精神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茶道精神离
不开茶人精神。
所谓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者说茶人应有的道德情操、风范、精神面貌。
“茶人精神”是已故原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钱梁教授在80 年代初率先提出的。
“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是“茶人精神”的朴素表达。
它是从茶树风格、茶叶品
性引申过来。
以茶喻人,以茶树为榜样的茶人,就是指具有这种博大胸怀、无私奉献精神
的人。
范增平先生将茶人的精神归纳为四点: 一是理性的思考,作为一个茶人凡事能做
理性的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沉着的修养,有沉着的修养,坚守“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三是坚毅的信仰,能择善固执,不畏讥怕谗,
明是非、辨善恶,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四是正义的行为,为追求真理,只问是非、善恶,不计利害得失,只要是合乎社会正义,符合大众公平的道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
不惜。
这就是茶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无
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当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时期,一些
消极的价值观念难免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使大学生自身状况
发生显著变化。
有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学习困难、爱情失意和人际关系紧张,便产生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甚至发生轻生行为,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
导和调节能力。
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通过对茶文化
课程的学习,及通过对茶德思想的领悟,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
正确地对待他人; 这样就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平衡人的心态,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对稳定社会秩序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茶道精神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培养
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提供若干方面的深刻启迪。
2.讲究“敬”、“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修心养性。
茶文化的本质,是要从茶中得到感悟,并可与人的追求相关系,这种相关性与茶相联系,使得人们从细致入微的感官感受去感悟体验,甚至去寻思一些尚未认识的东西,有助
于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进一步发现中实现自我超越。
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者,南
方之嘉木也。
”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
清纯和幽静的本性。
懂得茶道精髓的人认为“茶可行道”、“茶利礼仁”、“茶可雅志”,他们从“洁性不可污”的茶性中吸取灵感,通过饮茶而自省。
这种自省有利于清醒地看待
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
个体的思想、品德对人类社会正常运转有重要作用。
仁义、诚信
是每一个人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同时也是资源、财富。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出现了某种诚信危机。
甚至高等学校里的大学生中也不同程
度的存在诚信缺失问题。
从部分大学生的考试作弊、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到择业过程中的
伪造证件、改动成绩、随意毁约,无不显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
因此,作为培养新时
期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在人格塑造、情操追求、道德修养等方面精神
教育已成为适应新时期的挑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以
德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的修身养性,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和诚处世,
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这对于培养大学
生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3.中华茶文化有利于丰富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
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其体系中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及文化艺术
等理论,并融汇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习茶文化可以增长知识,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内容丰富的各式茶艺、茶道都容纳了礼仪、道德、科
学与艺术的内容,欣赏茶歌、茶舞和茶音乐,可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茶与一定
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社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下至各种的
风俗、风气与习惯,以及以茶为内容所产生的各种茶诗、茶楹联和茶画都能拓宽大学生的
视野,增加我们的人文知识。
五、养生
中国的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
如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所著《遵
生八笺》,曾把茶道与中国养生学精神之吻合。
明代顾元庆《茶谱》曾引《梦余录》记载:“大中三年东京一僧一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善哉!
据史书记载,公元九世纪中国茶传入日本。
日本建仁寺开祖,入唐前权僧正法印大和
尚荣西著有《契茶养生记》一书。
称“茶也养生之仙药也”。
同样深刻阐明茶与养生的因果。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的这一番论述,言明了茶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人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们日常
生活中就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一斑。
作为举国之饮,茶被赋予了太多的内容可谓是
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茶能清心明志,显示我们高雅的修养。
茶正在以其深刻的内涵,被
誉为21世纪“最文明的饮料”。
同时茶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
茶不仅营养成分丰富,
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
茶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酚类化合物、矿物质等
人体中必须含有的营养物质,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因此,多饮茶即能补充多种营养,增强
体魄,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因此,茶被称为“万病之药”。
饮茶为何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呢?祖国医学认为,茶能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
清痰;益肺胃,明目解温。
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茶苦而寒,最能降火。
火为百病,
火降,则上清矣。
”现代医学则指出:人的衰老与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氧化作用有关,而这种氧化又和一种叫自由基的物质有关。
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碱及维生素C、E 等对自由基有着很强的清除效果,这便是茶能养生益寿的奥秘所在。
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术般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
当它放进杯中,一旦
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贡献出全部精华。
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诱
人的清香,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位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而是着
杯中之水了。
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融入这个
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
在融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一生,走完
自己的人生历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产茶圣地,其历史悠久、风景独特。
以地方茶为中心进行深度休闲
旅游项目开发,不仅是地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开
发增添异彩。
本文通过介绍地方茶文化资源的特色与优势,分析地方茶文化休闲旅游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有效管理路径。
茶文化旅游正在迅速发展,而地方作为茶叶之乡,出产名茶众多,祁门红茶、地方毛峰、太平猴魁等,地方人自古传承、形成了悠久的茶道文化,可供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项目
众多。
福建安溪茶文化、杭州梅家坞茶文化、广东茗上茗“茶家乐”旅游活动等都是基于
不同茶产地所开发的一系列深度挖掘茶文化的休闲旅游项目,推动了茶文化旅游业的快速
发展。
地方同为著名的产茶圣地,可供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也极为繁多。
第一,地方茶道,茶道文化主要指从沏茶到品茶的一系列程序,自唐宋时期兴起,最早现于《封氏见闻记》一书。
到南宋时期,禅师荣西去往日本传扬佛道,后引得诸多日本人来中国学佛,回
国时将茶籽和种茶技术带回日本;后又由高僧千利休将茶道在日本民间加以推广,形成了
日本独具特色的饮茶的传统习俗。
第二,徽州人饮茶,集中成习的饮茶时间有朝、午茶、
夜茶,每天都有不同的茶品伺候,一年间从新茶绿茶到旧茶红茶,饮茶不断。
而不同的时
候饮茶各有讲究,比如说,朝茶讲究细品;午茶讲究浓郁;晚茶讲究随性。
第三,茶水选择,徽州人沏茶讲究茶品,更讲究用水,清澈甜美的山泉最佳,河水次之,井水再次;茶具需
用锡壶胆,冲泡过后,清香怡人,景致颇佳。
以地方茶文化为中心,开发深度休闲旅游项目,不仅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茶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1基于地方茶文化资源的休闲旅游特色与优势
1.1厚重的茶文化历史,增强了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文化性
通过将茶文化融入到休闲旅游中去,有助于休闲旅游行业提升旅游产品的层次,挖掘
更具本地特色的旅游形式和旅游内容,可有效避免茶文化旅游同质化的尴尬局面,同时也
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方人种茶、产茶、品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时期,自唐
宋时期的兴盛,又经元明清时期的完善,逐渐形成了整套的茶文化。
现行的茶文化主要奉
行朱熹《家礼》,甚至有“看人上茶分三等”的说法,贵客至、喜事至,讲究吃“三茶”,大年初一、正月拜年、婚礼上门等全家人都要吃“三茶”。
地方深厚的茶文化历史,为建
立基于茶文化的休闲旅游开发提供了诸多可能。
另外,茶文化与佛教、道学、儒学等传统
文化有相通之处,与地方当地的本土文化关系紧密,众多民俗活动也为茶文化的推广与兴
盛提供了更多机会。
1.2优美的生态环境与休闲旅游项目相得益彰
地方地处安徽南部,以花岗岩为主体,海拔1800余米,占地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
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自古以来都有“五岳归来不看山,地方归来不看岳”的说法。
地方景区的“四绝三瀑”、“云海奇观”、“劲松迎客”等奇观美景为茶文化增加自然的
韵味。
以地方为中心进行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开发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地方景区风景秀美、自然资源丰富,是著名的休闲旅游胜地,也是茶园与云雾萦绕的人间仙境。
山涧、溪流、
人家,清茶、云海、青山,为游客提供了完美的休闲娱乐、感悟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旅
游胜地。
1.3地方的茶俗文化成就了休闲旅游项目的多样性
茶已经成为地方人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种饮茶文化和饮茶习俗,经过几千年
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已经形成了地方独有的特色。
品茶之际,或讲书,或奕棋,有人谈古
论今,也有人吟诗作对,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各种各样的茶话活动成为地方茶文化休闲
旅游项目开发的重要内容。
2地方茶文化休闲旅游开发存在的误区
2.1茶文化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上整体性不足,融合度不高
地方茶文化休闲旅游的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有玉屏景区、白云景区、北海景区、松
谷景区等自然景观,而且一年四季美景不断,春天百花竞开,夏天劲松迎门、云雾缭绕,
秋天青松、苍石、红枫、黄菊,冬天雾松霜雪。
但在基于茶产业的休闲旅游开发,却存在
各自为政、自我管理的问题。
缺乏完整的产品体系,茶文化旅游与地方景致、历史文化等
的结合较为薄弱,难以形成有效的补充,缺乏鲜明特色,难以吸引更多游客。
地方旅游开发,更多在于自然资源,与茶文化关系较为松散,游客来地方旅游顺便看看茶,专门讲茶
与山、文化与自然、历史与茶道等相互关联的项目还没能形成完整体系。
在问题解决方面,只注重效果应对,不注重长期保持。
为扩大规模,专门针对某种茶叶进行茶文化开发,短
期效益明显,但同质化现象也十分严重,难以将地方茶整合起来,为规模开发和体系建设
带来更多困难。
建立基于地方茶文化的休闲旅游区,整合整个地方地区的茶文化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但整合方案的优化、投资力度、策划内容,都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现阶段各旅游区域的发展并不平衡,有些项目的开发参差不齐,也为进一步整合和开发带来了困难,要实现市场规模化和产品体系化,尚需一定时日。
2.2茶文化休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上定位不准,措施不力
各新兴行业都会面临着人才不足的窘境,茶文化休闲旅游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初生阶段,对人才的渴求极为迫切。
目前地方地区各大景区工作人员都来自社会招聘,大多具备景区维护、导游介绍等基本茶文化知识,但对中国茶文化的整体内涵的把握、对地方地区历史发展情况、当地茶语习俗等了解都不多,茶艺、茶道内涵不足,难以对茶文化休闲旅游打上品牌的印记,难以有效加深地方茶文化在旅游者心中的印象。
但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社会招聘成为地方甚至其他各大景区的工作人员的主要来源渠道,相关培训也并不全面,毕竟背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从小的潜移默化发展起来的。
而进行地方茶文化深层次的休闲旅游项目开发,就必须要将茶文化与地方地区的景致、文化特点、人文习俗、历史传承相互结合,因此无论是导游推介,还是产品促销,都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旅游行业技能,既需要丰富的茶文化积淀,又需要扎实的专业素养。
在人才培养上,与学校进行合作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投资较大,另外大学毕业生的待遇要求、文化素养提升都是工作中会面临的困难;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成效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大量招聘社会人员,也对大学生就业形成冲击,影响其对工作岗位的选择,进一步加剧了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2.3茶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层次较低,创新性不足
茶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尤其是深层次项目的研究与开发,需要探索与其他观光旅游、农家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等类似产品的异同,找到自身特色,放大独特性,避免同质化,吸引更多游客注意。
茶文化旅游深层次产品要从茶文化的历史内涵、文化韵味、游客体验等入手,开发更多种类和类型的休闲旅游产品。
目前中国茶文化旅游产品遍地开花,各个地区都推出本地茶文化体验项目,但项目内容、体验方式、介绍思路都大同小异。
地方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也主要集中于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采摘与制作、品茶过程讲解等,仍存在较明显的同质化。
造成了单个休闲旅游景区内容较为丰富,但深度明显不够,与周边景区内容雷同的问题。
对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不仅需要关注具体措施的出台,也要对各地茶文化进行研究,共同合作、合理开发,将茶、文化、历史,真正串联起来,才能发展出既具自身特色,又能突出茶文化整体的真正文化旅游产品。
3基于地方茶文化构建休闲旅游模式过程中的管理对策
3.1构建地方茶文化休闲旅游开发平台,加强资源整合
构建大型的茶文化主题休闲旅游度假区、茶文化生态旅游度假村等旅游开发平台,形成地方品牌,扩大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加大投资力度,促进高水平旅游策划的完成,在监督、行业主导下,对整个旅游企业、旅游项目、旅游相关行业进
行整合,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加强茶文化历史传承、人文内涵、客户体验等整套茶元素的融合,让来到地方的旅游者都能感觉到茶文化与地方的密不可分,感受到地方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3.2对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升级开发,突出地方特色
祁门红茶,是中国历史名茶,产于安徽祁门一带,色泽清润,清香扑鼻,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喜爱,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远销欧洲,是英国王室的重要饮品。
对祁门红茶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可以从产地祁门一带的历史出发,进行各类文化遗址重建,建设规模更大、规格更高的茶文化旅游区,经茶叶历史、产茶经过、红茶品鉴等内容与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相互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氛围。
建成后再将自然风光与茶品文化结合,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为茶文化的表达和呈现提供更好的背景色彩。
3.3订单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茶文化旅游发展后劲
茶文化旅游要健康持续地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和保证。
人才的欠缺已经成为地方茶文化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可由牵头,委托地方本地高校,根据本地人才需求开展订单培养。
本地高校应根据茶文化休闲旅游岗位能力需求,拟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在加强学生旅游岗位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茶文化、地方乡土文化的传承。
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亦必不可少,尤其是要强化对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的服务人才,网络营销人才、导游解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只有加强了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夯实旅游发展后劲,推动茶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对文化来说,语言是其传播的载体和途径,只有消除语言上的差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
因此,翻译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作用和价值就远远大于其他形式。
所以,需要我们通过体系化的教学活动,培养翻译人才。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对于茶文化来说,其在进行翻译和语言转化时,需要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次认知,只有全面了解这一文化体系,才能实现精准翻译。
本文拟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入手,结合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而从茶文化对外交流视角分析翻译人才培养的相应思路。
随着人们饮茶习惯逐渐成熟,茶文化对人们的价值影响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寻找到优化自身价值理念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可以说,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财富,即使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也极具学习和应用价值。
当然在全球一体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交流融合不断加快,茶文化也不例外。
1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从神农氏尝百草开始,我国历史上就已经有了关于茶的记载,茶在产生初期更多承担的是医药和祭祀的功能。
但是自唐朝以来,随着种茶、制茶工艺水平迅猛发展,茶叶就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元素,越来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