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诗赏析

合集下载

《望天门山》原文及鉴赏

《望天门山》原文及鉴赏

《望天门山》原文及鉴赏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赏析李白这首诗,用碧水、青山、帆影、红日等绚丽多彩的物象,与诗人心中的断、开、出、来等意象,表现了雄伟壮丽的江山景观。

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特写镜头。

在这幅壮丽的山水画中,山显得多么灵秀,水显得多么矫健,帆又显得多么潇洒。

在这景色的背后,反映了诗人的气宇、感情和风貌。

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是愉快的,充满青春活力,对前途无限向往。

译文篇二“望”字统领全诗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李白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

李白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描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山水互为映衬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

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

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

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

“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

“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

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描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望天门山》原文赏析

《望天门山》原文赏析

《望天门山》原文赏析《望天门山》原文赏析1原文及翻译《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望天门山》的诗意《望天门山》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望天门山》原文赏析2古诗两首《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望天门山》译文及鉴赏

《望天门山》译文及鉴赏

《望天门山》译文及鉴赏《望天门山》译文及鉴赏《望天门山》唐朝:李白天门中止楚江开,碧波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古诗简介《望天门山》是唐代巨大诗人李白一首七言绝句。

为开元十三年(725)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经过对天门山现象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奇特艳丽,表达了作者达观豪放的爱情。

《望天门山》翻译/译文宏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盘旋汹涌。

两岸青山相对屹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周围飞速飘来。

《望天门山》注释1、天门:坐落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坚持,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止:江水从中间间隔两山。

3、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回漩,反转。

指这一段江水因为地形险恶方向有所改动,并愈加汹涌。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杰出,呈现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好似来自日边。

《望天门山》赏析/鉴赏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艳丽山河,终身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永存的创作。

该诗描绘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形。

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坚持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绘天门山的雄奇艳丽和江水浩荡飞跃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坚持,却说山势“中止〞,然后形象地写出两山陡峭相对的险恶:“楚江开〞,不令点明晰山与水的联系,并且描绘出山势中止、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绘江水飞跃盘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

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缝隙中望曩昔的前景,“相对〞二字用得奇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爱情。

望天门山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望天门山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望天门山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接下来分享望天门山的意思及赏析。

望天门山古诗的意思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意思: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望天门山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望天门山》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望天门山》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望天门山》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望天门山李白〔唐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西边落日的地方悠悠驶来。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望天门山古诗赏析

望天门山古诗赏析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望天门山诗意解析

望天门山诗意解析

望天门山诗意解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中顺流而下,远眺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全诗以寓情于景的手法,运用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豁然断开,分为两座山,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的雄伟场面。

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楚江代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这句话既说明了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又展示了长江水势浩荡、冲破障碍的气概。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长江东流到天门山附近时突然转向北方的奇特现象。

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碧水比喻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江水。

这句话既描绘了河流走向和形态变化,又表现了长江灵动多姿、变幻无穷的特点。

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写出了两座断裂后形成的峰峦在两岸屹立对峙、相互映衬的壮观景象。

这里用了对偶和拟人化的手法,以青山代指苍翠茂盛、高耸入云的山峰。

这句话既勾勒出天门山雄奇险峻、气势磅礴的轮廓,又暗示出诗人胸怀广阔、志向高远的心境。

第四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出了一只小船在夕阳余晖下从远处驶来,在天水交接处显得格外孤寂美丽的情景。

这里用了夸张和拟物化的手法,以孤帆比喻航行在广阔无际、风平浪静中唯一可见之物;以日边来比喻船只离得很远,在太阳落下去之前才能到达目标地点。

这句话既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恬淡闲适的氛围。

望天门山解释全诗的意思

望天门山解释全诗的意思

望天门山解释全诗的意思
摘要:
一、全诗背景介绍
二、诗句详细解读
三、总结全文主题
正文:
【全诗背景介绍】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

全文通过描绘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诗句详细解读】
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描绘了天门山位于楚江之畔,江水从山间穿过的壮美景象。

诗人以“中断”形容天门山,形象地表现了山势的高峻。

接下来的“碧水东流至此回”,描绘了楚江水流至此处,因受到天门山的阻挡而回旋的景象。

这里既表现出楚江的宽广,又突出了天门山对江水的制约作用。

“两岸青山相对出”,描绘了天门山两侧的青山,形象地表现了青山与楚江之间的相互关系。

青山因楚江水的滋养而更加美丽,楚江则因青山的陪衬而更具活力。

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孤帆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眼前的景象。

孤帆在日落的余晖中驶来,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态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总结全文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天门山及楚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天门山的壮美景色,同时突出了青山、楚江之间的相互关系。

李白望天门山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天门山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天门山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白望天门山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解释全诗的意思

望天门山解释全诗的意思

望天门山解释全诗的意思(原创版)目录1.介绍《望天门山》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2.详细解读诗中的每一句3.阐述诗中的主题和意境4.总结全诗的意义和价值正文《望天门山》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著称,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诗的原文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描绘的是天门山独特的地理景观。

天门山位于楚江之中,江水至此分为两道,环绕山脚而过。

这一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天门山的雄伟壮丽,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的是江水的流向。

楚江水清澈碧绿,从西向东奔流,流经天门山时,由于山体的阻挡,江水形成了回流。

这一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

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描绘的是天门山两侧的风光。

山脚下江水环绕,两岸青山对峙,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这一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

第四句“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是一艘孤帆在夕阳映照下驶向天门山。

这一句诗以动景作结,为整首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喜悦心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望天门山》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自然风光,展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诗人通过对天门山、楚江的细腻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李白《望天门山》全诗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天门山》全诗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天门山》全诗翻译及赏析《望天门山》,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文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今安徽省芜湖市境内)的情景。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简析:《望天门山》写的是在船上远望所见天门山的景色——两山夹江对峙,有如连山中断,形如天门,浩荡东流的长江,即从缺口奔腾而去。

水流至此,激起回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舟行江上,顺流而下,远望天门两山愈来愈清晰的身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欢迎远来的客人。

早晨日出东方,对面孤舟从水天相接处驶来,宛如来自太阳升起的地方。

前半写近望,山断水阔,流势浩大;后半写远望,动中观静,借水写山。

形象雄伟,意境开阔,乃如诗之画、如画之诗的千古杰作。

鉴赏:该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望天门山的意思解释

望天门山的意思解释

望天门山的意思解释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诗中描写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人由远及近,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长江水的流向:从天而来,一路奔腾直泻东海,像一条白练横陈在长江之上。

这里以“断流”写江水的湍急和流动,使人联想到诗人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是说江水从天而来,浩荡东流,它好像一条白练从天上直落下来。

诗人用“天地外”和“有无中”两个不同的空间概念来描绘江水的奔腾不息。

同时也用了一个“有”字来加强语气,表现了江水奔腾不息、川流不息的气势。

这两句诗虽只有十个字,却极言江流之大和气势之盛。

全诗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长江的气势和特点:在空间上写长江“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时间上写长江水一路奔腾到海,永不停歇。

这两句诗不是孤立地描述江水奔腾不息的现象,而是与前一句形成一个对比:滔滔江水在天地之间奔流不息。

—— 1 —1 —。

《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

《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

《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5篇《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

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

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

《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

《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
【小编寄语】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今天,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古诗两首《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一起来学习一下。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
原文:
天门中断楚*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有东西两山,东名东梁山(古称望博山),西名西梁山。

两山夹长*对峙耸立,犹如高大的天门,故名。

楚*:这一段长*古属楚地,故云。

【赏析】:
壮丽的河山,使气度超凡的诗人兴味盎然;迷人的风光,荡涤了才华横溢的谪仙在*上的忧烦。

本诗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李白对祖
国山川无限热爱的情感。

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鲜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啧啧称羡。

《望天门山》李白描写长江的诗词解析

《望天门山》李白描写长江的诗词解析

《望天门山》李白描写长江的诗词解析《望天门山》李白描写长江的诗词解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天门山》李白描写长江的诗词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创作背景《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艺术特色“望”字统领全诗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

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山水互为映衬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

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

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

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

“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

“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

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译文及注释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望天门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望天门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望天门山》原文、译文及赏析《望天门山》原文、译文及赏析《望天门山》原文、译文及赏析1《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回:回旋。

出:突出。

日边:天边。

[译诗、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远处悠然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李白《望天门山》译文及赏析_写作技巧

李白《望天门山》译文及赏析_写作技巧

李白《望天门山》译文及赏析《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白《望天门山》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望天门山》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⑵,碧水东流至此回⑶。

两岸青山相对出⑷,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望天门山》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望天门山》赏析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

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2023年望天门山原文赏析

2023年望天门山原文赏析

2023年望天门山原文赏析2023年望天门山原文赏析1原文及翻译《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望天门山》的诗意《望天门山》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2023年望天门山原文赏析2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词赏析: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古诗望天门山李白赏析

古诗望天门山李白赏析

古诗望天门山李白赏析古诗望天门山李白赏析《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下面是古诗望天门山李白赏析,请参考。

此诗描写啦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啦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啦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啦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啦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词句注释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一作“至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白话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赏析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

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啦“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诗赏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0卷。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作者: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⑵,碧水东流至此
回⑶。

两岸青山相对出⑷,孤帆一片日边来⑸。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白话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发的。

【赏析】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望天门山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
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
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

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望天门山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
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
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

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

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昌隆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

其父李客,育二子一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更多古
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80_31【望天門山】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北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