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下列行为属于违反未成年保护法的是
A.伙同他人在家打麻将赌钱的父亲要求小青在下晚自习后为他们做晚饭
B.学校护卫队在学校放假时,护送学生乘车回家
C.民政部门把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送回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身边
D.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答案】A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认识,主要看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
其中A违
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家庭保护的原则;B体现了学校保护;C属于社会保护;D属于司法
保护,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所以正确答案选A。
2.在我们生活的小区、我们的学校以及公路两侧经常会竖立着各种普法的宣传牌,如宣传婚姻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看到这些内容,你会感受到()
A.法律只与我们家庭生活有关
B.法律只是用来规范成年人的
C.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D.法律是一成不变的行为规范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列举的普法宣传内容说明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C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A的说法错误,法律与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有密切关系;B说法错误,法律规范所有公民的行为;D说法错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也在进行调整。
3.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 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平均每天
有 40多人,差不多是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上述材料说明中小学生
A.生理不成熟B.缺乏社会经验
C.心理不成熟D.受意外伤害严重
【答案】D
【解析】题中提到平均每天有40多人,差不多是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从人数上看出意外伤害
频繁发生,ABC三项都是造成中学生意外死亡的原因,题干中并未提及。
故选D
4.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中,处
于基础地位的是()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因为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未成年人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
护的基础。
故选A
5.雾霾限行期间,我县公交车实行免费乘坐。
因为省了“投币”环节,所以部分乘客上车时一拥而上,甚至还有一些乘客图省事儿,不等后门乘客下车就挤着上车。
这
①说明我县居民规则意识都低②有损社会风气
③会扰乱社会秩序④应该对这些人判刑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规则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材料中上车不排队的行为,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不知道文明礼让,所以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其中①观点绝对,是错误的;④观点错误,材料中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不是违法行为,所以正确答案选B。
6.七年级学生小杰原来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在网吧结识了一群游手好闲的青年,开始厌学,继而经常逃学,他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与那些人一起赌博、偷窃,最后参与抢劫。
小杰被送进少管所,那几个社会青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找出小杰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
(2)请你说说对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制裁的意义?
【答案】(1)不良行为:上网吧、逃学(旷课);
严重不良行为:经常赌博与偷窃;
犯罪:抢劫。
(2)①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有序;
②可以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遏制其他犯罪行为。
【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
学生的认知能力。
材料中的上网吧,逃学属于不良行为;经常赌博和盗窃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抢
劫属于犯罪。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制裁犯罪的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结
合犯罪的危害性,从制止犯罪,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对不法分子的震慑作用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7.“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A.社会是复杂的,要谨慎交友
B.经常犯错误必然会跌入犯罪的深渊
C.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材料中的观
点表明,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避免违法犯罪,其中AD观点不符合题意;B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C。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的南湖公园是长春的符号之一,这里有很多公共设施及时维护,让游人使用;也有园林工人
给树木清理病虫害;每天有很多有人来此散步,游园。
因此,我们面对公共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用以维护(),调整人们之间关系而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
(2)《礼记大学》中提到慎独,是说在什么情况下,人们自觉地不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和做人
原则的事情?
(3)社会公共生活,要求我们怎么做?
【答案】(1)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准则
(2)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3)社会公共生活要求我们学会爱护公共财产;主动维护公共秩序;热心公益事业,培育公共
精神
【解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根教材知识,
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用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调整人们关系而共同遵守的最简答、
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慎独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根据教
材知识,慎独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的不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3)此题旨在考查学
生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要求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教材知识,从爱护公共财产,维护公共秩序,热心公益事业、培养公共精神等方面回答即可。
9.七年级学生小勇经常去网吧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影响了学习。
对这一案例理解正确的有.
①小勇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②小勇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③网吧老板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社会保护的规定
④浏览不健康信息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找到材料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是解题的关键。
小勇经常去网吧严重影响了学习,体现了②的观点。
小勇经常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说明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①正确。
网吧老板允许小勇到网吧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社会保护的规定,③正确。
④说明了该行为的危害,正确。
故选A。
10.仔细观察下面漫画,漫画体现的是()
A.民事诉讼
B.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越级诉讼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行政诉讼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漫画对相关部门提起的诉讼,属于行政诉讼,所以AB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C。
11.某中学生王刚因为吃了某米粉店不洁的鸡汤粉,出现了中毒症状,在医院治疗期间花去医疗费820元。
他在向店老板索赔未果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
A.行政裁决B.刑事诉讼C.民事诉讼D.行政诉讼
【答案】C
【解析】因为吃了某米粉店不洁的鸡汤粉,出现了中毒症状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属于民事诉讼。
故选C。
12.请看下图《两图不同的画法》。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这两种不同的画法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②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③规则就是圆规和直尺
④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该图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任何事都应守规则,即“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③观点错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故选C。
13.下列关于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仅对违法犯罪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③法律同道德、纪律一样,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行为规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错误。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
是依靠社会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来实施的,③错误。
①是法律的特征之一,④是法律的作用,故选C。
14.法治社会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为法治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
标志是()
A.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
B.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D.关注国家大事,维护法律尊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公民成
熟的标志。
故选A。
15.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
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法律援助中心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的机构有①②③④,故选A。
16.中学生魏某在上学路上被一辆汽车撞倒,造成右腿骨折、自行车被撞烂。
魏某父母闻讯后赶
到现场,将儿子送往医院。
肇事司机贾某要求将此事与魏某父母私了,答应承担治疗等一切费用,并替魏某交了住院押金5000元。
见此情景,魏某父母也同意了私了。
两个月后,魏某出院,共
花去各种费用37258元。
当魏某父母要求贾某兑现诺言时,贾某见数额太大,只同意承担一半的
费用。
结果,双方争执不休。
魏某及其父母盛怒之下将贾某打伤,贾某一纸诉状将魏某及其父母
推上了被告席。
(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2)魏某的父母同肇事司机贾某私了的行为属于何种维权方式?
(3)当贾某不兑现自己的诺言时,魏某的父母应该怎么办?
(4)贾某状告魏某及其家人的诉讼类型是哪一种?
(5)魏某为什么维权不成反成被告?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法律。
(2)非诉讼手段。
(3)适用诉讼手段,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4)民事诉讼。
(5)①魏某没有通过正当的方式和手段维护合法权益,通过非法手段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从而由原告变成了被告。
②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
本题由一则与中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7. 2015年1月9日,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著名明星房祖名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房祖名的行为是()
A.一般违法行为B.严重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
【答案】B
【解析】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材料中的“有期徒刑”“罚金”说明其行为是犯罪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故选B。
18.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A.都具有社会危害性B.都要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
C.都触犯了我国刑法D.都具有刑罚当罚性
【答案】A
【解析】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B、D错误。
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民事法律法规或行政法律法规,犯罪则触犯了刑法,C错误。
无论是一般违
法还是犯罪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A是二者的共同点。
故选A。
19.阅读下面漫画,回答系列小题:
【1】漫画中这些霸气十足的“小混混”的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最大的可能是()
A.被判处死刑
B.成为同学们的“保护伞”
C.成为同学们最好的朋友
D.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答案】D
【解析】漫画中这些霸气十足的“小混混”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任其
发展下去最大的可能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D符合题意。
故选D。
【2】以上这些人的行为给青少年的警示有()
①不能与社会上的人来往
②要自觉接受家庭、学校的教育
③要学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
④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小错如不加以改正,也可能
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②③④是给我们的警示,①观点错误。
故选B。
20.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
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法律援助中心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的机构有①②③④,故选A。
21.七年级学生小勇经常去网吧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影响了学习。
对这一案例理解正确
的有.
①小勇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②小勇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③网吧老板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社会保护的规定
④浏览不健康信息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找到材料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是解题的关键。
小勇经常去网吧严重影响了学习,体现了
②的观点。
小勇经常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说明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①正确。
网吧老板允许小
勇到网吧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社会保护的规定,③正确。
④说明了该行为的危害,正确。
故选A。
22. 2014年5月23日,湖北省成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汉、刘维等36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
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以及故意杀人罪等一审公开宣判,判决被告人刘汉、刘维死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是因为()
A.他们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
B.他们实施了不道德、非正义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C.他们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并触犯我国刑法
D.任何人实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答案】C
【解析】刘汉、刘维被判处死刑,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触
犯了刑法,C正确。
A、D混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只有违法行为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B错误。
故选C。
23. 14周岁的小文为了筹钱上网玩游戏,持刀抢劫了一位下夜班的女士,共抢得人民币157元和
手机一部,并把该女士刺伤。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小文是未成年人,不用负刑事责任
B.小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抢劫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C.小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小文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刑事制裁
【答案】A
【解析】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小文已满十四周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
任,A错误。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抢劫罪,应当负刑事责任,B正确。
已满十四周岁
不满十八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正确。
抢劫是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刑事制裁,D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A。
24.七年级学生小勇经常去网吧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影响了学习。
对这一案例理解正确
的有.
①小勇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②小勇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③网吧老板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社会保护的规定
④浏览不健康信息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找到材料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是解题的关键。
小勇经常去网吧严重影响了学习,体现了
②的观点。
小勇经常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说明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①正确。
网吧老板允许小
勇到网吧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社会保护的规定,③正确。
④说明了该行为的危害,正确。
故选A。
25.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要为他们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下列做法体现对未成年社会保
护的有()
①爸爸带小敏去看望孤寡老人
②全国开展整治少儿出版市场的专项行动
③学校设立“禁烟标志”
④民政等部门推动建立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属于家庭保护,②④属于社会保护,③属于学校保护,故选D。
26.下列做法与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的要求相违背的是()
A.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
B.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C.加强修养,践行道德
D.遵守法律,做到不违法就可以了
【答案】D
【解析】A、B、C符合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的要求,正确。
作为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要做一个
有道德、守法的人,D错误。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
27.阅读下面漫画,回答系列小题:
【1】漫画中这些霸气十足的“小混混”的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最大的可能是()
A.被判处死刑
B.成为同学们的“保护伞”
C.成为同学们最好的朋友
D.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答案】D
【解析】漫画中这些霸气十足的“小混混”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任其
发展下去最大的可能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D符合题意。
故选D。
【2】以上这些人的行为给青少年的警示有()
①不能与社会上的人来往
②要自觉接受家庭、学校的教育
③要学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
④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小错如不加以改正,也可能
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②③④是给我们的警示,①观点错误。
故选B。
28.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A.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B.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C.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D.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教材知识的再现。
A是法律的评价作用,B是法律的规范作用,C是法律的保护
作用,D是法律的本质。
故选B。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的南湖公园是长春的符号之一,这里有很多公共设施及时维护,让游人使用;也有园林工人
给树木清理病虫害;每天有很多有人来此散步,游园。
因此,我们面对公共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用以维护(),调整人们之间关系而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
(2)《礼记大学》中提到慎独,是说在什么情况下,人们自觉地不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和做人
原则的事情?
(3)社会公共生活,要求我们怎么做?
【答案】(1)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准则
(2)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3)社会公共生活要求我们学会爱护公共财产;主动维护公共秩序;热心公益事业,培育公共
精神
【解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根教材知识,
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用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调整人们关系而共同遵守的最简答、
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慎独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根据教
材知识,慎独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的不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3)此题旨在考查学
生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要求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教材知识,从爱护公共财产,
维护公共秩序,热心公益事业、培养公共精神等方面回答即可。
30.2016年1月15日,据证监会官微消息,今日,证监会对1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案作出处罚,对当事人刘钦涛责令改正并处以15万元罚款。
刘钦涛的行为()
A.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B.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的是治安处罚
C.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罚
D.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
【答案】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材料中编造传播谣言的行为,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属于行政违法,应该受到行政处罚,所以排除ACD,正确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