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洛克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在巴洛克时期,随着古钢琴的日益完善,古钢琴音乐发展到了极为繁荣和辉煌的阶段,被作曲家们推向了极致。

他们不但继承了之前文艺复兴时期古钢琴作品精致细腻的优点,又摒弃了诸如有些拘谨呆板、不够自然等不足,使作品更加生动活跃。

这一时期发明了钢琴并经过制琴者的不断努力和改进,钢琴已经传播到了一些国家,并且专门为钢琴而作的音乐已经出现。

本文通过对巴洛克时期的艺术特征以及代表人物的作品的介绍,分析了巴洛克时代的钢琴演奏风格。

关键词巴洛克钢琴演奏风格
Abstract
In the Baroque perio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avichord music, the clavichord music has developed to a stage that is very prosperous and glorious, composers made it to the top stage. They are not only take full of the advantages that works for Clavichord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 but also get rid of some disadvantage such as inflexible ,formal and not natural enough, the works become more and more active. During this period, the piano is invented and with the continuous efforts and improvements by violin makers ,the piano has been Broadcasted to a number of countries, and the music that specifically made for the piano appeared.This article make a analysis of the style of piano playing in the Baroque period through the to the art characteristic in the Baroque period as well as make a introduction of the style of piano playing at that time.
Key words: Baroque, piano, the style of piano playing
目录
一绪论 (1)
(一)创作时期—巴洛克时代及其艺术的一般特征 (1)
1、巴洛克时代 (1)
2、晚期巴洛克时代的艺术一般特征 (1)
二巴洛克时期的古钢琴、钢琴音乐 (2)
三巴洛克时期代表人物 (3)
(一)巴赫 (3)
(二)亨德尔 (3)
(三)斯卡拉蒂 (4)
四总结 (4)
参考文献 (5)
浅谈巴洛克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
一绪论
(一)创作时期—巴洛克时代及其艺术的一般特征
1、巴洛克时代
“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的“barocC。

”,是当时对珠宝中的不规则形状的使用名称,后专指17至18世纪的建筑与绘画风格。

通常带有豪华、绚丽、装饰性强的倾向。

而这一特征反映到当时的音乐领域,就形成了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代。

巴洛克时期代经历了从1600年到1750年巴赫逝世这个欧洲史上动荡的一个半世纪。

十七世纪上半叶,在宗教各派的竞争、对立、充满暴力倾轧和领土扩张的环境下,人们却处处追求豪华、.壮丽的风格。

最高阶层相互竞争,为了炫耀自己,他们把最好的艺术家吸引进宫廷朝廷;十七世纪后半叶,一股新的社会力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使得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学和技术领域不断发展。

这些为巴洛克时期艺术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归根结底,巴洛克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文艺复兴的人文思潮。

由于人文主义追求以人为本的世界观,人们的思想豁然开朗,不再只沉浸于虚幻世界,
开始表现现实的多方面生活,打破了中世纪宗教统治欧洲的单一局面。

因此,作为音乐家们,他们的表现方式也同样受人文思潮的影响,思想更加的活跃、思维想象和创造力极大的得到发展。

这样他们的音乐,主题的范围、题材、和形象范围得到了拓展和丰富。

而即兴创作表演也使得巴洛克音乐的形式极富变化,形成其独有的特色,为以后欧洲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宽阔的大道。

2、晚期巴洛克时代的艺术一般特征
巴洛克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一方面充满了热情和狂热,可以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又那么注重音乐的逻辑。

正是这种矛盾,决定了巴洛克时代风格的主要特征。

1、动力充沛:欧洲反宗教运动唤起的狂热精神使得自由新兴的商贾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信心,以及一往无前的动力。

这种动力体现在建筑上便是以圆顶尖头的教堂;在音乐上则体现为不停的节奏运动以及体现在复调织体中各个声部的间歇不一致、连绵不断。

2、气势宏伟:巴洛克时代人们力求与旧的作风决裂,如打破文艺复兴时代的比例结构和平衡美感。

但是现实使得他们也只能取得局部的胜利,因此仍无法摆脱文艺复兴晚期那种庄严宏伟的庄严气派。

这种庄严宏伟表现在音乐上便是低声部深沉雄厚的长
音与高音流动的旋律构成强烈的空间感。

3、细节雕饰:装饰性强是巴洛克时期的一大特点,如:在建筑上常用花卉、贝壳作为雕饰,在服饰上爱用大量的花边、羽毛加以修饰;而但应用到音乐上则表现为大量运用华丽多彩的装饰音。

原本简洁的旋律经常被各种方向的音符进行所包裹,形成双重的装饰,构成了旋律的立体层次感。

4、情感夸张: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经济富足,文化繁荣,人们生气勃勃,处处夸张情感,讲究气派。

因此在建筑上,讲究雕花装饰,在音乐上体现为音量呈级差变化,明暗对照鲜明。

5、崇尚理性:文艺复兴摆脱了中世纪对来世渴望的永恒主题,重新唤起艺术家对人的情感描述的兴趣。

但是,十七、十八世纪仍是个崇尚理性的时代,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人们仍相信理性万能,认为通过它建立起来的秩序是通往完美的保证。

而这种秩序首先是对事物及情感的归纳与思辨。

因此,音乐也就被同样归纳为几种“基本情感类型。

”即一般型的感情。

二巴洛克时期的古钢琴、钢琴音乐
在巴洛克时期,随着古钢琴的日益完善,古钢琴音乐发展到了极为繁荣和辉煌的阶段,被作曲家们推向了极致。

他们不但继承了之前文艺复兴时期古钢琴作品精致细腻的优点,又摒弃了诸如有些拘谨呆板、不够自然等不足,使作品更加生动活跃。

由于乐器结构和发音方式的不同,古钢琴的音量不是很大,并且很难使音延长,这时的作品就用到了很多装饰音 (orn印心ents),如颤音、回音、倚音、波音等,用来装饰和突出重音或修饰旋律,并进行一定范围内音乐力度的变化。

因而装饰性强是巴洛克时期古钢琴作品很重要的一个特征。

在调式上由之前的教会调式逐渐过渡到大、小调调式,并且由于古钢琴发展到一键多弦,在键盘上能够方便地演奏音阶与和弦,这使和声运用与调性转换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

通奏低音的运用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音乐织体特征,它强调低音和高音两个旋律声部,低音声部有独立的旋律线条贯穿于整首作品,因而叫做“通奏低音”。

中间的两个声部只标记相应的数字,由演奏者即兴演奏。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由初期 (l600至1650年)的主调音乐转为复调音乐(1650年之后),这在巴赫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一时期发明了钢琴并经过制琴者的不断努力和改进,钢琴已经传播到了一些国家,并且专门为钢琴而作的音乐已经出现。

1732年,洛多维克·朱斯蒂尼 (LudovicoGiustini)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发表了第一组钢琴作品《奏鸣曲》。

不过由于当时钢琴在性能和音响效果上的不足,音乐家们依然多使用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

在巴洛克时期古钢琴与钢琴的弹奏方法基本一致,运用的是“手指弹奏法”:手指保持圆拱形,主要用二指、三指、四指弹奏,手指的动作很小,指尖几乎贴着琴键,而身体的其他部位保持平稳。

从巴赫开始运用了大拇指,他将大拇指从其他手指下穿过,使弹奏音阶等更加流畅和自然,也为演奏出更加具有歌唱性的乐句提供了多样的指法选择。

另外,法国的羽管键琴大师让一菲利普。

拉莫主张将手指抬高使其更具独立性,手在放松的状态下更能灵活跑动,这适合音响效果更为宏大的作品。

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除宫廷、教堂内的音乐活动之外,社会上也有很多专业和业余的音乐家组成的各类音乐团体,广泛开展音乐活动。

一些音乐厅等音乐演出场所兴建起来,较有影响的有1725年建于法国巴黎的“神圣音乐会” (ConcertSpiritL岭l)、1743年建于德国莱比锡的“布业商会大厅”(Gewandhaus)和 1748年建于英国牛津霍利威
尔的大音乐厅等等。

这些场所经常举办音乐会,使当时的音乐生活逐渐为大众所欣赏和接受。

三巴洛克时期代表人物
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三位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和斯卡拉蒂,而巴赫是音乐发展史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风格主要具有音乐分句短、复调性、即兴性,并讲究装饰的趣味等特点,音色纤细、敏感(,
(一)巴赫
【德】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SebastianBaeh,1685一 1750)是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的奠基人,尽管他并没有专门为钢琴写作乐曲,但他的作品包含了精湛的作曲技巧、多样的音乐风格、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西方钢琴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来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于 1720年至1744年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被称为钢琴作品的“旧约全书”,它证明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它打破了原来键盘音乐按照纯律调音,只能演奏较少的一些调的限制,使转调和移调非常方便和自由。

巴赫于1723年创作的二部和三部《创意曲集》,是能够体现击弦古钢琴演奏风格的重要文献。

这部作品运用了各种对位技巧,如卡农、赋格、自由模仿、连接、主题倒置等。

在作品中,他极大丰富了键盘演奏技巧,推广了大拇指在演奏中的运用。

巴赫的作品常常体现出一呵而就的连贯气息,这使得在演奏他的作品时要将各种弹奏方法,如连奏、断奏、非连奏等等都用连绵不断的内在气息贯穿起来,以达到浑然一体的演奏效果。

巴赫创作了三部组曲,有六首《法国组曲》(BW军812一817)、六首《英国组曲》(BWV806~811)和六首《帕蒂塔》(BWV825一830),他将这一体裁形式提升到了完美的高度。

其中于 1722年出版的《法国组曲》堪称组曲曲式的范例。

它们都按顺序由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等舞曲组成。

阿勒曼德为四拍子,较为庄重肃穆;库朗特为三拍子或六拍子,典型的节奏是附点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组合,活泼亲切,有着意大利的舞曲风格;萨拉班德是慢速抒情的三拍子的舞曲,重音常常在第二拍;吉格则是生动活泼的三或六拍子,情绪上欢快热烈,能够体现出作曲家独特的写作技巧。

巴赫给《法国组曲》的每首乐曲都标记了法语名称,音乐风格也具有法国式的精致和优雅。

巴赫的《英国组曲》每部都有前奏曲,中间加入的加伏特舞曲模仿了风笛的音色,使乐曲更具有英国风格。

巴赫出版于 1731年的六首《帕蒂塔》突破了原先的舞曲形式,曲式和音乐语言上更为大胆和前卫,运用了各种不同风格和更为即兴般的写法。

在舞曲形式上也加入了回旋曲、随想曲、谐谑曲、布列舞曲等其他舞曲。

(二)亨德尔
[德1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 (GeorgeFriedrichHandel, 1685一 1759)与巴赫同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巨匠,他更多的成就是在歌剧、合唱及清唱剧领域。

他的键盘音乐相对较少,重要的有三本曲集。

其中第一集包括了八首写作技巧精湛、特点鲜明的乐曲,是他最有代表性的键盘作品。

亨德尔的音乐总是从庞大的思想内容出发,有着雄伟、庄重、精确的风格。

他的音乐主题鲜明,更具有史诗感和戏剧性。

亨德尔的作品在音乐形式上更为自由,他不再严格运用标准的组曲形式,而是将赋格、歌曲、帕萨卡利亚体裁等应用到组曲中。

亨德尔更多地运用“快板”、“行板”、“广板”、“柔板”、“急板”等用速度标记的纯音乐乐章,这使音乐的各部分具有更多样的形式和更为强烈的对比,因此具有更加突出的戏剧性。

亨德尔的组曲己经出现了古典奏鸣曲的特点和趋势。

亨德尔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羽管键琴演奏家和管风琴演奏家,他经常坐在羽管键琴或管风琴前一边弹奏,一边指挥他的歌剧和清唱剧的演出。

在演唱的段落中间,他也即兴地演奏间奏曲。

亨德尔的音乐较多地运用明朗的大调和开阔的旋律,使得乐曲更有旋律性而为人们所喜爱。

如他的《B大调第五键盘组曲》中第四首“咏叹调和变奏”被冠以标题“快乐的铁匠”,乐曲有着流动起伏的音阶和明亮光辉的色彩,洋溢着快乐的情绪(见音频8)。

由于亨德尔游历过很多国家,因此他在作品中融合了各国的音乐和结构特点,兼有德国的刚劲、法国的典雅、意大利的明快和英国的高贵。

如他著名的《G小调第七键盘组曲》第一乐章《序曲》运用了有力的附点音符,速度较慢,有着典型的法国风格。

(三)斯卡拉蒂
【意】多梅尼科·斯卡拉蒂 (DomenicoScarlatti, 1685一 1757)是钢琴史上很特殊的一位音乐家,他的音乐既不属于巴洛克风格,也不同于后来的古典乐派,而实际上作为浪漫派的先驱超越了同时代至少50年。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羽管键琴作品,他没有运用巴洛克时期最常见的组曲形式,而是将其中的每个舞曲单独列出,每首都具有一定的技术课题和音乐特点,他称之为《羽管键琴练习曲》。

这些乐曲影响了后来肖邦《练习曲》的创作。

由于斯卡拉蒂后来生活在西班牙,在作品中他大胆运用了西班牙的音乐元素,如歌谣旋律、民间乐器吉他的扫弦和重复音方法、民间歌舞节奏等。

斯卡拉蒂较少使用装饰音,喜欢用不协和音,并经常将和弦外音与和弦同时弹奏,以造成混响的效果。

他在演奏技巧和音乐的音响效果上不断探索,大力推动了后来钢琴音乐的发展。

(音频10)斯卡拉蒂,D大调奏鸣曲,Kllg快板 Keyboardson川巨 inDMajor, K.llg:川legro,演奏家:库敏斯·劳伦斯(Cun刀ningsL~e)这首作品运用了快速重复音、不协和音等写作技巧,并且在一个主和弦背景下有着四个不同的旋律动机,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很大胆的写作手法。

四总结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人类所有艺术中,唯独音乐这种形式将时间融入了自己的作品,离开了对时间的准确度量与记录就无法真正完完整整地保存音乐作品。

乐谱作为音乐最好的保存方式,它本身也肩负着诊释音乐的历史使命。

但是音乐的构成材料、呈示的方式、接受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的特殊性以及音乐作品在接受过程的历史性,都影响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乐谱的让释。

因此乐谱本身
在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环境的演奏者不断地交流和融合中,便呈现出多样化的释谱现象。

为此,我们需要尝试把音乐放在历史和文化环境中去理解。

在21世纪的今天,钢琴的发展己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期,求新求变己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是我们在创新的同时,决不能摒弃巴洛克时期前辈的音乐宗旨。

我们必须本着这样的思想,研究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并从历史的、社会的、审美的、乐谱版本的、乐器性能等五个方面深入探讨巴洛克时期钢琴演奏风格形成原因。

这对于西方音乐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以及音乐历史传承的一般规律的深入揭示有着重要意义。

它不仅系统地深化了装饰音理论而且为钢琴学习者提供启发性和实际指导意义韵解读和评论。

本文不过抛砖引玉而已。

参考文献
[1]林华.我爱巴赫一一一巴赫钢琴弹奏导读.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赵小生.钢琴演奏之道.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7.
[31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4]谢颖.20世纪钢琴大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1鲁道夫.施特格利希.J.C.巴赫法国组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佩特里.路旦俊.巴赫.法国组曲.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7]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沈旋,古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梁茂春,周耀群等.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10]罗萨林.图雷克.巴赫演奏指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1]atriciaFallows-H~nd.钢琴艺术三百年.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13]钱仁康.欧洲音乐话史话.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14]余志刚.音乐的大海—巴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5]李重光.基本乐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