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7级高二(下)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请考生把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左上角。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史上的“士”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

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

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

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

这里所用的“知识分子”一词在西方是具有特殊涵义的,并不是泛指一切有知识的人。

这种特殊涵义的“知识分子”首先也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可以是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文学家、工程师、科学家或任何其他行业的脑力劳动者。

但是如果他的全部兴趣始终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知识分子”的充足条件。

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

“知识分子”事实上具有一种宗教承当的精神。

如果从孔子算起,中国“士”的传统至少已延续了两千五百年,只是这一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中国史各阶段的发展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于世的。

概略地说,“士”在先秦是“游士”,秦汉以后则是“士大夫”。

在秦汉以后的两千年中,“士”又可更进一步划成好几个阶段,与每一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密相呼应。

秦汉时代。

士的活动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以儒教为中心的“吏”与“师”两个方面。

魏晋南北朝时代儒教中衰,“非汤、武而薄周、孔”的道家名士(如嵇康、阮籍等人)以及心存“济俗”的佛教高僧(如道安、慧远等人)反而更能体现士的精神。

隋、唐时代除了佛教徒继续其拯救众生的悲愿外,诗人、文士如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更足以代表当时“社会的良心”。

宋代儒家复兴,范仲淹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

成为士的新标准。

我们虽然承认士作为“社会的良心”,要超越个人的或集体的私利之上。

但这并不是说士作为一个具体的“社会人”可以清高到完全没有社会属性的程度。

所谓士的超越性既不是绝对的。

也决不是永恒的。

从中国历史上看,有些士少壮放荡不羁,而暮年大节凛然;有的是早期慷慨,而晚节颓唐:更多的则是生平无奇节可纪,但在政治或社会危机的时刻,良知呈露,每发为不平之鸣。

至于终身“仁以为己任”而“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士。

在历史上原是难得一见的。

我们所不能接受的则是现代一般观念中对于士所持的一种社会属性决定论。

以决定论来抹杀士的超越性,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的偏见。

按之往史,未见其合。

事实上,如果士或知识分子完全不能超越他的社会属性,那么,不但中国史上不应出现那许多为民请命的士大夫,近代西方也不可能产生为无产阶级代言的马克思了。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分子既以人类基本价值为依据来批判社会上的一切不合理现象,又致力于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

B.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知识分子必须要超越个人私利去深切关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上一切公共利害之事。

C.“游士”和“士大夫”活动的时代分别是先秦和秦汉以后,秦汉时代“吏”与“师”集中扮演了“士”的身份。

D.范仲淹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代士的新标准,也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士在中国史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是因为各阶段所对应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发生了变化。

B.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高僧承载着士的精神;隋唐时代,“社会的良心”已不由佛教徒代表,转而由杜甫等诗人、文士代言。

C.中国“士”的传统源远流长,从孔子开始延续了至少两千五百年,自先秦以来没有中断,但是期间屡有转折。

D.本文以为民请命的士大夫、为无产阶级代言的马克思两例,有力地驳斥了现代一般观念中对“士”所持的社会属性决定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史上“士”的概念大致相当于今天“知识分子”的概念,这两者在基本精神上有不少契合之处。

B.中国历史上有些士并非一生都践行着士的精神,说明士的超越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必强求一以贯之。

C.很多专家、学者知识水平高,专业技术过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使他们成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

D.知识分子有担当精神,可以为某一社会阶层的利益发言,但也可以超越私利的束缚,超越该社会阶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谢灵运,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从子
..也。

祖玄,晋车骑将军。

父埃,生而不慧,位秘书郎,早亡。

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

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

灵运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

不以应实相许。

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

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

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①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

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

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踰句朔。

理人听讼,
不复关怀。

所至辄为诗咏以致甚意。

在郡一周,称疾去职,从弟
..晦、曜、弘微等并与书止之,不从。

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旧业。

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

与隐士王弘之孔凄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
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文帝
..诛徐羡之等,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

使光禄大夫范泰与书敦奖,乃出。

使整秘阁书遗阙,又令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竞不就。

寻迁侍中,赏遇甚厚。

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

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

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踰之,并见任
遇,意既不平。

多称疾不朝直。

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

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

既无表闻,又不请急。

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

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
..。

将行,上书劝伐河北。

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

复为御史中丞傅隆奏免官,是岁,元嘉五年也。

(节选自《南史·谢灵运传》) [注]①构扇:挑拨煽动。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B.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C.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D.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指堂房的亲属。

文中“从子”可解释为侄子,“从弟”可解释为堂弟。

B.江左,即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故以此段江为标准定东西和左右。

C.文帝是古代皇帝庙号之一。

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德美才秀曰文。

D.东归指回故乡。

因汉、唐皆定都长安,中原、江南人士辞京返乡多言东归。

6.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灵运系出名门,聪颖好学,富有才华。

他的文章与颜延之相较,奔放自如,文采飞扬,然而深细密致稍逊一筹。

B.谢灵运在与掌权大臣的较量中落败。

少帝即位,他挑拨煽动一些不同意见的人,非议破坏执行政策,故被排斥出京。

C.谢灵运的诗书在当时堪称独一无二,深受文帝赏识,他自认为可参与时政,然而历经少、文二帝,皇帝始终以文士待之。

D.谢灵运寄情山水,无心政务。

他有时出城游玩,远达一百六七十里,十几天不归。

既不上书皇帝说明情况,也不请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理人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2)殷景仁等名位素不踰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菊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

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

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①罗含:东晋人,博学能义,不慕荣利。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③白玉堂:此处暗指朝廷。

8.诗歌一、二句是如何描写菊花的?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3)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6) 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7) 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8)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神奇的警服 H·都威诺维斯
“我真讨厌这套警服,穿它走路太碍手碍脚!”泰葛又一次嘀咕着。

“快穿上,别噜苏!”听到密洛尔特发出命令,泰葛这才遵命了。

虽然密洛尔特的个子只及泰葛一半高。

但他的大脑特别发达,因此在密洛尔特面前,泰葛总是规规矩矩、唯命是从的。

“看,这套警服才‘帅’呢!再加上你还有个警哨!”密洛尔特劝慰道。

“真帅!”泰葛边照镜子边附和道。

镜子里的泰葛正挺着宽肩膀、铁胸脯,那个外号叫“海鳗”的搭档是个机灵鬼,然而默默寡言,他这时也禁不住大嚷:“这小子真帅!”
这套警服穿在秦葛身上可实在太合身了——似乎是巴黎最优秀的裁缝师傅专门为他订做的!秦葛显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瞧你那傻样子!别老照镜子啦!”密洛尔特急躁地说,“你的任务易如反掌——傻瓜也能胜任。


泰葛从镜子那儿扭过头来。

他神情沮丧,眉头紧皱——他正在苦思冥想着什么哩!
“你只需如巡警似的在街上从容来回踱步就行了。

这样,即使有人听到我们在屋里的‘动静’,人们也不会怀疑什么——因为你这个‘巡警’就近在眼前呀!你不要停步——等我们从屋里出来,你还得在周围逗留一会……我们千完再到这儿来约会。

听清楚了吗?”
“是!”泰葛回答道,然而目光迷茫地注视着镜子。

“开始!”密洛尔特嗓声严肃。

泰葛动身前往密洛特安排的去处,心儿扑腾得像头小鹿。

这儿居住的全是阔佬——昏暗的路灯照出一幢幢结实、雅致的豪华别墅。

他们选中的目标就在其中。

密洛尔特和“海鳗”早已把周围的地形侦察好了,并做了周密策划。

他们打听到:这幢楼上的一间屋子有个保险柜,里头藏有一袋颇有价值之物。

泰葛在人行道上走了一程,到拐角处又转回来,他看到两个神秘的黑影晃过围墙,接着便消失了——密洛尔特和“海鳗”干得正欢哩!
泰葛又一次回忆起刚才镜子中自己的翩翩风度,接着他又收腰挺胸,站得笔直!并试着行了个举手礼,真神气!他禁不住笑出了声,怀着某种不可名状的喜悦,继续向前漫步。

正要拐弯,迎面却走来一个警官!
以前,他是见到警察就逃之夭夭的。

这回,他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注视着对手,心里真像有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只见那警官一边向他走来,一边却在好奇地打量着他。

泰葛愣住了,手心直冒冷汗,差不多撒腿想溜了。

他不禁打了个寒噤,然后笨拙地行了个举手
礼——当时他与警察只有咫尺之隔。

警察心不在焉地举手还了个札,走了。

泰葛目送着他的背影,心中漾起一种不可名状的满足感。

“真妙!”他喃喃自语,“我向他敬礼,他就得马上答礼,真有意思!”他感到其乐无穷,暗自思忖道,“哪个警察有我这么神气啊?”
他在人行道上徘徊,后来发现一个老太婆心神不定地站在拐角处。

他好几次打定主意穿过马路迎上前去,但后来还是胆怯地止步了。

这回泰葛甚至对她手上鼓鼓的钱包都不屑瞥上一眼,他走到跟前,举手敬礼,然后伸出手来扶着老人,老太婆感动地笑着,她说:“谢谢您,长官大人!”他俩雄赳赳地穿过马路,动人的场面真令人涕泪俱下。

“警察先生。

真叫我不知怎么感激你才好!”老太婆感动地说。

“老太太,快别这么说了。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泰葛回答道,接着又对她举手敬礼。

他一路走下去,并动不动就向行人敬礼。

一种不可名状的感情之波在他心中荡漾,也许,全巴黎都没有哪个警察有他那么风流英俊、智勇双全的了!
突然,从黑暗处扑来一个衣着零乱的汉子,他双臂乱舞,口里发出既不堪入耳又无法听懂的话。

他对着泰葛怒睁双目,吼道:“不要脸的警犬!”
泰葛大吃一惊。

骂道:“滚你的蛋!”
“可憎的警察!”醉鬼大声嚷嚷,“身上倒穿着警服,而都是些衣冠禽兽!”
泰葛怒发冲冠,铁青着脸,只伸出一只手来就抓住对方猛力摇晃着,并把他拖到街上。

醉鬼清醒过来后,一声不吭——他被吓傻了。

而泰葛依然怒火中烧。

这时,面前不远的人行道上,有两个黑影轻巧地翻过花园的围墙落了下来,泰葛目睹这一切,却不想止步。

“娘的,你在干啥?”密洛尔特压低噪音厉声骂道,“你想坏事,是不?笨蛋,快把这家伙放了!”他边说边打了秦葛一个耳刮子。

泰葛心中波涛滚滚。

刚刚发生的事一幕一幕在他脑海中映过——他想起那警官向他回礼的样子,想起老太婆赞赏又充满谢意的话语,想起了自己在镜中那威风凛凛的英姿,也想起了那醉鬼……
他再也无法抑制稳步发展的愤怒,看到他这副样子,密洛尔特和“海鳗”差点吓瘫在地!他掏出那亮晶晶的警哨放在口中,使出吃奶的劲用力吹着——哨音拖长着,回荡着,巴黎全城的警察一定都能耳闻……
“站住!窃贼”他一边高叫,一边整了整笔挺的制服,“法律授权于我逮捕你们!”(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泰葛一开始并不是真的喜欢穿警服,因为他认识到密洛尔特让他接受的任务充满着危险,自己做贼心虚。

B.泰葛的英俊帅气是通过密洛尔特和“海鳗”的语言直接刻画出的,镜中泰葛的形象也印证了他的帅气。

C.小说将故事设置在昏暗的晚上,既符合密洛尔特等人行窃的情节,也暗示了人物性格中阴暗的一面。

D.本文笔调幽默,如“他俩雄赳赳地穿过马路,动人的场面真令人涕泪俱下”,其中“雄赳赳”“令人涕泪俱下”就具有幽默的效果。

E.小说的结尾匠心独运,通过泰葛对自己身份认识产生错位这一喜剧情节的设置,揭示了人性本善,被行恶所掩的思想内蕴。

(2)小说写泰葛对警服的反感有何作用?(6分)
(3)请简要分析泰葛在“执勤”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4)小说写醉鬼与身着警服的泰葛之间的冲突,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丹青名门秀,朽者不朽魂
翻检中国绘画史,以擅画或擅理论名于世者,皆不乏其人,然能兼擅却寥若晨星。

综观近现代中国画坛,其二者皆为翘楚者,当推陈师曾。

自幼年起,陈师曾就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

10岁时在长沙师从善画梅花草虫的尹和白学画,从此奠定了传统绘画的基础。

又从王闿运等学诗文书法,艺术大进。

后与海上画派巨匠吴昌硕(别号缶庐)相遇并行弟子礼,情在师友之间。

昊缶翁对其影响是多面的,尤其是绘画、书法与篆刻,得缶翁真传。

陈师曾入关门的时间虽不长,但对吴昌硕充满了敬仰感激之情,曾作《题画寄怀吴缶老诗》,诗云:“万物皆刍狗,千山有卧龙。

不才天地闭,充隐古今同。

问道青苔滑,谈经白鹤狮。

是非二耳听,莫扰大聋翁。


1919年任北平美术学校及美术专门学校国画教授。

以重视情谊的为人,丰富深厚的学养和包容并蓄的艺术态度,成为了北平文化艺术圈里的中坚。

陈师曾发现并提携齐白石是他对现代绘画史的一大功绩。

可以说,没有陈师曾,齐白石的天才将难以发挥出来,甚或很可能会在为稻粱谋中被彻底淹没。

为躲避乡下匪乱,年近六旬的齐白石由湖南湘潭来到北京,由于齐白石的冷逸画风不为北京画坛所接受,他的卖画生涯陷于困顿。

陈师曾在琉璃厂南纸店偶见齐白石自出己意,大刀阔斧的篆刻,为其吸引,遂萌一识之愿,两人一见如故。

在陈师曾引荐下,齐白石得识姚茫父等画界名流,眼界渐开。

齐白石听从陈师曾的劝告,始行变法,弃八大一派冷逸画风,转学“扬州八隆”、吴昌硕一派,三年而成,并自创红花墨叶一格。

齐白石的成名,当然缘于他深厚的传统文人画功底和脱俗的逸格高致。

但如果没有陈师曾的大力推举及劝其衰年变法,齐白石是难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画家一举成为画坛巨擘的。

关于这一点,陈子庄在《石壶画语录》中曾有生动的描述:“齐白石早年画美人,人称‘齐美人’。

陈师曾见后道:‘你天性疏放,笔下出丑相,怎能画美人!应当学大笔写意画,以丑为美。

’陈师曾从友人处借得二十幅吴昌硕精品,给齐白石学。

民国五年至八年是齐白石艺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

齐令其妻将他反锁室中,终日学吴画。

三年后,学成出户。

”当时在日本开一个画展,陈师曾筹划这件事,将齐白石画之价格订得比吴昌硕的画高。

日本人见后大惊,以为画虽好,但价格太高,于是有人径往中国收买。

陈师曾得此消息,立即电告国内,将国内所陈列的齐白石的润格提高二十倍。

这样一来,展览会上的齐画悉为日本人购去,齐白石之名由是大著。

陈师曾殁后,齐白石哭之以诗:“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

”其情之真,其意之切,可窥一斑。

1923年夏,陈师曾得知继母病危,不顾暑热驰归南京,亲奉汤药。

继母病逝,陈师曾哀伤过度,加之连日劳累,竞致染病不起。

8月7日,英年早逝,享年48岁。

陈师曾的艺术生命就此戛然而止,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更是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损失。

吴昌硕的挽题“朽者不朽”,对陈师曾的艺术人生作以极高评价。

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而且技艺全面,山水、花鸟、人物、风俗等所涉范围极广。

观照陈师曾的绘画实践,他主张感情移入和画外功夫,求意趣,师造化,画名极盛。

其又擅书,拙厚沉稳,格调高古;又能治印,淳朴古厚,情致盎然,一时风骚。

陈师曾是一位美术史家和美术教育家。

所著《中国绘画史》《传统文人画价值》开近现代研究中国画史与文人画之先河。

书中所云“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一语,深刻阐述文人精神内涵,揭示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最大区别,堪称一世绝响。

陈师曾对传统文人画价值的阐释与维护,奠定了他在现代画坛理论界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使处于花果飘零凄凉境地的传统文人画得以站稳阵脚。

陈师曾一生极重艺术教育,桃李满天下,成名者如王子云、李苦禅等,皆一时之秀,此等盛况为绘画史罕见。

惜天妒其才,英年早逝,若假以天年,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名家座次或将改写。

(摘编自刘天琪《中国书画名家风采》)
相关链接:
①陈师曾(1876—1923年),本名陈衡恪,字师曾,号朽者,以字行于世。

其父陈三立。

光绪年间进士,晚清著名文人,人称散原先生。

二弟陈寅恪,著名史学家,学贯中西,称誉海内。

②1919年陈师曾在北京的多所美术专门学校任国画教授。

由于陈师曾的人品、学问及诗、书、画、印“四全”,因此被公认为民国初年北京画坛最有名望的画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师曾深厚的家学和极高的艺术天赋,使其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于绘画和理论兼备的独一无二的学者。

B.陈师曾诗、书、画、印“四全”,这与他早年丰富的求学经历紧密相关,特别是吴昌硕对他的影响最为深远。

C.齐白石的冷逸画风不为北京画坛所欣赏,陈师曾引导他锐意变革,后来齐白石逐渐成为一代丹青名家。

D.出于强烈的爱国情结和爱才心理,陈师曾有意抬高齐白石在国内的作品价格,从而使齐白石在日本画展上的作品很快售罄。

E.陈师曾对传统文人画的贡献,改变了传统文入画衰颓的局面;他培养了王子云、李苦禅等画家,成为绘画史上的佳话。

(2)陈师曾重视情谊,在文中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陈师曾是如何使齐白石名声大著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4)请从个人素质和艺术成就方面,说说陈师曾为什么能成为近代画坛的一代翘楚?(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有企业家坦言,进行公益捐助的一个原因是担心消费者指责自己冷漠吝啬,细大不捐
....,从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路。

②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这样
的认识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

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
....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④李警官深谙犯罪心理学,总能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推心
..地剖析作案动机及过
..置腹
程,侦破了很多棘手的案件。

⑤《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书中对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作了很多
鞭辟
..的分析,值得一读再读。

..入里
⑥围棋等棋类游戏能很好地培养人的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因为如果目无全牛
....,就很可能因顾此失彼而落败。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某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在过去一段时间中经济的刚性泡沫局部破裂造成的。

B.《菊与刀》虽然是一本完成于二战时期且描述敌人日本的作品,但是当代的日本读者无论是否同意作者观点,在阅读时都不会感到被冒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