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优化(第2版)第2章 电波传播、天线、抗衰落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的概率与该电平所对应的电平通过率之比,可用下
式表示:
R
e2
f m
1
2
(3-11)
式中f m
是最大多普勒频移,
R
, R RMS
Rm 2 为信号包络的均方根电平。
设: 0
1 fm 2
得归一化 R 1 (e2 1)
0
2020/10/29
38
2.1.4 多径衰落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
1 时延扩展
图3-11 时延扩展示意图
2020/10/29
28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B.移动环境的多径传播 • 陆地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多径传播。
• 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建筑物、树木、植被以及起伏 的地形,会引起电波的反射,如图3-8所示。
• 这样,到达移动台天线的信号不是单一路径来的,而 是许多路径来的众多反射波的合成。由于电波通过各 个路径的距离不同,因而各条反射波到达时间不同, 相位也就不同。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接收端叠加, 有时同相叠加而增强,有时反相叠加而减弱。这样, 接收信号的幅度将急剧变化,即产生了衰落。这种衰 落是由于多径现象所引起的,称为多径衰落。
信道时会遭受来自不同途径的衰减损害。如果用 公式表示,按接收信号功率可表示为
式中,| d |表示移动台与基站的距离。上式是信道 对传输信号作用的一般表示式,这些作用有三类。
2020/10/29
25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①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与弥散,用| d |−n表示,其中n 一般为3~4。
顶点,损耗急剧增加。
2020/10/29
12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4 反射波 • 电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光滑界
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 图3-5所示为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电波由反
射波和直射波组成的情况。 • 反射波与直射波的行距差为
式中 d = d1 + d2
2020/10/29
11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图3-4 绕射损耗与菲涅尔余隙之间的关系
• 由直图射波3-4的可传见播,基当本横上坐没标有x/影x1 响>。0.5时,则障碍物对
• 当x = 0时,TR直射线从障碍物顶点擦过时,绕射
损耗约为6dB,当x<0时,TR直射线低于障碍物
Av 1.85103vf (H)z
(3-9)
2
式中,速度v的单位为km/h,频率f的单位为MHz, 平均衰落率A的单位为Hz。
2020/10/29
35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B.电平通过率 观察实测的衰落信号可以发现,衰落速率与衰落
深度有关。深度衰落发生的次数较少,而浅度衰落 发生得相当频繁。定量地描述这一特征的参量就是 电平通过率(Level Cross Rate,LCR)。电平通 过率NR定义为信号包络在单位时间内以正斜率通过 某一规定电平R的平均次数。
两路电波相位差Δ为
2020/10/29
15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传播的三种最基本的传 播机制为反射、绕射和散射。
• 当电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 射发生于地球表面、建筑物和墙壁表面。
•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利的边缘 阻挡时发生绕射,由阻挡表面产生的二次波散布 于空间,甚至于阻挡体的背面。
2020/10/29
20
2.1.2 阴 影 效 应
• 障碍物遮挡直射波引起接收信号中值的变化,表 现为慢衰落。 障碍物
BS
MS
• 由于这种衰落的变化速率较慢,又称为慢衰落。
2020/10/29
21
2.1.2 阴 影。
• 慢衰落速率主要决定于传播环境,即移动台周围 地形,包括山丘起伏,建筑物的分布与高度,街 道走向,基站天线的位置与高度,移动台行进速 度等,而与频率无关。
现快速变化的特征,这就是多径衰落引起的,又 称为快衰落。 ② 在数百波长的区间内,信号的短区间中心值也出 现缓慢变动的特征,这就是阴影衰落。 ③ 长区间中心值随距离基站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其 衰减特性一般服从d −n规律。
2020/10/29
27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图3-7 陆地移动传播特性
• 在实际情况下,除了考虑在自由空间中的视距传 输损耗外,还应考虑各种障碍物对电波传输所引 起的损耗。通常将这种损耗称为绕射损耗。
• 设障碍物与发射点、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如图3-3所 示,图中x表示障碍物顶点P至直线TR之间的垂直 距离,在传播理论中x称为菲涅尔余隙。
2020/10/29
9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2020/10/29
29
发射信号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多径环境
2020/10/29
接收信号 强度
时间
30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多径传输演示
2020/10/29
31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 通常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用固定的高天线, 移动台用接近地面的低天线。例如,基站天线通 常高30m,最高可达90m;移动台天线通常高 2m~3m。
② 阴影衰落,用S(d )表示。这是由于传播环境中的 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波遮蔽所引 起的慢衰落。
③ 多径衰落,用R( d )表示。这是由于移动传播环境 的多径传播而引起的快衰落。多径衰落是移动信 道特性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
2020/10/29
26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上述三种效应表现在不同距离范围内,图3-7所示为 典型的实测接收信号场强。 ① 在数十波长的范围内,接收信号场强的瞬时值呈
2020/10/29
13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图3-5 反射波和直射波
2020/10/29
14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 由于直射波和反射波的起始相位是一致的,因此
两路信号到达接收天线的时间差换算成相位差Δ0

• 再加上地面反射时大都要发生一次反相,实际的
2020/10/29
图3.6典型信号衰落特性
19
2.1.2 阴 影 效 应
图中,虚线表示的是信号局部中值,其含义是在局 部时间中,信号电平大小或小于它的时间各为50%。 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电波传播路径上的地形、地 物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局部中值也是变化的。这种变 化造成了信号衰落。 移动台接收的信号场强值(dB)是时间t的函数。 具有50%概率的场强值称为场强中值。若场强中值等 于接收机的最低门限值,则通信的可通率为50%。因 此,为了保证正常的通信,必须使实际的场强中值远 大于接收机的门限值。
• 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他不规则物 体。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树叶、街道标志和灯 柱等都会发生散射。
2020/10/29
17
2.1.2 阴 影 效 应
• 当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起伏地形、建筑物、植 被(高大的树林)等障碍物的阻挡时,会产生电 磁场的阴影。
• 移动台在运动中通过不同障碍物的阴影时,就构 成接收天线处场强中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衰落, 称为阴影衰落。
• 慢衰落的深度,即接收信号局部中值电平变化幅 度取决于信号频率与障碍物状况。频率较高的信 号比频率较低的信号容易穿透建筑物,而频率较 低的信号比频率较高的信号更具有较强的绕射能 力。
• 慢衰落的特性是与环境特征密切相关的,可用电 场实测的方法找出其统计规律。
2020/10/29
22
2.1.2 阴 影 效 应
移动通信技术
第2章 电波传播、天线、抗衰落技术
2020/10/29
1
第2章 电波传播、天线、抗衰落技术
2.1 电波传播 2.2 天线工作原理及优化 3.3 抗衰落技术
2020/10/29
2
2.1 电波传播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2.1.2 阴 影 效 应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2.1.4 多径衰落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 2.1.5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与中值路径损耗
6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2 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 • 由于地球是球形的,凸起的地表面会挡住视线。
视线所能到达的最远距离称为视线距离 d(0 见图3-
2)。
2020/10/29
图3-2 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
7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 已知地球半径为R = 6 370km,设发射天线和接收 天线高度分别为hT和hR(单位为m),理论上可 得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d0为
• 移动台在运动中通过不同障碍物的阴影时,存在 阴影区(盲区)。因此盲区定义是某些特定区域 中,电波被吸收或被反射而使移动台接收不到信 息。它要求在网络规划、设置基站时必须予以充 分的考虑。
2020/10/29
18
2.1.2 阴 影 效 应
• 信号衰落
衰落:移动通信接收点所接收到的信号场强
是随机起伏变化的 对于这种随机量的研究通常是采用统计分析 法。典· 型信号衰落特性,如图3.6所示。
2020/10/29
33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图3-9 入射角
2020/10/29
34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3 衰落信号的特征量 工程实际中,常常用一些特征量 来表示衰落信号的 幅度特性。
A.衰落率 衰落率是指信号包络在单位时间内以正斜率通过中 值电平的次数。平均衰落率可用下式表示:
-20 接收功率(dBm) -40 -60
图3-6 慢衰落测试
快衰落 慢衰落
距离(m)
2020/10/29
23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1 概述 2多普勒频移 3多径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 4 衰落信号的特征量
2020/10/29
24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1 概述 A.移动信道的时变特性 • 移动信道是一种时变信道。无线电信号通过移动
2 多普勒频移 当移动台在运动中通信时,接收信号频率会发生 变化,称为多普勒效应。由此引起的附加频移称 为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是入射电波v 与移动台运动方向的夹(见图39),v是运动fm速 度,是波长。
式(3-8)中与入射角度无关,是fD的最大值,称为 最大多普勒频移。
• 移动台周围的区域称为近端区域,该区域内的物 体造成的反射是造成多径效应的主要原因。
• 离移动台较远的区域称为远端区域,在远端区域, 只有高层建筑、较高的山峰等的反射才能对该移 动台构成多径,而且这些路径要比近端区域中建 筑物所引起的多径的长度要长。
2020/10/29
32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图3-3 菲涅尔余隙 (a)中所示的x被定义为负值 (b)中所示的x被定义为正值
2020/10/29
10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 根据菲涅尔绕射理论,可得到障碍物引起的绕射 损耗与菲涅尔余隙之间的关系如图3-4所示。横坐 标为x/ x1,x1 称菲涅尔半径(第一菲涅尔半径), 且有
• 当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不存在视距路径,围绕阻 挡体也产生波的弯曲。
• 在高频波段,绕射和反射一样,依赖于物体的形 状以及绕射点入射波的振幅、相位和极化情况。
2020/10/29
16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 当电波穿行的介质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 位体积内阻挡体的个数非常多时,发生散射。
• 由此可见,视距决定于收、发天线的高度。天线 架设越高,视线距离越远。
• 实际上,当考虑了空气的不均匀性对电波传播轨
迹的影响后,在标准大气折射情况下,等效地球
半径R = 8 500km,可得修正后的视距传播的极限
距离d0为
2020/10/29
8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3 绕射损耗
式中,f m是最大多普勒频移,
R R rms
2020/10/29
Rrms 2 为信号包络的均方根电平.
36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图3-10 电平通过率和平均电平持续时间
2020/10/29
37
2.1.3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C.衰落持续时间
平均衰落持续时间定义为信号包络低于某个给定电平
预测
2020/10/29
3
2.1.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L bs 可定义为
式中,d是距离的千米数,f是频率的兆赫数。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 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 大一倍时,[L b]s 将分别增加6dB。
2020/1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