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光的反射》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溪潭中学8 年级物理学科教案
授课时间年月日
人教版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考纲要求:26.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 B
【学情分析】
创新性的采取自制教具“喷雾器”进行突破本节实验难点——光路的呈现,让光线通过“丁达尔”现象直接呈现在三维空间上,不仅降低本课实验的难点,同时让学生直接看到镜面反射、漫反射的原理光路。

学生能够观察并感受到光路的美妙,体会物理的乐趣。

为了紧密联系物理与生活,本节课12个各类实验结合信息技术、媒体资源让本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光的反射规律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基础。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多次实验得到普遍的规律,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方法的契机。

初二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同时,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对此既熟悉又陌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人能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能画出光的反射光路图;;(3)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以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4)能应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光的反射规律,有初步分析反射光路的能力,并掌握画光路图的方法;(2)通过对实验探究方法的介绍,能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大量实验的引入,使学生领略光学的美妙,激发其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对实验规律的探究,养成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
福安市溪潭中学初二物理电子教案
2 旁注: (3)通过介绍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关注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及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实验演示一:实验箱演示,让需要想象的事物形象化,根据所看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教师 ] 将实验演示箱放在桌子上,提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奇的箱子,大家先看看这里面有什么东西?
[ 学生 ] 答:里面黑黑的看不见。

[ 教师 ] 给实验箱通电,提问:现在能看见什么东西?
[ 学生 ] 答:有一盆花,有灯。

[ 教师 ] 启发式提问:我们能看见灯,是因为有灯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可是这盆花自己本身不会发光,为什么大家也能够看见它呢?
[ 学生 ] 思考后回答:因为它反射了里面的灯光。

[ 教师 ] PPT 总结: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2、讲授
实验演示二:激光笔光路展示。

自制喷雾器喷出水雾,光线经过水雾会产生“丁达尔”现象,从而直接看到光的传播路径,使抽象的光路变直观。

[ 教师 ] 打开自制教具喷雾器,将激光直接照射在平面镜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入射光路和反射光路,问:这是什么现象?
[ 学生 ] 答:光线经过平面镜后发生反射;
3、活动
分组实验:在玻璃纸上画反射光线,复习两点画直线的方法,为画光路的方法做好铺垫。

[ 教师 ] 布置实验任务:现在请大家
(1)将平面镜竖直贴在书本的边缘,玻璃纸放在书本边缘的封面上边缘紧贴平面镜;
(2)将激光笔沿着玻璃纸上的入射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如果看不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请将喷雾器打开;
(3)用记号笔在玻璃纸上标出反射光线的两个点,并用直尺画出反射光线。

[ 学生] 分组实验作图
[ 教师] 观察学生作图情况,并进行指导。

同时收集三组角度不同的光路图。

4、讲授
白板投影仪展示学生成果,培养学生兴趣,同时展示出的三组光路线条颜色不同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 教师]引导提问:这在数学上是什么图形?
[ 学生] 答:轴对称图形。

[ 教师] 法线引入:中间的这条对称轴,我们定义为反射光路的法线,我们用虚线进行表示,现在我们将法线和平面镜补充到图形上。

[ 教师] 入射点、入射角和反射角定义分析:我们将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称为入射角,那么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应该称为?
[ 学生] 答:反射角。

[ 教师] 展示角度不相等的反射光路图形,为后面埋下伏笔,师生依据反射光路图形,共同小结:一点、两角、三线
5、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投影仪上图形提出猜想光的反射规律。

[ 教师] 问: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 学生] 引导学生猜想:如果法线在中间,入射光线在左边则反射光线在右边;入射光线在右边则反射光线在左边;入射光线在前面则反射光线在后面;入射光线在后面则反射光线在前面;
[ 教师] 问:2、入射角、反射角有什么关系?
[ 学生] 学生猜想:反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
[ 教师] 展示模型三线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光线模型,问:有没见到这样的反射光线呢?如果没有那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空间上应该有何关系?
[ 学生] 与学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导学生猜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6、活动
福安市溪潭中学初二物理电子教案
4 旁注: PPT 展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 教师 ] 引导分析:为了验证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现在请大家按照课堂导学中的内
容完成三个实验的验证。

[ 学生 ]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观察学生实验,对于薄弱小组加以引导,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7、活动
实验数据分析总结:个别小组上台分析实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 教师 ] PPT 展示实验一数据记录表格
并引导:现在请个别小组的代表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是怎么探究实验一的。

[ 学生 ] 学生回答实验一探方法。

预设一:打开喷雾器,将平面镜放置在有水雾的下方,打开激光笔,前后左右旋转激光,可以看到当入射光线在左边、反射光线在右边;入射光线在右边。

预设二:打开喷雾器,将光线量角器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当激光笔沿着量角器右方入射,看见法线在中间,反射光线在左边;。

生回答:本组得到法线在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中间
[ 学生 ]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 教师 ] PPT 展示实验二数据记录表格
并引导:现在请个别小组的代表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是怎么探究实验二的。

[ 学生 ] 学生回答实验二探究方法。

预设:打开喷雾器,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的夹子上,可以看到在镜子上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把量角器竖直放在光线的后面,可以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学生:本组实验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教师 ] PPT 问:你们如何分析三线是否共面呢?
[ 学生 ] 答:量角器放置好后,把另外一半往后弯折,发现另外一条光线不会随着另外一半移动,从而得到三线共面。

[ 教师 ] PPT 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角=入射角;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8、讲授
回归原先错误反射光路,学生应用反射规律,得出正确的光路图形。

[ 教师] PPT引导分析:一开始的这幅反射光线图形是否正确?应该如何修改?
[ 学生] 答: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
9、练习
通过练习引入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 教师] PPT请大家完成课堂导学中的例题1
例题1: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易错点分析:学生反射角标示错误。

[ 教师] 黑板课前板书,请六个同学上黑板画出这六幅图形的反射光路。

[ 学生] 观察黑板作图,并指出错误
[ 教师] 批改6幅图形,并将前三幅的平面镜连接成同一个平面,构成镜面反射图形。

将后三幅的平面镜连接成一个凹凸不平的表面,构成漫反射反射图形。

分析:当平行光入射到一个平面上后,反射光线也已平行光射出,这种反射我们称之为镜面反射。

当平行光入射到一个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这种发射我们把它称为漫反射。

10、活动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分析
[ 教师] 实验演示:用两把激光笔捆绑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光路,加深认识两种光路并加以区分,形象认识光路,激发学习的兴趣。

[ 教师] 打开喷雾器,固定好两个激光笔(激光笔套在PU线管上,可以直接点亮)
福安市溪潭中学初二物理电子教案
6 旁注: 并斜射入平面镜上:请大家观察两种光路图形,并认识他们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何区别。

[ 教师 ] PPT 引导思考:平滑的书本上文字的反射是什么反射?
[ 学生 ] 思考并回答:漫反射
[ 教师 ] PPT 展示放大的文字效果,小结:漫反射的特点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得见。

[ 教师 ] 演示实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巩固二者区别。

实验步骤:小镜子贴在白板上,小镜子的文字消失不见,文字反射到天花板可见。

镜子盖上白布,可以看见白布上显示出投影的文字。

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 学生 ] 小镜子的反射属于镜面反射只有一个方向可见,而白布上的反射是漫反射,大家在各个方向都可以看见。

11、活动
光路可逆性分析
[ 教师 ] PPT 展示图片,分析:老师通过里面的平面镜看见了外面的手机,而手机也通过平面镜看见了老师的眼睛。

这说明了光路的传播有什么特点呢?
[ 学生 ] 引导并分析:光路的传播具有可逆性。

[ 教师 ] 演示实验——你看见了谁。

把玻璃小镜子贴到黑板上,问:小刚,你看见了谁
[ 学生 ] 答:小明
[ 教师 ] 问:小明你又看见了谁?
[ 学生 ] 答:小刚
[ 教师 ] 多问几个学生,共同强化分析总结: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2、活动
生活中的物理
[ 教师 ] PPT 展示图片,并展示自制潜望镜: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潜望镜,它可以看高处的东西,现在请两个胆子大的同学,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 学生 ] 从潜望镜的两个孔观察,回答:看到了对方的眼睛。

[ 教师 ] 问:为什么?
[ 学生 ] 答:光路是可逆的。

[ 教师 ] 总结分析:图片中的小孩可以用潜望镜,看得到高处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在潜水艇上,解放军可以不用走出潜艇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情况。

在我们的地道战
中,解放军可以在地道里面用潜望镜看到地面上的物体,而且还不被敌人发现。

[ 教师] PPT展示潜望镜横切面光路图形,分析:这个是望远镜内部的光路原理图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自制一个望远镜。

13、讲授
[ 教师] PPT展示图片教反射器:光的反射不仅在潜望镜中有应用,大家有没想过为什么自行车尾灯不会发光,可是当我们的光线照射过去时,感觉尾灯可以发光?
那是因为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了一个角反射器。

[ 教师] 实验演示——把一片镜子垂直放在平面镜上。

打开喷雾器,让激光笔从一个斜照射到一面镜子上。

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有什么联系?
[ 学生] 观察并回答:平行的
[ 教师] 分析:当我们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时,被沿着原先的光路平行射入我们的眼睛,因此我们就可以感觉尾灯会发光了。

关于他的光路图,请大家课后回去思考并作图分析。

14、讲授
PPT当堂总结
一、光的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入射角=反射角;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二、光路具有可逆性;
三、漫反射、镜面反射;
13、测试
【教学反思】
一、自制教具——喷雾器,应用到本节内容的教学中,使学生很直观的观察到各种光路,突破以下几个难点:1、探究三线共面实验中的反射光线具体位置;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光路区别;3、潜望镜、角反射器光路原理图。

二、一开始的实验箱演示,揭示了人眼能看见发光、不发光物体的原因,让需要想象的事物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使学生马上很开心的
福安市溪潭中学初二物理电子教案
8 旁注: 参与到本次课堂。

中间大量的实验操作及演示,让学生时刻保持浓厚的兴趣,让学生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享受课堂学习,感受光学之美。

三、中间两道练习的设置,第一题让学习在高度的兴奋中迅速进入课堂的思考阶段,动静结合使课堂内容得以沉淀。

第二题学生在巩固训练中,不知不觉又被教师引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让本节课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