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三基习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临床“三基习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_
2.根据阴阳属性及可分性,五脏之中,脾为_____,肝为
_____.3.心火之气有余,既可乘袭______,又可反侮______。

4.滋水涵木法又称______法、______法。

5.脾的生理特性包括_____和______。

6.五脏化五液,其中心之液为_____,脾之液为____。

7.五脏与五体的关系:心主______,脾主______。

8.人身有“四海”,其中______为髓海,______为气海。

9.“血海”既指:______,又指_______。

10.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11.脾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12.肝肾之间的关系称______同源,又称______同源。

13.能行气血,司呼吸的气是______,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______。

14.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靠气的______作用,其无故流失是因为气的______作用减弱。

1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______气,又称______气。

16.津液的排泄途径,除呼吸、大便外,还有______、_______。

17.“气机失调”中气降太过上升不及者,称______,气的内外出入受阻,称______。

18.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______,与肢体寒温和活动关系密切的气是______。

19.“血为气之母”具体表现在______和______等方面。

20.津对气的关系,体现在_______、_______。

21.气对津的作用,除气能行津外,还能_______、_______。

22.十二经脉循环流注始于________,终于______经。

23.手太阴肺经起于______,于_____交手阳明大肠经。

24.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______,称为“五脏六腑之海”的是_______。

25.足阳明胃经接_______经,交_______经。

26.足少阴肾经起小趾下,于______交_______经。

27.分布于下肢的经脉中,交大椎、入缺盆的是_______、______。

28.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______经,挟舌根两旁的经脉是______经。

29.与督脉会于颠顶的正经是______经和______经。

80.______经入上齿,_______经入下齿。

31.六淫中具有趋下特性的是_______,最易伤及人体下部的是
_______。

32.寒邪易致疼痛,系因________、________所致。

33.燥邪最易伤的脏是_______,最易损伤的物质是______。

34.暑邪致病,最易损伤的物质是_______和_______。

35.六淫中易致气机阻滞的是_______邪,易致筋脉挛急的是______邪。

36.湿性粘滞,易伤______阳,而且病程_______。

37.情志伤脏,其中喜伤______,惊伤_______。

38.六淫之中称。

百病之长”的是______,可全兼五气的是_______。

39.饮泛于肌肤称______,停于胸胁称_______。

40.气逆最常见于_______二脏和______。

41.气陷多由_______病变发展而来,尤其是与_______关系最为密切。

42.阳偏衰病变以______二脏为多见,尤其是_______。

43.阴偏衰病变以________二脏为多见,尤其是_______。

44.正治又称______,是逆着疾病的______而治的一种治法。

45.反治又称______法,是顺从疾病的_______而治的一种治法。

46.“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属于_______,“用温远温”、
“用热远热”属于_______。

47.“以热治热”又称_______,用于治疗_______病变。

【是非判断题】1.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的变化。

()2.肾病影响到肝脏,即是“母病及子”。

()3.“泻南补北法”即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而确立的治疗方法。

()4.相生即是指五行之间有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5.肺主呼吸之气,依赖于肺气宣发与肃降的协调运动。

()6.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需要依赖肝的疏泄才能实现。

( )7.肺、脾、肾三脏均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而肾的气化则贯穿
于整个水液代谢的始终。

( )8.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都可以归藏于肾。

( )9.肾主纳气,是指肾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 )10.肺气肃降能清洁呼吸道,且有助于大肠之传导。

( )11.气的固摄作用就是固护体内的阴液。

( )13.人体内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水谷精气。

( )14.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水液的总称。

( )15.具有主持全身津液代谢作用的是肾。

( )16.水谷精微化生血液的过程需通过心肺作用才能完成。

( )17.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从胸腹走足。

( )18.经络系统具有协调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 )19.通常所说的“十四经”,是指十二正经和奇经中的冲脉、带
脉而言。

( )20.足厥阴肝经起于肝,布胁肋,止于目系。

( )21.经络有传导信息的作用,但不能传递病邪。

( )22.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淫。

( )23.湿邪致病,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是由于湿性重浊的缘故。

( )24.“凉燥”多见于深秋近冬之时。

( )25.六淫邪气致病与季节变化有关。

( )26.燥邪最易伤津耗气。

( )27.最易伤及人体下部的邪气是寒邪。

( )28.六淫致病与工作环境无关。

( )29.风邪袭表导致汗孔开张而汗出,是因风性善行之故。

( )30.寒、湿邪气只伤阳气,不能化火。

( )31.火邪伤人,不导致瘀血形成。

( )32.七情致病不一定直接伤及脏腑。

( )33.饮食失宜,可致聚湿生痰。

( )34.瘀血与血瘀都是病理产物。

( )35.瘀血日久不去可以影响血液的生成。

( )36.血热可致迫血妄行使血行加速,亦可使瘀血形成。

( )37.气郁不仅可以化火,也可导致痰郁、湿郁、食郁、血郁等。

( )38.虚实病理的形成,取决于感邪的轻重。

( )39.虚中夹实属于虚实错杂病理。

( )40.“阳盛则阴病”,主要是指阴虚阳亢而言。

( )41.一般而言,亡阳迅速导致亡阴,主要是因阳不生阴所致。

( )42.气虚亦可导致气逆病变。

( )43.肝是最容易出现气逆病变的脏之一。

( )44.津液耗损可以导致血瘀病变。

( )45.肺气不利和肺气虚损均可致痰饮内生。

( )46.五脏之中,肝阳最易亢逆。

( )47.气逆最常见于肺、胃、肝等脏腑。

( )49.气随血脱可以形成气血两虚。

( )50.内燥病变常见于胃。

( )51.内湿较盛者,一般不易再感外湿。

( )52.血虚者亦可化生内风。

( )53.吐下之后,津液亏损,亦能形成血瘀病证。

( )54.反治法不属于治病求本法则的范畴。

( )55.“热因热用”属于正治法之一。

( )56.标本均不太急的情况下,应当采用缓则治本的方法。

()57.《内经》所谓“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就是指治病用药要因时制宜。

( )【名词解释题】1.五行制化2.滋水涵木3.培土生金4.阴病治阳5.阳病治阴6.泻南补北7.胃主通降8.封藏之本9.先天之本10.治节11.喜燥恶湿12.娇脏13.精血同源(乙癸同源、肝肾同源)14.水谷之海(太仓).15.七冲门
16.燥湿相济17.气海18.气化19.气机20.宗气21.阴脉之海22.阳脉之海23.十二经别24.一源三歧25.辨证求因26.百病之长27.六气28.伤寒29.中寒30.瘀血31.阳盛则热32.阴盛则寒33.阳虚则寒34.阴虚则热35.气机失调36.阴盛格阳37.阳盛格阴38.逆治39.从治40.阴中求阳41.急则治标参考答案:【A型题】1.B2.A3.B4.C5.B6.C7.D8.E9.B10.B11.C12.C13.A14.A15.D16.C17.A18.A19.C20.B21.A22.E23.D24.A25.C26.A27.C2 9.E30.E31.A32.D33.B34.B35.B36.D37.C38.C39.C40.B41.D 42.B43.C44.B45.A46.C47.E48.A49.E50.E51.A52.B53.C54.B55.B56.E57.A58.B59.C60.A61.A62.A63.C64.B65.D66.E67.A68.E69.A70.D71.A72.C73.B74.E75.B76.B【某型题】1.ACE2.ABC3.BDE4.ABCE5.ACE6.ABDE7.ACDE8.AC9.DE10.BCDE1 1.BCDE12.BCDE13.ACDE14.ACE15.ABCDE16.ABCDE17.BDE18.ABCDE 19.ACDE20.ACE21.ABCE22.ACE23.ABCE24.ADE25.ABCDE26.ABCDE2 7.ABCDE28.CDE29.ABCDE30.ABCD31.ABCE【填空题参考答案】1.前半夜;下午2.阴中至阴;阴中之阳3.肺金;肾水4.滋肾养肝;乙癸同源5.主升;喜燥恶湿6.汗;涎7.脉;肌肉8.脑;胸中9.肝;冲脉10.精血互生;藏泄互用11.先后天关系;水液代谢12.肝肾;精血(乙癸)13.宗气;营气14.推
动;固摄15.元;原16.排汗;排尿17.气陷;气闭18.营气;宗气19.血能化气;血能载气20.津能生气;津能载气21.生津;摄津22.手太阴肺;足厥阴肝23.中焦;食指桡侧端24.冲脉;冲脉25.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经26.胸中;手厥阴心包经27.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28.足太阴脾;足少阴肾29.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30.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31.湿
邪;湿邪32.寒性凝滞:寒性收引33.肺;津液34.气;津液35.湿;寒36.脾;缠绵37.心:心38.风邪;风39.溢饮:悬饮40.肝肺;胃41.气虚;脾气亏虚42.脾肾;肾43.肝
肾;肾44.逆治;证候性质45.从治;假象46.反治;因时制宜47.热因热用;阴盛格阳【是非题判断答案】1.某2.√3.某4.某5.√6.√7.√8.√9.某10.√11.某12.某13.某14.某15.√16.√17.某18.√19.某20.某21.某22.某23.某
24.√25.√26.某27.某28.某29.某30.某31.某32.某
33.√34.某35.√36.√37.√38.某39.√40.某41.某
42.√43.√44.√45.√46.√47.√48.√49.√50.√51.某52.√53.√54.某55.某56.某57.√【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中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即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从而维持和促进事物的相对平衡和发展变化。

五行之间这种生克互用关系,谓之五行制化。

2.滋水涵木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之一,即滋养肾阴以养肝阴,又称滋肾养肝法,乙癸同源法。

适用于肝肾阴虚证。

3.培土生金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之一,即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又称补养脾肺法。

适用于脾肺气虚之证。

4.即补阳是指阳气虚衰不能制阴而致阳虚阴盛的虚寒证(即阴病),治疗上当温补阳气(即治阳),以制阴寒的一种治法。

亦即王冰所释“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意。

5.即补阴是指阴液亏损不能制阳而阳相对亢奋的虚热证(即阳病),治当滋阴壮水(即治阴),以抑制阳热之亢的一种治法,亦即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说。

6.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确立的治法之一。

所谓“泻南补北”是指泻心
火滋肾水的一种治法,又称泻心补肾法,滋阴降火法。

适用于心肾不交证。

7.饮食物经胃的初步消化再下行于小肠,小肠分清别浊后,其浊者
下移于大肠,而大肠主津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

这种由胃而小肠而大肠乃
至排泄于体外的功能活动,称为胃主通降。

胃的通降作用还表现在与脾主
升清的相互协调,升降相因,从而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

8.肾内藏真阴真阳,肾阴(肾精)充则化源足,肾阳(命火)旺则生命
力强。

故肾之真阴宜藏而不宜泄;肾之真阳,宜潜而不宜露。

肾的封藏
作用主要体现在藏精、纳气、司二阴开合及固胎等方面。

9.由于肾所藏的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而与生俱来,为人体生命的源泉。

加之,先天之精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养而产生的“精气”这种物质。

是人体脏腑阴阳的根本,其盛衰,直接和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与生殖繁衍能力有关,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10.肺的功能之一。

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调节人体的呼吸运动,使之有节奏地一呼一
吸;二是随着肺的呼吸运动,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气机得
以调畅:三是通过呼吸机能,辅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四是通过宣降协调
运动,促进津液的输布与排泄。

11.脾主运化水湿,为“太阴湿土”脾虚失运则易于生湿,湿盛则又
易困脾而阻碍运化,因湿得燥则能化,所以说脾喜燥。

而湿邪过盛又最易
伤及脾阳,使脾失健运,故说脾恶湿。

12.指肺。

由于肺叶娇嫩,不耐寒热。

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外界直接相通,易受外邪侵犯。

而且肺为清虚之脏,喜洁净不容异物,“一物不容,毫毛必咳”,故说肺为娇脏。

13.脏腑与五行相配,乙属肝木、癸属肾水。

生理上,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同源互化,这种相互滋养的关系,称为肝肾同源、“乙癸同源”。

14.指胃。

因胃是接受、容纳并腐熟饮食水谷的主要脏器,故称“太仓”、“五谷之腑”。

15.“七冲门”见于《难经[Ⅱ马十四难》,是指整个消化系统中七处要冲、关隘。

即“飞门”为口唇,“户门”为齿,“吸门”为会厌,“贲门”为胃上口,“幽门”为胃下口,“阑门”为大小肠连接处,“魄门”为肛门。

16.脾胃关系之一。

脾主运化水湿,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

两者结合,则脾得胃燥而不湿,胃得脾湿而不燥,从而保证脾胃正常纳运。

17.气海有上、下气海之分,膻中为上气海,为宗气汇聚之所,其下丹田为下气海,为男女精气汇聚之处。

18.所谓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升降出入)面产生的各种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以及尿液、汗、泪、涕、唾等各自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变。

气化的形式分两种:一是同化,即促使饮食物转化成精微,然后再化生成精、气、血、津液等人体所需的物质;二是异化,即将机体利用后的浊物以及组织中的废物,变成糟粕而传送到有关器官组织中,分别排出体外。

如果气化作用失常,则可饮食物的消化呼收和气血津液的生成、
输布;同时亦影响液、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

从而发生各种代谢异常的
病变。

19.气机指气的运动,其运动形式为升、降、出、入:机体的脏腑、
经络组织器官的各种生理活动,全赖气的升降的出入运动。

所以说,气的
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20.宗气是由自然界清气与水谷精气结合而形成的气,宗气积于胸中,有助肺呼吸和助心行血的作用。

24.任、脉、冲三脉均起于胞中,谓之“一源”,“三歧”指三脉分
道而行,即任脉行于前,经腹胸而上;督脉行于后,经腰背而上;冲
脉则分为三支。

25.是中医认识病因的一种特殊方法。

它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通过分析症、证以推求病因。

26.指风。

风邪四季皆有,可全兼五气,易与它邪合而为病,且常为
外感病的先导。

27.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

是万物生长的重要条件,
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又称“六元”,一般而言对人体无害。

28.指外寒伤及肌表,卫阳郁闭,肌腠闭塞,以恶寒、发热、无汗、
脉浮等表证为特征,亦称太阳伤寒。

29.指寒邪直接入里及内脏阳气者。

若直伤于肺,则见咳嗽痰多、痰
稀色白等症;若伤及脾胃,则纳运升降失常,见脘腹疼痛,吐泻清稀等症。

30.又称蓄血、恶血、败血、胚血。

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
血积存于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的血液,均称为瘀血。

31.指邪热亢盛,简称“阳盛”。

阳盛的病理特点,主要为阳热亢盛,但阴液尚未虚衰,表现以壮热,口渴,心烦躁动,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为特征的“实热”病变。

32.指阴寒过盛,简称“阴盛”。

其病理特点主要是阴寒过盛,阳气
未衰,水湿增多,表现以恶寒,蜷缩,四肢厥冷,大便稀泻,小便清长为
特征的“实寒”病变。

33.指阳气亏虚,脏腑失于温煦,代谢活动减弱,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称简“阳虚”。

阳虚的病理特点是: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
盛的“虚寒’’病变。

以脾、肾两脏为多见。

34.简称“阴虚”。

阴虚的病理特点是:阴液不足,不能制阳,阳气
相对偏亢的“虚热”病变。

以肺、肝、肾三脏为多见。

35.指导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包括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
脱等。

36.阴阳格拒的病理变化之一是指阴寒过盛,将阳气格拒于外而出现
的内真寒外假热的病变。

如阴寒内盛发展到严重阶段,在表现有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等症状的同时,又见身反不恶寒(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
等假热之象。

37.阴阳格拒的病变之一是指阳邪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闭郁于内,
不能透达于外而出现热极似寒病变。

如阳热极盛时,在表现有心胸烦热、
口干舌燥等症的同时,又见阳极似阴的四肢厥冷。

38.又称“正治”即逆其证候的性质而治,也就是采用与证候性质相反的方法来治疗的一种方法。

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等等。

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39.又称“反治”即顺其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即药物性质与疾病假象一致。

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病证,如热因热用,寒用寒用等等。

但究其实质,仍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

40.是指治疗阳虚证时,根据阴阳互根原理,在助阳药物中,适当佐以滋阴之药,便称为“阴中求阳”,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41.急则治标是指当标病甚急,危及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即标病成为疾病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当采取紧急措施先治其标。

如大出血的病人先止其出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