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与李清照词艺术特色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与李清照词艺术特色对比研究
于冰洁
【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和宋代词人李清照同为婉约派,二人的词作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相似而略有不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首先,\"二李\"的词都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且风格不同,后期词成就大于前期词;其次,语言风格也较相似,李煜词的语言隽永,李清照词语言通俗而又雅致;最后,在表现手法上,李煜善用白描手法,李清照继承了这种白描手法,并且把词提高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易安体\".
【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9(040)005
【总页数】4页(P57-60)
【关键词】婉约词;李煜;李清照;艺术风格;比较
【作者】于冰洁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安徽合肥 2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李煜与李清照,一位亡国之君与一位旷代才女,他们同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词人。
清代沈谦在《填词杂说》中写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人把“二李”并称,并且极其推崇,不仅是因为二人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
影响,还因为二人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之处,如其人生经历和词路创作历程。
但在相似之中也不乏同中之异,尤其是二人词作不同程度地传达出的亡国之痛,使他们的词具有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
一、相似的命运,相似的词路历程
比较李煜和李清照的一生,可以发现他们的命运是那么的相似,都是前半生喜,后半生悲,像被一条风水岭划分得如此鲜明。
与此相照应的是,“二李”的词也明显分为前后两期,且后期的创作比前期的成就更为突出。
(一)李煜——山远天高烟水寒,不幸生于帝王家
李煜的词,婉约而不媚软,清幽而不疏冷,若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莫过于“山远天高烟水寒”了。
李煜是遗世独立的仙人,有着纯真的情感和绝俗的文采,然而李煜的一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却可以说是“不幸生于帝王家”。
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李后主。
他通晓音律,工书善画,尤擅长作词,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的一流大家。
宋太祖建隆二年,李煜继父位为南唐国主。
开宝八年,南唐城被宋攻破,李煜被俘,押赴汴京,开始了半是俘虏,半是寓公的生活。
过了两年多,被宋太宗赐予牵机药,中毒而死。
李煜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他被俘为标志,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遭遇和生活体验,在李煜的词作中印下了深刻的烙印,也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点。
李煜的前半生,毕竟是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主,生活相当豪华奢侈。
因此,他的前期词题材范围比较狭窄,没有摆脱花间词风,大都是描写宫廷奢靡享乐的生活及歌舞宴饮,以及男女爱情等。
例如《醉落魄》: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是一首写歌女的词。
描写了一个歌女从化妆出场到终场赴宴的全过程,刻画精妙,描写生动,中间也充满了无限的情趣。
即使是写传统题材的男女恋情,也写得有声
有色,生动形象而不落俗套。
李煜后期的词主要是描写亡国之恨。
经历了国破家亡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他,深切地感受到人世沧桑的打击与磨难,他的词也都表现了对故国家园的深深怀念和人生长恨的无奈感叹。
日夕以泪洗面的他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大量杰出的词作,以表达思乡之情与亡国之恨,他的词作也因此登上了艺术巅峰,成就远大于前期作品。
他的后期词摆脱了花间词派描写风花雪月的庸俗,敢于用词来抒发人的真性情,表现人的真情实感。
而出自真情的词并不需要太多修饰,何况此时的李煜周围也没有了那金镶玉砌的凤阁高楼、肌雪肤明的春殿宫娥,因此,李煜后期词完全脱下了秾丽色彩与脂粉气味,也减少了对于感情直露的阻碍,使得他胸中的真情一泄而出。
如《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将昔日的欢愉与醒后的孤寂相映,梦中贪欢心境与此时的痛苦心境相对,表现出一种悔恨的复杂情绪。
由春雨惊梦回溯梦中贪欢,虚实对比,以反衬囚居处境的悲苦凄寒。
凭栏回望故乡,重温梦境的慨叹,与梦境相配合,写自己的亡国之痛。
最后以无奈的长叹收束,自劝“独自莫凭栏”,会引起难以承受的痛苦,因为那易抛却的江山是流逝的水、辞枝的花、归去的春,再难复得了。
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者亡国后沉重的痛苦悔恨之情。
李煜后期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如《子夜歌》《虞美人》《清平乐》《望江南》等,而正是这些抒写亡国之痛的血泪词作,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杰出地位,使他逐步登上了词路创作的巅峰。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
(二)李清照——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作为我国词史上伟大的女词人,她的创作成就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男性词
人。
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都对她赞赏有加。
宋代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道:“若本朝妇人,(李清照)当推文采第一。
”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女词人。
少女时代的她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由于出身书香世家,李清照从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她十八岁脱离少女时代,与赵明诚结为连理。
后期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辗转流离到南方,丈夫病死之后,她孤身一人,境遇凄苦。
李清照的人生也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以“靖康之难”为界,前期喜,后期悲,这种反差分明的生活境遇也造就了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迥异。
李清照的前期词,大多是闺阁生活和爱情题材,表现出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因此,她的前期词多有浪漫之情,且乐观向上、热烈。
少女时代的她天真活泼,由于生在书香门第,自然又比其他少女情怀更浓。
她在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也往往是她自己真实写照。
如《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看似浅显,实则情意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和幸福的热烈追求。
主人公为取悦于新郎,故意让他品评:是带露的红花好看,还是新娘的如花容颜更美。
上片以拟人法写花的姿色,侧重写花美,这是实写;下片以人比花,以鲜花衬托容貌之美,侧重写人美,这是虚写。
上下虚实相生,相得益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年轻女性形象。
李清照的后期词在思想与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后来丈夫病逝离她而去,留下她孤苦一人。
生活的种种磨难,加上国家的沦亡和民族的不幸,这一切使她的后期词风格较凄苦,表现出她的抗金愿望、乡都之念与身世之感。
词作多半是带着沉重的乡愁与破败之感,抒写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哀愁,因此后期词的成就大于前期词。
她的作品也深深地打上了
那个时代的印记。
如《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自抒胸臆,主要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抒写国破家亡之愁,暮年漂泊之痛,在写景叙事中寄托哀情。
构思新颖,语言朴实自然,灵妙生动,风格凄婉劲直,很有艺术感染力。
其中以舟载愁、舟轻愁重的比喻,形象贴切,在继承前人写愁意象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从中可以看出晚年李清照的愁之深,愁之重。
纵观上述“二李”的相同命运,我们不禁感叹二位词人境遇的惊人相似性,但也许正是他们跌宕不平的人生,才造就了他们词作的瑰丽变化,造就了他们词史上的辉煌。
二、李煜和李清照在婉约词艺术上的独特表现
(一)白描为主的艺术手法
李煜的词真挚率直,他擅长白描写法,他的词作中很少用到典故。
他的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没有太多修饰,语言朴实、平白浅显,明快生动,真切感人,与南唐词人温庭筠和韦庄相比,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质朴自然。
周济曾在《介存斋词杂著》中说道:“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发矣。
”在他看来,李煜的词在格律、修饰等方面虽不及温庭筠、韦庄,却浑然天成,真实质朴,感情真挚,所谓“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即使不加修饰也依然美得动人。
李煜运用的以白描为主的创作手法,使他的词具有一种天然质朴的艺术之美,虽通俗易懂,却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如《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词用白描写法,以通俗质朴的语言,抒写作者在国破家亡之后的幽禁生活的愁情。
上片描写清秋夜景,景中寓情。
下片用比喻直抒胸臆。
作者把这种如丝如缕的愁思
比作绸丝一般,剪之不断,理之不清,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头。
此词将原本不可捉摸的离愁表现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这样称赞:“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
破之浅,不破之深。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句妙。
”这首词的最大特色就是纯朴的白描,运用的是日常口语来写难言之情,使此词倍受历代文人称赏。
这种大量的白描手法的运用,使李煜的词语言朴实隽永,表现力强。
他的词不镂金错彩,无华丽修饰,却文采动人,这就是李煜词语言风格的魅力所在。
他的词以自然清新的文风,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与李煜相比,李清照在继承了这种白描手法的基础上,更是做到了语言的雅俗共赏,形成了“别是一家”的易安体,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她主张词要与诗区别开来,形式严声律,风格尚文雅,内容主情致。
实际上,李清照的词将高雅的风格和通俗浅显的语言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她的词特有的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
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小词语言通俗易懂,清新雅致,表达了作者的惜春感伤。
词中通过主人公与侍女的一问一答,显示出主仆二人由于文化素质差异所表现出的观察事物的不同,情态各异,生动如画。
“肥”和“瘦”是最通俗不过的字眼了,但放在这里却显得相当雅致,形象地展现出经过风雨后花儿凋零消瘦而绿叶却更肥大茂盛的春日景象。
王鹏运在《草堂诗余别录》中称赞道:“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二)对比映衬显哀愁
除了白描手法的广泛使用外,李煜和李清照在词作中还运用了其他多样的艺术手法,显示出他们二人创作手法的独具匠心、丰富多姿。
李煜的后期词除了白描手法外,还经常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表达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故国
的一草一木,都让他凄然泪下,字血声悲。
如《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此词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通过记梦来抒发亡国之恨。
昨夜梦回过去,觉得自己还像原来一样过着优游快乐的生活,而梦醒后的作者面对这亡国被囚的生活倍感凄凉感伤,如今留下的只有怨恨、遗憾和无奈。
全词将梦境中往昔繁盛欢乐的情境与现实中的凄凉悲哀处境形成强烈对比,用梦境的快乐反衬现实的凄凉。
这种鲜明的对比和衬托,使作品读来颇为动人。
相对而言,李清照词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她也经常用对比映衬手法,寓情于景,将自然景物和真挚情感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李清照还善于用铺叙的手法,来更好的表现人物形象、抒发感情、渲染环境,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如《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咏梅词,通过回忆对比,反映了作者南渡前和南渡后两个时期生活境遇和思绪感情的变化。
词语劲直,音调凄怆,过去与现在的强烈对比中寄寓着深沉的今昔之感和黍离之感,读来哀婉动人。
这种对比映衬的手法,同李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和李煜的词相比,李清照的词用对比衬托来表达亡国之痛,往往充满了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体现了博大的中国文化和向上的民族精神。
如《永遇乐》中下片写道: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同样是通过今昔盛衰的对比,来写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
然而与李煜不同的是,李清照不仅仅写她个人的痛苦和不幸,她的思想感情的根已经深深扎入了社会生活的土壤里,她的词突破了狭隘的个人世界,表现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
注与担忧。
她的哀怨与感伤,表达出了许多和她经历相同、遭遇相似的人们的共同思想感情,因此具有更广阔的普遍意义。
与李煜抒发亡国之痛,感叹个人悲剧命运不同,李清照更多的是愁国恨,表现出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
由上述比较可见,李煜与李清照,一位亡国之君与一位旷代才女,他们不管是在前后期词作的思想内容和题材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又展现出各自的独特。
他们作为我国婉约史上的一流大家,以其天才的创作才华,留下了许多广为后世传颂的优秀作品,经受了历史长河的冲刷而久传不衰,共同为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詹安泰.李璟李煜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3]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4]董武.异代同抒异曲同工——李煜、李清照词中之“愁”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5]李天树.李煜词艺术特色赏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7,(8).
[6]苗守艳.论李清照诗词的语言艺术[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