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4届高三模拟训练历史试题(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模拟训练历史试题(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扬州调研)图一和图二反映我国西汉时期与元朝分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
2.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3.(2013·青岛模拟)封泥又叫“泥封”。
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
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
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历史结论是( )
A.西汉地方上继承秦朝制度 B.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
C.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D.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
4.有历史学家说,中国历史五千多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还是落第秀才。
请问:这是不是一个科举制度的笑话?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考试内容单调乏味
B.考生知识局限
C.选用人才文化素养低
D.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
5.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这一制度是指( ) A.郡县制B.科举制C.察举制D.行省制
6.(2013·北京模拟)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7.(2013·河南三市模拟)《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以上材料说明( )
A.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愈演愈烈 B.唐朝中央机构的职能分工日益完善
C.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 D.唐朝三省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
8.(2012·南京模拟)《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
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 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C.削弱了中央集权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
9.(2013·南通模拟)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的局面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10.文渊阁是阁臣入值办事之所,并随着明代政治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事实上的秘阁禁地。
明成祖时,成为臣僚们进出最为频繁的地方,这表明( )
A.皇帝和大臣们的关系变得亲近
B.国家权力进一步集中到君主手中
C.中枢权力由武将转到文官手里
D.太监掌握的权力超过朝臣的权力
11.(2013·苏州模拟)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
12.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3·徐州模拟)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的关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
”——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
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
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秦王嬴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
秦王嬴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请回答:
(1)秦朝及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3分)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
(9分)
(2)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两例加以说明。
(8分)
14.(2013·无锡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权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
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
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9分) (2)结合材料二、三,谈谈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6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分)
参考答案
A C D D
B ; A B A
C B ;
D B
13. (1)宰相、御史大夫、太尉。
(3分)“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
(2分)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
(4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3分)
(2) 材料二,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
秦朝实行廷议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的制约。
(4分)
材料三: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
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分)
14. (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
(3分)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
(3分)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3分)
(2)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
(6分)
(3)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
(3分)
(4)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