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的起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豪斯:现代建筑设计的起源
包豪斯学院的金属作坊
包豪斯建筑:巴西议会大厦
包豪斯棋子
格罗皮乌斯旧宅
联合国总部大厦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
1914年,在德国科隆举Array办的现代工业设计大展上,沃
尔特·格罗皮乌斯依据预制设
计原理所作的示范工厂和办公
楼设计使他在德国建筑界名声
大噪。

当时他曾致书魏玛大公,
陈述他建立新型的艺术与工业
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理想。


由于战争爆发,格罗皮乌斯应
征入伍,直到1918年战争
结束后,魏玛共和国对能够重
包豪斯设计的华根菲尔德台灯
振德国经济的一切建议都给予
关注,格罗皮乌斯的设想才得
以受到重视。

格罗皮乌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原则,决心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团结艺术家和建筑
师、工程师一起创造新的实用而美观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工业制品和房屋。

为培养
能担负这个任务的新型设计人才,包豪斯的教学采用了“工厂学徒制”,学生入学后
须先经过半年的基础教育,学习的内容包括“基本造型”、“材料研究”或“工厂原
理与实习”。

基础教育完成后,学生方能进入工厂和工作室,接受三年的学徒制教育。

成绩合格者获“技工证书”,成绩优异者可经过考试升入“包豪斯建筑研究部”,修
业期满,成绩合格者才能得到“包豪斯文凭”。

本报记者梁婷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四分之三的城市建筑
在战火中成为一片废墟。

这时,在德国中部的小城魏玛,一位名为沃尔特·格罗皮乌
斯(WALTERGROPIUS)的设计师却与所有沮丧的德国人不同,他以极
大的热情写信给政府,说:“德国百废待兴,成立一所现代建筑设计学校是当务之
急。


周围的人都以为这个人疯了。

没想到,战争结束四个月以后,原萨克逊大公美术学
院和国家工艺美术学院合并,1919年4月1日“国立包豪斯设计学院”成立,格罗皮乌斯成为该院的首任院长。

在开学那天,格罗皮乌斯说的那句话在90年后依然让人心潮澎湃:“让我们建造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融为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它矗立在高高的云端下,变成一种新信念的标志。


也许是上天垂怜他这种重建祖国的急切心情,他的教育在当时不仅获得了空前成功,而且其风格还影响了整个国际建筑设计界,一直到今天人们谈论起这一成就,依然高山仰止。

人们以格罗皮乌斯独创的一个名字来代言这种风格——包豪斯。

从战争废墟中崛起的设计学院
包豪斯之前的欧洲,建筑结构与造型复杂而华丽,巴洛克式、哥特式、维多利亚式等等,强调艺术感染力,但这样的建筑是无法适应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

格罗皮乌斯针对此提出了他崭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

这种设计理念非常符合当时战争重建的需要。

实际上,包豪斯短短的14年历史也跟战争紧密相连,可谓“成也战争,败也战争”。

包豪斯提倡客观地对待现实世界在创作中强调以认识活动为主并且猛烈批判复古主义。

它的开拓与创新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敌视。

当时政局混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几乎一个钱都没有,教师的工资很微薄,好在那些教师都是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自己可以靠手艺赚钱。

学生的生活更加困顿,只有靠做苦工过活。

格罗皮乌斯为了基本的教学条件和基本生活到处筹款,绞尽脑汁。

1925年,包豪斯被迫迁往德国东部的德绍,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

格罗皮乌斯为包豪斯设计的校舍被誉为现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继任。

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继任。

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米斯带领学生们流亡至柏林,学
校勉强维持至1933年,直到有一天校舍被纳粹军队占领。

至此,包豪斯结束了他短暂的14年历程。

虽然包豪斯学院只有14年,却培养了整整一代现代建筑和设计人才,也培育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现代建筑和工艺设计风格,被人们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主张把建筑设计当作“综合的艺术”
格罗皮乌斯无疑是世界设计教育史上最优秀的校长之一。

“包豪斯”德语是“Bauhaus”,是格罗皮乌斯专门创造的一个新字。

“bau”在德语中是“建造”的意思,“haus”在德语中是“房子”的意思。

因此“Bauhaus”就是“造房子”。

从这个新造字的字面就能看出,格罗皮乌斯是试图将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这个已被长期分隔的领域重新结合起来。

更广泛地说,他认为,艺术与工艺应该合而为一。

他的目标是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般的“全能造型艺术家”,无论达芬奇,还是米开朗基罗,都是集画家、雕刻家甚至设计师于一身的。

因此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一切艺术都纳入了包豪斯的教育之中,其设计课程包括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舞台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甚至连话剧、音乐等专业都在包豪斯学院中设置了,包豪斯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性与当代性相结合的建筑艺术设计学校。

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宣言》和《魏玛包豪斯教学大纲》提出,要挽救所有那些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艺术门类,训练未来的工匠、画家和雕塑家,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创造;要提高工艺的地位,让它能与“美术”平起平坐。

画家约翰·伊顿、里昂耐尔·费宁格、雕塑家格哈特·马克斯、穆希、施莱默、克利、施赖尔、康定斯基和莫霍利·纳吉……这些在欧洲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陆续来到包豪斯。

这些艺术家极富原创性,同时也极擅长自我表达,他们利用自身的经验,帮助学生创造出新的设计语言。

此外,格罗皮乌斯还聘请了许多工艺作坊大师,他们在各自的工艺类别上,都是技艺精湛的人。

艺术家激励学生开动思想,开发创造力,作坊大师教会学生手工技巧和技术知识。

开启现代设计教育征途
按照《包豪斯宣言》和《魏玛包豪斯教学大纲》,包豪斯建立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体系。

这个体系中强调自由创造,主张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同时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要求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此外,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

其中,作坊与作坊大师是包豪斯时代的教育特色,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包豪斯认为艺术是教不会的,不过,工艺和手工技巧是能教得会的,因此包豪斯教育以作坊作为基础。

学生们是在实干的过程中去学,他们将会与比较有经验的人进行合作,或在前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制作物品来学会技能。

比如陶艺作坊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艺术及陶瓷玻璃的烧制成形技术,木工作坊是让学生掌握家具的制造方法和技术。

作坊的形式实际上是今天艺术院校工作室的雏形。

具备企业的某种特征和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在硬件设备和环境与符合产生需求,不同的是它又是一个教育的场所,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从经济角度上直接服务于大众和工业界。

据了解,当时包豪斯作坊中的产品供不应求。

这种方式让学院直接接触外部世界,防止它变成一座象牙塔,而且还能让学生们充分做好准备去面对现实生活。

此外,质疑知识也是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之一。

格罗皮乌斯认为大学最本质的内涵不是传承和生产知识,而是反省知识。

曾在包豪斯任教的瑞士建筑师、画家马克斯·比尔在《包豪斯内外的教学》中生动的描述到:“在课上,每个人都想在设计中努力做到彻底创新,漫无目的地评事论物,他们之间经常会激起宗教战争一般的争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