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行政效率)【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行政效率
16.1 复习笔记
一、行政效率
1.行政效率的含义与特点
(1)行政效率的含义
行政效率是指在行政管理中投入的工作量与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率,是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和空间内开展行政活动,获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社会效果。
(2)行政效率的特点
①方向性
评价与测定效率,必须以行政管理活动方向正确为前提,即必须符合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要求,并给社会带来积极的成果。
②关联性
这是指效率与效能、效益是密切相联的。
效率的实现以一定效能为基础,评价效率又要以对效益的肯定为前提。
③社会价值性
在行政管理中,效率永远不能脱离社会价值因素,成为中性的东西。
衡量行政管理活动的成果,只能通过确定这些成果与总体行政目标的联系来完成。
在具体行政活动成果与总体行政目标之间,往往没有直接的同质可比性,只有借助社会价值判断,才能确定两者之间的联系。
④相对性
行政效率很难验证也没有必要普遍化为绝对的百分比。
测定行政效率一般只要求在几个备选方案或几项同类行政管理活动之间,比较效率的相对高低。
(3)行政效率在行政学研究中的历史演变
①传统行政学理论关于行政效率的基本观点
a.早期公共行政学者关于行政效率的观点
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以及政府怎样才能尽可能以高的效率及在费用与能源方面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去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
怀特指出,公共行政的目的,就是在官员和雇员的处置下,对各种资源加以最有效能的利用,使公共计划得以最迅速、最经济、最圆满的完成。
古利克曾说,行政科学中,无论是公或私,基本的善就是效率。
b.科学管理理论关于行政效率的观点
作为传统公共行政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效率原则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不亚于早期公共行政学者,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效率为基础,
c.行政管理效率与民主关系
威尔逊、韦伯等人,在对待效率与民主关系上,都认为二者存在一致性,至少在根本上是不矛盾的。
②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行政效率
与传统公共行政追求效率原则不同,新公共管理实现由效率优位向绩效优位转移,实际上扩展了效率的内涵,等同于之前分析的由组织、资源效率向服务效率转换,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古典管理主义的祈求,而是根据外界环境的需要改变管理行为方式的新举措。
西方各国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大多体现了提高政府绩效的要求。
2.行政效率的要素
(1)效益要素
①行政活动的总方向和性质,即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
②各项行政决策的质量,即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和现实条件。
③各种行政工作的质量,即其结果是否符合法律的、计划的和技术的要求。
④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行政任务的数量。
(2)经济要素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包含着经济要素。
经济要素在行政效率中主要表现为行政投入量。
从经济角度讲,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在于减少投入,即降低行政费用,节约行政开支。
(3)时间要素
a.时间是完成行政任务的基本条件;
b.时间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自然尺度;
c.时间是具体行政活动的现实尺度;
d.行政工作要讲究时限。
3.行政效率研究的出发点及其意义
(1)注重行政效率的公共性是行政效率研究的出发点
①“公共性”的含义
a.在机构上,公共部门的机构成员的行动是为公的;
b.利益方面,公共事业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c.参与是指公开性或开放性,包括活动的参与性、空间的参与性、信息的参与性和资
源的参与性。
②行政效率研究不能忽视“谁”的效率问题
作为以政府和公共部门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行政管理学需要在借鉴管理学效率研究的基础上创新,使行政效率的研究充分体现研究对象的特性,适应公共目标、公共责任、公共环境和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③“公共性”在行政效率中的体现
a.“效率”地位的合理确定
对公共部门来说,效率并不是追求的惟一目标,在许多情况下甚至不是首要目标,这就决定了公共部门的效率必须正确确定。
b.公共部门效率的体现方式
公共部门的特点在于: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许多产出难以量化;投入和产出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成本信息不够透明等等。
这就决定了公共部门效率的体现方式不同于私人部门。
c.公共部门低效率的特殊成因
与私营企业相比,公共部门面临不同的环境,受到不同的约束,具有不同的组织特征。
d.公共部门提高效率的特殊机制
由于受到公共财政规则、统一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公众舆论等方面的约束,物质激励机制长期以来无法在公共部门发挥作用。
(2)行政效率研究的意义
①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终目标,贯穿在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中,是行政管理体系中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②提高行政效率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证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优越性,在于保障人民基本政治权利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行政效率。
政府机关的高效率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性的体现,没有高效率的行政管理,就不能很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③提高行政效率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行政管理活动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从保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进行协调和管理,在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行业管理活动的进行,制约着社会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率,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④行政效率是检验行政改革成果的客观尺度
行政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各项行政改革如组织机构、人事制度、奖罚制度、领导体制、财政体制等改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能否提高行政效率,是检验行政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
二、行政效率的测定
1.行政效率测定的基础
(1)行政环境。
行政的外部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由于行政环境的影响,政府的同一项决策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文化条件下,就可能在效果上大不相同。
(2)组织结构、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分工是否明确,层次是否清楚,员是否精干,领导是否统一等都直接制约着行政效率。
(3)行政人员是行政活动的主体,其政治思想、专业业务知识、工作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素质的高低以及他们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的强弱,都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高低。
(4)行政决策的正确程度。
行政决策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方向和目标。
决策的正确与否,表明了行政效率的方向性要求。
2.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
(1)行政管理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原则
行政管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活动,其方向必须与国家的基本政治方向一致。
评价任何行政活动,首先要看其结果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安定、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2)量与质统一的原则
测定行政效率,一方面要统计所完成的行政工作的数量,另一方面要对工作的质量做出评定。
为此,既要为各种行政工作设定尽可能精确的工作量标准,也要为每一类行政任务设定质量标准,并确定不同质量等级对效率指标的影响程度。
(3)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统一的原则
行政管理活动的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转化。
有些行政工作在短时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对国家或地区的长远发展可能有重要的影响。
有些行政工作虽然在短时期内可能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可能会逐渐暴露出其消极的方面,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要较准确地评价和测定行政效果,必须坚持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统一的原则。
(4)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统一的原则
在评价行政效率时,对某项行政工作的结果,既要考虑其给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带来的效益,又要考虑其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影响。
在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不一致甚至相冲突时,应以全局效益为重来进行评价,但也不能忽视对局部利益的保护。
3.行政效率测定的标准。